羽族部·卷一
○鳥
《周禮》曰:庖人供六禽:辨其名物。(六禽,雁、鶉、鴳、雉、鳩、鴿。)
又曰:中秋獻良裘,王乃行羽物。(行羽物,以飛鳥賜群吏。中秋,鳩化為鷹,順其始殺,大班羽物。)
又曰:射鳥氏掌射鳥,祭祠以弓矢毆鳥鳶。凡賓客、會同、軍旅,亦如之。
又曰:羅氏掌羅烏鳥,蠟則作羅襦。(天子大蜡,謂十二月合取萬物而素饗之。襦,細密之羅。)
又曰:中春,羅春鳥,獻鳩以養國老,行羽物。(春鳥,蟄而始出,是時鷹化為鳩。春鳥變舊為新,宜以養老助生氣。行謂賦物。)
又曰:掌畜,掌養鳥,而阜蕃教擾之。(鳥之可養盛大蕃息。)祭祠供卵鳥,(其卵可薦之鳥。)四時貢鳥物,(鴞雁之屬,以四時來。)共逝獻之鳥。(雉及鶉、鴽之屬。)
又曰:翨氏(翨音翼。)掌攻猛鳥,各以其物為媒而掎之,(猛鳥,鷹、隼之屬。置其所食之物於絹中,鳥來下則掎其腳。)以時獻其羽翮。
又曰:哲簇氏,(哲音摘,又他歷切。簇音蒼獨切。)掌復夭鳥之巢,(復,毀也。夭鳥,惡鳴之鳥,若鴞鵩。)以方書十日之號、十有二辰之號、十有二月之號、十有二歲之號。
又曰:庭氏,掌射國之夭鳥。若不見其鳥獸,則以救日之弓、救月之矢夜射之;中若神也,則以太陰之弓與枉矢射之。
《禮》曰:獻鳥者,佛其首。
又曰:執禽者左首。
又曰:大羅氏,天子之掌鳥獸者也。
又曰:鳥皫色而沙鳴,郁。(皫,普表切。)
又曰:凡豎天地之間者,有血氣之屬必有知,有知之屬莫不知愛其類。今是夫鳥獸則失喪其群匹,越月逾時焉,則必反巡,過其故鄉,翔回焉、鳴號焉、躑躅焉、踟躕焉,然後乃能去之。小者至於燕雀,猶有啁噍之頃焉,然後乃能去之。故有血氣之屬者莫智於人,故人於其親也,至死不窮。
《傳》曰:或叫於宋大廟曰:"譆譆!出出!"鳥鳴於亳社,如曰"譆譆"。
又曰:郯子來朝,公與之宴。叔孫昭子問焉,曰:"少皞氏以鳥明遒,何?"郯子曰:"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
又曰: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
《詩》曰: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易》曰: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又曰:井泥不食,舊井無禽。
又曰:旅鳥焚其巢。
又《小過》曰:有飛鳥之像焉。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
《書》曰: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厥民析,鳥獸孳尾。(孔安國曰:乳化曰孳,交接曰尾。)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夏時,鳥獸毛羽希少,改易。革改。)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毨理也。毛更生整理也。)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燠,鳥獸氄毛。(鳥獸皆生毳細毛也。)
《周書·旅獒》曰:珍禽奇獸,弗育於國。
《論語》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又曰:鳥獸不可與同群。
《爾雅》曰:鳥之雌雄不可別者,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鳥之少美長醜為鶹鷅。二足而羽謂之禽。
《春秋演孔圖》曰:鳥化為書,孔子奉以告天。赤爵集書上,化為黃玉,刻曰:"孔提命仰應法為赤制。"
又曰:黑帝治,生五角之禽以觸民。(宋均注曰:陽數五也。)
《春秋考異郵》曰:鳥魚者陰中陽,陽中陰,皆卵生以類翔。故魚從水,鳥從陽。凡飛翔羽翮柔良之禽獸,皆為陽。陽氣仁,故鳥哺公。(鳥飛於風,魚浮之水,是故陽氣輕勁也。含二氣,故生卵。)吞齕者,八竅而卵生。(鳥雞類也。)
《瑞穎咱王世紀》曰:禹葬會稽,有群鳥為民田,春耕則銜去草根,秋則啄除其蕪穢,謂之鳥社。
《禽經》曰:山禽之咮多短,水禽之咮多長;山禽之尾多修,水禽之尾多促。林鳥以朝嘲,水鳥以夜〈口夜〉。
《序命歷》曰:羲皇、燧人,始名物蟲鳥獸之名。
《尚書考靈曜》曰:鳥為春候。
《歸藏·啟筮》曰:金死戤子,其名曰羽蒙。乃占之曰,羽民是生百鳥。
《史記》曰:秦仲知百鳥之音,與之語,皆應焉。
又曰:楚莊王即位三年,不出號令,日夜為樂,令國中曰:"有敢諫者,死無赦!"伍舉入諫,莊王左抱鄭姬,右閉唇女,坐鐘鼓之間。伍舉曰:"願有進隱。"(隱為隱藏其意。)曰:"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莊王曰:"三年不蜚,蜚將撤覦;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舉退矣,吾知之矣。"
又曰:楚頃襄王十八年,人有好以弱弓微繳加歸雁之上者。王聞而召之,問焉,對曰:"小臣之好射鶀(音其。)雁羅鸗,(徐廣曰:鸗,〈鳥邑〉也。音龍。)小矢之發也,何足為大王道哉!且稱楚之國,大王之賢,所弋非特此也。昔者三王以弋道德,五伯以弋戰國。故秦、魏、燕、趙者,其雁也;齊、魯、韓、魏者,青首也;(青首,小鳧有青者。)鄒、費,郯、邳者,羅鸗也。外則其餘則不足射也。見鳥六雙,(以喻上文秦趙等十賭搡,故曰六雙。)惟王何取。王何不以聖人為弓,勇士為繳,時張而射之,此六雙者可得而囊載也。其樂非特朝夕之樂也,其獲非特鳧雁之實也"。
《漢武故事》曰:武帝作玉堂,以玉璧薄椽頭,鑄為大鳥,黃金途,長五丈,棲屋上。
《續漢書》曰:楊震將葬,大鳥來止亭樹,下地安行,到柩前正立,低頭淚出。眾人更共摩收抱持,終不驚駭。其鳥五色,高丈餘,兩翼長二丈三尺,人莫知其名也。
《魏志》曰:高唐隆臨終上疏諫明帝:"臣觀黃初之際,天兆其戒,異類之鳥育長燕巢,口爪俱赤。此魏室之大異也。"
《晉書》曰:趙脫凶篡位,時於殿上得異鳥,問皆不知名。其日向夕,宮西有素衣小兒言:"是服劉鳥。"倫使錄小兒並鳥閉置空室。明旦開視,戶如故,並失人鳥所在。倫目上有瘤,以為妖焉。
《南史》曰:甄括,字彥約,中山無極人也。居江陵,數歲,喪父,哀感有若成人。家貧,養母常得珍羞。及居喪,廬於墓側,恆有鳥,玄黃雜色,集於廬樹。括哭則鳴,哭止則止。
《齊書》曰:曲江公蕭遙欣,年七歲,出時,有一左右小兒善彈,飛鳥無不應弦墜落。欣曰:"凡戲多端,何急彈!此鳥自空中翔飛,何關人事?無趣殺此生!"煮右感其言,遂不復彈鳥。
《梁書》曰:何胤退居吳武丘寺,講經論常,禁殺。有異鳥如鶴,紅色,集講堂,馴狎如家禽。
《南史》曰:海中浮鵠山,去地千餘里。上有女人,年三百歲。有女道士百四五人,年並出百,俱在山中學道,遣使獻紅席。梁武帝方捨身時,其使適至。此草常有紅鳥居下,故以名。觀其圖狀,則鸞鳥也。
又曰:梁武帝捨身時,有男子,不知何許人,於眾中自割身以飴飢鳥,血流遍體,而顏色不變。開講日,有三足鳥集殿之東戶,自戶適於西南懸楣,三飛三集。白雀一見於重雲閣前連李樹。
《後魏書》曰:波斯國有鳥,形如橐駝,有羽翼,飛而不能高。食草與肉,亦能啖火。馳走甚疾,一日能七百里也。
又曰:彭城王勰從沔北除使持節、都督南征諸軍事、正中軍大將軍府。勰於是親勒大眾。須臾,有二大鳥從南而來,一向行宮,一向府幕,各為所獲。勰言於帝曰:"始有一鳥,望旗顛仆,臣謂大吉。"帝戲之曰:"鳥之畏威,豈獨中軍之略也?吾亦分其一耳,此乃大善。"
《北史》曰:豆周盧勣為渭州刺史。鳥鼠山絕壁千仞,由來乏水,諸羌苦之。勣馬足所踐,忽飛泉湧出。有白鳥翔止廳前,乳子而後去。人為之謠曰:"我有丹陽,山飛映鉑,濟戎夷人,神鳥來翔。"
《隋書》曰:煬帝征遼東,帝舍臨頓,見大鳥丈餘,縞身朱足,游泳自若。上異之,詔虞綽為銘。帝覽而善之,命有司勒於海上。
又曰:大業十二年二月甲子夜,有二大鳥似雕,飛入大業殿,止於殿〈土居〉,至明而去。
又曰:王世充將欲篡位,羅取雜鳥,書帛系其頸,自言符命而散放之。或有彈射得鳥而來獻者,亦拜官爵。
《唐書》曰:太宗謂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人,自加憐愛。"
又曰:永徽中,吐火羅國獻大鳥,高七尺,其足似駝,有翅而能飛,日行三百里,能啖銅鐵。夷俗呼為駝鳥。上以太宗懷遠所致,獻於昭陵,乃刻像於陵之內。
又曰:永徽中,萬年宮有小鳥生大鳥。
又曰:大曆八年,有大鳥見於武功縣,群鳥隨而噪之。武功縣神策行營將張日芬射而獲之,以獻。是鳥肉翅狐首,四足,足有爪,其廣四尺三寸,其毛詩赤,形類蝙蝠。
又曰:大中十年,舒州吳塘堰有眾禽成巢,闊七尺、高一丈。而水禽山鳥鷹隼燕雀之類,無不馴狎。又有鳥,人面綠毛,爪喙皆紺色,其聲曰甘,人呼為甘蟲。
《莊子》曰:飛鳥之影,未常動也。
《文子》曰:有某菜憒,張羅待之,得鳥者,一目也;今為一目之羅,即無得鳥時。
《孫卿子》曰:鳥窮則啄,人窮則詐。
《淮南子》曰:鳥排空而飛,獸厥石而走。
又曰:射者扞烏號之弓,彎綦衛之箭,重之羽蓬、蒙子之巧,以要飛鳥,猶不能與羅者競多。何則?以所持之小也。張天下以為之籠,因江海以為之罟,又何亡魚失鳥之有乎?
又曰:一目之羅,不可以得鳥;無餌之鉤,不可以得魚;遇士無禮,不可以得賢德。
又曰:毛羽者,飛行之類也,故屬於陽。
又曰:繫舟死晷,鳥聞之高翔,魚聞之沉淵。
又曰:鳥不於防者,雖近弗射;(鳥,燕之屬是也。)其當道者,雖遠弗釋。(當道,謂作防客者,故曰不釋也。)
又曰:夫飛鳥主巢,狐狸主穴。巢者,巢成而得宿焉。趨舍行義,亦人之所棲瞬蘙。
又曰:鳥魚皆生於陰,屬於陽,故鳥魚皆卵。魚游於水,鳥翔於雲。
又曰:羽嘉生飛龍,(羽嘉,羽蟲之先也。蜚龍,龍之有羽者。)飛龍生鳳皇,鳳皇生鸞鳥,鸞鳥生庶鳥。凡羽者,生於庶鳥也。
又曰:蒲且之連鳥於百亻刃之上,而詹何之鶩魚於大淵擲晷,此皆得清淨之道也。
又曰:羽者嫗伏,毛者孕育。
《淮南萬畢術》曰:人面擊地,飛鳥自下。(取蘗木為人形似鳥,而血途人面,以擊地,飛鳥自下。)
《抱朴子·軍術》曰:眾鳥群飛,徘徊軍上,不過三日,有暴兵至焉;鳥聚軍中,揭薠賞功增秩;鳥集將軍之旗,將軍增官;鳥集軍中,莫知其名,敗軍也。
《阮子》曰:高鳥相木而集,智士擇士而翔。
《晏子春秋》曰:景公射鳥,野人駭之,公令吏誅之。晏子曰:"鳥獸故非人所養,野人駭之,不亦宜乎?"公曰:"善。自爾已來,一弛鳥獸之禁。"
又曰:景公好弋。使顏涿主聚鳥而亡,公召吏殺之。晏子曰:"諸侯聞之,以君重鳥輕士。"公曰:"勿殺。"
《春秋後語》曰:淳于髡曰:"夫鳥同翼者聚飛,而獸馱葶者俱行,各有儔也。"
又曰:魏有吏羸脈者,與王辭哭下,仰見飛鳥,引弓虛發而鳥墮下。魏王怪而問曰:"何以得至此?"羸脈曰:"桿孽生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其鳴悲。其飛徐者,故瘡痛也;其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去,聞弦音烈而高飛,故隕也。"(孽,餘也。先被傷而餘瘡未差,故聞弦聲而舊創痛,驚而隕也。創與瘡同。)
又曰:燕王使騎劫代將,樂毅奔趙,士卒離心。田單乃令城中食者先祭先祖於庭中,飛鳥悉飛舞其上,或下啄其食。燕人皆怪之。
《穆天子傳》曰:曠原之野,飛鳥之所解羽。舂之山,飛鳥之所棲。舂山之澤,清水溫泉,飛鳥百獸之所飲食。
《家語》曰:孔子在衛,顏回侍側。聞哭聲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哭?"對曰:"桿哭非但為死,又為生離。回聞桓山之鳥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將分於四海,其母悲鳴而送之,哀聲有似於此,謂其往而不返也。回竊以音類而知之。"
又曰:蒼鳥群飛,孰使萃之?(蒼鳥,蒼雁。)
又曰:稷維玄子帝何篤?投之水上鳥何燠?(投,棄。燠,溫。鳥以羽翼復薦之。)
《白虎通》曰:鳥所以飛何?鳥者,陽也。飄輕,故飛也。禽者,何?鳥獸之總名,明為人所禽制。
蔡邕《月令章句》曰:天官五獸,前有朱雀、鶉火之體。凡鳥生於水。
《衝波傳》曰:顏淵、子路於洙泗見五色鳥,由曰:"熒熒之鳥也。"(見色分明,故曰熒熒也。)
《廣志》曰:東齊多鳥爵,千百為群。小戶種穀,鹹以爵為患。
《文士傳》曰:張衡有巧藝。常作木鳥,假以羽翮,腹中施機,能數里飛。
《博物志》曰:子路與子貢過鄭神社,社樹有鳥。子路捕鳥,神社牽攣子路,子貢說之,乃止。
又曰:會稽山陰,禹葬焉。聖人化感鳥獸,故像為民佃;春耕,鳥銜拔草根,秋啄除其穢。故縣官禁民不得殺傷此鳥,犯者,刑之無赦。
《會稽典錄》曰:夏方,字文正,家遭癘,父母串叔一時死,凡十三喪。方年十四,晝則負土哀號,暮則扶棺哭泣。比葬,年十七,烏鳥集聚,猛獸乳其側。
《幽明錄》曰:符堅時,有射師經嵩山,望見松樹上有一詩白鳥,似鵠而大。至樹下,又見一蛇,長五丈許,樹上取鳥,未至鳥一丈,鳥便欲飛,蛇張口歙之,鳥不得去,繽紛。一食頃,鳥轉欲困,射師引弩射三矢,蛇隕,而鳥得颺去。須臾,雲晦雷發,驚耳駭目。而向鳥徘徊其上,毛落紛紛。雷息電滅,鳥亦高飛。
《十州記》曰:祖沷州有不世之草,似菰苗。秦始皇時,死者橫道。有鳥如烏狀,銜此草以復死人面,皆登時起坐而遂活也。
《異苑》曰:蘭陵昌慮縣華山有井,鳥巢其中,金喙,黑色而圓翅。此禽見則大水。
《荊楚歲時記》曰:春分日,民並種戒火草於屋上。有鳥如烏,先雞而鳴"架架格格"。民候此鳥則入田,以為候人架犁格也。
又曰:夏七月,有鳥名獲穀,其聲自呼。農人候此鳥,則犁把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