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本紀·卷四十

○寧宗四

十年春正月癸巳,雨土。乙未,大風。庚子,遣錢撫賀金主生辰。

二月庚申,地震。

夏四月丁未朔,金人犯光州中渡鎮,執榷場官盛允升殺之,遂分兵犯樊城。戊 申,鄂州、江陵府副都統王守中引兵拒之,金人遂分兵圍棗陽、光化軍。丙辰,詔 江淮制置使李珏、京湖制置使趙方措置調遣,仍聽便宜行事。丁巳,命四川制置使 董居誼酌量緩急,便宜行事。辛酉,廬州鈐轄王辛敗金人於光山縣之安昌砦,殺其 統軍完顏掩。壬戌,金兵遁去,隨州、光化皆以捷聞。丁卯,詔出戍官兵金給其家。

五月辛巳,以久雨,釋大理、三衙、臨安府杖以下囚,蠲茶鹽賞錢。甲申,賜 禮部進士吳潛以下五百二十有三人及第、出身。癸卯,趙方請下詔伐金,遂傳檄招 諭中原官吏軍民。

六月庚戌,太白晝見。戊午,詔厲將士,募京西忠義人進討。辛未,東川大水。 癸酉,太白經天。

秋七月丙子朔,日有食之。戊寅,以旱,釋諸路杖以下囚。甲申,雅州蠻寇邊, 焚碉門砦,遣兵討之。丁亥,嗣濮王不儔薨。庚子,詔諸軍將佐有罪者送屯駐州鞫 之,罷軍士淫刑。

八月乙丑,詔監司、郡守各舉威勇才略可將帥者二人。

冬十月乙巳朔,以久雨,釋大理、三衙、臨安府及兩浙諸州杖以下囚。癸酉, 蠲三衙、江上諸軍公私逋負錢。

十一月丁丑,大風。庚辰,太白晝見。甲申,詔浙東提舉司發米十萬石振給貧 民。戊戌,太白經天。十二月戊申,以軍興,募民納粟補官。乙卯,詔武舉人毋復 應文舉。癸亥,金鳳翔副統軍完顏贇以步騎萬人犯四川。戊辰,迫湫池堡。己巳, 破天水軍,守臣黃炎孫遁。金人攻白環堡,破之。庚午,迫黃牛堡,統制劉雄棄大 散關遁,金人據之。

十一年春正月壬午,京東路忠義李全率眾來歸,詔以全為京東路總管。戊子, 金人圍皂郊堡。壬辰,利州將麻仲率忠義人焚秦州永寧砦。乙未,以度僧牒千給四 川軍費。丁酉,詔四川忠義人立功,賞視官軍。金人犯隔芽關,興元都統李貴遁, 官軍大潰。

二月甲辰,金人焚大散關而去。乙巳,沔州都統王大才馬蹶,死於河池。丙午, 金人破皂郊,死者五萬人。丁未,金人破湫池堡。戊申,金人圍隨州、棗陽軍,游 騎至漢上,均州守臣應謙之棄城走。丙辰,白虹貫日。楚州鈐轄梁昭祖焚金人糧舟 於大清河,京東忠義副都統沈鐸遣兵助之。

三月丁丑,金人焚湫池堡而去。戊子,利州統制王逸等率忠義人復皂郊,金副 統軍完顏贇、包長壽遁去,沔州軍士郭雄追斬贇首,長壽僅以身免。己丑,沔州都 統劉昌祖至皂郊。辛卯,忠義人十萬餘出攻秦州,官軍繼進,至赤谷口,王逸傳昌 祖之命退師,且放散忠義人,軍大潰。癸巳,包長壽合長安、鳳翔之眾,復攻皂郊, 遂趨西和州。是日,鎮江忠義統制彭惟誠等敗於泗州。丙申,劉昌祖焚西和州遁, 守臣楊克家棄城去。戊戌,金人破西和州。

夏四月甲辰,劉昌祖焚成州遁,守臣羅仲甲棄城去。是日,金人去西和州。戊 申,命四川增印錢引五百萬以給軍費。階州守臣侯頤棄城去。是日,金人去成州。 戊午,金人復犯大散關,守將王立遁。己未,金人犯黃牛堡,興元都統吳政拒退之。 癸亥,政至大散關,執王立斬之。

五月乙亥,命四川制置司招進忠義人。癸未,蚩尤旗見,其長竟天。丁亥,詔 侍從、台諫、兩省官集議平戎、御戎、和戎三策。壬辰,申嚴試法官七等之制。

六月辛酉,詔湖州振恤被水貧民。

秋七月癸酉,奪知天水軍黃炎孫三官、辰州居住。乙酉,修《孝宗寶訓》。辛 卯,蠲四川關外諸州稅役。甲午,蠲光州民兵戰死之家稅役。

九月己卯,朝獻於景靈宮。庚辰,朝鄉於太廟。辛己,合祭天地於明堂,大赦。 辛卯,安定郡王伯渾薨。丙申,興元都統吳政、利州副都統張威各進三官。劉昌祖 奪五官、韶州安置。冬十月丙午,羅仲甲、楊克家、侯頤並奪三官,仲甲常德府、 克家道州、頤撫州居住。戊午,大風。壬戌,修盱眙軍城。

十一月壬申,金人攻安豐軍之黃口灘。是月,陝西人張羽來歸。

十二年春正月戊辰朔,召董居誼詣行在。以新利州路安撫使聶子述為四川制置 使。庚辰,金人犯湫池堡,守將石宣拒退之。甲申,金人攻白環堡,守將董炤拒退 之。戊子,金人犯成州,沔州都統張威自西和州退守仙人原。庚寅,金人犯隨州、 棗陽軍,又破信陽軍之二砦,京西諸將引兵拒之。辛卯,金人犯西和州,守臣趙彥 吶設伏以待之,殲其眾乃還。金人犯安豐軍,建康都統許俊遣將卻之。金人焚成州, 犯河池,守將張斌遁去。癸巳,金人圍安豐軍及光州,攻光化軍,破鄖山縣,進副 均州。甲午,破鳳州,守臣雷雲棄城去,金人夷其城。乙未,興元都統吳政及金人 戰於黃牛堡,死之。金人乘勝攻武休關。

二月戊戌朔,金人破光山縣。太白晝見。壬寅,金人圍棗陽軍,京湖制置使趙 方遣統制扈再興救之,不克進而還。癸卯,金人破武休關,興元都統李貴遁還,利 州路提刑、權興元府事趙希昔棄城去。丁未,金人破興元府。戊申,金人攻棗陽軍。 己酉,遣殿前司軍八千人防捍江面。庚戌,以曾從龍同知樞密院事兼江、淮宣撫使, 權吏部尚書任希夷簽書樞密院事。辛亥,金人破大安軍,守臣李文子棄城去。金人 犯洋州,守臣蔡晉卿遣兵拒之,不克,洋州破。壬子,四川制置使董居誼自利州遁。 沔州都統張威遣統制石宣等邀擊金人於大安軍,大破之,獲其將巴土魯安,金人遂 去興元府。丙辰,金人去洋州。丁巳,京湖制置使趙方遣統制扈再興等引兵三萬餘 人出攻唐、鄧二州,隨州忠義統領劉世興等引兵攻唐州。甲子,金人去棗陽軍。乙 醜,夏人復以書來四川,議夾攻金人,利州路安撫丁焴許之。

三月己巳,以鄭昭先知樞密院事,曾從龍參知政事。癸酉,金人復入洋州,焚 其城而去。乙亥,興元軍士權興等作亂,犯巴州,守臣秦季棄城去。鄂州統制 劉世榮會兵攻唐州。丁亥,太白晝見。權興等降。癸巳,雨土。甲午,金人自盱眙 退師。

閏月己未,追雷雲三官、梅州安置。辛酉,贈吳政為右武大夫、忠州刺史。壬 戌,詔撫諭四川官軍、忠義人。癸亥,興元軍士張福、莫簡等作亂,以紅巾為號。 是春,金人圍安豐軍、滁、濠、光三州。江、淮制置使李珏命池州都統武師道、忠 義軍統制陳孝忠救之,皆不克進。金人遂分兵自光州犯黃州之麻城,自濠州犯和州 之石磧,自盱眙軍犯滁州之全椒、來安及揚州之天長、真州之六合。淮南流民渡江 避亂,諸城悉閉。金人游騎數百至東採石、楊林渡,建康大震。京東總管李全自楚 州、忠義總轄季先自漣水軍各引兵來援,金人乃解去。全追擊,敗之於曹家莊,獲 其貴將。

夏四月庚午,張福入利州,四川制置使聶子述遁,殺總領財賦楊九鼎。丁丑, 張福掠閬州,丁亥,掠果州。癸巳,曾從龍罷。以鄭昭先兼參知政事,崇信軍節度 使、開府儀同三司、萬壽觀使安丙為四川宣撫使。董居誼落職,奪三官。

五月乙未朔,召聶子述詣行在。張福薄遂寧府,潼川府路轉運判官、權府事程 遇孫棄城遁。丁酉,減兩淮、荊襄、湖北、利州路沿邊諸州雜犯死罪囚,釋流以下, 仍蠲今年租稅。己亥,太學生何處恬等伏闕上書,以工部尚書胡榘欲和金人,請誅 之以謝天下。張福入遂寧府,焚其城。甲寅,四川宣撫司命沔州都統張威引兵捕福。 戊午,福入普州,守臣張已之棄城遁。癸亥,詔侍從、兩省、台諫各舉文武可用之 才二三人。

六月戊辰,張福屯普州之茗山。庚午,張威引兵至。丙子,太白晝見。辛巳, 西川地震。太白晝見。癸未,張福請降,乙酉,張威執之,歸於宣撫司。丁亥,嗣 濮王不嫖薨。金國招諭李全等,不聽。辛卯,太白經天。癸巳,丁焴復以書約夏國 攻金人。

秋七月丙申,張福伏誅。復奪董居誼二官、永州居住。庚子,張威捕賊眾一千 三百餘人誅之,莫簡自殺,紅巾賊悉平。癸亥,李全引兵至齊州,知州王贇以城降。

八月戊辰,複合利州東、西路為一。

九月丙午,罷江、淮制置司,置沿江、淮東西制置司。以寶文閣待制李大東為 沿江制置使,淮南轉運判官趙善湘為主管淮西制置司公事,淮東提刑賈涉為主管淮 東制置司公事兼節制京東、河北路軍馬。

十一月辛亥,進封楊次山為會稽郡王。十二月壬申,京東節制司言復京東、河 北二府九州四十縣。乙亥,築興元府城。丁丑,雅州蠻入盧山縣。己卯,四川宣撫 司遣兵取洮州,召諸將議出師,招諭中原豪傑。辛巳,蠻焚碉門砦,邊丁大敗。乙 酉,金人犯鳳州之長橋。丁亥,四川宣撫司命罷洮州之師。己丑,京湖置司遣統制 扈再興等引兵六萬人,分二道出境。庚寅,賞茗山捕賊功。

十三年春正月丁酉,扈再興引兵攻鄧州,鄂州都統許國攻唐州,不克而還。金 人追之,遂攻樊城,趙方督諸將拒退之。己亥,雅州蠻復掠盧山縣,遣兵討之。己 酉,命不凌為嗣濮王。戊午,夏人復以書來四川,議夾攻金人。

三月辛卯朔,雨土。丁巳,黎州土丁叛,遣兵討之。

夏四月庚申朔,淮東制置賈涉招諭山東、兩河豪傑。

五月庚寅朔,雅州蠻降。戊戌,史彌遠等上《玉牒》及《三祖下第七世宗藩慶 系錄》。

六月癸酉,賜禮部進士劉渭以下四百七十有五人及第、出身。加安丙少保。丙 子,以李全為左武衛大將軍。壬午,以季先為果州團練使、漣水軍忠義副都統,命 赴樞密院議事,未至,殺之。

秋七月戊戌,以京東、河北諸州守臣空名官告付京東、河北節制司,以待豪傑 之來歸者。丙午,以任希夷兼參知政事。丙辰,四川宣撫司招黎人土丁,降之。

八月癸亥,皇太子詢薨,謚曰景獻。壬申,安丙遺夏人書,定議夾攻金人。癸 未,四川宣撫司命利州統制王仕信引兵赴熙、鞏州會夏人,遂傳檄招諭陝西五路官 吏軍民。甲申,復海州,以將作監丞徐晞稷知州事。盱眙將石珪叛入漣水軍,詔以 珪為漣水忠義軍統轄。

九月辛卯,夏人引兵圍鞏州,且來趣師。甲午,太白晝見。王仕信引兵發宕昌。 乙未,四川宣撫司統制質俊、李寔引兵發下城。戊戌,四川宣撫司命諸將分道進兵, 沔州都統張威出天水,利州副都統程信出長道,興元副都統陳立出大散關,興元統 制田胃為宣撫司帳前都統出子午谷,金州副都統陳昱出上津。己亥,張威下令所部 諸將毋得擅進兵。庚子,質俊等克來遠鎮。辛丑,王仕信克鹽川鎮。壬寅,質俊等 自來遠鎮進攻定邊城,金人來救,俊等擊破之。乙巳,程信、王仕信引兵與夏人會 於鞏州城下。丁未,攻城不克。庚戌,金人犯皂郊堡,沔州統制董炤等與戰,大敗。 壬子,程信及夏人攻鞏州不克,信引兵趨秦州。丙辰,夏人自安遠砦退師。

冬十月丁巳朔,程信邀夏人共攻秦州,夏人不從,信遂自伏羌城引軍還,諸將 皆罷兵。戊寅,程信以四川宣撫司之命,斬王仕信於西和州。四川宣撫司以張威不 進兵,罷其軍職。

十一月庚戌,大風。壬子,臨安府火。十二月戊午,大風。壬申,漣水忠義軍 統轄石珪叛。癸未,鎮江副都統翟朝宗以“皇帝恭膺天命之寶”來獻。

十四年春正月丙戌朔,以雪寒,釋大理、三衙、臨安、兩浙諸州杖以下囚。乙 未,地震。以李全還自山東,賜緡錢六萬。庚子,立四川運米賞格。

二月戊辰,金人圍光州。己巳,金人犯五關。壬申,金人治舟於團風,弗克濟, 遂圍黃州,分兵破諸縣,又遣別將犯漢陽軍。丁丑,李全棄泗州遁,還。甲申,詔 淮東、京湖諸路應援淮西,沿江制置司防守江面,權殿前司職事馮榯將兵駐鄂州, 京東忠義都統李全將兵救蘄、黃,榯不果行。

三月丙戌朔,鄂州副都統扈再興引兵攻唐州。丁亥,金人破黃州,淮西提刑、 知州事何大節棄城遁死。庚寅,長星見。李全自楚州引兵援淮西。癸巳,扈再興引 所部趨蘄州。甲午,太白晝見。乙未,詔京湖制置司趣援蘄、黃。己亥,金人陷蘄 州,知州事李誠之及其家人、官屬皆死之。癸丑,金人退師,扈再興邀擊,敗之於 天長鎮,甲寅晦,又敗之。

夏四月乙卯,復置諸王宮大、國小教授。乙丑,命任子簾試於御史台。戊辰, 金人渡淮而北,李全遣兵追擊,敗之。

五月甲申朔,日有食之。壬辰,史彌遠等上《孝宗寶訓》、《皇帝會要》。丙 申,西川地震。乙巳,頒《慶元寬恤詔令》。

六月甲寅朔,初置沿江制置副使司於鄂州。丙寅,詔以侄福州觀察使貴和為皇 子,更名竑,進封祁國公。丁卯,以立皇子告於天地、宗廟、社稷。乙亥,以太祖 十世孫與莒補秉義郎。丙子,減京畿囚罪一等,釋杖以下。辛巳,大風。

秋七月辛丑,以趙方為京湖制置大使,賈涉為淮東制置使兼京東、河北路節制 使。丁未,修《光宗寶訓》。

八月乙卯,賜史彌遠家廟。任希夷罷。壬戌,以兵部尚書宣繒同知樞密院事, 給事中俞應符簽書樞密院事。甲子,以秉義郎與莒為右監門衛大將軍,賜名貴誠。 乙丑,追封史浩為越王,改謚忠定,配享孝宗廟庭。戊寅,以侄右監門衛大將軍貴 誠為果州團練使。

九月癸未,立貴誠為沂靖惠王后。己丑,朝獻於景靈宮。庚寅,朝饗於太廟。 辛卯,合祭天地於明堂,大赦。

冬十月癸丑,京東、河北節制司言復滄州,詔以趙澤為河北東路鈐轄、知州事。 甲寅,復以齊州為濟南府,兗州為襲慶府。丙寅,夏人復以書來四川趣會兵。庚午, 雷。

十一月己亥,安丙薨。是月,京東安撫張林叛。十二月庚申,鄭昭先罷。

閏月辛巳朔,以宣繒兼參知政事,俞應符兼權參知政事。戊申,以殿前司同正 將華岳等謀為變,殺之。是歲,浙東、江西、福建諸路旱,沔、成、階、利四州水, 振之。

十五年春正月庚戌朔,御大慶殿,受恭膺天命之寶。癸丑,立李誠之廟於蘄州。 甲寅,褒贈蘄州死事官吏,錄其子孫有差。丁巳,詔撫諭山東河北軍民、將帥、官 吏。己未,以受寶,大赦,文武官各進秩一級,大犒諸軍。

二月庚子,罷御史台簾試任子法。

三月丁巳,詔江西提舉司振恤旱傷州縣。

夏四月壬午,詔蠲蘄州今年租賦。

五月庚戌,太白晝見。甲寅,詔監司慮囚,察州縣匿囚者劾之。丁巳,進封子 祁國公竑為濟國公。己未,以侄果州團練使貴誠為邵州防禦使。壬戌,知濟南府種 斌等攻張林於青州,林遁去。己巳,修《孝宗經武要略》。

六月辛卯,俞應符薨。

秋七月甲子,詔江淮、荊襄、四川制置監司條畫營田來上。

八月己卯,命戶部詳議義役。辛卯,詔文武官毋得歸宗,著為令。甲午,有彗 星出於氐。

九月辛亥,以宣繒參知政事,給事中程卓同知樞密院事,吏部尚書薛極賜出身, 簽書樞密院事。癸丑,雷,大雨雹。丁巳,復以隨州三關隸德安府,置關使。壬戌, 彗星沒。辛未,太白晝見。

冬十月丙子,以收復京東州軍,犒賞忠義有差。

十一月戊午,赦京東、河北路。十二月乙亥朔,發米振給臨安府貧民。丙子, 以雪寒,釋京畿及兩浙諸州杖以下囚。丁亥,以李全為保寧軍節度使、右金吾衛上 將軍、京東路鎮撫副使。

十六年春正月戊申,詔命官犯贓毋免約法。己酉,子坻生,辛酉,命淮東制置 司振給山東流民。

二月戊子,雨土。己丑,嗣秀王師禹薨,追封和王。戊戌,子坻薨,追封邳王, 謚沖美。

三月戊申,張林所部邢德來歸,詔進二官,復以為京東東路副總管。丁卯,以 道州民飢,詔發米振之。夏五月甲辰,詔右選試注官如左選之制。戊申,賜禮部進 士蔣重珍以下五百四十有九人及第、出身。戊辰,詔復潭州稅酒法。

六月丁酉,程卓薨。秋八月辛巳,詔州縣經界毋增紹興稅額。癸未,申嚴舶船 銅錢之禁。

九月庚子朔,日有食之。乙巳,詔江、淮諸司振恤被水貧民。乙卯,雷。冬十 一月辛亥,以太平州大水,詔振恤之。

十二月辛巳,命淮東、西總領及沿江被水州募江西、湖南民入米補官。癸未, 嗣濮王不凌薨。壬辰,雷。

十七年春正月戊戌朔,詔補先聖裔孔元用為通直郎,錄程頤後。癸亥,命淮東 西、湖北路轉運司提督營屯田。

二月癸巳,蠲台州逋賦十萬餘緡。甲午,命臨安府振糶貧民。

三月癸丑,雪。是月,金人迫西和州,尋引兵還。

夏四月辛卯,詔廬州振糶饑民。乙未,賜李全、彭義斌錢三十萬緡為犒賞戰士 費。

五月戊戌,詔核實兩淮、京湖、四川、江上諸軍之數。

六月丁卯朔,太白經天,晝見。癸酉,知西和州尚震午坐金兵至謀遁,奪三官、 岳州居住。壬辰,大名府蘇椿等舉城來歸,詔悉補官,即以其州授之。

秋七月丁酉朔,命福建路監司振恤被水貧民。辛亥,命師嵓嗣秀王。

八月乙亥,罷通州天賜鹽場。丙戌,帝不豫。閏八月乙未朔,申嚴兩浙諸州輸 苗過取之禁。丁酉,皇帝崩於福寧殿,年五十七。史彌遠傳遺詔,立侄貴誠為皇子, 更名昀,即皇帝位。尊皇后為皇太后,垂簾聽政。進封皇子竑為濟陽郡王,出居湖 州。寶慶元年正月己丑,謚曰仁文哲武恭孝皇帝,廟號寧宗。三月癸酉,葬於會稽 之永茂陵。三年九月,加諡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贊曰:宋世內禪者四,寧宗之禪,獨當事勢之難,能不失禮節焉,斯可謂善處 矣。初年以舊學輔導之功,召用宿儒,引拔善類,一時守文繼體之政,燁然可觀。 中更侂胄用事,內蓄群奸,至指正人為邪,正學為偽,外挑強鄰,流毒淮甸。頻歲 兵敗,乃函侂胄之首,行成於金,國體虧矣。既而彌遠擅權,幸帝耄荒,竊弄威福。 至於皇儲國統,乘機伺間,亦得遂其廢立之私,他可知也。雖然,宋東都至於仁宗, 四傳而享國百年,邵雍稱為前代所無,南渡至寧宗,亦四傳而享國九十有八年,是 亦豈偶然哉。惜乎神器授受之際,寧、理之視仁、英,其跡雖同,其情相去遠矣。

譯文

嘉定十年(1217 )春正月十五日,降土。十七日,颳大風。二十二日,派遣錢撫祝賀金主生日。

二月十三日,發生地震。

夏四月初一,金軍侵犯光州中渡鎮,俘捉榷場官盛允升殺掉,於是分兵進犯樊城。初二,鄂州、江陵府副都統王守中率軍抵抗,金軍於是又分兵圍攻棗陽軍、光化軍。初十,下詔江淮制置使李環、京湖制置使趙方措置調遣,並且允許他們不上奏自行處理有關事宜。十一日,命令四川制置使董居誼酌量緩急,自行處理有關事宜。十五日,廬州鈴轄王辛在光山縣安昌寨打敗金軍,殺其統軍完顏掩。十六日,金軍逃走,隨州、光化都上報戰勝金軍。二十一日,下詔出戍官兵全給其家。

五月初五,因久雨不晴,釋放大理寺、三衙、臨安府杖刑以下囚犯,免除茶鹽賞錢。初八,賜禮部進士吳潛以下五百二十三人及第、出身。二十七日,趙方請求下詔伐金,於是發布文書詔諭中原官吏軍民。

六月初四,太白星白天顯現。十二日,下詔鼓勵將士,招募京西忠義人進攻討伐。二十五日,東川發生大水。二十七日,太白星顯現一天。

秋七月初一,日食。初三,因早災釋放各路杖刑以下囚犯。初九,雅州蠻攻打邊境,焚燒碉門寨,派兵討伐。十二日,嗣攫王趙不侍去世。二十五日,下詔諸軍將佐有罪者送往屯駐州審訊,罷軍士淫刑。

八月二十日,下詔監司、郡守各舉威勇才略可以擔任將帥者二人。冬十月初一,因久雨不晴,釋放大理寺、三衙、臨安府和兩浙各州杖刑以下囚犯。二十九日,免除三衙、江上各軍公私拖欠錢。

十一月初三,颳大風。初六,太白星白天出現。初十,下詔浙東提舉司發米十萬石販給貧民。二十四日,太白星顯現一天。

十二月初五,因興兵伐金招募百姓納粟補官。初七,下詔武舉人不得再參加文舉考試。十五日,金國鳳翔副統軍完顏賈率領步騎一萬人侵犯四川。二十日,金軍逼進揪池堡。二十一日,金軍攻破天水軍,守臣黃炎孫逃跑。金軍進攻白環堡,攻破白環堡。二十二日,金軍進逼黃牛堡,統制劉雄放棄大散關逃跑,金軍占據大散關。

嘉定十一年春正月初十,京東路忠義李全率眾來歸附,下詔任命李全為京東路總管。十六日,金軍圍攻皂郊堡。二十日,利州將領麻仲率領忠義人焚燒秦州永寧寨。二十三日,把一千道度僧碟供給四川作為經費。二十五日,下詔四少11 忠義人立功者,按官軍標淮賞賜。金軍侵犯隔芽關,興元都統李貴逃跑,官軍大敗。

二月初二,金軍焚大散關後離去。初三,灑州都統王大子騎馬仆倒,死於河池。初四,金軍攻破皂郊,死者五萬人。初五,金軍攻破揪池堡。初六,金軍圍攻隨州和棗陽軍,游騎到漢江上,均州守臣應謙之棄城逃走。十四日,白虹遮蔽太陽。楚州鈴轄梁昭祖在大清河焚燒金軍糧舟,京東忠義副都統沈鐸派兵援助。三月初六,金軍焚掠揪池堡而去。十七日,利州統制王逸等率忠義人收復皂郊,金軍副統軍完顏賈、包長壽逃走,灑州軍士郭雄追斬完顏賈的首級,包長壽僅以身免。十八日,灑州都統劉昌祖到皂郊。二十日,忠義人十多萬人出兵進攻秦州,官軍隨後而到,至赤谷口,王逸傳劉昌祖之命退軍,而且解散忠義人,軍隊大敗。二十二日,包長壽會合長安、鳳翔士眾,又進攻皂郊,於是攻向西和州。這天,鎮江忠義統制彭惟誠等在泅州失敗。二十五日,劉昌祖焚掠西和州逃走,守臣楊克家棄城而去。二十七日,金人攻破西和州。

夏四月初三,劉昌祖焚掠成州逃走,守臣羅仲甲棄城而去。這天,金軍離開西和州。初七,命令四川增印錢引五百萬供給軍費開支。階州守臣侯頤棄城而去。這天,金軍離開成州。十七日,金軍又侵犯大散關,守將王立逃走。十八日,金軍侵犯黃牛堡,興元都統吳政抵抗,打退金軍。二十二日,吳政到大散關,俘獲王立斬殺。

五月初五,命令四川制置司招集忠義人。十三日,蛋尤旗顯現,其長竟天。十七日,下詔侍從、台諫、兩省官一起商討平戎、御戎、和戎三策。二十二日,申嚴試法官七等之制。

六月二十一日,下詔湖州販濟撫恤遭水災貧民。

秋七月初四,削奪天水知軍黃炎孫三官,辰州居住。十六日,修撰孝宗寶切卜。二十二日,免除四川關外各州稅役。二十五日,免除光州民兵戰死者之家稅役。

九月初十,祭祀景靈宮。十一日,祭祀太廟。十二日,在明堂合祭天地,舉行大赦。二十二日,安定郡王趙伯澤去世。二十七日,興元都統吳政、利州副都統張威各進三官。劉昌祖被削奪五官,韶州安置。

冬十月初八,羅仲甲、楊克家、侯頤都被削奪三官,分別送往常德府、道州、撫州居住。二十日,颳大風。二十四日,修築盯胎軍城。

十一月初四,金軍進攻安豐軍黃口灘。這個月,陝西人張羽來歸附。嘉定十二年春正月初一,召董居誼到行在。任命新利州路安撫使聶子述為四少l {制置使。十三日,金軍進犯揪池堡,守將石宣打退金軍。十七日,金軍進攻白環堡,守將董招打退金軍。二十一日,金軍進犯成州,灑州都統張威從西和州退守仙人原。二十三日,金軍侵犯隨州、棗陽軍,又攻破信陽軍二個寨子,京西各將率兵抵抗。二十四日,金軍進犯西和州,守臣趙彥吶設伏途中,殲滅其眾退回。金軍進犯安豐軍,建康都統許俊派將打退金軍。金軍焚掠成州,侵犯河池,守將張斌逃走。二十六日,金軍圍攻安豐軍和光州,進攻光化軍,攻破鄖山縣,進逼均州。二十七日,攻破鳳州,守臣雷雲棄城而去,金人平夷其城。二十八日,興元都統吳政和金軍在黃牛堡交戰,戰死。金軍乘勝進攻武休關。

二月初一,金軍攻破光山縣。太白星白天出現。初五,金軍圍攻棗陽軍,京湖制置使趙方派遣統制啟再興救援,沒有能夠進軍就退回了。初六,金軍攻破武休關,興元都統李貴逃回,利州路提刑、代理興元府事趙希昔棄城逃走。初十,金軍攻破興元府。十一日,金軍進攻棗陽軍。十二日,派遣殿前司軍八千人防衛江面。十三日,任命曾從龍為同知樞密院事兼江、淮宣撫使,代理吏部尚書任希夷為簽書樞密院事。十四日,金軍攻破大安軍,守臣李文子棄城逃走。金軍進犯洋州,守臣蔡晉卿派兵抵抗,沒能打敗金軍,洋州被攻陷。十五日,四川制置使董居誼從利州逃跑。灑州都統張威派遣統制石宣等在大安軍阻擊金軍,大破金軍,俘獲將領巴土魯安,金軍於是離開興元府。十九日,金軍離開洋州,二十日,京湖制置使趙方派遣統制啟再興等率兵三萬多人出擊唐、鄧二州,隨州忠義統領劉世興等率兵進攻唐州。二十七日,金軍離開棗陽軍。二十八日,夏軍又致書四川,商討夾攻金軍,利州路安撫使廠婚同意了。

三月初三,任命鄧昭先為知樞密院事,曾從龍為參知政事。初七,金軍又進人洋州,焚其城而去,初九,興元軍士權興等叛亂,進犯巴州,守臣秦季膚棄城逃走。鄂州統制劉世榮聯合軍隊進攻唐州。二十一日,太白星白天出現。權興等投降。二十七日,降土。二十八日,金軍從盯胎退兵。

閏三月二十四日,追奪雷雲三官,梅州安置。二十六日,贈吳政為右武大夫、忠州刺史。二十七日,下詔撫諭四川官軍和忠義人。二十八日,興元軍士張福、莫簡等叛亂,以紅巾為標記。這年春,金軍圍攻安豐軍、滁州、壕州、光州。江、淮制置使李環命令池州都統武師道、忠義軍統制陳孝忠救助,都沒能打敗金軍。金軍於是分兵從光州進犯黃州的麻城,從壕州進犯和州的石嘖,從盯胎進犯滁州的全椒、來安和揚州的天長、真州的六合。淮南流民渡江避亂,各城全部封閉。金軍游騎數百人到東採石、楊林渡,建康府大為震驚。京東總管李全從楚州、忠義總轄季先從漣水軍各自率兵前往救援,金軍才解圍退走。李全追擊,在曹家莊打敗金軍,俘獲金軍大將。夏四月初五,張福進人利州,四川制置使聶子述逃跑,殺死總領財賦楊九鼎。十二日,張福劫掠間州。二十二日,劫掠果州。二十八日,曾從龍被罷免。任命鄭昭先兼參知政事,崇信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萬壽觀使安丙為四川宣撫使。董居誼被免職,削奪三官。

五月初一,召聶子述到行在。張福進逼遂寧府,憧川府路轉運判官、代理府事程遇孫棄城逃跑。初三,減輕兩淮、荊襄、湖北、利州路沿邊各州雜犯死罪囚犯,釋放流刑以下囚犯,並且免除今年租稅。初五,太學生何處恬等到朝廷上書,因工部尚書胡渠想與金國議和,請求誅殺之以謝天下。張福進人遂寧府,焚燒其城。二十日,四川宣撫司命令灑州都統張威率兵捕獲張福。二十四日,張福進人普州,守臣張已之棄城逃跑。二十九日,下詔侍從、兩省、台諫官各自舉薦文武可用之才二至三人。

六月初五,張福屯駐普州茗山。初七,張威率軍到達。十三日,太白星白天出現。十八日,西川發生地震。太白星白天顯現。二十日,張福請求投降,二十二日,張威俘獲他,把他帶到宣撫司。二十四日,嗣攫王趙不縹去世。金國招諭李全等,李全沒有應命。二十八日,太白星顯現一天。三十日,r 蜻致書夏國相約夾攻金軍。

秋七月初三,張福被處以死刑。又削奪董居誼二官,永州居住。初七,張威捕賊眾一千三百多人全部殺掉,莫簡自殺,紅巾賊全部平定。三十日,李全率兵到齊州,知州王賈以城投降。

八月初五,重新合利州東、西路為一路。

九月十四日,廢罷江、淮制置司,設定沿江、淮東西制置司。任命寶文閣待制李大東為沿江制置使,淮南轉運判官趙善湘為主管淮西制置司公事,淮東提刑賈涉為主管淮東制置司公事兼節制京東、河北路軍馬。

十一月十九日,進封楊次山為會稽郡王。

十二月初十,京東節制司報告說收復京東、河北二府九州四十縣。十三日,修築興元府城。十五日,雅州蠻進人盧山縣。十七日,四川宣撫司派兵攻取姚州,召諸將商討出兵,招諭中原豪傑。十九日,蠻人焚燒碉門寨,邊丁大敗。二十三日,金軍進犯鳳州長橋。二十五日,四川宣撫司命令罷除姚州之師。二十七日,京湖制置司派遣統制啟再興等率兵六萬人,分三路出境。二十八日,賞賜茗山捕獲盜賊之功。

嘉定十三年春正月初六,啟再興率兵進攻鄧州,鄂州都統許國進攻唐州,沒有攻取而回。金軍追擊,於是進攻樊城,趙方督促諸將打退金軍。初八,雅州蠻又劫掠盧山縣,派兵攻討。十八日,命令趙不凌為嗣攫王。二十七日,夏人又致書四川,商議夾攻金軍。

三月初一,降土。二十七日,黎州土丁叛亂,派兵攻討。

夏四月初一,淮東制置賈涉招諭山東、兩河豪傑。

五月初一,雅州蠻投降。二十一日,史彌遠等呈上壓牌和三祖下第七世宗藩慶系錄。

六月十五日,賜禮部進士劉渭以下四百七十五人及第、出身。加安丙為少保。十八日,任命李全為左武衛大將軍。二十四日,任命季先為果州團練使、漣水軍忠義副都統,命令他到樞密院商議事情,沒有到,被殺。

秋七月十一日,將京東、河北各州守臣空名任命書給付京東、河北節制司,以待來歸附的豪傑。十九日,任命任希夷為參知政事。二十九日,四川宣撫司招黎人土丁,降服他們。

八月初六,皇太子趙詢去世,溢號景獻。十五日,安丙致書夏軍,確定商討夾攻金軍方案。二十六日,四川宣撫司命令利州統制王仕信率兵到熙州、鞏州聯合夏軍,於是發布文書招諭陝西五路官吏軍民。二十七日,收復海州,任命將作監承徐翟為知州事。盯胎將領石蓋叛人漣水軍,下詔以石圭為漣水忠義軍統轄。

九月初五,夏軍將領率兵圍攻鞏州,並且來催促宋朝出兵。初八,太白星白天顯現。王仕信率兵從宕昌出發。初九,四川宣撫司統制質俊、李算率兵從下城出發。十二日,四川宣撫司命令各將領分道進軍:灑州都統張威出天水,利州副都統程信出長道,興元副都統陳立出大散關,興元統制田胃為宣撫司帳前都統出子午谷,金州副都統陳星出上津。十三日,張威下令部下各將不得擅自進兵。十四日,質俊等攻克來遠鎮。十五日,王仕信攻克鹽川鎮。十六日,質俊等從來遠鎮進攻定邊城,金軍來救援,質俊等打敗金軍。十九日,程信、王仕信等率兵與夏軍在鞏州城下會合。二十一日,攻城沒能成功。二十四日,金軍進犯皂郊堡,灑州統制董沼等與金軍交戰,大敗。二十六日,程信與夏軍一起進攻鞏州,沒有攻取,程信率兵至秦州。三十日,夏軍從安遠寨退兵。

冬十月初一,程信邀請夏軍共同進攻秦州,夏軍沒有答應,程信於是從伏羌城率軍退回,各將都罷兵。二十二日,程信以四川宣撫司的命令,在西和州斬殺王仕信。四川宣撫司因張威沒有進兵,罷其軍職。

十一月二十四日,颳大風。二十六日,臨安府發生火災。

十二月初二,颳大風。十六日,漣水忠義軍統轄石蓋叛亂。二十七日,鎮江副都統翟朝宗進獻“皇帝恭膺天命之寶”。

嘉定十四年春正月初一,因雪寒釋放大理寺、三衙、臨安、兩浙各州杖刑以下囚犯。初十,發生地震,因李全從山東回,賜給絡錢六萬。十五日,立四川運米獎賞標準。

二月十三日,金軍圍攻光州。十四日,金軍進犯五關。十七日,金軍在團風打制舟船,沒等渡江,於是圍攻黃州,分兵攻破各縣,又派副將進犯漢陽軍。二十二日,李全放棄泅州逃回。二十九日,下詔淮東、京湖各路應援淮西,沿江制置司防守江面,代理殿前司職事馮樹率兵進駐鄂州,京東忠義都統李全率兵救援薪州和黃州,酬劉沒能成行。三月初一,鄂州副都統啟再興率兵進攻唐州。初二,金軍攻破黃州,淮西提刑、知州事何大節棄城逃跑而死。初五,長星顯現。李全從楚州率兵救援淮西。初八,啟再興率所部到薪州。初九,太白星白天出現。初十,下詔京湖制置司儘快救援薪州、黃州。十四日,金軍攻陷薪州,知州事李誠之及其家人、官屬都死了。二十八日,金軍退兵,啟再興阻擊,在天長鎮打敗金軍,二十九日,陰晦,又打敗金軍。

夏四月初一,重新設定諸王宮大國小教授。十一日,命令任子到御史台簾前應試。十四日,金軍渡淮北退,李全派兵追擊,打敗金軍。

五月初一,日食。初九,史彌遠等呈上孝宗寶切卜、東皇帝會要。十三日,西川發生地震。二十二日,頒布扶元寬恤詔令。

六月初一,在鄂州初置沿江制置副使司。十三日,下詔命令侄福州觀察使趙貴和為皇子,改名,進封祁國公。十四日,把立皇子的事報告給天地、宗廟、社翟。二十二日,以宋太祖十世孫趙與營補為秉義郎。二十三日,減輕京瓷囚犯罪刑一等,釋放杖刑以下囚犯。二十八日,颳大風。

秋七月十九日,任命趙方為京湖制置大使,賈涉為淮東制置使兼京東、河北路節制使。二十五日,修撰優宗寶切卜。八月初四,賜史彌遠家廟。任希夷被罷免。十一日,任命兵部尚書宣增為同知樞密院事,給事中俞應符為簽書樞密院事。十三日,任命秉義郎趙與營為右監門衛大將軍,賜名貴誠。十四日,追封史浩為越王,改溢號為忠定,配享孝宗廟庭。二十七日,以侄右監門衛大將軍趙貴誠為果州團練使。

九月初二,立趙貴誠為沂靖惠王后代。初八,祭祀景靈宮。初九,祭祀太廟。初十,在明堂合祭天地,舉行大赦。冬十月初三,京東、河北節制司報告說收復滄州,下詔以趙澤為河北東路鈴轄、知州事。初四,又以齊州為濟南府,充州為襲慶府。十六日,夏軍又致書四川催促會合軍隊。二十日,打雷。十一月十九日,安丙去世。這個月,京東安撫張林叛亂。

十二月初八,鄭昭先被罷免。

閏十二月初一,任命宣增兼參知政事,俞應符兼代理參知政事。二十八日,以殿前司同正將華岳等陰謀叛亂,殺之。這一年,浙東、江西、福建各路早災,灑、成、階、利四州水災,販濟這些地區的災民。

嘉定十五年春正月初一,到大慶殿,接受“恭膺天命之寶”。初四,在薪州立李誠之廟。初五,褒贈薪州戰死官吏,錄用他們的子孫。初八,下詔撫諭山東和河北軍民、將帥和官吏。初十,因接受“天命之寶”舉行大赦,文武官吏分別晉升一級,大搞諸軍。

二月二十一日,罷除御史台簾試任子法。

三月初八,下詔江西提舉司販濟撫恤受災州縣。

夏四月初四,下詔免除薪州今年租賦。

五月初三,太白星白天出現。初七,下詔監司訊問記錄囚犯罪狀,考察州縣匿隱囚犯不報者進行彈勃。初十,進封兒子祁國公趙為濟國公。十二日,任命侄果州團練使趙貴誠為邵州防禦史。十五日,知濟南府種賈等在青州進攻張林,張林逃走。二十二日,修撰孝宗經武要略。

六月十四日,俞應符去世。秋七月十八日,下詔江淮、荊襄、四川制置監司規劃營田上報。八月初四,命令戶部詳細討論義役。十六日,下詔文武官不得歸宗,著為令。十九日,有彗星出現在氏宿。九月初六,任命宣增為參知政事,給事中程卓為同知樞密院事,吏部尚書薛極賜給出身、簽書樞密院事。初八,打雷,降大冰雹。十二日,又以隨州三關隸屬德安府,設定關使。十七日,彗星消失。二十六日,太白星白天出現。冬十月初二,因收復京東州軍,搞賞忠義人不等。

十一月十四日,赦免京東、河北路。十二月初一,發米販濟臨安府貧民。初二,因雪寒,釋放京瓷和兩浙各州杖刑以下囚犯。十三日,任命李全為保寧軍節度使、右金吾衛上將軍、京東路鎮撫副使。

嘉定十六年春正月初五,下詔命官犯貪贓者不得免除約法處罰。初六,子趙低出生。十八日,命令淮東制置司販濟山東流民。

二月二十五日,降土。十六日,嗣秀王趙師禹去世,追封為和王。二十五日,子趙低去世,追封為邱王,溢號沖美。三月初五,張林所部邢德來歸附,下詔進二官,又任命為京東東路副總管。二十四日,因道州百姓饑荒,下詔發米販濟。

夏五月初二,下詔右選試注官如同左選之制。初六,賜禮部進士蔣重珍以下五百四十九人及第、出身。二十六日,下詔免除潭州稅酒法。

六月二十六日,程卓去世。

秋八月十一日,下詔州縣經界不得增加紹興稅額。十三日,申嚴舶船銅錢出境的禁令。

九月初一,日食。十八日,下詔江、淮各部門販濟撫恤遭水災貧民。二十八日,打雷。

冬十一月十三日,因太平州大水,下詔販濟撫恤。

十二月十三日,命令淮東、西總領和沿江遭水災州招募江西、湖南百姓人米補官。十五日,嗣攫王趙不凌去世。二十四日,打雷。

嘉定十七年春正月初一,下詔補先聖后代孔元用為通直郎,錄用程頤後代。二十六日,命令淮東西、湖北路轉運司提督營田屯田。

二月二十六日,免除台州拖欠賦稅十萬多絡。二十七日,命令臨安販桌接濟貧民。

三月十六日,降雪。這個月,金軍進逼西和州,不久率兵退回。

夏四月二十五日,下詔廬州販桌接濟貧民。二十九日,賜李全、彭義斌錢三十萬絡為搞賞戰士費用。

五月初二,下詔核實兩淮、京湖、四川、江上諸軍之數。

六月初一,太白星白天顯現。初七,西和知州尚震午因金軍到達陰謀逃跑,被削奪三官,岳州居住。二十六日,大名府蘇椿等舉城來歸,下詔補官,即以其州命他管理。

秋七月初一,命令福建路監司販濟撫恤遭水災貧民。十六日,命令趙師莆嗣秀王。

八月初十,罷除通州天賜鹽場。二十一日,寧宗身體染病。

閏八月初一,申嚴兩浙各州輸納苗稅多取的禁令。初三,寧宗在福寧殿逝世,終年五十七歲。史彌遠傳布遺詔,立侄趙貴誠為皇子,改名晌,即皇帝位。尊皇后為皇太后,垂簾聽政。進封皇子趙為濟陽郡王,出居湖州。

寶慶元年(l 225 )正月二十八日,溢號為仁文哲武恭孝皇帝,廟號為寧宗。三月十三日,葬於會稽永茂陵,寶慶三年九月,加溢為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評論說:宋朝宮廷內自動讓位的有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位皇帝,唯獨寧宗即位,面臨國家形勢艱難之時,卻能在這件事上不失掉禮節操守,可以說是善於處事啊!寧宗當政初年,靠著舊學輔導的功效,招引重用老成博學之士,引用提拔賢能之人,一個時期遵守成法繼承傳統的政治局面,非常盛隆可觀。中途換上韓青執掌大權,內部潛藏著許多奸臣,以至於把正派的人當作邪惡的人,把純正的學問視為虛假的學問,對外挑起與強鄰金國的戰事,禍及淮河兩岸。由於連年用兵失敗,結果包上韓青的頭,送到了金國,國家的根本受到了損失。以後又是史彌遠獨攬朝政,他們慶幸皇上年老昏亂,暗中弄權作威作福。甚至在選立太子制訂綱紀等大事上,也乘機尋找縫隙,達到或廢或立太子的陰謀,這些事情別人都很明白。雖然如此,宋朝自從建都開封到宋仁宗,已經四代皇帝相繼在位近百年,邵雍聲稱這是以前各朝代所沒有的。自從宋朝南渡到宋寧宗,也經四代皇帝傳位九十八年,這也許是偶然如此吧。可惜的是皇位授受的時候,寧宗、理宗與仁宗、英宗相對照,他們的路子雖然相同,其情致卻相離太遠了。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