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卷六

雌雄鍾

五仙觀大禁鍾,洪武初永嘉侯朱亮祖所鑄,然不敢擊。歲乙酉,有司命擊之,城中嬰兒女死者千餘。於是嬰兒女皆著絳衣,系小銀鍾以厭之。越一年城破,乃止勿系。鍾有雌雄,其雌者向飛入白鵝潭,往往與城中鍾相應。

銅鼓

《通志》:銅鼓在南海廟中者二,大者徑五尺,高稱之,中空無底,鈕垂四懸,腰束而臍隆起,旁有兩耳,通體作絡索連錢及水瀫紋,色微青,艷若鋪翠。小者殺大者五之一,高亦稱之,制類大者。考《後漢書注》、《廣州記》,俚獠鑄銅為鼓。《宋史》,蠻號有銅鼓者,曰都老。今之銅鼓,蓋諸峒獠所遺。然今廟中所藏,內有鐫雲“漢伏波將軍所鑄”,何以稱焉。張穆《異聞錄》云:昔馬伏波征蠻,以山溪易雨,制銅鼓。粵人亦謂雷、廉至交恥,海濱卑濕,革鼓多痹緩不鳴,無以振威,故伏波鑄銅為之,狀亦類鼓,名曰駱越之鼓。此又一說也。廉州有銅鼓塘,欽州有銅鼓村,靈山有銅鼓嶺,文昌、萬州亦有銅鼓嶺,皆以掘得銅鼓而名。廟中銅鼓一,得之唐節度使鄭絪所獻,一得之潯州知府所獻。

韶州鐵鼓

韶州忠惠公祠有鐵鼓。一面微損,擊之有聲。先時,江中有一蛟,舟行者多為所害,公以鐵為鼓及船,使役人乘之,一曰夜來往五羊,得蛟,斬之。至今蛟骨二段存祠中。

鐵柱

《制略小志》載鐵柱十有二,周七尺五寸,高一丈二尺。五代南漢鑄建乾和殿,宋柯取其四植于帥府正廳。今藩廨鐵柱其一也。一沒於城東濠,一沒於司直泥淖中,余莫知所在。

秦犧尊

英德峽山廟有秦犧尊,製作奇古。嘗為權貴人取去,舟出峽,風濤大作,乃復還廟中。

瓊州鐺

瓊州有黎金,似銅鼓而匾小,上三耳,中微其臍,黎人擊之以為號。此即鐺也。古時蠻部多以銅為兵,以銅為器。富者鳴銅鼓,貧者鳴鐺,以為聚會之樂。

番刀

粵多番刀。有曰日本刀者,聞其國無論酋王鬼於,始生即以鑌鐵百斤淬之溪中,歲凡十數煉。比及丁年,僅成三刀。其修短以人為度,長者五六尺為上庫刀,中者腰刀,短小者解腕刀。初冶時殺牛馬以享刀師。刀師卜日乃冶,以毒藥入之。刀成,埋諸地中。月以人馬血澆祭,於是刀往往有神,其氣色陰晴不定。每值風雨,躍躍欲出,有聲,匣中鏗然。其刀惟刻“上庫”字者不出境,刻漢字或八幡大菩薩單槽雙槽者,澳門多有之。以梅花鋼、馬牙鋼為貴。刀盤有用紫銅者,鏤鐫金銀者,燒黑金者,皆作梵書花草,有小七在刀室中,謂之刀奴。其水土既良,錘鍛復久,以故光芒炫目,犀利逼人。切玉若泥,吹芒斷毛髮,久若發硎,不折不缺。其人率橫行疾斗,飄忽如風,常以單刀陷陣,五刀莫御。其用刀也,長以度形,短以趯越,蹲以為步,退以為代,臂以承腕,挑以藏撇,豕突蟹奔,萬人辟易,真島中之絕技也。其軟者,以金銀雜純鋼煉之。卷之屈曲如游龍,首尾相連,舒之勁直自若,可以穿鐵甲、洞堅石。上有龍虎細紋,或鏇螺花,或芝麻雪花。礬之以金絲,礬則見所謂繞指郁刀也。刀頭凡作二層。一層金羅經,一置千里鏡,澳夷往往佩之。又有兩刀如劍,隱出層紋,可沾積毒藥,然皆不可多得。外有紅毛西洋諸刀,鏤鑿亦異。其割食者,首以珊瑚琥珀嵌之,柄以金珠古窯鑲之,率奇瑰奪目,輕薄如紙,可割裁充文房玩器。有交蠻長刀,有槽無脊,輕利頗如日本,而精瑩鋼銳遜之。有苗刀,其紋以九簾為上,輕便斷牛。有交趾刀,甚長,亦有槽無脊,精美如倭,然亦不能多得。尋常戰鬥之用,惟以惠陽刀為良。

粵人善鳥槍

粵人善鳥槍,山縣民兒生十歲即授鳥槍一具,教之擊鳥。久之,精巧命中,置於肘上背物而擊之,百步外錢孔可貫。鳥槍以新會所造為精,槍成置於掌上,擊物而槍不動,掌亦無損。然後架之於肘用之,其人在前,則轉身而橫擊之,無不妙中。槍既錘鍊精熟,夜必懸於牆,否則曲而不直。引藥又宜長帶在身,使人氣溫暖,方易著火。炭則以糯谷為之,蓋沙炮貴長,鳥槍貴輕,而藥皆宜乾燥。此外有三眼槍者,有置於刀槍之末,本末互用者,有交槍者。其曰瓜哇銃者,形如強弩,以繩懸絡肩上,遇敵萬銃齊發,貫甲數重。其曰沙炮者,以百鍊精鐵為之。長者一丈五六,或二丈。每一發可斃人於三箭地外。其為制也,皮宜厚,腹宜光滑,口宜稍大於身,使彈子易於噴撒。彈子多至升許,一發斃數十百人。雜以快鈀藤盾,長短相救,用之戰陣,可以每戰輒無敵矣。

西洋銅銃

西洋大銅銃者,重三千斤,大十餘圍,長至二丈許,藥受數石。一發,則天地晦冥,百川騰沸,蟄雷震燁,崩石摧山,十里之內,草木人畜無復有生全者。紅毛夷擅此大器,載以巨舶,嘗欲窺香山澳門脅奪市利。澳夷乃仿為之,其制比紅毛益精雲。

覿面笑

澳門所居,其人皆西洋舶夷,性多點慧。所造月影、海圖、定時鐘、指掌柜,亦有裨民事。其風琴、水樂之類,則淫巧詭僻而已。如機銃者,名覿面笑,韜藏於衣極之中。小石如豆,齧庋函外;鐵牙摩戛,火透函中。蓋皆精鐵分合而成,分之二十餘事,邈不相屬。合之各以牝牡橐籥相茹,納紐篆麗入蝸戶,栝轉相制,機轉相發。外以五六鐵(木匝)(木匝)之,大四寸,圍長六七寸,以帶系置腰間。帶有銅圈,可插機銃二十枚。鋁彈亦懷於身,用時乃入彈,重八九分,用止二枚,不可多用,則壞銃。危急時一人常有二十銃之用,百不失一,此亦防身之奇技也。

佛山真武廟會

佛山有真武廟,歲三月上巳,舉鎮數十萬人競為醮會,又多為大炮以享神。其紙炮,大者徑三四尺,高八尺,以錦綺多羅洋絨為飾,又以金縷珠珀堆花壘子及人物,使童子年八九歲者百人,倭衣倭帽牽之。藥引長二丈余,人立高架,遙以廟中神火擲之,聲如叢雷,震驚遠邇。其椰炮,大者徑二尺,內以磁罌,外以篾以松脂、瀝青,又以金銀作人物龍鸞飾之,載以香車,亦使彩童推挽。藥引長六七丈,人立三百步外放之。拾得炮首,則其人生理饒裕。明歲,復以一大炮酬神。計一大炮,紙者費百金,椰者半之。大紙炮多至數十枚,椰炮數百。其真武行殿則以小爆構結龍樓鳳閣,二戶一窗,皆有寶燈一具。又以小炮層累為武當山及紫霄金闕,四圍悉點百子燈。其大小燈、燈裙、燈帶、華蓋、瓔珞、宮扇、御爐諸物,亦皆以小炮貫串而成。又以錦繡為飛橋復道。兩旁欄楯,排列珍異花卉莫可算。觀者駢闐塞路,或行或坐,目亂煙花,鼻厭沉水。簪珥礙足,簫鼓喧耳,為淫蕩心志之娛,凡三四晝夜而後已。

龍門木槍

龍門健兒多以棉木為槍,長三丈余。三人持之,一進一退,以四尺為率。從地上挑起人馬,敵不能近,謂之八步長槍。

水翻車

水翻車一名大棚車。從化之北,凡百餘里,兩岸巨石相拒,水湍怒流。居民多以樹木障水為翻車。子瞻詩:“水上有車車自翻。”其輪大三四丈,四周悉置竹筒,筒以吸水,水激輪轉,自注槽中,高田可以盡溉。西寧亦然,每水車一輛,可供水碓十三四。

木牛

木牛者,代耕之器也。以兩人字架施之。架各安轆轤一具,轆轤中系以長繩六丈,以一鐵環安繩中,以貫犁之曳鉤。用時,一人扶犁,二人對坐架上。此轉則犁來,彼轉則犁去,一手而有兩牛之力,耕具之最善者也。

羅浮銅龍銅魚

羅浮沖虛觀,當宋時,有道士於朝斗壇下得銅龍六,銅魚一。細玩之,非金,非石,非銅鐵。其龍皆具四足而微鱗,魚則空洞,其中無孔。堅若窯瓷,輕如木葉。蓋神物也。蘇長公嘗以為異。

大甑

廣州光孝寺有大甑,六祖時飯僧之用。大徑丈,深五六尺。韶州南華寺亦有之,大與相若。當飯僧時,城中人爭持香粳投之。

太平粵海二關

粵東省境,北通西江、東浙、南楚諸處者為太平關,在韶州。其東南接諸洋面及粵西、閩、滇各省海運商販者為奧海關。各關口俱濱海岸。粵地出產繁多。陳若沖記中所云“人物富庶,商賈阜通,故市中出納喧闐,盛於他處”。

十三行

按余靖《志》雲,番禺大府,號為都會,海舶貿易,商賈輻輳。今諸番歲攜(毛多)(毛羅)(毛華)(毛幾)諸物與中土互市,皆氈屬也。廣州城南,設有十三行(按十三行今實止八行,為豐進、泰和、同文、而益、逢源、源泉、廣順、裕源雲)。

花邊錢

花邊錢以銀熔為錢樣,面有水草、燭台諸紋,間有作人馬形者。邊輪有花,俗稱花邊錢。自洋外來,以便於鬻物,市中多用之。然內地亦能制,故真贗相錯雲。

端硯

《嶺南雜記》:端硯出肇慶羚羊峽東。有上岩、中岩、下岩之別,有水坑、旱坑之分,有舊坑、新坑之目。其石之精粗美惡,人人聚訟,皆由身不至端溪,究莫能辨真石也。大約不論石之大小,眼之有無,細潤光嫩者為上。其發墨與否,久而後貴,初出未有不發墨也。其眼亦不論大小,以層次分明,色澤圓活者為佳。魏泰《東軒筆錄》云:端硯有三種:石色青紫,襯手而潤,叩之清遠,有青絲圓小鴝鵒眼乃岩石。岩有上岩、中岩、下岩,品最貴。其次赤色,呵之乃潤,鴝鵒眼,色紫紋漫而大,乃西坑石。其下青紫色,向明側視,有碎星光點,如沙中雲母,乾而少潤,謂後歷石。《通志》,又據《嶺南雜記》雲,宋時舊坑今無所得石。至於城外廟前肆中所賣,皆屏風岩旱坑之石,即新坑不可得矣。按長安李觀察家藏一硯,當時以為寶。下刻字雲“天寶八年冬端溪東州石,刺史李元書”。劉原甫取視之,大笑曰:“天寶安得有‘年’?自改元即稱‘載’矣!且是時州皆稱‘郡’,刺史皆稱‘太守’,安得獨爾耶?”出《唐書》示之,莫不嘆服。

石墨

陸應陽《廣輿記》:石墨出始興小溪中,長短如墨。人或取以畫眉。《通志》:一名畫眉石。顧微《廣州志》:懷化縣掘塹得石墨甚多,精好寫書。

丹砂

《輿地誌》:連昔昔產丹砂。按,葛洪修道羅浮山。鮑倩南海守絕粒,取白石煮食之。嘗夜訪葛洪於羅浮之沖虛觀。今蓬萊閣遺履軒乃二仙夜談之所。潘茂名煉丹高州之東山,服食仙去。何仙姑,增城何泰女,食雲母粉,遂得輕身往來羅浮山頂。

自鳴鐘

《廣州志》:自鳴鐘出西洋,以索轉機,機激則鳴,晝夜十二時皆然。按自鳴鐘每交一時,又有眾音並作,鏗鏘如度曲聲,少頃乃止。今謂之樂鍾,又謂之八音鍾。

龍鬚席

《肇慶志》:龍鬚草出廣寧。生岩崖間,似蒲而細。《通志》雲亦出儋州。工人織作席墊及佩囊。諸色花紋細密,光致瑩潤,間有裹飾邊棱,裝鑲底面,加以紗緞彩繒,曲盡其妙。《志》又稱,龍鬚席甚有名,以廣寧金渡村者為佳。高明、長樂亦有之,織手微不及。然猶不及西洋茭文席也。余視學肇慶,以此出題使諸生作賦,並使作鳳尾蕉詩,皆端州產也。

木癭

廣多木癭,以荔支癭為上,多作鏇螺紋,大小數十,微細如絲。

茅君

新會茅筆,以白沙所居圭峰,其茅多生石上,色白而勁。以茅心束縛為筆,作字多樸野之致。白沙嘗稱為茅君,故今人仿之。

石灣缸瓦

南海之石灣善陶。凡廣州陶器,皆出石灣,尤精缸瓦。其為金魚大缸者,兩兩相合。出火則俯者為陽,仰者為陰。陰所盛則水濁,陽所盛則水清。試之盡然。諺曰:“石灣缸瓦,勝於天下。”

佛山多冶業

廣州佛山多冶業。冶者必候其工而求之,極其尊奉。有弗得,則不敢自專,專亦弗當。故佛山之冶遍天下,石灣陶業亦然。

粵中多尚屐

粵中婢媵多著紅皮木屐,士大夫亦皆尚屐。沐浴乘涼時,散足著之,名之曰散屐。散屐以潮州所制拖皮為雅。或以抱木為之。抱木附水松根而生,香而柔韌,可作履,曰抱香履。潮人刳之為屐,輕薄而軟,是曰潮屐。或以黃桑苦楝亦良。香山土地卑濕,尤宜屐。其良賤至異,其制以別之。新會尚朱漆屐,東莞尚花繡屐,以輕者為貴。廣州男子輕薄者,多長裙散屐,人皆呼為“裙屐少年”以賤之。

西洋茭文席

粵之席以西洋茭文者為上。其草隨舶而至,澳人得之亦能識。然皆復而不單,單者作細方勝斜紋,惟西洋國人能識。

東莞席

有莞席出東莞縣。莞叢生水中,其中莖圓美。《拾遺記》曰穆王時,西王母來敷黃莞薦。宋《起居注》曰:廣州刺史韋朗作白莞席三百二十領。莞音完,又音官。蓋其為用最古。東莞人多以作莞席為業,縣因以名。縣在廣州之東,故曰東莞。

瓊州席

瓊有藤蓆。有定安席,有椰葉席、檳榔席,皆席之美者。檳榔,山檳榔也。葉如蘭,大三指許,長可數尺。淡白中微帶紅紫,績為布似葛而輕,亦可作席。人知粵多奇布,不知有檳榔布與檳榔席也。又澄邁染茜草為飾,久而愈滑,曰黃村席。又瓊有紅竹籧篨,潮有流黃席。

酒器

粵酒器有鸏雕杯。鸏雕者,越王鳥也。其喙黃白黑色,長尺許,光瑩如漆。以為杯,可受二升。有鶴頂杯。鶴者,海鶴也。其大者修項五尺,類淘河。而味銳頂色丹,堅潤如金玉。以為杯,可受一升。有鸚鵡杯,本海蠃殼也,出瓊州三亞港青欄海中。前屈而朱,如鸚鵡嘴然。尾鏇尖處作數層,一穴相貫,甚詰曲,可以藏酒。其色紅白青紫相間,生取者鮮明。《異物志》云:扶南海有大蠃如甌,其體蜿蜒委曲。盛酒在中,自注至傾覆,終不盡,以伺誤相罰為樂。有紅蝦杯,紅蝦大者須數尺,以金鑲口為杯,可受酒升許。有鸕鶿杯,磨海蠃殼為之。有海膽杯,海膽生島嶼石上,殼圓有粟珠,粟珠上有長刺累累相連,以漆灰厚襯之為杯。一名共命杯,以其取一帶十也。有火雞卵杯,受一升,有纏棕杯、沉速香杯,因香之大小方圓刳成,狀千百出,以金銀鑲之。粵人頗尚奇器,以地之所少者相高。然大抵近山多用贏杯,近海多用香杯,而東西洋之金銀器不與焉。

椰器

凡椰出於瓊者,處處相似,獨文昌鋪前所產者大小形殊。小者至如拇指,作杯以此為貴。椰殼有兩眼,謂之萼。有斑纈點文,甚堅。橫破成碗,縱破成杯。以盛酒,遇毒輒沸起,或至爆裂,征蠻將士率持之。故唐李衛公有椰杯一,嘗佩於玉帶環中。椰杯以小為貴。一種石椰,生子絕纖小,肉不可食,止宜作酒杯。其白色者尤貴,是曰白椰。粵人器用多以椰,其殼為瓢以灌溉,皮為帚以掃除,又為盎以植掛蘭、掛竹,葉為席以坐臥。為物甚賤而用甚多如此。

檳榔合檳榔包

廣人喜食檳榔。富者以金銀,貧者以錫為小合,雕嵌人物花卉,務極精麗。中分二隔,上貯灰臍、蔞須、檳榔,下貯蔞葉。食時,先取檳榔,次蔞須,次蔞葉,次灰,各有其序。蔞須或用或不用,然必以灰為主,有灰而檳榔蔞葉乃回甘。灰有石灰、蜆灰。以烏爹泥制之作汁益紅。灰臍狀如臍,有蓋,以小為貴。居者用合,行者用包。包以龍鬚草織成,大小相函,廣三寸許。四物悉貯其中,隨身不離,是曰檳榔包。以富川所織者為貴,金渡村織者次之,其草有精粗故也。

陽春瓦盤

陽春東有馬鞍山。山顛一古瓦盤,圍八尺許。中有清泉。登者掬飲將半,詰朝復滿,雖積雨不溢。

溫坑瓦瓮

永安溫坑所作瓦瓮,內外純黃,火炙不裂,以藏酒,味能不變。又有康禾白磁諸器,亦堅好。又越人謂石瓮曰石涌。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