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卷一百八十六·銓選二

斜封官 盧從願 韋抗 張仁願 杜暹 魏知古 盧齊卿 王丘 崔琳 裴光庭 薛據 李林甫 張說 張奭 楊國忠 陸贄 鄭餘慶 裴遵慶 李絳 李建 崔安潛

斜封官

唐景龍年中,斜封得官者二百人,從屠販而踐高位。景雲踐祚,尚書宋璟、御史大夫畢構,奏停斜封人官。璟、構出後,見鬼人彭卿受斜封人賄賂,奏云:見孝和怒曰,我與人官,何因奪卻?於是斜封皆復舊職。偽周革命之際,十道使人,天下選殘明經進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揚。不曾試練,並與美職。塵黷士人之品,誘悅愚夫之心。庸才者得官以為榮,有才得官以為辱。昔趙王倫之篡也,天下孝廉秀才茂異,並不簡試。雷同與官,市道屠沽,亡命不軌,皆封侯略盡。太府之銅不供鑄印,至有白版侯者。朝會之服,貂者大半。故謠云:貂不足,狗尾續。小人多幸,君子恥之。無道之朝,一何連類也,惜哉!(出《朝野簽載》)

盧從願

景雲元年,盧從願為侍郎,精心條理,大稱平允。其有冒名偽選,虛增功狀之類,皆能擿發其事。典選六年,頗有聲稱。時人曰:前有裴馬,後有盧李。裴即行儉,馬謂戴,李謂朝隱。(出《唐會要》)

韋抗

景雲二年,御史中丞韋抗加京畿按察使。舉奉天縣尉梁升卿、新豐尉王倕、金城縣尉王水、(明抄本水作永,唐會要水作冰。)華原縣尉王燾為判官。其後皆著名位。(出《唐會要》)

張仁願

景雲二年,朔方總管張仁願奏用監察御史張敬忠、何奕,長安縣尉寇泚,鄠縣尉王易從,始平縣主簿劉體微分判軍事;義烏縣尉晁良貞為隨軍。後皆至大官。(出《唐會要》)

杜暹

景雲二年,盧從願為吏部侍郎。杜暹自婺州參軍調集,補鄭縣尉。後暹為戶部尚書,從願自益州長史入朝。暹立在盧上,謂之曰:選人定何如?盧曰:亦由仆之藻鑒,遂使明公展千里足也。(出《唐會要》)

魏知古

先天元年,侍中魏知古嘗表薦洹水縣令呂太一、蒲州司功參軍齊瀚、右內率府騎曹柳澤。及為吏部尚書。又擢密縣尉宋遙,左補闕袁暉、封希顏,伊闕縣尉陳希烈。其後鹹居清要。(出《唐會要》)

盧齊卿

開元元年,盧齊卿為幽州刺史。時張守珪為果毅,特禮接之。謂曰:十年內當節度。果如其言也。(出《唐會要》)

王丘

開元八年七月,王丘為吏部侍郎,擢山陰尉孫逖、桃林尉張鏡微、湖城丞張晉明、進士王冷然、李昂等。不數年,登禮闈,掌綸誥焉。(出《唐會要》)

崔琳

十一年十二月,吏部侍郎崔琳銓日,收選殘人盧怡、裴敦復、於號卿等十數人。無何,皆入台省。眾以為知人。(出《唐會要》)

裴光庭

開元十八年,蘇晉為侍郎,而侍中裴光庭每過官,應批退者,但對眾披簿,以朱筆點頭而已。晉遂榜選院:門下點頭者,更引注擬。光庭以為侮己,不悅。時有門下主事閻鱗之,為光庭腹心,專主吏部過官。每鱗之裁定,光庭隨口下筆。時人語曰:鱗之口,光庭手。(出《唐會要》)

薛據

開元中,薛據自恃才名,於吏部參選,請授萬年錄事。諸流外官共見宰執訴云:錄事是某等清要官,今被進士欲奪,則某等色人,無措手足矣。遂罷。(出《摭言》)

李林甫

自開元二十年,吏部置南院,始懸長名,以定留放。時李林甫知選,寧王私謁林甫曰:就中乞一人。林甫責之。於是榜云:據其書判,自合得留,緣屬寧王,且放冬集。(出《國史補》)

張說

中書舍人張均知考,父左相張說知京官考。特注曰:父教子忠,古之善訓。祁奚舉子,義不務私。至如潤色王言,章施帝載,道參墳典,例絕常功,恭聞前烈,尤難其任。豈以嫌疑,敢撓綱紀?考上下。(出《玄宗實錄》)

張奭

苗晉卿典選,御史中丞張倚男奭參選,晉卿以倚子思悅附之。考等第凡六十四人,奭在其首。蘇考蘊者為薊令,乃以選事告祿山。祿山奏之,玄宗乃集登科人於花萼樓前重試,升第者十無一二。奭手持試紙,竟日不下一字。時人謂之拽白。上大怒,貶倚。敕曰:庭闈之間,不能訓子;選調之際,乃以托人天下為戲談。晉卿貶安康。(出《盧氏雜說》)

楊國忠

天寶十載十一月,楊國忠為右相,兼吏部尚書,奏請兩京選人,銓日便定留放,無少長各於宅中引注。虢國姊妹垂簾觀之。或有老病醜陋者,皆指名以笑。雖士大夫亦遭恥。故事,兵吏部事中行列於前曰:既對注擬,即是過門下了。希烈等腹悱而已。侍郎韋見素、張倚皆衣紫,與本曹郎官,藩屏外排比案牘,趨走語事。乃謂簾中楊氏曰:兩個紫袍主事何如?楊乃大噱。選人鄭怤(怤字原空缺,據明抄本補)附會其旨,與二十餘人率錢於勤政樓設齋,兼(兼原作簾,據明抄本改)為國忠立碑於尚書省南。所注吏部三銓選人,專務鞅掌,不能躬親,皆委典及令史孔目官為之。國忠但押一字,猶不可遍(出《唐續會要》)

陸贄

貞元八年春,中書侍郎平章事陸贄,始復令吏部每年集選人。舊事,吏部每年集人。其後遂三數年一置選。選人並至,文書多,不可尋勘,真偽紛雜,吏因得大為奸巧。選人一蹉跌,或十年不得官。而官之缺者,或累歲無人。贄命吏部分內外官員為三分,計缺集人,歲以為常。其弊十去七八。天下稱之。(出《唐會要》)

鄭餘慶

劉禹錫曰:宣平鄭相之銓衡也,選人相賀,得入其銓。劉禹錫曰:予從弟某在鄭銓,注湖州一尉,唱唯而出。鄭呼之卻回曰,如公所試,場中無五六人。一唱便受之,此而不獎,何以銓衡?公要何官,去家穩便。曰:家住常州,乃注武進縣尉。選人翕然,畏而愛之。及後作相,過官又稱第一,其有後於魯也。又云:(雲原作去,據明抄本改)陳諷、張復元各注畿縣,請換縣,允之。既而張卻請不換。鄭榜了。(了原作子,據明抄本改)引張才入門,已定不可改。時人服之。(出《嘉話錄》)

裴遵慶

裴遵慶罷相,知選。朝廷優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宣平坊榜引士子,以及東市兩街。時人以為盛事。(出《國史補》)

李絳

長慶初,吏部尚書李絳議置郎官十人,分判南曹,吏人不便。旬日出為東都留守。自是選曹成狀,常速畢。(出《國史補》)

李建

李建為吏部郎中,常曰:方今秀茂,皆在進士。使仆得志,當令登第之歲,集於吏部,使尉緊縣;既罷復集,稍尉望縣;既罷乃尉畿縣,而升於朝。大凡中人,三十成名,四十乃至清列。遲速為宜。既登第,遂食祿,既食祿,必登朝,誰不欲也?無淹翔以守常限,無紛競以來奔捷。下曹得其循舉,上位得其更厲。就而言之,其利甚博。議者多之。(出《國史補》)

崔安潛

崔安潛東洛掌選。時選人中不能顯其名姓,竊顧雲啟事投獻者。崔公不之知,大賞嘆,召之與語,便注一超資縣令。後有人白,崔公方悔。(出《盧氏雜說》)

譯文

斜封官 盧從願 韋抗 張仁願 杜暹 魏知古 盧齊卿 王丘 崔琳 裴光庭 薛據 李林甫 張說 張奭 楊國忠 陸贄 鄭餘慶 裴遵慶 李絳 李建 崔安潛

斜封官

唐中宗景龍年間,韋後及太平、安樂、長寧等公主,仗勢用權,收受賄賂,於側門降墨敕付中書授官,得官者二百多人,人們稱這種官為斜封官。一些屠夫販卒爬上了高位。睿宗李旦繼承了皇位後,尚書宋璟、御史大夫畢構,上奏書,停止了斜封官。宋璟、畢構被罷出官後,見鬼人(宮中專司驅鬼、祈禱、占卜之術的人)彭卿受一些斜封官的賄賂向皇帝上奏說: 我見到了死去的孝和皇帝(孝和皇帝是中宗死後的諡號)他發怒了,他說:'我給人封的官,你們為什麼都給罷了?' 於是那些斜封官又官復原職。武后則天篡權的時候,全國各地需要人,一些落榜的秀才和村中教書的先生,都被搜羅去了,不經過考試和鍛鍊,就給一個很美的差事。這樣做污辱了讀書人的品格,而使那些無能之輩得到了歡心,庸才得到了官,感到榮耀,有才的人感到恥辱。晉司馬倫篡位時,國內一些品質不好、才智不佳的人,都不經考試,一樣封官。一些殺豬賣酒的亡命徒,都被封了侯,做了官。宮廷中的銅都不夠鑄印用,以至於有些人只能用白板代印。到大朝會時戴貂飾的只有一大半。所以有民謠說: 貂不足,狗尾續。 小人感到高興,君子感到恥辱。一些無道的昏君,他們怎么那么相似。令人痛惜呀!

盧從願

唐睿宗景雲元年,盧從願任吏部侍郎,他選官認真,照章辦事,人都說他辦事公道。有冒名參選的,或虛報功績請賞的,他都能給以揭發。他主持考選官六年,很有聲譽。當時人們說,前有裴馬,後有盧李。裴是裴行儉,馬是馬戴,李是李朝隱。

韋抗

景雲二年,御史中丞韋抗擔任京畿按察使,他舉薦奉天縣尉梁升卿、新豐尉王倕、金城縣尉王水、華原縣尉王燾為判官(各衙署的佐官),後來這些人,都名位顯赫。

張仁願

景雲二年,北方總管張仁願上奏,選用了監察御史張敬忠、何奕、長安縣尉寇泚、鄠縣尉王易從、始平縣主簿劉體微分管軍事,義烏縣尉晁良貞為隨軍。後來都當了大官。

杜暹

景雲二年,盧從願任吏部侍郎時,杜暹從婺州參軍一職調到鄭縣任縣尉,後來杜暹升為戶部尚書。盧從願從益州長史調入朝廷,杜暹的官位比盧從願高。他問盧從願: 你選定的人怎么樣? 盧從願說: 是由我反覆評選、鑑別,才能使你施展自己的才能。 

魏知古

唐玄宗(李隆基)先天元年,侍中魏知古曾經上表推薦洹水縣令呂太一、蒲州司功參軍齊瀚、右內率府騎曹柳澤。魏知古當了吏部尚書後,又提升了密縣尉宋遙、左補闕袁暉、封希顏、伊闕縣尉陳希烈。後來這些人都做了清要官(政事清簡的官職,常指典司圖籍一類的官)。

盧齊卿

唐玄宗開元元年,盧齊卿任幽州刺史,當時張守珪任果毅都尉(武官職名),盧齊卿很敬重他。盧對張說: 十年內你準能當節度使。 後來果然和盧齊卿說的一樣,張守珪做了節度使。

王丘

唐玄宗開元八年七月,王丘任吏部侍郎,提拔山陰縣尉孫逖、桃林縣尉張鏡微、湖城縣丞張晉明、進士王冷然、李昂等人。不多年,都進入尚書省,專門給皇帝繕寫詔書。

崔琳

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十二月,吏部侍郎崔琳選授官員時,他收選了殘疾人盧怡,裴敦復、於號卿等十多人,不久,他們都進入各部任官。大家都認為崔琳知人善用。

裴光庭

唐玄宗開元十八年,蘇晉任侍郎,侍中裴光庭在每次選官時,將應該批退的人,用朱筆在姓名上劃一點,然後當眾公布。蘇晉卻把名單張貼在選院,門下省點過姓名的,在名下詳細的寫下應選應退。裴光庭認為這是侮辱自己,很不高興。當時門下省主事閻鱗之和裴光庭很要好,閻專門主持吏部選官。每當閻鱗之決定時,裴光庭便隨手用筆記下。當時人們說,(閻)鱗之口,(裴)光庭手。

薛據

唐玄宗開元中期,薛據認為自己很有才華和名氣,在吏部參選時,請求授給他萬年錄事一職。一些九品以外在京師官署當吏員的人都向主持選官的宰相說: 錄事是地位顯貴、職司重要的官職,現在一個進士想要奪這個官位,叫我們這些人該怎么辦呢? 於是這事也就免去不辦了。

李林甫

自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十年,吏部才開始設定南院,把所有參選任官的人張榜公布,以決定任用和落選。開元年初,當時李林甫主持選官。寧王私下對李林甫為參選的一人說情。李林甫沒答應並責備了寧王。於是榜上說,根據考評官的評語,那人應該留用,但是由於寧王說情,暫不任用,等到冬天考評時再考評。

張說

中書舍人張均主持官員的政績考評,他的父親左丞相張說則主持京官的政績考評。張說在張均的評語上批道:父親教導兒子忠心為國是自古以來的訓教。戰國時期晉國的祁奚年老退休,推薦他兒子祁午做國尉,是為國不是為私。你能弘揚皇帝的豐功偉績,按照聖明皇帝的指示認真做事,效仿前賢的做法,主持公正,不是一般的成績。即使是明敏的前輩,也是難以做到的。我雖然身為張均之父,但是不能為了避嫌而敗壞了國家的綱紀。考張均上下。

張奭

苗晉卿擔任主選官。御史中丞張倚的兒子張奭參選,晉卿以為張奭參選,是討好依附張倚的好機會。考試六十四人中將張奭列在榜首。蘇考蘊任薊縣縣令,就以這次考試舞弊事對安祿山說了。安祿山把這件事奏給皇帝。玄宗就召集登科人在花萼樓前重新考試,及格的升第者十無一二。張奭手持考試卷,竟一天也寫不出一個字。當時人們叫作拽白(交白卷)。玄宗大怒,貶斥張倚。下敕說: 在家裡不能很好教育兒子;考試的時候,托人說情,成為天下的笑談。 把苗晉卿貶官到安康。

楊國忠

唐玄宗天寶十年十一月,楊國忠為右相兼吏部尚書。上奏玄宗請求在西京長安、東京洛陽兩京選人授官,玄宗答應了。銓選那天,便決定任官。那天,無論年齡大的、年齡小的都在楊國忠私宅里註冊登記任官。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韓國夫人,貴妃妹秦國夫人在屋裡放下竹簾看這些人,老、病、醜陋者都指名道姓取笑他們,既使是士大夫也免不了遭受她們恥笑取樂。依照過去的慣例,被選的官員,須在兵部、吏部登記、註冊完了,再呈送給門下省。門下省長官侍中和助手給事中考核,考核認為不合格,退回,叫退量。楊國忠專權任官只一人說了算,叫左相陳希烈在邊上坐著。門下省給事中出了行列到前邊說: 既然已經授職任官,就是經過門下省這道手續了。 陳希烈等(與選官有關人員),口中不說,心裡不願意,只是悶坐而已。門下侍中韋見素、張倚都穿紫衣和本衙署郎中等官員,在藩屏外並排坐桌案後,如有事叫他們還得快走向前回話。給事中對簾中的楊國忠說: 兩個穿紫衣服的主辦這件事怎么樣? 楊哈哈大笑。被選官鄭怤阿諛奉承楊國忠,與二十餘人拿著錢在勤政樓設宴,並且在尚書省南邊給楊國忠立碑。楊國忠主管這件事,吏部三銓(尚書銓、中銓、東銓)授職、選拔、考績等全免了。說吏部職務繁忙,不能親自動手,皆委典史及令史、孔目官(低級官員)代替。楊國忠只是簽個字而已,還不一定都簽。

陸贄

唐德宗貞元八年春,宰相陸贄指示吏部恢復冬集選官。本來舊時慣例,吏部每年都要冬集選官,由於安史之亂,不能正常實行,三幾年才能舉行一次。選官時被選的官員,一齊都來,文書多,不可能細細地審查,真偽也難以分辯,下級的屬吏也會趁此機會循私舞弊。被選的官員一旦若有失誤,有的就可能得不到任職。可是缺官的地方,竟然也多年無人任職。陸贄根據這種情況,讓吏部把內外官員分成三個類別,根據缺額數,量才授官。以後就成為常規。這樣做,弊病基本克服,天下人都稱讚他。

鄭餘慶

劉禹錫說: 鄭餘慶主持銓選非常公正。被選的人,若得到他任命,是很幸運的。 劉禹錫又說過,我的同祖兄弟某某受鄭銓選,授湖州一縣尉,他已經謝過出來,鄭餘慶又把他喊回,對他說:這次選官,全場象你這樣有成績的,不超過五六個人,不能馬虎對待,一定要褒獎你,這樣才能體現銓選的公正。你想要什麼官?離家近比較方便。我的從弟說,家住常州。於是就授任武進縣縣尉。參選的官員們都很佩服、很敬畏、很愛戴他。他以後做了宰相,審定兵部,吏部六品以下的職事官,做的又很公正,大家都稱讚他。後人把鄭餘慶比做漢和帝時的魯恭。劉禹錫又說,陳諷、張復元各授京畿縣的職官。他倆請求換個縣,鄭答應了。不久,張諷卻又請求不換。這時,鄭已發榜,嚴肅地責備張諷說你怎么出爾反爾,既定就不可更改。人們都佩服鄭餘慶。

裴遵慶

裴遵慶罷除了宰相的職位後,讓他主持選官。皇帝優待他,考慮他年高有德,讓他在家裡辦理選官事宜。裴遵慶沒有在家辦,他在宣平坊、東市兩街張榜召集被選官。當時人們認為這是件大事。

李絳

唐穆宗李恆長慶十年,吏部尚書李絳計議添設員外郎官十人,衙署設在南選街,員外郎官下屬吏人(低級職員)感到辦公不方便。十天以後出為東都(洛陽)留守。從這以後選官有了一種固定的文體--文書(如訴狀,向上級陳述事實的文書)。處理事情很快就辦完。

李建

李建為吏部郎中時經常說,當今的人才,都在進士當中,如果我若能當上主考官,就在登第那年,把登第人都集中在吏部,先讓他們在小縣當佐官,任期滿後,再在大縣當縣尉,罷職之後就授職到京畿縣任縣令,逐步升到朝廷。大凡人到中年,三十成名,四十做到清要官,這樣的步驟才比較合適。既然升官就要拿俸祿,既然拿俸祿,就想到朝廷任官,誰不這樣想?不能打破常規局限,沒有大家競爭就不能得到好的人才。這樣,下邊衙署有所遵循,在上邊的大官也能執掌他的權利。如果照他的話去做,好處很大。當時輿論認為他說得很對。

崔安潛

崔安潛在東都洛陽主持選官(授職、考績)。當時被選的官都不能顯露出姓名(在案卷上糊其姓名)。有一個被選的官,私下對投送案卷的人說他如何如何好。崔不知道這件事,很讚賞這個人,並把他找來跟他談話,便授給他一個超出他的資歷的縣令。以後有人把這個人私下舞弊的事對崔講了。崔安潛感到很後悔。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