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軍器部
牙 劍 刀 匕首 鋏 弓 箭 弩 彈 槊
◇牙
《兵書》曰:牙旗者,將軍之精,凡始豎牙,必以剛日,剛日者,謂上剋下也,立牙之日,吉氣來應,大勝之徵,《黃帝出軍決》曰:始立牙之日,旗幡指敵,或從風而舉,暉暉絕[《太平御覽》三百三十九作終。]日,不絕[御覽作繞。]竿,勇氣奔逸。
又曰:將軍出兵,有所討伐,引兵出城門,望見白雲及白水者,舉白牙旗,五色牙旗,隨天氣四時。
《魏志》曰:典韋初為張邈士屬,趙寵牙門長大,莫能勝,韋一手建之,寵異才力。
《吳志》曰:陸遜為右部督,會丹陽賊帥費棧,扇動山越,權遣遜討棧,棧支黨多,所往兵少,遜乃益施牙幢,分付鼓角,夜潛出谷間,鼓譟而前,應即破散。
《抱朴子》曰:軍所始舉牙立旗,風氣和調,幡校飄飄,終日不息者,其軍有功。
【賦】吳胡綜大牙賦曰:黃初八年,黃龍見夏口,孫權稱號,因瑞改元,作黃龍大牙,常在軍中,進退視其所向,命綜為賦曰:狼狐[《初學記》二十二作弧。]垂蒙,[《初學記》作象,《太平御覽》三百三十九作曜。]實惟兵精,聖人觀法,是效是營,始作器械,爰求厥成,明明大吳,實天生德,仍律天時,制其神軍,取象太一,五將三門,疾則如電,遲則如雲,進止有度,約而不煩,四靈既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實曰太常,傑然特立,六軍四望。
【祭文】後漢滕輔祭牙文曰:恭羌太守,[《初學記》二十二作恭脩太牢,太平御覽三百三十九作恭羞太牢,此訛。]絜薦遐靈,推轂之任,實討不庭,天道助順,正直聰明。
晉袁宏祭牙文曰:天生五材,治道所司,廢一不可,靜亂輔時。
晉顧愷之祭牙文曰:維某年某月日,錄尚書事豫章公裕,敢告黃帝蚩尤五兵之靈,兩儀有政,四海有王,奉命在天,世德重光,烈烈高牙,闐闐伐鼓,白氣經天,簡揚神武。
宋王誕伐廣固祭牙文曰:敬建崇牙,顯茲威靈,使鳴金輟釁,無戰有寧,皇風幽被,凱旆歸旌。
宋鄭鮮祭牙文曰:絜牲先事,薦茲敬祭,崇牙既建,義鋒增厲,人鬼一揆,三才同契,惟茲靈鑒,庶必有察,逆順幽辯,忠孝顯節,使凶丑時殲,主寧臣悅,振旅上京,凱歸西蕃,神器增暉,四境永安。
◇劍
《釋名》曰:劍,檢也,所以防檢非常也。
《韻集》曰:鐔,劍口也。
《字林》曰:瑑,劍鼻也。
《龍魚河圖》曰:流州在西海中,上多積石,名為昆吾石,治其石成鐵,作劍,光明四照,洞如水精,[事具地部石篇。]
又曰:劍名飛揚,《管子》曰:葛天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矛戟。
《山海經注》曰:汲郡冢中,得銅劍一枚,長三尺五寸,今所名干將劍,明古者通以錫銅為兵器。
又曰:君子之國,其人衣冠帶劍,[事具人部讓篇。]
《周官》曰: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越之劍,遷乎其地而不能為良,地氣然也。
《管子》曰:羽劍珠飾者,斬生之斧也。
《吳越春秋》曰:越王允常,聘區冶子作名劍五枚,一曰純鉤,二曰湛盧,三曰豪曹,或曰盤郢,四曰魚腸,五曰巨闕,秦客薛燭善相劍,王取純鉤示之,薛燭矍然望之曰:沉沉如芙蓉始生於湖,觀其文,如列星之行,觀其光,如水之溢塘,觀其文色,渙渙如冰將釋,見日之光,王曰:客有賣此劍者,有市之鄉三十,駿馬千疋,千戶之都二,其可與乎,薛燭曰:不可,臣聞王之造此劍,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溪,涸而出銅,吉日良時,雨師灑道,雷公發鼓,蛟龍捧爐,天帝壯炭,太一下觀,於是區冶子因天地之精,造為此劍,取湛盧視之,薛燭曰:善哉,銜金鐵之英,奇[《初學記》二十二作寄。]氣託靈,服此劍者,可以折衝伐敵,人君有逆謀則去之,允常以魚腸湛盧豪曹獻吳王僚,後闔閭為一女,殺生以送死,湛盧之劍惡其無道,乃去如楚,昭王寐而得之,召風鬍子問之,此劍直幾何,對曰:赤堇之山已合,若耶之溪,深而不測,群神一[《太平御覽》三百四十三作上。]天,區冶子已死,雖有傾城量金珠玉,猶不可與,況駿馬萬戶之都乎。
《越絕書》曰:楚王召風湖子而問之曰:寡人聞吳有干將,越有區冶子,寡人原請此二人作鐵劍,乃令風湖子之吳,見區冶子干將,使之作為鐵劍,曰泰阿,晉鄭聞而求之,不得,興師圍楚,於是王引泰阿之劍,登城而麾之,三軍破敗,士卒迷惑,流血千里,江水抑揚,折晉鄭之頭畢日,[《太平御覽》三百四十三作白。]《列子》曰:衛孔周,其祖得殷帝之寶劍,童子服之,卻三軍之眾,其一曰含光,視之不可見,運之不知其所觸,泯然無際,經物而物不覺,二曰承影,將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際,北面察之,淡焉若有物在,莫識其狀,其觸物也,寂無有聲,而物不疾,三曰霄練,方晝,見其影,不見光,驢[字衍。]騞然而過,隨合,覺疾而不血刃,此三寶傳之十三世矣。
又曰:宋王有蘭子者,以技乾宋元君,弄七劍,迭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元君大驚,立賜金帛。
又曰:周穆王征西戎,西戎獻昆吾之劍,赤刃,切玉如泥。
《莊子》曰:昔趙文王喜劍,《莊子》曰:臣聞大王喜劍,臣有三劍,惟王所用,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為鋒,齊代為鍔,晉衛為脊,周宋為鐔,韓魏為鋏,統以渤海,帶以常山,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諸侯之劍,以智勇士為鋒,以精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以忠聖士為鐔,以豪傑為鋏,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相擊於前,此無異鬥雞,一旦命以絕矣,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
《孫卿子》曰:桓公之慈,太公之闕,文王之琢,莊君之忽,闔閭子干將莫耶,巨闕辟閭,皆古良劍也。
《尸子》曰:水試斷鵠雁,陸試斷牛馬,所以觀良劍也。
《呂氏春秋》曰: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遂刻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也,舟止,從其所契刻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又曰:荊有佽飛者,得寶劍於江乾,遂還反,涉江至於中流,而兩蛟夾繞其舡,佽飛攘臂袪衣,拔寶劍赴江,刺蛟殺之,荊王聞之,仕以執圭。
《史記》曰:吳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徐君好季札劍,口不敢言,季札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乃解其寶劍,系徐君冢樹而去。
又曰:秦昭王臨朝嘆息,應侯進曰:臣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憂,臣敢請其罪,王曰:吾聞楚之鐵劍利而倡優拙,夫鐵劍利則士勇,倡優拙則思慮遠矣,以遠思慮而御勇士,恐楚之圖秦。
又曰:高祖送徒驪山,到豐而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原還,高祖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斬蛇,蛇分為兩,道開,[事具帝王部。]
又曰:高祖擊英布時,為流矢所中,高祖問醫,曰:病可治,於是高祖慢罵之曰:吾從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
又曰:陳平間行杖劍,亡渡河,舡人見其美丈夫獨行,疑其亡將,腰中有金寶,因之欲殺平,平恐,解衣佐刺舡,舡人知其無,乃止。
《說苑》曰:經侯往過魏太子,左帶玉具劍,右帶環佩,左光照右,右光照左,[事具衣冠部觖佩篇。]《異苑》曰:晉惠帝元康三年,武庫火,燒孔子履高祖斬白蛇之劍,鹹見此劍,穿屋飛去,莫知所向。
《漢書》曰:雋不疑,字曼倩,帝使暴勝之為直指使者,素聞不疑賢,遣吏請與相見,不疑冠進賢冠,帶衤畾具劍,[衤畾磊落壯大之濬。]
又曰:陸賈常乘安車駟馬,從歌鼓琴瑟侍者十人,寶劍直百金,其游漢庭,名聲藉甚,[言狼藉其盛。]
《漢武內傳》曰:西王母帶分景之劍,上元夫人帶流黃擇精之劍。
《東觀漢記》曰:世祖時,有獻名馬寶劍,直百金,馬以駕鼓車,劍以賜騎士。
《吳越春秋》曰:伍子胥過江,解其劍與漁父曰:此劍中有七星北斗,其直百金。
《典論》曰:建安二十四年二月壬午,魏太子丕造百辟寶劍,長四尺二寸,淬以清漳,厲以蛇監諸,飾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飛景。
雷次宗豫章記曰:吳未亡,恆有紫氣見牛斗之間,張華聞雷孔章妙達緯象,乃要宿,問天文,孔章曰:惟牛斗之間有異氣,是寶物也,精在豫章豐城,張華遂以孔章為豐城令,至縣,掘深二丈,得玉匣,長八尺,開之,得二劍,其夕鬥牛氣不復見,孔章乃留其一匣,而進之,劍至,光曜煒曄,煥若電發,後張華遇害,此劍飛入襄城水中,孔章臨亡,戒其子,恆以劍自隨,後其子為建安從事,經淺瀨,劍忽於腰間躍出,遂視,見二龍相隨焉。
《文士傳》曰:魏文帝愛楊脩才,脩誅後,追憶脩,脩曾以寶劍與文帝,帝後佩之,告左右曰:此楊脩劍也。
沈約《宋書》曰:初世祖賜謝莊寶劍,莊以與豫州刺史魯爽,別後,爽反叛,世祖因宴集,問劍所在,答曰:昔以與魯爽別,竊為陛下杜郵之賜,上甚悅,當時以為知言。
【詩】宋鮑昭詩曰:雙劍將別離,先在匣中鳴,雌沉吳江里,雄飛入楚城,吳江深無底,楚闕有崇扃,一為天地別,豈直限幽明,神物終不隔,千祀儻還並。
梁吳筠詠寶劍詩曰:我有一寶劍,出自昆吾溪,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鍔邊霜凜凜,匣上風淒淒,寄語張公子,何當來見攜。
【銘】後漢士孫瑞劍銘曰:天生五材,金德惟剛,從革庚辛,含景吐商,辯物利用,勛伐彌彰,暨彼良工,區冶干將,爰造寶劍,巨闕墨陽,精通皓靈,獲茲休祥,剖山竭川,虹蜺消亡,曜威燿武,震動遐荒,楚以定霸,越以取強。
晉裴景聲文身劍銘曰:器以利顯,實以名舉,長劍耿介,體文經武,陸斷玄犀,水截輕羽,九功斯像,七德是輔。
晉張協太阿劍銘曰:太阿之劍,世載其美,淬以清波,礪以越砥,如玉斯曜,若影在水,不運自肅,率土從軌。
【啟】梁簡文帝謝敕賚方諸劍等啟曰:才發紫函,彫奇溢目,始開泥檢,麗飾交陳,已匹丹霞之暉,乍比青雲之制,身文且貴,器用惟宜,寒暑兼華,左右相照。
梁沈約為東宮謝敕賜孟嘗君劍啟曰:田文重氣徇名,四豪莫及,寶劍雄身,故能威陵秦楚,人高事遠,遺物足奇,謹加玩服,以深存古之懷。
◇刀
《字林》曰:琫,佩刀下飾也,天子以玉,諸侯以金,琕,佩刀上飾也。
《太公兵法》曰:刀子之神,名曰脫光。
《禮記》曰:割刀之用,鸞刀之貴,貴其義也。
《論語》曰: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事具人部笑篇。]
《楚辭》曰:鉛刀進御,遙棄太阿。
《孔叢子》曰:秦王得西戎利刀,以之割玉,如割木焉,《漢書》曰:龔遂為渤海太守,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何為帶牛而佩犢。
班固與弟超書曰:竇侍中遺仲叔,楚滕陵錯橫刀玉〈王戚〉早削一枚,金錯半垂刀一枚。
《東觀漢記》曰:馬嚴為陳留太守,建國中,嚴病,遣功曹,史李龔,奉章詣闕,上召見龔,問疾病形狀,以黃金十斤,葛縛佩刀書刀革帶付龔,賜嚴。
又曰:賜鄧遵金對[東觀漢記作剛。]鮮卑緄帶一具,金錯[東觀漢記,《太平御覽》三百四十五下有刀字,此脫。]五十,辟把刀墨再屈環橫刀金鏡[○《東觀漢記》、《御覽》作錯。]屈尺八佩刀各一。
魏武帝令曰:往歲作百辟刀五枚,適成,先以一與五官將,其餘四,吾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學,將以次與之。
《典論》曰:昔者周魯寶赤刀孟勞。
又曰:平造百辟寶刀,名靈寶,其二采似丹霞,名曰含章,其三鏗似崩霜,名曰素質。
費褘別傳曰:孫權以手中常所執寶刀贈之。
《蜀志》曰:初孫權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剛猛,有諸兄風,侍婢百餘人,皆親執刀侍立,先主每入,心常慄慄。
《物理論》曰:古有阮師之刀,天下之所寶貴也,初阮之作刀,受法於金精之靈,七月庚辛,見金神於冶監之門,其人光色煒燿,向而再拜,神執其手曰:子可教也,既致之,閒宴設饌而問焉,神教以水火之齊,五精之陶,用陰陽之候,取剛軟之和。
陸機《晉書》曰:王濬之在郡也,夢懸四刀於其上,甚惡之,濬主簿李穀,拜賀曰:夫三刀為州,而見四,益一也,明府其臨益州乎。
聖證論曰:昔國家有優曰史利,漢氏舊優也,雲梁冀有火浣布切玉刀,一朝以為誕而不信也,正始初,得火浣布,乃信。
《晉中興書》曰:初魏徐州刺史呂虔,有佩刀,工相之,以為必三公可服此刀,虔謂別駕王祥曰:苟非其人,刀或為害,卿有公輔之量,故以相與。
蒲元傳曰:君性多奇思,於斜谷,為諸葛亮鑄刀三千口,刀成,自言漢水鈍弱,不任淬用,蜀江爽烈,是謂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於成都取江水,君以淬刀,言雜涪水,不可用,取水者捍言不雜,君以刀畫水,言雜八升,取水者叩頭雲,於涪津覆水,遂以涪水八升益之,以竹筒內鐵珠滿中,舉刀斷之,應手虛落,因曰神刀,金屈耳環者,乃是其遺範。
【賦】魏陳王曹植寶刀賦曰:建安中,魏王命有司造寶刀五枚,以龍熊鳥雀為識,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饒陽侯,各得一焉,有皇漢之明後,思潛達而玄通,飛文義而博致,揚武備以御凶,然後礪以五方之石,鑒以中黃之壤,規圓景以定環,攄神功而造像,陸斬犀象,水斷龍舟,輕擊浮截,刃不瀸流,逾南越之巨闕,超西楚之太阿,寔真精之攸御,永天祿而是荷。
【銘】後漢馮敬通刀陽銘曰:脩爾甲兵,用戒不虞,見危致命,臨事而懼,文不可匿,武不可黷,文武孔純,荷天子祿。
又刀陰銘曰:溫溫穆穆,配天之威,苗裔無疆,福報永綏。
後漢李尤錯佩刀銘曰:佩之有錯,抑武揚文,豈為麗好,將戒有身。又金馬書刀銘曰:巧冶煉剛,金託於刑,[《初學記》二十二,《太平御覽》三百四十六作金馬託形。]黃又[御覽作文。]錯鏤,兼勒工名。
魏文帝露陌刀銘曰:於鑠良刀,胡煉亶時,譬諸麟角,靡所任茲,不逢不若,永世寶持。
魏陳王曹植寶刀銘曰:造茲寶刀,既礱既礪,匪以尚武,予身是衛,麟角匪獨,鸞距匪蹶。
魏王粲刀銘曰:相時陰陽,制茲利兵,和諸色刳,考諸濁清,陸剸犀兕,水截鯢鯨,君子服之,式章威靈。
魏何晏斫猛獸刀銘曰:徒摶不兵,作戒宣丘,用造斯器,螭獸是劉,制禽允良,昏明亶時,永釐厥後,蠲民之災。
晉張協文身刀銘曰:寶刀既成,窮理盡妙,繁文波回,流光電照。
又把刀銘曰:弈弈名金,昆吾遺璞,裁為把刀,利亞切玉,時文斯偃,含精內燭,威助雖化,武不可黷。
晉裴景聲文身刀銘曰:良金百鍊,乙名[《太平御覽》三百四十六作名工。]展巧,寶刀既成,理[御覽作窮。]理盡妙,文繁波流,回光電照,在我皇世,戢而不耀。
【啟】梁簡文帝謝敕賚善勝威勝刀啟曰:冰鍔含采,雕琰表飾,名均素質,神號脫光,五寶初成,曹丕先荷其一,二勝今造,愚臣總被其恩,錫韓非之書,未足為比,給博山之筆,方此更輕。
梁劉孝儀為晉安王謝東宮賜玉環刀啟曰:苗峰珍鋌,利極鉤鋩,謹當擁以雄身,藉而安體,不令北海小雍,孤擅穿滕之寄,廬江佩刀,獨表不欺之驗。
◇匕首
《通俗文》曰:匕首,劍屬,其頭類匕,故曰匕首,短而便用。
《說苑》曰:秦王以五十里封鄢陵之君,辭不受,使唐且謝秦,秦王怒曰:嘗見天子之怒乎,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嘗聞布衣韋帶之士怒乎,一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即按其匕首起曰:今將是矣,王變色曰:先生就坐,寡人喻矣,秦破韓滅魏,鄢陵獨以五十里存者,徒用先生故也。
諸葛故事曰:成都作匕首五百枚,以給騎士。
《典論》曰:昔周魯寶雍狐之戟,屈盧之矛,孤父之戈,徐氏匕首,凡斯皆上世名器,君子雖有文事,必有武備矣。
又曰:魏太子造百辟匕首二,其一理似堅冰,名曰清剛,其二曜似朝日,名曰揚文。
《神仙傳》曰:有書生姓張,就李仲文學隱術,久無所得,患之,張懷匕首斫之,仲文笑曰:我寧可殺。
【銘】晉張載匕首銘曰:元民造制,戒豫惟謹,匕首之設,應速用近,既不忽備,亦無輕忿,利以形彰,切以道隱。
◇鋏
《戰國策》曰:馮諼為孟嘗客,彈劍鋏而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銘】晉張協長鋏銘曰:五才並建,金作明威,長鋏陸離,弭凶防違,素刃霜厲,溢景橫飛。
又短鋏銘曰:器用多品,詭制殊觀,亦有短鋏,清暉載爛,昔在先朝,戢兵靜亂,惟皇寶之,優而弗玩。
◇弓
《釋名》曰:弓,穹也,張之穹隆然,其末曰簫,言簫稍,[原訛邪,據馮校本改。]又謂之弭,以骨為之,滑弭弭也,中央曰弣,弣,撫也,所撫持也。
《山海經》曰:少皞生股,是始弓矣,[世本雲,牟夷作矢,揮作弓,弓矢一器,作者兩人,於義有疑,此言股作之是也。]
《世本》曰:揮作弓,[揮,黃帝臣。]
《龍魚河圖》曰:弓之神,名曰曲張。
《爾雅》曰:弓有緣謂之弓,無緣者謂之弭,以金者謂之銑,以蜃者謂之珧,以玉者謂之圭。
《方言》曰:弓藏謂之鞬,式謂之韇。
《說文》曰:角端獸,狀似豕,角善為弓,出胡休夕[《太平御覽》三百四十七作胡屍國,注云一曰出休屍國,按說文作胡休多國。]國。
《易》曰: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廣雅》曰:繁弱鉅黍弓也。
《周官》曰:司弓,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與其出入,中春獻弓弩,中秋獻矢箙,[箙,盛矢器。]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規,諸侯合七而成規,大夫合五而成規,士合三而成規。
又曰:弓人為弓,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幹者以為遠也,角者以為疾也,筋者以為深也,膠者以為和也,絲者以為固也,漆者以為受霜露也,凡取幹之道七,柘為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荊次之,竹為下。
《毛詩》曰:彤弓,天子賜有功諸侯也。
《左傳》曰:顏高之弓六鈞,[顏高,魯人也,三十斤為鈞。]
又曰:分魯公以大路大旂,夏後氏之璜,封父之繁弱。
郭璞毛詩拾遺曰:象弭魚服,毛雲,弭弓反末,以象骨為之,蓋俗說之誤也,《左傳》曰:左執鞭弭,弭者弓之別名,謂以象牙為弓,今西方有以犀角及鹿角為弓者。
《列子》曰:紀昌學射於飛衛,飛衛曰:爾先學不瞬而後能。又使學視小如大,紀昌以氂懸虱於牖,南面而望之,三年之後如輪,睹物皆山丘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幹射之,貫虱之心,而懸不絕。
《楚辭》曰:帶長劍,挾秦弓。
《孫卿子》曰:天子彫弓,諸侯彤弓,大夫黑弓,禮也。
《戰國策》曰: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繳加歸雁之上者,頃襄王聞而召問之,對曰:見鳥六雙,王何不以聖人為弓,以勇士為繳,時張而射之,此六雙者,可得而囊載也。
《家語》曰:楚共王出遊,亡其烏號之弓,[烏號,良弓名也。]左右請求之,王曰: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孔叢子》曰:楚王張繁弱之弓,載忘歸之矢,以射蛟兕於雲夢。
《列女傳》曰:晉平公使工為弓,三年乃成,射不穿一札,公怒,將殺工,其妻見公曰:妾之夫造此弓,亦勞矣,幹生太山之阿,一日三睹陰三睹陽,傅以燕牛之角,纏以荊麋之筋,糊以河魚之膠,此四者天下之選也,而不穿一札,是君不能射也,妾聞射之道,左手如拒,右手如附支,右手發,左手不知,公以其儀而穿七札,弓工立得出,賜金三鎰。
闕子曰:宋景公使弓工為弓,九年來見,公曰:為弓亦遲,對曰:臣不得見公矣,曰:臣之精盡於弓矣,獻弓而歸,三日而死,公張弓登台,東西而射,矢逾孟霜之山,集彭城之東,其餘力逸勁,飲羽於石樑。
《淮南子》曰:淇衛箘簵,[箘簵,箭竹也,出於淇地,銜箭羽。]飾以金銀錫,雖有薄縞之幨,然獨不能穿也,若假之筋角之力,弓弩之勢,則貫兕甲而經於革楯矣。
《新序》曰:楚熊渠夜行,見寢石,彎弓射之,沒矢飲羽,下視知石也,卻復射之。矢摧無跡,[事具地部石篇。]
《東觀漢記》曰:蓋延,字巨卿,身長八尺,彎弓三百斤。
張璠《漢記》曰:陳球為零陵太守,州兵朱蓋等反,球守城,弦大木為弓,羽矛為矢,機發之,遠射千餘人,[《太平御覽》三百四十七作步。]斬朱蓋等。
《風俗通》曰:烏號弓者,柘桑之枝,枝條暢茂,烏登其上,乘下著地,烏適飛去,從後撥殺,取以為弓,因為烏號耳。
◇箭
《釋名》曰:矢,指也,其有所指向迅疾也。又謂之箭,箭,進也,其本曰足,矢形似木,木以下為本,以根為足,其末曰括,括,會也,與弦相會也。
《說文》曰:矢,弓弩矢也,象鏑括羽之形。
《世本》曰:夷牟作矢也。
《太公兵法》曰:箭之神,名續長。
《易》曰:弦木為弧,剡木為矢也。
《周官》曰:庭氏,掌射國中之妖鳥,若不見其鳥獸,則以救日之弓,救月之矢,夜射之。
《禮記》曰: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於其所有事。
《六韜》曰:陷堅陣,敗強敵,大黃參連弩,飛鳧電影自副,飛鳧赤莖白羽,以鐵為首,電影青莖赤羽,以銅為首。
《國語》曰:仲尼在陳,有隼集於陳侯之庭而死,楛矢貫之,石弩,其長尺有咫,陳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館問之,仲尼曰:此肅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於九夷八蠻,肅慎氏貢楛矢石弩,以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諸侯於陳。
《孟子》曰: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矢人唯恐不傷人,函人唯恐傷人。
魯連子曰:齊田單破燕軍,復齊城,唯聊城不下,燕將守數月,魯仲連乃為書,著之於矢,以射城中,遺燕,[《太平御覽》三百五十燕下有將字。]燕將得書,泣三日,乃自殺。
《韓子》曰:智伯將伐趙,趙襄子召張孟談曰:奈無箭何,孟談曰:董安於之治晉陽,公宮之垣,皆以楛楚,其楛高十尺,於是登而試之,其堅則幹之勁不能適也,君曰:奈無金何,孟談曰:董安於之治晉陽,宮舍之堂,皆以銅為柱質,君登而用之,有餘金矣。
《淮南子》曰:楚王有白猿,王自射之,則摶矢而阜,[《太平御覽》三百五十作熙。]使養由基射之,始調弓矯矢,未發,而猿擁柱號矣。
又曰:水激則旱,矢激則遠,夫淇衛箘簵,飾以銀錫,雖有薄縞之襜,然猶不能穿也,若假之弓弩之勢,則貫兕甲革楯也。
《漢書》曰:李陵擊匈奴,一日五十萬矢皆盡,虜攻急,陵嘆曰:復人數十矢,足以脫矣。
《東觀漢記》曰:耿弇與張步戰,矢中弇眼,[《太平御覽》三百四十九作股。]以佩刀摧之,左右無知者。
三齊略記曰:城東南五十里,有蒲台,高八丈,秦始皇所頓處,時在台下,縈蒲系馬,夾道數百步,到今蒲生猶縈,蒲似水楊而勁,堪為箭也。
【贊】梁昭明太子弓矢贊曰:弓用筋角,矢制良工,亦以觀德,非止臨戎,傷葉命中,猿隨張空。
【銘】後漢李尤弧矢銘曰: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協並,八極同紀。
晉嵇含木弓銘曰:烏號之朴,豐條足理,弦鳴走括,截飛駭止,射隼高牆,出有擬議,既用御武,亦以招士。
晉李充良弓銘曰:弓矢之作,爰自曩時,鄉射載禮,招命在詩,力稱顏高,功發由基,不爭之美,亦以詳疑。
【啟】齊王融謝武陵王賜弓啟曰:殿下摛藻蕙樓,暢藝蘭苑,敷繢玉於風筵,疊連珠於月[《初學記》二十二下有的字,此脫。]兔園掩秀,鄴水慚奇,融揖讓未工,濫升飲之賞,操弧反矢,奉招賢之錫,文韜鏤景,逸幹梢雲,玩溢百齡,佩流千載。
◇弩
尚書帝今[《太平御覽》三百四十八作命。]驗曰:玉弩發,驚天下。
《釋名》曰:弩,怒也,有勢怒之,鉤弦者牙以[御覽作似。]齒牙也,牙外曰郭,為牙郭也,含括之口曰機,言機之巧也,亦言如門戶之樞機,開闔有節。
《史記》曰:龐涓追孫臏,臏量其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此下,令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夜至斫木,見白書,乃鑽火燭之,齊君萬弩俱發,龐涓自知智窮,乃自刎曰:遂成豎子之名。
《史記》曰:項羽伏弩,射中漢王,傷焜,乃捫足曰:虜中吾指。
古史考曰:黃帝作弩。
《戰國策》曰:蘇秦為楚合從,元戎以鐵為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按元戎以下系魏氏春秋文,見《太平御覽》三百四十八引,此有脫文。]
《吳志》曰:甘寧招合輕薄少年,為之渠帥,群聚相隨,挾持弓弩,負毦帶鈴,民聞鈴聲,即知是寧也。
《晉陽秋》曰:初高祖勒兵闕下,經曹爽門,爽帳下督嚴世,引弩將射高祖,孫謙止之曰:事未可知,三注三止,高祖車乃過。
日南傳曰:南越王尉他[《太平御覽》三百四十八他下有攻字。]安陽王,有神人皋通,[御覽通下有為字。]安陽王治神弩一張,一發大[御覽作萬人二字。]死,三發殺三萬人。
《華陽國志》曰:鄧芝征涪陵,見玄猿抱子在樹上,引弩射之,中猿母,其子為拔箭,以木葉塞創,芝乃嘆曰:吾違物之性,其將死矣,投弩水中。
《會稽典錄》曰:鍾離牧謂朱育曰:大皇帝以中國多騎,欲得騎而當之,然吳神鋒弩,射三里,貫洞三四馬,騎敢近之乎。
《南越志》曰:龍川當[《太平御覽》三百四十八作嘗。]有銅弩牙流出水,皆所[御覽作以。]銀黃雕鏤,取之者祀而後得,父老雲,越王弩營處也。
《太公兵法》曰:弩之神,名遠望。
《文子》曰:狡兔得而獵犬死,高鳥得而強弩藏。
《風俗通》曰:波[《太平御覽》三百四十八作汲。]令應郴,請主簿宣,賜酒,北壁上懸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惡之,然不敢不飲,因得病,郴後知之,思惟必懸弩所為也,使致宣,於故處設酒,杯中猶有蛇,因謂曰: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解,病即愈,[事具方術部疾篇一。]
蔡邕幽州刺史議曰:幽州突騎冀州弩,天下精兵,國家贍核,四方有事,未嘗不取辨不[字衍。]於二州也。
【銘】後漢李尤弩銘曰:放自近古,發意所睹,前聖制弓,後世建弩,機牙發矢,執破醜虜,充獲雖屢,猶不可常,忘戰者危,極武者傷。
◇彈
《韓詩外傳》曰:楚莊王將興師伐晉,敢諫者罪至死,孫叔敖進諫曰:臣之國中有榆,其上有蟬,蟬方奮翼悲鳴,欲飲清露,不知螳螂在後,螳螂方欲食蟬,而又不知黃雀在後,黃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挾彈丸在榆下,童子欲彈黃雀,不知前有深坑,後有掘株也,皆貪前之利,不顧後害也,楚國不征,而晉國以寧,孫叔敖之力也。
《左傳》曰:晉靈公從台上彈人,觀其避丸也。
《吳越春秋》曰:陳音對越王雲,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生於古之孝子,古者人民質樸,死裹以白茅,投之中野,孝子不忍父母為禽獸所食,則作彈以守之,故古人歌之,斷竹屬木,飛土逐害。
張璠《漢記》曰:班超使於外,原將三十六人,以為蒿矢彈丸之用。
《東方朔記》曰:東方朔對驃騎難曰:以珠彈,不如泥丸,各有所用也。
《太玄經》曰:明珠彈於飛害,其復[《太平御覽》三百五十作得。]不復。
《世說》曰:前輩人忌日,惟不飲酒作樂,王世將以忌日送客,至新亭,主人慾作音樂,王便起去,持彈往衛洗馬墓下彈鳥。
蕭子顯《齊書》曰:桓崇祖善彈,彈鳥毛盡而鳥不死,海鵠群翔,崇祖登城樓彈之,無不折翅。
【詩】晉桓玄南林彈詩曰:散帶躡良駟,揮彈出長林,歸翮赴舊棲,喬木轉翔禽,落羽尋絕響,屢中轉應心。
【賦】晉夏侯孝若繳彈賦曰:張弱弓,理繁繳,望大群以送丸,審遣放而必獲。
【銘】後漢李尤彈銘曰:昔之造彈,起意弦木,以丸為矢,合竹為朴,漆飾以霑,不用筋角,丸彈之利,以弋鳧鶩,晉靈驕悖,群臣是彈,樂其如躍,趨如避丸。
◇槊
《通俗文》曰:矛丈八者謂之槊。
《後魏書》曰:於栗磾築壘於河上,親自守焉,裕甚憚之,遺栗磾書,假道西上,題書曰黑槊公麾下,栗磾以聞太宗,太宗因授黑槊將軍。
《靈鬼志》曰:河間王顒,既敗於關中,有給使陳安者,常乘一赤馬,俊快非常,雙持二刀,皆長七尺,馳馬運刀,所向披靡,關西為之歌曰:壟上健兒字陳安,頭細面狹腸中寬,丈八大槊左右盤。
【詩】晉傅玄詩曰:彎我繁弱弓,弄我丈八槊,一舉覆三軍,再舉殄戎貊。
【書】晉庾翼與燕王書曰:今致朱漆銏三十張,絳碧書幡黑眊副也。
【序】梁簡文帝馬槊譜序曰:馬槊為用,雖非遠法,近代相傳,槊已成藝,鄧蔍榮[《太平御覽》三百五十四作蔗縈。]魏後之逢,[御覽作庭。]武而猶質,種[御覽作桓。]馬入丹陽之寺,雄而未巧,聊以餘暇,復撰斯法,援操抑揚,斟酌煩簡,至春亭落景,秋皋晚靜,嚴霜盡降,密雨初暗,[御覽作晴。]纖驪沃若,天馬半盼,[御覽作漢。]嘆[御覽作盼。]金精而轉態,交流汗血,愛連乾而自息,不畏衣,[御覽衣下有春字。]鏤衢與白刃暉,[御覽暉上有爭字,此脫。]翠眊與紅塵俱動,足使武夫憤氣,觀者衝冠,巴童留玩,不待輕舟之楫,越女踟躕,無假如皋之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