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四十二·鬼二十七
獨孤穆 華州參軍 趙叔牙 周濟川
獨孤穆
唐貞元中,河南獨孤穆者,客淮南。夜投大儀縣宿,未至十里余,見一青衣乘馬,顏色頗麗。穆微以詞調之,青衣對答甚有風格。俄有車路北下道(下道原作有導,據明抄本改。)者,引之而去。穆遂謂曰:向者粗承顏色,謂可以終接周鏇,何乃頓相捨乎?青衣笑曰:愧恥之意,誠亦不足。但娘子少年獨居,性甚嚴整,難以相許耳。穆因問娘子姓氏及中外親族,青衣曰:姓楊第六。不答其他。既而不覺行數里。俄至一處,門館甚肅。青衣下馬入,久之乃出,延客就館曰:自絕賓客,已數年矣。娘子以上客至,無所為辭。勿嫌疏漏也。於是秉燭陳榻,衾褥備具。有頃,青衣出謂穆曰:君非隋將獨孤盛之後乎?穆乃自陳,是盛八代孫。青衣曰:果如是,娘子與郎君乃有舊。穆詢其故,青衣曰:某賤人也,不知其由,娘子即當自出申達。須臾設食,水陸必備。食訖,青衣數十人前導曰:縣主至。見一女,年可十三四,姿色絕代。拜跪訖,就坐,謂穆曰:莊居寂寞,久絕賓客,不意君子惠顧。然而與君有舊,不敢使婢僕言之,幸勿為笑。穆曰:羈旅之人,館縠是惠,豈意特賜相見,兼許敘故。且穆平生未離京洛,是以江淮親故,多不相識,幸盡言也。縣主曰:欲自陳敘,竊恐驚動長者。妾離人間,已二百年矣。君亦何從而識?初穆聞姓楊,自稱縣主,意已疑之,及聞此言,乃知是鬼,亦無所懼。縣主曰:以君獨孤將軍之貴裔,故欲奉託,勿以幽冥見疑。穆曰:穆之先祖,為隋室將軍。縣主必以穆忝有祖風,欲相顧托,乃平生之樂聞也。有何疑焉?縣主曰:欲自宣洩,實增悲感。妾父齊王,隋帝第二子。隋室傾覆,妾之君父,同時遇害。大臣宿將,無不從逆。唯君先將軍,力拒逆黨。妾時年幼,常在左右,具見始末。及亂兵入宮,賊黨有欲相逼者,妾因辱罵之,遂為所害。因悲不自勝。穆因問其當時人物及大業末事,大約多同隋史。久之,命酒對飲。言多悲咽,為詩以贈穆曰:江都昔喪亂,闕下多構兵。豺虎恣吞噬,戈乾日縱橫。逆徒自外至,半夜開重城。膏血浸宮殿,刀槍倚檐楹。今知從逆者,乃是公與卿。白刃污黃屋,邦家遂因傾。疾風知勁草,世亂識忠臣。哀哀獨孤公,臨死乃結纓。天地既板蕩,雲雷時未亨。今者二百載,幽懷猶未平,山河風月古,陵寢露煙青。君子乘祖德,方垂忠烈名。華軒一會顧,土室以為榮。丈夫立志操,存沒感其情。求義若可托,誰能抱幽貞。穆深嗟嘆,以為班婕妤所不及也。因問其平生製作,對曰:妾本無才,但好讀古集。常見謝家姊妹及鮑氏諸女皆善屬文,私懷景慕。帝亦雅好文學,時時被命。當時薛道衡名高海內,妾每見其文,心頗鄙之。向者情發於中,但直敘事耳,何足稱讚?穆曰:縣主才自天授,乃鄴中七子之流。道衡安足比擬?穆遂賦詩以答之曰:皇天昔降禍,隋室若綴旒。患難在雙闕,干戈連九州。出門皆凶豎,所向多逆謀。白日忽然暮,頹波不可收。望夷既結釁,宗社亦貽羞。溫室兵始合,宮闈血已流。憫哉吹蕭子,悲啼下鳳樓。霜刃徒見逼,玉笄不可求。羅襦遺侍者,粉黛成仇讎。邦國已滄覆,餘生誓不留。英英將軍祖,獨以社禝憂。丹血濺黼扆,豐肌染戈矛。今來見禾黍,盡日悲宗周。玉樹已寂寞,泉台千萬秋。感茲一顧重,願以死節酬。幽顯儻不昧,中焉契綢繆。縣主吟諷數四,悲不自堪者久之。逡巡,青衣數人皆持樂器,而有一人前白縣主曰:言及舊事,但恐使人悲感,且獨郎新至,豈可終夜啼淚相對乎?某請充使,召來家娘子相伴。縣主許之。既而謂穆曰:此大將軍來護兒歌人,亦當時遇害。近在於此?俄頃即至,甚有姿色,善言笑。因作樂,縱飲甚歡。來氏歌數曲,穆唯記其一曰:平陽縣中樹,久作廣陵塵。不意阿(阿原作何,據明抄本改。)郎至,黃泉重見春。良久曰:妾與縣主居此二百餘年,豈期今日忽有佳禮?縣主曰:本以獨孤公忠烈之家,願一相見,欲豁幽憤耳。豈可以塵土之質,厚誣君子。穆因吟縣主詩落句云:求義若可托,誰能抱幽貞。縣主微笑曰:亦大強記。穆因以歌諷之曰:金閨久無主,羅袂坐生塵。願作吹蕭伴,同為騎鳳人。縣主亦以歌答曰:朱軒下長路,青草啟孤墳。猶勝陽台上,空看朝暮雲。來氏曰:曩日蕭皇后欲以縣主配後兄子,正見江都之亂,其事遂寢。獨狐冠冕盛族,忠烈之家。今日相對,正為佳耦。穆問縣主所封何邑,縣主云:兒以仁壽四年生於京師,時駕幸仁壽宮,因名壽兒。明年,太子即位,封清河縣主。上幸江都宮,徙封臨淄縣主。特為皇后所愛,常在宮內。來曰:夜已深矣,獨孤郎宜且成禮。某當奉候於東閣,伺曉拜賀。於是群婢戲謔,皆若人間之儀。既入臥內,但覺其氣奄然。其身頗冷。頃之,泣謂穆曰:殂謝之人,久為塵灰。幸將奉事巾櫛,死且不朽。於是復召來氏,飲宴如初。因問穆曰:承君今適江都,何日當回?有以奉托可乎?穆曰:死且不顧。其他有何不可乎?縣主曰:帝既改葬,妾獨居此。今為惡王墓所擾,欲聘妾為姬。妾以帝王之家,義不為凶鬼所辱。本願相見,正為此耳。君將適江都,路出其墓下,以妾之故,必為其所困。道士王善交書符於淮南市,能制鬼神。君若求之,即免矣。又曰:妾居此亦終不安。君江南回日,能挈我俱去,葬我洛陽北坡上,得與君相近。永有依託,生成之惠也。穆皆許諾,曰:遷葬之禮,乃穆家事矣。酒酣,倚穆而歌曰:露草芊芊,頹榮未遷。自我居此,於今幾年。與君先祖,疇昔恩波。死生契闊,忽此相過。誰謂佳期,尋當別離。俟君之北,攜手同歸。因下淚沾巾,來氏亦泣語穆曰:獨孤郎勿負縣主厚意。穆因以歌答曰:伊彼誰陽,在天一方。驅馬悠悠,忽來異鄉。情通幽顯,獲此相見。義感疇昔,言存繾綣。清江桂州,可以遨遊。惟子之故,不遑淹流。縣主泣謝穆曰:一辰佳貺,永以為好。須臾,天將明,縣主涕泣,穆亦相對而泣。凡在坐者,穆皆與辭訣。既出門,回顧無所見。地平坦,亦無墳墓之象。穆意恍惚,良久乃定,因徙柳樹一株以志之。家人索穆頗甚,忽複數日,穆乃入淮南市(市原作京,據明抄本改)果遇王善交於市,遂獲一符。既至惡王墓下,為鏇風所撲三四,穆因出符示之,乃止。先是穆頗不信鬼神之事,及縣主言,無不明曉,穆乃深嘆訝,亦私為親者言之。時年正月,自江南回,發其地數尺,得骸骨一具。以衣衾斂之。穆以其死時草草,葬必有闕,既至洛陽,大具威儀,親為祝文以祭之,葬於安善門外。其夜,獨宿於村墅,縣主復至,謂穆曰:遷神之德,萬古不忘。幽滯之人,分不及此者久矣。幸君惠存舊好,使我永得安宅。道途之間,所不奉見者,以君見我腐穢,恐致嫌惡耳。穆睹其車輿導從,悉光赫於當時。縣主亦指之曰:皆君之賜也。歲至己卯,當遂相見。其夕因宿穆所,至明乃去。穆既為數千里遷葬,復倡言其事,凡穆之故舊親戚無不畢知。貞元十五年,歲在己卯,穆晨起將出,忽見數車至其家,謂穆曰:縣主有命。穆曰:相見之期至乎?其夕暴亡,遂合葬於楊氏。(出《異聞錄》)
華州參軍
華州柳參軍,名族之子。寡慾早孤,無兄弟。罷官,於長安閒遊。上巳日,曲江見一車子,飾以金碧,半立淺水之中。後簾徐褰,見摻手如玉,指畫令摘芙蕖。女之容色絕代,斜睨柳生良久。柳生鞭馬從之,即見車子入永崇里。柳生訪其(訪原作知,其下有大字,據明抄本改。)姓崔氏,女亦有母。有青衣,字輕紅。柳生不甚貧,多方略輕紅,竟不之受。他日,崔氏女有疾,其舅執金吾王,因候其妹,且告之,請為子納焉。崔氏不樂,其母不敢違兄之命。女曰:願嫁得前時柳生足矣。必不允,某與外兄終恐不生全。其母念女之深,乃命輕紅於薦福寺僧道省院達意。柳生為輕紅所誘,又悅輕紅,輕紅大怒曰:君性正粗,奈何小娘子如此侍於君?某一微賤,便忘前好,欲保歲寒,其可得乎?某且以足下事白小娘子。柳生再拜,謝不敏然。始曰:夫人惜小娘子情切,今小娘子不樂適王家,夫人是以偷成婚約。君可三兩日內就禮事。柳生極喜,自備數百千財禮,期內結婚。後五日,柳挈妻與輕紅於金城里居。及旬月外,金吾到永崇,其母王氏泣云:某夫亡,子女孤獨,(獨字原空缺,據明抄本補。)被侄不待禮會,強竊女去矣。兄豈無教訓之道?金吾大怒,歸笞其子數十。密令捕訪,彌年無獲。無何,王氏殂,柳生挈妻與輕紅自金城赴喪。金吾之子既見,遂告父,父擒柳生。生云:某於外姑王氏處納采娶妻,非越禮私誘也。家人大小皆熟知之。王氏既歿,無所明,遂訟於官。公斷王家先下財禮,合歸王家。金吾子常悅表妹,亦不怨前橫也。經數年,輕紅竟潔己處焉。金吾又亡,移其宅於崇義里。崔氏不樂事外兄,乃使輕紅訪柳生所在,時柳生尚居金城里。崔氏又使輕紅與柳生為期,兼齎看圃豎,令積糞堆與宅垣齊,崔氏女遂與輕紅躡之,同詣柳生。柳生驚喜,又不出城,只遷群賢里。後本夫終尋崔氏女,知群賢里住,復與訟奪之。王生情深,崔氏萬途求免,託以體孕,又不責而納焉。柳生長流江陵。二年,崔氏女與輕紅相繼而歿,王生送喪,哀慟之禮至矣。輕紅亦葬於崔氏墳側。柳生江南閒居,春二月,繁花滿庭,追念崔氏女,凝想形影,且不知存亡。忽聞扣門甚急,俄見輕紅抱妝奩而進,乃曰:小娘子且至。聞似車馬之聲,比崔氏女入門,更無他見。柳生與崔氏女契闊,悲歡之甚。問其由,則曰:某已與王氏訣,自此可以同穴矣。人生意專,必果夙願。因言曰:某少習樂,箜篌中頗有功。柳生即時買箜篌,調弄絕妙。二年間,可謂盡平生矣。無何,王生舊使蒼頭過柳生之門,見輕紅,驚不知其然。又疑人有相似者,未敢遽言。問閭里,又雲流人柳參軍。彌怪,更伺之,輕紅亦知是王生家人,因具言於柳生,匿之。王生蒼頭卻還城,具以其事言於王生。王生聞之,命駕千里而來。既至柳生家門,於隙窺之,正見柳生坦腹於臨軒榻上,崔氏女新妝,輕紅捧鏡於其側,崔氏勻銅黃未竟。王生門外極叫,輕紅鏡墜地,有聲如磬,崔氏與王生無憾。遂入,柳生驚,亦待如賓禮。俄又失崔氏所在。柳生與王生從容言事,二人相看不喻,大異之。相與造長安,發崔氏所葬驗之,即江陵所施鉛黃如新,衣服肌肉,且無損敗,輕紅亦然。柳與王相誓,卻葬之。二人入終南山訪道,遂不返焉。(出《乾鐉子》)
趙叔牙
貞元十四年戊寅夏五月旱,徐州散將趙叔牙移入新宅。夜中,有物窗外動搖窗紙聲,問之,其物是鬼,吳時劉得言,窟宅在公床下,往來稍難。公為我移出,城南台雨山下有雙大樹,是我妻墓,墓東埋之。後必相報。叔牙明旦出城,視之信。即日掘床下,深三尺,得骸骨,如其言葬之。其夜,鬼來言謝,曰:今時旱,不出三日有雨。公且告長史。叔牙至明通狀,請祈雨,期三日雨足。節度使司空張建封許之,給其所須,叔牙於石佛山設壇。至三日,且無雨,當截耳。城中觀者數千人,時與寇鄰,建封以為詐妄有謀,晚衙杖殺之。昏時大雨,即令致祭,補男為散騎。時人以為事君當誠實,今趙叔牙隱鬼所報雨至之期,故自當死耳。(出《祥異記》,明抄本作出《集異記》)
周濟川
周濟川,汝南人,有別墅在楊州之西。兄弟四人俱好學,嘗一夜講授罷,可三更,各就榻將寐。忽聞窗外有格格之聲,久而不已。濟川於窗間窺之,乃一白骨小兒也,於庭中東西南北趨走。始則叉手,俄而擺臂。格格者,骨節相磨之聲也。濟川呼兄弟共覘之。良久,其弟巨川厲聲呵之,一聲小兒跳上階,再聲入門,三聲即欲上床。巨川元呵罵轉急。小兒曰:阿母與兒乳。巨川以掌擊之,隨掌墮地,舉即在床矣,騰趠之捷若猿玃。家人聞之,這意有非,遂持刀棒而至。小兒又曰:阿母與兒乳。家人以棒擊之,其中也,小兒節節解散如星,而復聚者數四。又曰:阿母與兒乳。家人以布囊盛之,提出,遠猶求乳。出郭四五里,擲一枯井。明夜又至,手擎布囊,拋擲跳躍自得。家人輩擁得,又以布囊,如前法盛之,以索括囊,懸巨石而沉諸河,欲負趨出,於囊中仍云:還同昨夜客耳。余日又來,左手攜囊,右手執斷索,趨馳戲弄如前。家人先備大木,鑿空其中,如鼓撲,擁小兒於內,以大鐵葉,冒其兩端而釘之,然後鎖一鐵,懸巨石,流之大江。負欲趨出,云:謝以棺槨相送。自是更不復來,時貞元十七年。(出《祥異記》。明抄本作出《廣異記》。)(原書此處有太原部將一條,與三百四十六卷第二條復,今刪。)
譯文
獨孤穆 華州參軍 趙叔牙 周濟川
獨孤穆
唐朝貞元年間,河南獨孤穆,客居淮南。夜晚到大義縣住宿,未到十里余,看見侍女乘馬,姿色很美麗。穆稍稍用話調弄她。侍女回答很有風格。一會兒有一輛車從路北下到道上,帶領她離去。穆於是對她說:先前粗略地看到你的姿色,認為終究可以接應交往,為什麼立刻要離去呢?侍女笑著說:羞愧的想法,實在也不過分,只是娘子少年獨居,性情很嚴正,難以答應。穆於是問娘子姓氏和家庭內外親屬。侍女說:姓楊排行第六。不回答其他事情。不一會就不知不覺走了好幾里,鏇即到一個處所,門館很莊嚴。侍女下馬入內,很久才出來,請客人入館說:自從謝絕賓客,已好多年了。娘子認為是貴客到來,沒有什麼可推辭的,不要嫌惡不周到之處。於是拿著蠟燭布置床鋪,被褥備辦齊全。不久,侍女出來對穆說:你莫非是隋將獨孤盛的後代嗎?穆就自我陳述,是盛的第八代孫子。侍女說:果然是這樣,娘子與你有舊交。穆問那原因,侍女說:我是地位低下的人,不知道那緣由,娘子自然會自己說明。片刻擺上飯食,山珍海味都很齊備。吃完飯,侍女幾十人在前引導說:縣主到。看見一女子,年齡能有十三四歲,姿色可謂絕代佳人。拜跪完,就坐,對穆說:在山莊裡居住很寂寞,好久謝絕賓客,沒想到你光臨,然而與你有舊交,不敢讓婢僕說明,希望不被你見笑。穆說:作客他鄉的人,供給食宿這就夠優惠的,哪裡想到特意相見,又答應敘談故舊,再說我平生沒離過京洛,因此江淮的親戚故交,大多不相識,希望詳盡說明。縣主說:想要詳細說明,我怕驚嚇著你。我離開人間,已經二百年了。你從哪能認識我呢?開始穆聽說姓楊,自稱是縣主(封皇女為縣主),心裡已經懷疑她,到問了些話,就知道是鬼,也無所畏懼。縣主說:因為你是獨孤將軍的後代,想要託付於你,是我平生的樂事,有什麼疑慮嗎?縣主又說:想要發泄心中的積鬱,實在是增加悲哀和傷感,我父是齊王,隋帝的二兒子。隋朝滅亡,我的父親同時遇害。大臣宿將,沒有不順從逆黨的,只有你的父親獨孤將軍,奮力抵抗逆黨。我當時年幼,常常在他身邊,完全看見了事情的始末。到叛軍進入宮中,賊黨有的要逼迫我。我便辱罵他們,於是被殺害。因而不勝悲痛。穆於是問她當時的人物和大業滅亡的事情,大致和隋史記載的相同。過了很久,命令擺酒對飲。談話中悲傷哭泣,作詩而贈給穆道:江都昔喪亂,闕下多構兵。豺虎恣吞噬,戈乾日縱橫。逆徒自外至,半夜開重城。膏血浸宮殿,刀槍倚檐楹。今知從逆者,乃是公與卿。白刃污黃屋,邦家遂因傾。疾風知勁草,世亂識忠臣。哀哀獨孤公,臨死乃結纓。天地既板蕩,雲雷時未亨。今者二百載,幽懷猶未平。山河風月古,陵寢露煙青。君子乘祖德,方垂忠烈名。華軒一會顧,土室以為榮。丈夫立志操,存沒感其情。求義若可托,誰能抱幽貞。穆深深嘆息,認為班婕妤也趕不上她,就問她平生的製作。回答說:我本來沒有才能,只是喜歡讀些古集,常看見謝氏姐妹和鮑氏諸女都善於寫文章,我心裡景仰羨慕。皇帝也喜好文學,常常受命。當時薛道衡名揚天下,我每每看見她的文章,心裡很鄙視她。前者情發於中,可是只是平鋪直敘事物罷了,哪裡值得稱讚。穆說:縣主的才能是天授給的,是鄴中七子之流的,道衡怎么能和你比擬。穆於是賦詩而答謝她道:皇天昔降禍,隋室若綴旒。患難在雙闕,干戈連九州。出門皆凶豎,所向多逆謀。白日忽然暮,頹波不可收。望夷既結釁,宗社亦貽羞。溫室兵始合,宮闈血已流。憫哉吹蕭子,悲啼下鳳樓。霜刃徒見逼,玉笄不可求。羅襦遺侍者,粉黛成仇仇。邦國已淪覆,餘生誓不留。英英將軍祖,獨以社禝憂。丹血濺黼扆,豐肌染戈矛。今來見禾黍,盡日悲宗周。王樹已寂寞,泉台千萬秋。感茲一顧重,願以死節酬。幽顯儻不昧,中焉契綢繆。縣主吟誦多遍,悲痛得不能忍受了很久。徘徊一陣,侍女多人都拿著樂器,有一人上前告訴縣主說:說起舊事,只怕使人感到悲傷,況且獨郎新到,怎么能整夜啼哭灑淚相對呢?我願充當使者,召來家娘子相伴。縣主答應了她。不久之後對穆說:這人是大將軍來護兒的歌人,也是當時遇害,就在附近。一會就到了,很有姿色,善於說笑。於是奏樂唱曲,縱情飲酒非常歡樂。來氏唱了幾支曲子,穆只記住其中一曲道:平陽縣中樹,久作廣陵塵。不意阿郎至,黃泉重見春。過了很久說:我和縣主在這住了二百多年,哪裡想到今天忽然有佳期大禮。縣主說:本來因為獨孤公是忠烈之家,願意與他相見,要疏散一下幽怨憤恨之事,怎能以卑賤之軀,厚損於君子呢。穆於是吟詠縣主末尾兩句詩道:求義若可托,誰能抱幽貞。縣主微笑道:真是太好的記憶力。穆於是用詩歌暗示道:金閨久無主,羅袂坐生塵。願作吹蕭伴,同為騎鳳人。縣主也用詩歌答道:朱軒下長路,青草啟孤墳。猶勝陽台上,空看朝暮雲。來氏說:從前蕭皇后想把縣主許配給皇后哥哥的兒子,正好遇上江都的叛亂,那事就完了。獨孤是仕宦盛族,忠烈人家,今天相遇,可算是佳偶。穆問縣所封何地。縣主說:我於仁壽四年生於京城,當時皇帝到仁壽宮,因此叫壽兒。第二年,太子即位,封為清河縣主。皇上到江都宮,改封臨淄縣主。只因被皇后喜愛,常在宮內。來氏說:夜已深了,獨孤郎應該姑且完成婚禮,我在東閣等候,到天亮再朝拜祝賀。於是眾奴婢逗趣開玩笑,都象人間的禮儀。進入臥室後,只覺得她的精神振奮,她的身體很涼。一會兒,哭著對穆說:死亡的人,時間久了就變成塵灰,幸虧事奉的人擦洗梳理,死而沒有腐朽。便又召來氏,飲宴如初。於是問穆說:承蒙你今天到江都去,什麼時候回來?有件事拜託你可以嗎?穆說:死都不顧惜,其他的事有什麼不可以的呢!縣主說:皇帝已改葬,我單獨住在這,現在被惡王墓所騷擾,想娶我做姬妾。我憑著帝王之家,決不被凶鬼所侮辱。本來與你相見,還是為了這件事。你將要到江都去,路過他的墓下,因為我的原因,一定被他所困擾。道士王善交在淮南市寫符,能制止鬼神。你如果求他,就可免禍。又說;我住在這裡也是終究不安心,你從江南回來的時候,能夠帶我一起離去,把我葬在洛陽的北坡上,能和你接近,永遠有個依靠,是給我最大的恩惠。穆都答應了。說:遷葬的禮事,是我家的事。酒酣,靠著穆而歌道:露草芊芊,頹榮未遷。自我居此,於今幾年。與君先祖,疇昔恩波。死生契闊,忽此相過。誰謂佳期,尋當別離。俟君之北,攜手同歸。於是滴下淚水沾濕了手巾。來氏也哭著告訴穆說:獨孤郎不要辜負了縣主的深情厚意。穆於是用詩歌回答說:伊彼誰陽,在天一方。驅馬悠悠,忽來異鄉。情通幽顯,獲此相見。義感疇昔,言存繾綣。清江桂州,可以遨遊。惟子之故,不遑淹流。縣主哭著謝別穆說:承蒙你的恩賜,永遠把它做為友好。片刻,天將要亮。縣主哭泣,穆也相對哭泣。所有在坐的,穆都和他們道別。出門後,回頭看什麼也沒看到,地勢平坦,也沒有墳墓的跡象。穆精神恍惚,過了很久才定神,於是走到一柳樹下做下標記。家裡人尋找穆很著急。過了幾天,穆到淮南市,果然在市上遇見王善交。於是得到一個符。他到了惡王墓下,被鏇風所撲三四次。穆就拿出符讓他看,才停止原先穆很不信鬼神之事,聽到縣主說的,沒有不明白的。這年正月,從江南回來,挖地數尺,挖得骸骨一具,用衣被盛斂它。穆認為她死的時候草率了事,安葬時一定不足。到了洛陽後,大肆備完了禮儀,親自寫祝文以祭祀她,安葬在安善門外。那天夜裡,獨自住在村莊別墅。縣主又來了,對穆說:遷神的恩德,萬古不忘,陰間滯留的人,料想不能到這地步已很久了。幸虧你沒忘舊好,使我永遠得到安全的住宅。道途之間,所不能相見的,以為你看我腐爛穢氣,怕招致嫌棄厭惡。穆看她的車和引導隨從,都光彩顯赫於當時。縣主就指著那些說:都是你賜給的,到了巳卯年,就是我們相見的時候。那天晚上就住在穆的處所,到天明才離開。穆已經為她到幾千里外遷葬,又說明了那些事情,凡是穆的朋友親戚沒有不知道的。貞元十五年,正是巳卯年,穆早晨起來將要外出,忽然看見幾輛車到了他家。對穆說:縣主有命。穆說:相見的日期到了。那天早晨暴病身亡,於是同楊氏合葬。
華州參軍
華州的柳參軍,是名門望族的後代,少欲望而早年喪父,沒有哥哥弟弟。罷官後,在長安閒遊。三月三日,在曲江看見一輛車子,用金碧裝飾,半停在淺水裡,後簾慢慢地揭開,露出一隻纖美的手象白玉,指點籌劃讓摘芙蕖。女人的容貌是絕代佳人,斜眼看柳生很久。柳生策馬跟隨她,就看見車子進入永崇里。柳生打聽她姓崔,她還有母親,有婢女,名字叫輕紅。柳生不很窮,多方賄賂輕紅,竟然不接受他。另一天,崔氏有病,她的舅舅做執金吾官,於是問候她的妹妹,並且告訴她,要求為自己的兒子娶崔氏。崔氏不高興,她的母親不敢違背哥哥的命令。女兒說:能夠嫁給前時見到的柳生就滿足了,堅決不答應,我與表兄終究恐怕不能保全生命。她的母親深深地惦念著女兒,就讓輕紅到薦福寺僧道省院傳達意思。柳生被輕紅誘惑,又取悅輕紅。輕紅大怒道:你的性情確實粗俗,小娘子如此對待你怎么辦?我是一個微賤的人,就忘了前好,要保往歲寒,那是可能的嗎?我將把你的事告訴小娘子。柳生拜了又拜,謝罪認識到自己糊塗。才說:夫人憐異小娘子情真意切,現在小娘子不願意嫁王家,夫人因此要偷偷地完成婚約,你可在三兩日內完成婚禮。柳生非常高興,自己準備了幾百千的彩禮,在約定的時間裡結婚。結婚後五天,柳生攜帶妻子和輕紅到金城里居住。到了一個月後,金吾到永崇里。她的母親王氏哭著說:我夫死去,子女孤單,遭受侄兒的無禮相待,強行竊取女兒離去,哥哥難道沒有教訓他的方法?金吾大怒,回去鞭打他的兒子幾十下。密令追捕查訪,一年也沒有捕獲。不久,王氏死。柳生攜帶妻子和輕紅到金城里奔喪,金吾的兒子看見了,於是告訴他的父親。他父擒住柳生,柳生說:我在岳母王氏處納采娶妻,不是越禮私自誘騙,家裡人老少都熟知此事。王氏已死,無人證明。於是訴訟到官府,公家斷定王家先下財禮,應歸王家。金吾的兒子曾經喜歡仰慕表妹,也不怨恨先前發生的事。經過幾年,輕紅竟保持自己的純潔相處在那裡。金吾又死了,搬家到崇義里。崔氏不樂意侍奉表兄,就讓輕紅巡訪柳生的住所,這時柳生還住在金城里。崔氏又讓輕紅和柳生約定時間。同時賞賜看園子的童僕,讓他積糞堆與院牆一齊高。崔氏女就和輕紅踏著糞堆離去,一同到柳生處。柳生又驚又喜,又不用出城,只是搬遷到群賢里。後來本夫終於尋到崔氏女,知道在群賢里住,又告狀奪回來。王生一往情深,崔氏多方要求免除,以身體懷孕進行推託。王生又不責備而寬容了她。柳生順江到江陵。過了二年,崔氏女和輕紅相繼死去,王生送葬,哀傷慟哭達到極點。輕紅也葬在崔氏墳邊上。柳生在江陵閒住,春天二月,繁花滿院。追想思念崔氏女,凝思苦想她的形態身影,又不知道她生死存亡。忽然聽到很急的扣門聲,一會兒看見輕紅抱著妝奩進來,還說:小娘子將要到了。所到象有車馬的聲音,等到崔氏女進門,再沒有見到別人。柳生和崔氏女敘談闊別之情,悲傷歡樂達到極點。問她緣由,就說:我已與王生訣別,從此可以同葬一穴了,人生心專一,夙願一定能產現。於是又說道:我年少就學習樂器,對箜筱很有功夫。柳生立刻買了箜筱。撫弄樂器絕妙。二年間,可以稱得上盡了平生的歡樂。不久,王生過去使喚的家奴路過柳生家門,看見輕紅很吃驚,不知那原因,又懷疑人有相似的,未敢立刻說。打聽閭里,又說有個外來人柳參軍,很怪。再去探察。輕紅也知道是王生家人,於是全都告訴了柳生,藏起來。王生的家奴回到城裡,把這事全都告訴了王生。王生聽了,命令駕車千里而來。到了柳生門前,從縫隙往裡窺視,正看見柳生坦腹在臨軒榻上,崔氏女正著新妝,輕紅捧鏡在她身邊,崔氏勻抹鉛黃未完。王生在門外極力喊叫,輕紅手中鏡子掉到地上,聲音象擊磬。崔氏與王生沒有恨怨,於是進入,柳生吃驚,以賓禮相待,一會兒崔氏不見了。柳生與王生舒緩地談這件事,二人相看不能明白,非常奇怪。一起到長安,挖掘崔氏墓葬驗證它,那在江陵所施用的鉛黃如新。衣服肌肉,尚無損壞腐敗,輕紅也是這樣。柳與王互相發誓,再埋葬了她。二人進入終南山訪道求仙,就再也沒有返回來。
趙叔牙
貞元十四年戊寅夏五月天大旱,徐州散將趙叔牙搬入新的住宅。夜裡,聽到有東西在窗外動搖窗紙的聲音。問他,那物說:我是鬼,是吳時的劉得言,穴窟在你的床下,出入很困難,你把我移出來,城南台雨山下有兩棵大樹,是我妻子的墳墓,在墓東埋我。以後一定報答你。叔牙第二天出城,看了確實那樣。當天挖掘床下,挖了三尺深。挖得骸骨,按著他的說埋葬了。那天夜裡,鬼來道謝,說:現時大旱,不出三天就有雨,你可以告訴長史。叔牙到天明向上通報,請求祈雨,約定三天期限雨下足。節度使司空張建封答應他,給他所必要的東西。叔牙在石佛山設祭壇。到了三天,還沒下雨。到了截止時間,城裡觀看的有幾千人。當時與盜寇鄰近,建封認為是欺騙虛妄另有圖謀。晚上在衙門用杖打死了他。天黑時下了大雨,就讓給他祭奠,補他兒子做散騎。當時人認為事奉君上應當誠實,現在趙叔牙隱瞞鬼所報雨的時間,所以自己應該死去。
周濟川
周濟川是汝南人,有別墅在楊州的西邊。兄弟幾人都好學。曾有一天晚聽完講授,大約三更天,各自躺在床將要睡覺,忽然聽到窗外有格格的聲音,很久不停。濟川從窗縫往外看,是一個白骨小孩,在院子裡東西南北奔跑,開始叉手,一會兒又擺臂,格格是骨節相磨擦的聲音。濟川招呼兄弟一起看,過了很久,他的弟弟巨川厲聲呵斥他。第一聲小孩跳上台階,第二聲進了門,第三聲就要上床。巨川原先的呵罵變快,小孩說:阿母給我奶吃。巨川用掌打他,隨著掌落掉到地上,抬起掌就在床上,跳躍敏捷象猿猴。家人聽說認為非同小可,於是拿著刀棒而來。小孩又說:阿母給我奶吃。家人用棒打他,那打中的,小孩的骨頭一節一節地散開象流星,接著又聚集起來多次。還說:阿母給我奶吃。家人用布袋裝上他,提出很遠時他還要奶,出城四五里,投到一個枯井裡。第二天夜裡又來了,手擎著布袋,拋擲跳躍自覺得意。家人們抓住他,又用布袋,象先前的辦法裝上他,用繩子束緊袋口,掛上大石頭沉他到河裡。要背他走時,在袋中仍然說:還同昨夜一樣來作客。余日又來,左手拿著口袋,右手拿著斷繩,奔跑戲弄象從前一樣。家人先前準備的大木頭,其中鑿空,象個鼓撲,把小孩裝在裡面,用大鐵片,覆蓋兩頭又用釘子釘上,然後用一把鐵鎖鎖上,掛上大石頭,放到大江里。背著要走的時候,說:感謝用棺槨相送。從此再沒有回來,時間是貞元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