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莊宗紀七
同光三年秋七月丁酉,以久雨,詔河南府依法祈晴。滑州上言,黃河決。壬寅, 皇太后崩於長壽宮,帝執喪於內,出遺令以示於外。癸卯,帝於長壽宮成服,百官 於長壽宮幕次成服後,於殿前立班奉慰。乙巳,宰臣上表請聽政,不允;表再上, 敕旨宜廢朝七日。丁未,宏文館上言:“請依六典,改宏文館為崇文館。”從之。 時樞密使郭崇韜亡父名宏,豆盧革希崇韜指,奏而改之。《五代會要》:同光三年 敕云:崇文館比與宏文館並置,今請改稱,頗協舊典。蓋豆盧革曲為之說也。洛水 泛漲,壞天津橋,以舟濟渡,日有覆溺者。己酉,宰臣百官上表,請聽政;又請復 常膳,表凡三上。以刑部尚書李琪充大行皇太后山陵禮儀使,河南尹張全義充山陵 橋道排頓使,孔謙充監護使。壬子,河陽、陝州上言,河溢岸。以禮部尚書王正言 為戶部尚書,以御史中丞崔協為禮部尚書,以刑部侍郎、史館修撰、判館事崔居儉 為御史中丞,以尚書左丞歸靄為刑部侍郎。陝州上言,河漲二丈二尺,壞浮橋,入 城門,居人有溺死者。乙卯,汴州上言,汴水泛漲,恐漂沒城池,於州城東西權開 壕口,引水入古河。澤潞上言,自今月一日雨,至十九日未止。戊午,以刑部尚書、 判太常卿兼判吏部尚書銓事李琪為吏部尚書,依前判太常卿;以兵部侍郎、集賢殿 學士、判院事盧文紀為吏部侍郎;以給事中李光序為尚書右丞。許州、滑州奏,大 水。
八月壬戌,詔諸司人吏,不許諸處奏薦,如有勞績,只許本司奏聞。詔有司, 吳越王印宜以黃金鑄成,其文曰“吳越國王之印”。丁卯,帝釋服,百官奉慰於長 壽宮。戊辰,客省使李嚴使蜀回。初,帝令往市蜀中珍玩,蜀法嚴峻,不許奇貨東 出,其許市者謂之“入草物”。嚴不獲珍貨,歸而奏之,帝大怒曰:“物歸中夏者 命之曰‘入草’,王衍寧免為入草之人耶!”由是伐蜀之意銳矣。庚辰,幸壽安山 陵作所。鄴都大水,御河泛溢。癸未,河南縣令羅貫長流崖州,尋委河南府決痛杖 一頓,處死,坐部內橋道不修故也。及死,人皆冤之。甲申,山陵禮儀使奏:“山 陵封城之內,先有丘墳,合令子孫改卜。舊例給其所費,無子孫者官為瘞藏。如是 五品以上官,所司仍以禮致祭。”從之。鳳翔奏,大水。己酉,中書門下上言: “據禮儀使狀,準故事,太常少卿定大行太后謚議,太常卿署定訖,告天地宗廟。 伏準禮文:賤不得誄貴,子不得爵母,後必謚於廟者,受成於祖宗。今大行太后謚, 請太常卿署定後,集百官連署謚狀訖,讀於太廟太祖皇帝室,然後差丞郎一人撰冊 文,別定日,命太尉上謚冊於西宮靈座,同日差官告天地、太微宮、宗廟,如常告 之儀。”從之。青州大水、蝗。己丑,以襄州留後李紹珙為襄州節度使,以邠州留 後董璋為邠州節度使。
九月辛卯朔,河陽奏,黃河漲一丈五尺。癸巳,中書上言:“大行皇太后謚議 合讀於太廟太祖室,其日,集兩省御史台五品巳上、尚書省四品已上、諸司三品已 上官,於太廟序立。”從之。鎮州、衛州奏,水入城,壞廬舍。乙未,制封第三子 鄴都留守、興聖宮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判六軍諸衛事繼岌為魏王。幸壽安陵。 庚子,襄州奏,漢江漲溢,漂溺廬舍。是日,命大舉伐蜀,詔曰:
朕夙荷丕基,乍平偽室,非不欲寵綏四海,協和萬邦,庶正朔以遐同,俾人倫 之有序。其或地居陬裔,位極驕奢,殊乖事大之規,但蘊偷安之計,則必征諸典訓, 振以皇威,爰興伐罪之師,冀遏亂常之黨。蠢茲蜀主,世負唐恩,間者父總籓宣, 任君統制,屬硃溫東離汴水,致昭皇西幸岐陽,不務扶持,反懷顧望,盜據劍南之 土宇,全虧閫外之忳誠。先皇帝早在並門,將興霸業,彼既會馳書幣,此亦復展謝 儀。後又特發使人,專持聘禮,彼則更不回一介之使,答咫尺之書,星歲俄移,歡 盟頓阻。朕頃遵遺訓,嗣統列籓,追昔日之來誠,繼先皇之舊好,累馳信幣,皆絕 酬還,背惠食言,棄同即異。今觀孽豎,紹據山河,委閹宦以持權,憑阻修而僭號。 早者,曾上秦王緘札,張皇蜀地聲塵,形侮黷之言辭,謗親賢之勛德。昨朕風驅銳 旅,電掃凶渠,復已墜之宗祧,纘中興之歷數。捷音鏇報,復命仍稽,使來而尚抗 書題,情動而先夸險固。加以宋光葆輒陳狂計,別啟奸謀,將欲北顧秦川,東窺荊 渚,人而無禮,罪莫大焉。
昨客省使李嚴奉使銅梁,近歸金闕,凡於奏對,備述端由。其宋光嗣相見之時, 於坐上便有言說,先問契丹強弱,次數秦王是非,度此包藏,可見情狀。加以疏遠 忠直,朋比奸雄。內則縱恣輕華,競貪寵位;外則滋彰法令,蠹耗生靈。既德力以 不量,在神祇之共憤。今命興聖宮使、魏王繼岌充西川四面行營都統,命侍中、樞 密使郭崇韜充西川東北面行營都招討制置等使,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充西川東南面行 營都招討使,鳳翔節度使李嚴充供軍轉運應接等使,同州節度使李令德充行營招 討副使,陝府節度使李紹琛充行營蕃漢馬步軍都排陣斬斫使,西京留守張筠充西川 管內安撫應接使,華州節度使毛璋充行營左廂馬步都虞候,邠州節度使董璋充行營 右廂馬步都虞候,客省使李嚴充西川管內招撫使,總領闕下諸軍,兼西面諸道馬步 兵士,取九月十八日進發。凡爾中外,宜體朕懷。
辛丑,授魏王繼岌諸道行營都統,余如故。繼岌既受都統之命,以梁漢顒充中 軍馬步都虞候兼馬步軍都指揮使,張廷蘊為中軍步軍都指揮使,牛景章充中軍左廂 馬軍都指揮使,沈斌充中軍右廂馬軍都指揮使,卓瑰充中軍左廂步軍都指揮使,王 贄充中軍右廂步軍都指揮使,供奉官李從襲充中軍馬步軍都監,高品李廷安、呂知 柔充魏王衙通謁。詔工部尚書任圜、翰林學士李愚參魏王軍事。丁未夕,偏天陰雲, 北方有聲如雷,野雉皆鳴,俗所謂“天狗落”。戊申,魏王繼岌、樞密使侍中郭崇 韜進發西征。太子少師致仕薛廷珪卒,贈右僕射。甲寅,幸壽安陵。司天上言: “自七月三日大雨,至九月十八日後方晴,三辰行度不見。”丁巳,幸尖山射雁。
冬十月庚申朔,宰臣及文武三品以上官赴長壽宮,上大行皇太后謚曰貞簡皇太 後。辛酉,幸甘泉,遂幸壽安陵。壬戌,魏王繼岌率師至鳳翔,先遣使馳檄以諭蜀 部。丁卯,奉皇太后尊謚寶冊赴西京錄座,宰臣豆盧革攝太尉讀冊文,吏部尚書李 琪讀寶文,百官素服,班於長壽宮門外奉慰。淮南楊溥遣使進慰禮。己巳,中書上 言:“貞簡太后陵請以坤陵為名。”從之。初卜山陵,帝欲祔於代州武皇陵,奏議: “天子以四海為家,不當分其南北。”乃於壽安縣界別卜是陵。《五代會要》載中 書門下奏議云:“人君以四海為家,不當分其南北。洛陽是帝王之宅,四時朝拜, 禮須便近,不能遠幸代州。今漢朝諸陵,皆近秦雍,國朝陵寢,布列京畿。後魏文 帝自代遷洛之後,園陵皆在河南,兼敕功臣之家,不許北葬,今魏氏諸陵尚在京畿。 祔葬代州,理未為允。”從之。
丙子,以前翰林學士、戶部侍郎馮道依前本官充職。戊寅,西征之師入大散關, 《九國志·趙廷隱傳》云:自入敵境,即禁兵士焚廬舍,剽財物,蜀人德之。偽命 鳳州節度使王承捷、故鎮屯駐指揮使唐景思次第迎降,得兵一萬二千、軍儲四十萬。 又下三泉,得軍儲三十餘萬。自是師無匱乏,軍聲大振。辛巳,偽興州刺史王承鑒、 成州刺史王承朴棄城遁去,康延孝大破蜀軍於三泉。時王衍將幸秦州,以其軍五萬 屯於利州。聞我師至,遣步騎三萬逆戰於三泉,延孝與李嚴以勁騎三千擊之,蜀軍 大敗,斬首五千級,餘眾奔潰。王衍聞敗,自利州奔歸成都,斷吉柏津,浮梁而去。 丁亥,文武百官上表,以貞簡皇太后靈駕發引,請車駕不至山陵所。戊子,葬貞簡 太后於坤陵。己丑,魏王繼岌至興州,偽東川節度使宋光葆以梓、綿、劍、龍、普 五州來降;武定軍使王承肇以達、蓬、璧三州來降;興元節度使王宗威以梁、開、 通、渠、麟五州來降;階州刺史王承岳納符印請命;秦州節度使王承休棄城自扶路 奔於西川。《太平廣記》引《王氏見聞記》云:王承休握銳兵於天水,兵刃不舉。 既知東軍入蜀,遂擁麾下之師及婦女孩幼萬餘口、金銀繒帛,於西蕃買路歸蜀。沿 路為西蕃擄奪,凍餓相踐而死,迨至蜀,存者百餘人,唯與田宗汭等脫身而至。魏 王使人問之曰:“親握重兵,何得不戰?”曰:“畏大王神武,不敢當其鋒。”曰: “何不早降?”曰:“蓋緣王師不入封部,無門納款。”曰:“初入蕃部幾許人?” 曰:“萬餘口。”“今存者幾何?”曰:“才及百數。”魏王曰:“汝可償萬人之 命。”遂斬之。
十一月庚寅朔,帝幸壽安,號慟於坤陵。戊戌,以振武節度使硃守殷為兗州節 度使。徐州、鄴都上言,十月二十五日夜,地大震。康延孝至利州,修吉柏津浮梁。 偽昭武軍節度使林思諤來降。辛丑,魏王過利州,帝賜王衍詔,諭以禍福。甲辰, 魏王至劍州,偽武信軍節度使王宗壽以遂、合、渝、瀘、忠五州來降。丁未,高麗 國遣使貢方物。康延孝、李嚴至漢州,王衍遣人送牛酒請降,李嚴遂先入成都。戊 申,祔貞簡皇太后神主於太廟。
己酉,魏王至綿州,王衍遣使上箋歸命。庚戌,皇弟鄆州節度使存霸、滑州節 度使存渥、左金吾大將軍晉州節度使存乂、邢州節度使存紀,並授起復雲麾將軍、 右金吾大將軍同正。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奏,收復歸、夔、忠等州。辛亥,魏王至德 陽。偽六軍使王宗弼報,王衍舉家遷於西宅,宗弼權稱西川兵馬留後;又報偽樞密 使宋光嗣景潤澄、宣徽使李周輅歐陽晃同有異謀,惑亂蜀主,已梟斬訖。《九國志 ·王宗弼傳》:唐師陷鳳州,衍遣三招討屯三泉以拒唐師,未戰,三招討俱遁走, 因令宗弼守綿谷而誅三招討,宗弼遂與三招討同送款於魏王。乃還成都,斬宋光嗣 等,函首送於魏王,遷衍及母妻於西宮。壬子,王衍遣使上表請降。癸丑,以吳越 國馬步統軍使、檢校太傅錢元球為檢校太尉、守侍中,充靜海軍節度使。乙卯,魏 王至西川城北。丙辰,蜀主王衍出降,語在衍傳。
丁巳,大軍入成都,法令嚴峻,市不易肆。自興師凡七十五日,蜀平,得兵士 三萬、兵仗七百萬、糧三百五十三萬、錢一百九十二萬貫、金銀共二十二萬兩、珠 玉犀象二萬、紋錦綾羅五十萬,得節度州十、郡六十四、縣二百四十九。己丑,禮 儀使奏:“貞簡皇太后升祔禮畢,一應宗廟伎樂及諸祀並請仍舊。”從之。十二月 壬戌,以前雲州節度使李存敬為同州節度使;以同州節度使、檢校太保、同平章事 李令德為遂州節度使;以邠州節度使、檢校太保董璋為劍南東川節度副大使、知節 度事;以華州節度使毛璋為邠州節度使;以左金吾大將軍史敬熔為華州節度使。丁 卯,以武寧軍節度副使李紹文為兗州觀察留後。庚午,宴諸王武臣於長春殿,始用 樂。丙子,以北京副留守、太原尹孟知祥為檢校太傅、同平章事、成都尹、劍南西 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西山八國雲南都招撫等使;以戶部尚書王正言為檢校吏 部尚書、守興唐尹,充鄴都副留守;以鄴都副留守、興唐尹張憲檢校吏部尚書、太 原尹,充北京副留守、知留守事。
己卯,以臘辰狩於白沙,皇后、皇子、宮人畢從。庚辰,次伊闕。辛巳,次潭 泊。壬午,次龕澗。癸未,還宮。是時大雪苦寒,吏士有凍踣於路者。伊、汝之民, 飢乏尤甚,衛兵所至,責其供餉,既不能給,因壞其什器,撤其廬舍而焚之,甚於 剽劫。縣吏畏恐,竄避于山谷間。甲申,出御札示中書門下,以今歲水災異常,所 在人戶流徙,以避征賦,關市之徵,抽納繁碎,宜令宰臣商量條奏。丙戌,第三姑 宋氏封義寧大長公主,長姊孟氏封瓊華長公主,第十一妹張氏封瑤英長公主。
閏十二月甲午,賜中書門下詔曰:
朕聞古先哲王,臨御天下,上則以無偏無黨為至治,次則以足食足兵為遠謀, 緬惟前修,誠可師範。朕纂承鳳歷,嗣守鴻圖,三載於茲,萬機是總,非不知五兵 未弭,兆庶多艱,蓋賴卿等寅亮居懷,康濟為務,冀盡數輿之理,洞詢盍徹之規。 今則潛按方區,備聆謠俗,或力役罕均其勞逸,或賦租莫辨於後先,但以督促為名, 煩苛不已。被甲冑者何嘗充給,趨朝省者轉困支持,州閭之貨殖全疏,天地之災祥 屢應。以至星辰越度,旱澇不時,農桑失業於丘園,道殣相望於郊野,生靈及此, 寢食寧遑,豈非朕德政未孚,焦勞自拙者耶!
朕昨親援毫翰,軫念瘡痍,一則詢爾謀猷,一則表予宵旰,未披來奏,轉撓於 懷,敢不翼翼罪躬,乾乾軫慮。咨爾四岳,弼予一人,何不舉賢才,裨寡昧。百辟 之內,群後之間,莫不有盡忠者被掩其能,抱器者艱陳其力。或草澤有遺逸之士, 山林多屈滯之人,爾所不知,吾將安訪!卿等位尊調鼎,名顯代天,既逢不諱之朝, 何吝由衷之說,當宜歷告中外,急訪英髦。應在仕及前資文武官已下,至草澤之士, 有濟國治民、除奸革弊者,並宜各獻封章,朕當選擇施行。其近宣御札,亦告諭內 外,體朕意焉。
是時,兩河大水,戶口流亡者十四五,都下供饋不充,軍士乏食,乃有鬻子去 妻,老弱採拾於野,殍踣於行路者。州郡飛挽,鏇給京師,租庸使孔謙日於上東門 外佇望其來,算而給之。加以所在泥潦,輦運艱難,愁嘆之聲,盈於道路,四方地 震,天象乖越。帝深憂之,問所司濟贍之術。孔謙比以吏進,故無保邦濟民之要務, 唯以急刻賦斂為事。樞密承旨段徊奏曰:“臣見本朝時或遇歲時災歉,國費不足, 天子將求經濟之要,則內出硃書御札,以訪宰臣,請陛下依此故事行之。”即命學 士草詞,帝親札以訪宰臣,非帝憂民之實也。時宰相豆盧革等依阿徇旨,竟無所陳, 但云:“陛下威德冠天下,今西蜀平定,珍寶甚多,可以給軍。水旱作沴,天之常 道,不足以貽聖憂。”中官李紹宏奏曰:“俟魏王鏇軍之後,若兵額漸多,饋挽難 給,請且幸汴州,以便漕輓。”時群臣獻議者亦多,大較詞理迂闊,不中時病。唯 吏部尚書李琪引古田租之法,從權救弊之道,上疏言之,帝優詔以獎之。
丁酉,詔偽蜀私署官員等:“惟名與器,不可假人,況是遐僻偏方,僭竊偽署, 因時亂而濫稱名位,歸國體而悉合削除。但恐當本朝屯否之時,有歷代簪纓之士, 既陷彼土,遂授偽官。又慮有曾受本朝渥恩,當時已居班秩,須為升降,不可通同。 應偽署官至太師、太傅及三少,並太尉、司徒、司空、侍中、中書令、左右僕射已 上,並宜降至六尚書,臨時更約偽署高低為六行次第。階至開府、特進、金紫者, 宜令文班降至朝散大夫,武班降至銀青。爵偽署將相已下與開國男,余並不得更稱 封爵,其有功臣者削去。《五代會要》云:其有功臣名號,並宜削去。如是偽署節 鎮,伐罪之初,率先向化及立功效者,宜委繼岌、崇韜臨時獎任。其刺史但許稱使 君,不得更有檢校官。其偽署班行正四品已上,酌此降黜,五品已下,如不曾經本 朝授官,若材智有聞,即許於府縣中量材任使;如無材智可錄,止是蜀地土人,並 宜放歸田裡。如是西班有稱統軍上將軍者,若是本朝功臣子孫及將相之嗣,並據人 材高下,與諸衛小將軍、府率、中郎將,次第授任。如是小將軍已下,據人材堪任 使者,宜委西川節度使衙前補押衙;不堪任使者,亦宜放歸田裡。應已前降官,除 軍前量事跡任使外,余並稱前銜,候朝廷續據才行任使。”
庚子,彰武、保大等節度使高萬興卒。甲辰,淮南楊溥遣使朝貢。乙巳,以晉 州節度使李存乂為鄜州節度使,以相州刺史李存確為晉州節度使。丙子,兩省諫官 上疏,請車駕不巡幸汴州,凡三上章,乃允。庚戌,魏王繼岌奏,遣秦州副史徐藹 齎書招諭南詔蠻。又奏,點到兩川馬九千五百三十匹。《清異錄》:莊宗滅梁平蜀, 志頗自逸,命蜀匠織十幅無縫錦為被材,被成,賜名“六合被”。辛亥,制皇第二 弟存霸可封永王,第三弟存美可封邕王,第四弟存渥可封申王,第五弟存乂可封睦 王,第六弟存確可封通王,第七弟存紀可封雅王。是歲,日傍有背氣,凡十三。
譯文
同光三年(925)七月六日,因下雨太久,詔令河南府依法求晴。滑州報告,黃河決口。十一日,皇太后在長壽宮去世,莊宗在宮內服喪,把遺令傳出宮宣示。十二日,莊宗在長壽宮穿上喪服,百官在長壽宮按次序穿上喪服後在殿前排列安慰莊宗。十四日,宰臣上表章請莊宗聽政,沒答應;再上表章,下旨說應停止上朝七天。十六日,弘文館上奏:“請依照《六典》,改弘文館為崇文館。”莊宗同意。當時樞密使郭崇韜已故父親名叫弘,豆盧革迎合郭崇韜的意思,上奏改弘文館名字。洛水泛漲,沖壞天津橋,用船渡人,每天有翻船落水的。十八日,宰臣百官上表章請莊宗聽政,又請恢復正常飲食,共上了三次表章。任刑部尚書李琪充大行皇太后山陵禮儀使,任河南尹張全義充山陵橋道排頓使,任孔謙充監護使。二十一日,河陽、陝州報告,黃河水漫上岸。陝州報告,黃河水上漲二丈二尺,沖壞浮橋,進入城門,居民有被淹死的。二十四日,汴州報告,汴水泛濫,恐怕會淹沒城池,在州城東西暫開濠口,引水入古黃河。澤潞報告,自本月一日起下雨,到十九日沒停。二十七日,許州、滑州報告,發大水。
八月二日,詔令各部門官員,不允許到處上報推薦,如有功勞政績,只許本部門上報。詔令有關官員,吳越王印璽應該用黃金鑄成,上面文字是“吳越國王之印”。七日,莊宗脫下喪服,百官在長壽宮安慰莊宗。八日,客省使李嚴出使蜀地後回來。起初,莊宗派他到那裡買蜀中珍寶玩物,蜀國的法律嚴峻,不許奇貨運入東邊各國,允許購買的東西稱之為“入草物”。李嚴弄不到珍寶,回來報告,莊宗大怒說“:東西歸入華夏中原竟稱為‘入草’,王衍難道就不是入草之人啦!”因此伐蜀的決心更堅定了。鄴都大水,御河泛濫。二十三日,河南縣令羅貫被長期流放崖州,不久又委託河南府痛打一頓,處死,罪名是管區內橋樑道路不加修理。羅貫被處死,人們都覺得他冤枉。二十四日,山陵禮儀使上奏:“山陵封域之內,先有的墳墓,應令子孫遷葬。按舊例付給費用,無子孫的由官府埋藏。如果是五品以上官的墓,有關官員仍以禮致祭。”莊宗同意。鳳翔報告,發大水。二十五日,中書門下上奏:“根據禮儀使狀,以及故例,太常少卿議定大行皇太后諡號,太常卿簽署定下後,祭告天地宗廟。根據禮文:卑賤的不能撰誄文哀祭尊貴的,兒子不能給母親賜爵號,大行皇太后一定要在宗廟宣讀諡號,是表示受之於祖宗。今大行皇太后的諡號,請太常卿簽署定下後,召集百官一起連名於謚狀完畢,在太廟裡太祖皇帝的廟室宣讀,然後派丞郎一人撰寫冊文,另外定日子,命太尉在西宮靈座前敬上謚冊,同一天派官員祭告天地、太微宮、宗廟,和平常告祭儀式一樣。”莊宗同意。青州發大水、蝗蟲。
九月一日,河陽報告,黃河上漲一丈五尺。三日,中書上奏:“大行皇太后謚議應在太廟太祖室宣讀,那一天,集合兩省御史台五品以上、尚書省四品以上、諸司三品以上的官員,在太廟按秩序排立。”莊宗同意,鎮州、衛州報告,大水入城,沖壞房屋。五日,發文封第三子鄴都留守、興聖宮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判六軍諸衛事李繼岌為魏王。到壽安陵。十日,襄州報告,漢江漲水泛溢,淹沒房屋。這一天,下令大舉攻伐蜀地,詔書說:
“我早繼承王業,剛平定偽朝,不是不願對天下優寵,使萬邦和諧,以能遠近同一正統,人倫上下井然有序。有人居住偏遠之地,位高驕傲奢華,特別違反了侍奉大國的行為,一心隱藏偷安苟且之計,因此就必須依據舊典遺訓,振奮皇威,於是興伐罪之師,以求遏止紊亂綱常的徒黨。愚蠢的蜀主,世代有負於唐朝恩典,以前其父總管藩屬,官居統制,朱溫東離汴水西進,致使唐昭宗逃亡到岐陽,蜀主卻不去保護,反而觀望形勢,竊據劍南土地,有失臣子的忠誠。先皇帝早年在並門時,將興霸業,他曾送來書信錢財,我先皇也回復謝禮。後來我皇又特地派使者專門持聘禮相送,他卻不回復一個使者,答覆簡短的書信,時間剛過沒多久,結盟關係頓時阻斷。我不久遵先皇遺訓,繼續統治各藩,追求往日交往的誠意,繼承先皇舊日的友好關係,一再送去書信錢財,都沒有酬謝回音,違背恩惠不守諾言,放棄同好而結交異類。現在他的後代孽子,繼續占據土地,讓宦官當權,憑藉地勢僭稱國主。早先,曾給秦王寫信,誇張蜀地聲勢,言辭侮慢褻瀆,誹謗親賢的功勳。不久前我像鏇風一樣發動精銳,像閃電一樣掃除凶頑,復興已經墜落的宗祧,接續中興的歷數。捷報頻傳,天命復稽,他們的使者帶來書信在稱呼上與我朝平等抗衡,在致意之前就自誇地形險固。再加上宋光葆總是陳獻狂妄的計策,另起奸惡的謀略,想貪圖北面的秦川,窺視東方的荊渚,做人這么無禮,真是罪大惡極。
“不久前我客省使李嚴奉命出使銅梁,近日返回我朝,詳細匯報敘述了出使蜀地經過。那宋光嗣會見李嚴時,在座上說話,先問契丹強弱,接著又數落秦王的是非,揣度他的心理,可見其情狀。再加上疏遠忠直之臣,與奸雄之輩為友。在內則縱情享樂、競貪高位;在外則混淆法令、耗竭生靈。德性才力都不相當,神靈天地都很憤怒。現在命興聖宮使、魏王李繼岌任西川四面行營都統,命侍中、樞密使郭崇韜任西川東北面行營都招討制置等使,任荊南節度使高季興為西川東南面行營都招討使,任鳳翔節度使李日嚴為供軍轉運應接等使,任同州節度使李令德為行營招討副使,任陝府節度使李紹琛為行營蕃漢馬步軍都排陣斬斫使,任西京留守張筠為西川管內安撫應接使,任華州節度使毛璋為行營左廂馬步都虞候,任..州節度使董璋為行營右廂馬步都虞候,任客省使李嚴為西川管內招撫使,都領京城各路兵馬,兼四方各道騎兵步兵,定下九月十八日進發,所有中外人士,應體會我的心懷。”
十日,授魏王李繼岌為諸道行營都統,其餘如舊,李繼岌接受都統一職後,任命梁漢..為中軍馬步都虞候兼馬步軍都指揮使,任張廷蘊為中軍步軍都指揮使,任牛景章為中軍左廂馬軍都指揮使,任沈斌為中軍右廂馬軍都指揮使,任卓瑰為中軍左廂步軍都指揮使,任王贄為中軍右廂步軍都指揮使,任供奉官李從襲為中軍馬步軍都監,任高品李廷安、呂知柔為魏王衙通謁。詔命工部尚書任圜、翰林學士李愚為魏王軍事參謀。十六日晚,滿天陰雲,北方有聲音像雷聲,野雞都鳴叫起來,這是俗稱的“天狗落”。十八日,魏王李繼岌、樞密使侍中郭崇韜出發西征。二十四日,駕臨壽安陵。司天上奏“:從七月三日起下大雨,到九月十八日後才天晴,日、月、星三辰的行度看不清。”二十七日,到尖山射雁。
十月一日,宰相和文武三品以上官員到長壽宮,奉上大行皇太后諡號稱貞簡皇太后。二日,到甘泉,於是到壽安陵。三日,魏王李繼岌率軍隊到鳳翔,先派使者騎馬送檄文傳告蜀地部隊。七日,送皇太后尊謚寶冊到西宮靈座,宰臣豆盧革代替太尉宣讀冊文,吏部尚書李琪宣讀寶文,百官穿素服排列在長壽宮門外奉侍安慰。淮南楊溥派使者進獻慰禮。九日,中書上奏:“貞簡太后陵請命名為坤陵。”莊宗同意。起初選山陵處所時,莊宗想選在代州武皇陵附近,有人上奏議“:天子以四海為家,不必分什麼南北。”於是在壽安縣境內選定現在這個山陵。
十六日,任前翰林學士、戶部侍郎馮道依以前本官充職。十八日,西征的部隊進入大散關,偽朝任命的鳳州節度使王承捷、故鎮屯駐指揮使唐景思相繼投降,得士兵一萬二千,軍備物資四十萬。又攻下三泉,得軍備物資三十多萬,從此行軍不缺糧,軍隊聲勢大振。二十一日,偽興州刺史王承鑒、成州刺史王承朴棄城而逃,康延孝在三泉大破蜀軍。當時王衍準備到秦州,派他的五萬軍隊在利州駐紮。聽說莊宗軍隊來到,派三萬步兵騎兵在三泉迎戰,康延孝和李嚴用三千勁騎攻擊,蜀軍大敗,斬首五千級,其餘的奔潰。王衍聽說失敗了,從利州奔回成都,斷絕吉柏津的浮橋。二十七日,文武百官上表章,護送貞簡皇太后的靈車出發,請莊宗不要去山陵所在地。二十八日,將貞簡太后葬在坤陵。二十九日,魏王李繼岌到興州,偽東川節度使宋光葆以梓、綿、劍、龍、普五州投降,武定軍使王承肇以洋、蓬、璧三州投降,興元節度使王宗威以梁、開、通、渠、麟五州投降,階州刺史王承岳獻上符節印信投降,秦州節度使王承休棄城從扶州一路逃奔到西川。
十一月一日,莊宗到壽安,在坤陵痛哭。九日,徐州、鄴都報告,十月二十五日晚上,發生大地震。康延孝抵達利州,修復吉柏津浮橋。偽昭武軍節度使林思諤來投降。十二日,魏王到利州,莊宗賜詔書給王衍,曉之以禍福利害。十五日,魏王到劍州,偽武信軍節度使王宗壽以遂、合、渝、瀘、忠五州投降。十八日,高麗國派使者進貢土產。康延孝、李嚴到漢州,王衍派人送牛酒求降,李嚴遂先進入成都。十九日,把貞簡皇太后的神主放進太廟一同祭祀。
二十日,魏王到綿州,王衍派使者送上信箋求降。二十一日,皇弟鄆州節度使李存霸、滑州節度使李存渥、左金吾大將軍晉州節度使李存繧、邢州節度使李存紀,一併在服喪後被授予雲麾將軍、右金吾大將軍同正。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報告,收復了歸、夔、忠等州。二十二日,魏王到德陽。偽六軍使王宗弼報告,王衍全家遷到西宅,王宗弼暫稱西川兵馬留後;又報告偽樞密使宋光嗣、景潤澄,宣徽使李周輅、歐陽晃一同有異常謀劃,惑亂蜀主,已被斬首示眾。二十三日,王衍派使者上表章求降。二十六日,任吳越國馬步統軍使、檢校太傅錢元球為檢校太尉、守侍中,充靜海軍節度使。二十八日,魏王到西川城北。二十九日,蜀主王衍出城投降。三十日,大軍進入成都,法令嚴明,市場不受擾亂。從發兵起一共用了七十五天平定蜀地,獲得士兵三萬,武器裝備七百萬,糧三百五十三萬,錢一百九十二萬貫、金銀共二十二萬兩、珠玉犀象二萬,紋綿綾羅五十萬,獲得節度州十個,郡六十四個,縣二百四十九個。二十六日,禮儀使上奏:“貞簡皇太后升太廟纎祭禮儀結束,所有宗廟舞樂和各種祭祀請一併照舊。”莊宗同意。
十二月十一日,在長春殿宴請諸王和武臣,開始使用樂舞。
二十日,因是臘日在白沙打獵,皇后、皇子、宮人全都跟隨。二十一日,到伊闕。二十二日,到潭泊。二十三日,到龕澗。二十四日,回宮。這時大雪嚴寒,官吏士人有的凍得倒在路上。伊、汝一帶百姓,尤其饑寒睏乏,衛兵所到之處,要他們供給糧餉,他們拿不出,便損壞他們的東西,拆除房屋並燒掉,比強盜搶奪還過分。縣官恐懼,逃竄躲避在山谷之間。二十五日,寫信給中書門下說,因為今年水災異常,居民流散,以逃避賦稅,市場關卡徵稅也很繁碎,應令宰臣商量辦法報告上來。二十七日,封三姑宋氏為義寧大長公主,封長姊孟氏為瓊華長公主,封十一妹張氏為瑤英長公主。
閏十二月六日,賜中書門下詔說:
“我聽說古代哲王,統治天下,首先以公正而不偏袒為最善的治理,其次則以足食足兵為深遠的謀劃,緬懷前人美德,確實可為師法。我繼承正統,接任王業到現在已經三年,總理萬機,不是不知道兵戈未平,萬民艱難,全依賴眾卿心懷敬信,致力於濟助,以求完成戰事,承應諮詢。現在則暗察各地,蒐集謠俗,有的付出的勞役與換取的逸樂不相等,有的賦租不辨先後輕重,只是以督促為名,煩瑣苛刻沒有止息。將軍士兵沒有充裕的供給,在朝官吏也難以維持,州縣的貨物生產不足,天地間災禍屢屢發生。以致星辰越過常度,旱澇時時產生,種田養蠶的在田園失了業,道路田野常有飢餓倒斃的人,生靈處於這種狀況,我寢食不安,豈不是我德政不夠,焦慮勞思而難於應付嗎!
“我昨天親握筆管,哀憐瘡痍,一是向你們詢問計策,一是表示我的勤政,沒有披閱來奏,心中忐忑不安,怎敢不振作我的有罪之身,自強不息,為天下人憂慮。你們這些四方大臣,輔助我一人,為什麼不薦舉賢才,補益我的寡聞愚昧,諸侯之內,群臣之中,不會沒有忠心的人被掩蓋能力,有器識的人難以施展才華。草澤之間有隱逸之士,山林之間有被壓抑受阻的人,你們都不知道,我又怎么去訪查!你們高居執政之位,名聲震天,既然在我這不用講忌諱的朝代,為什麼還吝惜說真心話呢?應當遍告中外,急訪英豪。凡是在職的或前任文武官員以下,以及草澤之士,只要有治國治民,除奸去弊有才能的人,都應各獻表章,我會選擇施行。最近宣布的我的信,也要通告內外,體會我的心意。”
此時,兩河大水,家口流亡的人占了十分之四、五,首都供應不足,軍士缺吃,以致有賣兒賣女、拋棄妻子、年老體弱在野外採拾和餓死在路上的人。下面州郡飛快用車子運輸供應京師,租庸使孔謙每天站在上東門外盼望車子到來,計算著供應。加上路途泥水多,車運艱難,愁嘆之聲到處可聞,四方地震,天象怪誕。莊宗深為憂慮,問有關官員救災養民的辦法。孔謙是才從小官提拔上來的,所以沒有保邦濟民的大才,只知道以急切苛刻徵收賦稅為能事。樞密承旨段徊上奏“:我見本朝經常遇上災禍歉收,國費不足,天子如求經邦濟世之要略,應寫出朱書御札,訪之於宰臣,請陛下按這個慣例行事。”立即命學士起草文辭,莊宗親自寫信向宰臣尋訪,豈不是莊宗確有憂民之心?此時宰相豆盧革等隨聲附和旨意完全沒有計策獻上,只是說:“陛下威德為天下第一,現在西蜀平定,珍寶甚多,可以供給軍隊。水旱成災。是自然的正常現象,不足以引起陛下憂慮。”中官李紹宏上奏說:“等魏王回師後,如果兵員增多,糧餉難以供應,請陛下暫到汴州,以就糧餉運輸之便。”此時群臣獻計策的也多,大都詞理迂闊,不解決實際問題。只有吏部尚書李琪引用古時田租之法,作為臨時救急的方法,上奏獻計,莊宗下詔獎賞他。
九日,詔令偽蜀私自任命的官員等人“:只有名號與器物,不可以給人,何況是偏僻遠地,僭任偽職,趁時事混亂而濫稱名位,國體既歸我唐朝,偽職應當全部削除。但是恐怕在本朝艱難之時,有歷代為官的,隱落在那裡之後,於是授為偽官。又考慮到有曾受本朝優待恩遇的,當時已居官秩,應有升降,不可以同等看待。凡是偽朝任命官到太師、太傅以及三少,並太尉、司徒、司空、侍中、中書令、左右僕射以上的,全應降到六尚書,臨時再約定偽職高低為六行次第。官階到開府、特進、金紫的,應令文官降為朝散大夫,武官降為銀青。偽任官爵在將相以上的給予開國男爵封號,其餘都不準再稱封爵,有功臣名號者削去名號。所有這些偽任節鎮,在我進軍之初,率先歸順和立功的,應委託李繼岌、郭崇韜臨時獎賞任命。刺史只許稱使君,不能再有檢校官職。偽在班行正四品以上的,依此酌情降職去職,五品以下的,如不曾經過本朝授官,若才能智識有名聲的,允許在府縣中量材錄用;如沒什麼材智,只是蜀地本地人,應全部放歸鄉村。如果西班中有稱統軍上將軍的,若是本朝功臣子孫及將相後代,應根據人材高下,給予諸衛小將軍、府率、中郎將,按次序授任。如果是小將軍以下,人材可以使用的,應委任西川節度使衙前補押衙,不可以使用的,也應放歸鄉村。凡是以前的降官,除了在軍前按事跡任用以外,其餘的一併稱以前的官銜,等朝廷以後根據才能品行任用。”
十二日,彰武、保大等節度使高萬興去世。十六日,淮南楊溥派使者來朝進貢。十八日,中書、樞密兩省諫官上疏,請莊宗不要巡幸汴州,上三次表章,才同意。二十二日,魏王李繼岌上奏,派秦州副史徐藹帶信招撫南詔蠻。又上奏,點清東西兩川馬共九千五百三十匹。二十三日,發文封皇二弟李存霸為永王,封皇三弟李存美為邕王,封皇四弟李存渥為申王,封皇五弟李存繧為睦王,封皇六弟李存確為通王,封皇七弟李存紀為雅王。這一年,太陽旁邊有背氣,一共十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