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張孟談既固趙宗
作者:劉向
張孟談既固趙宗,廣封疆,發五百,乃稱簡之塗以告襄子曰:“昔者,前國地君之御有之曰:“五百之所以致天下者,約兩主勢能制臣,無令臣能制主。故貴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自將軍以上,不為近大夫。今臣之名顯而身尊,權重而眾服,臣願捐功名、去權勢以離眾。”襄子恨然曰:“何哉?吾聞輔主者名顯,功大者身尊,任國者權重,信忠在己而眾服焉。此先聖之所以集國家、安社稷乎!子何為然?”張孟談對曰:“君主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謂,持國之道也。臣觀成事,聞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權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君若弗圖,則臣力不足。”愴然有決色。襄子去之。臥三日,使人謂之曰:“晉陽之政,臣下不使者何如?”對曰:“死僇。”張孟談曰:“左司馬見使於國家,安社稷,不避其死,以成其忠,君其行之。”君曰:“子從事。”乃許之。張孟談便厚以便名,納地釋事以去權尊,而耕於負親之丘。故曰,賢人之行,明主之政也。
耕三年,韓、魏、齊、燕負親以謀趙。襄子往見張孟談而告之曰:“昔者知氏之地,趙氏分則多十城,復來,而今諸侯孰謀我,為之奈何?”張孟談曰:“君其負劍而御臣以之國,舍臣於廟,授吏大夫,臣試計之。”君曰:“諾。”張孟談乃行,其妻之楚,長子之韓,次子之魏,少子之齊。四國疑而謀敗。
譯文
張孟談鞏固了趙國的地位以後,擴大邊境,發揚五霸的精粹,向趙襄子稱讚趙筒子的遺訓說:“從前,筒子統治趙圈時有這樣的話:‘五霸之所以得到天下諸侯擁護的原因是約束得當,使君主的權勢能控制臣下,不使臣下的權勢能控制君主。所以尊貴為列侯的人,不讓他任相國,有將軍以上地位的武官,不讓他擔任近大夫。’如今隱下名聲顯赫而身體尊貴,權力重大而眾人服從,逮下願意捐棄功名,拋棄權勢而離開眾人。”趙襄子悲傷地說。
“這是為什麼呢?我聽說輔佐君主的人名聲顯赫,功勞大的人身體尊貴,擔任相國的人權力重要,自己忠誠講信用眾人就會服從。這是古代聖賢協調駕馭國家,安定國家的辦法呀!您為什麼不這樣做?”張孟談國答說:“君王所說的,是成就功名的美好。臣下所說的,是保守國家的方法。臣下觀察成功的事業,聽古代的傳說,天下美好的事情是相同的,但是臣下君主的權力平均起來都能美好,是沒有這種事的。記住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作以後行事的借鑑。君王如果不考慮,那么臣下是沒有這個力量的。”張孟談的面容顯出悲傷訣別的樣子。趙襄子讓他離開。張孟談躺了三天,派人對襄子說:“晉陽的政事,臣下不從命怎么辦?”趙襄子手下人回答說:“殺掉。”
張孟談說:“左司馬被國家使用,安定了國家,不躲避死亡,以成就他的忠誠,君王還是動手吧。”趙襄子說:“您還是去做您想做的事情。”於是就答應了他。張孟談心安理得地去掉重權和美名而更加鞏固了自己的名聲,他交納封地,放棄政事離開尊貴的權位,而耕種在負親之丘。所以說,張孟談的行為是賢明人的行為,趙襄子的政治是英明君主的政治。張孟談種了三年地,韓國、魏國、齊國、楚國背叛了過去的聯盟而謀划進攻趙國,趙襄子前來會見張盂談並告訴他說:“從前智伯的土地,趙氏分得多到十個城邑,他們再來,如今諸侯是謀划進攻我們,對這件事怎么辦?”張孟談說:“君王還是背著劍為臣下駕駛車輛回到都城,讓臣下住在宗廟裡,把任命官吏大夫的權力交給我,臣下為您試著謀劃對策。”趙襄子說,“好。”張盂談才上路,他的妻子到楚國去,長子到韓國去,次子到魏國去,少予到齊困去。四國產生疑心而計謀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