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楚一·邯鄲之難

作者:劉向

邯鄲之難,昭奚恤謂楚王曰:“王不如無救趙,而以強魏。魏強,其割趙必深矣。趙不能聽,則必堅守,是兩弊也。”

景舍曰:“不然。昭奚恤不知也。夫魏之攻趙也,恐楚之攻其後。今不救趙,趙有亡形,而魏無楚憂。是楚、魏共趙也,害必深矣,何以兩弊也?且魏令兵以深割趙,趙見亡形,而有楚之不救己也,必與魏合而以謀楚。故王不如少出兵,以為趙援。趙恃楚勁,必與魏戰。魏怒於趙之勁,而見楚救之不足畏也,必不釋趙。趙、魏相弊,而齊、秦應楚,則魏可破也。”

楚因使景舍起兵救趙。邯鄲拔,楚取睢、濊之間。

譯文

邯鄲之戰,昭奚恤對楚宣王說:“君王不如不援救趙國,而使魏國的力量增強。魏國的力量強大,恐怕割取趙國的土地一定很多了。趙國不順從,那么必定堅守,這是使他們兩敗俱傷的好辦法。”

景舍說:“不是這樣。昭奚恤的做法是不明智的。魏國攻打趙國,擔心楚國從後面進攻它。觀在不援救趙國,趙國就有滅亡形跡,而魏國沒有楚國攻其後的憂慮,這是楚國、魏國共同攻打趙國,對趙國的危害一定很深重!憑什麼說是兩敗俱傷?況且魏國已經命令士兵割取了趙國很多土地,趙國已經顯露出滅亡的徵兆,而內心有了楚國不援救自己的想法,必然與魏國聯合起來而圖謀楚國。所以君王不如少出些軍隊,作為趙國的援兵。趙國依仗楚國的強大有力,必定與魏國死戰。魏國被趙國的頑強抵抗精神所激怒,而且看到楚國的援救不值得畏懼,一定不肯放棄滅亡趙國的機會。趙國、魏國互相拚得兩敗俱飭,而齊國、秦國乘楚國援救趙國之機起兵攻打魏國,那么魏國是可以打敗的。”

楚國因此派景舍領兵援救趙國。趙國的邯鄲被魏國攻占以後,楚國占取了睢水、涉水之間的大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