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
作者:范曄
劉虞 公孫瓚 陶謙
劉虞字伯安,東海郯人也。祖父嘉,光祿勛。虞初舉孝廉,稍遷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鮮卑、烏桓、夫余、穢貊之輩,皆隨時朝貢,無敢擾邊者,百姓歌悅之。公事去官。中平初,黃巾作亂,攻破冀州諸郡,拜虞甘陵相,綏撫荒余,以蔬儉率下。遷宗正。
後車騎將軍張溫討賊邊章等,發幽州烏桓三千突騎,而牢稟逋懸,皆叛還本國。前中山相張純私謂前太山太守張舉曰:“今烏桓既畔,皆願為亂,涼州賊起,朝廷不能禁。又洛陽人妻生子兩頭,此漢祚衰盡,天下有兩主之徵也。子若與吾共率烏桓之眾以起兵,庶幾可定大業。”舉因然之。四年,純等遂與烏桓大人共連盟,攻薊下,燔燒城郭,虜略百姓,殺護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眾至十餘萬,屯肥如。舉稱“天子”,純稱“彌天將軍安定王”,移書州郡,雲舉當代漢,告天子避位,敕公卿奉迎。純又使烏桓峭王等步騎五萬,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殺害吏民。朝廷虞威信素著。恩積北方,明年,復拜幽州牧。虞到薊,罷省屯兵,務廣恩信。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寬弘,開許善路。又設賞購舉、純。舉、純走出塞,余皆降散。純為其客王政所殺,送首詣虞。靈帝遣使者就拜太尉,封容丘侯。
及董卓秉政,遣使者授虞大司馬,進封襄賁侯。初平元年,復征代袁隗為太傅。道路隔塞,王命竟不得達。舊幽部應接荒外,資費甚廣,歲常割青、冀賦調二億有餘,以給足之。時處處斷絕,委輸不至,而虞務存寬政,勸督農植,開上谷胡市之利,通漁陽鹽鐵之饒,民悅年登,谷石三十。青、徐士庶避黃巾之難歸虞者百餘萬口,皆收視溫恤,為安立生業,流民皆忘其遷徙。虞雖為上公,天性節約,敝衣繩履,食無兼肉,遠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歸心焉。
初,詔令公孫瓚討烏桓,受虞節度。瓚但務會徒眾以自強大,而縱任部曲,頗侵擾百姓,而虞為政仁愛,念利民物,由是與瓚漸不相平。二年,冀州刺史韓馥、勃海太守袁紹及山東諸將議,以朝廷幼沖,逼於董卓,遠隔關塞,不知存否,以虞宗室長者,欲立為主。乃遣故樂浪太守張岐等齎議,上虞尊號。虞見岐等,厲色叱之曰:“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國恥。諸君各據州郡,宜共戮力,盡心王室,而反造逆謀,以相垢誤邪!”固拒之。馥等又請虞領尚書事,承制封拜,復不聽。遂收斬使人。於是選掾右北平田疇、從事鮮于銀蒙險間行,奉使長安。獻帝既思東歸,見疇等大悅。時,虞子和為侍中,因此遣和潛從武關出,告虞將兵來迎。道由南陽,後將軍袁術聞其狀,遂質和,使報虞遣兵俱西。虞乃使數千騎就和奉迎天子,而術竟不遣之。
初,公孫瓚知術詐,固止虞遣兵,虞不從,瓚乃陰勸術執和,使奪其兵,自是與瓚仇怨益深。和尋得逃術還北,復為袁紹所留。瓚既累為紹所敗,而猶攻之不已,虞患其默武,且慮得志不可複製,固不許行,而稍節其稟假。瓚怒,屢違節度,又復侵犯百姓。虞所賚賞典當胡夷,瓚數抄奪之。積不能禁,乃遣驛使奉章陳其暴掠之罪,瓚亦上虞稟糧不周,二奏交馳,互相非毀,朝廷依違而已。瓚乃築京於薊城以備虞。虞數請瓚,輒稱病不應。虞乃密謀討之,以告東曹掾右北平魏攸。攸曰:“今天下引領,以公為歸,謀臣爪牙,不可無也。瓚文武才力足恃,雖有小惡,固宜容忍。”虞乃止。
頃之攸卒,而積忿不已。四年冬,遂自率諸屯兵從合十萬人以攻瓚。將行,從事代郡程緒免胄而前曰:“公孫瓚雖有過惡,而罪名未正。明公不先告曉使得改行,而兵起蕭牆,非國之利。加勝敗難保,不如駐兵,以武臨之,瓚必悔禍謝罪,所謂不戰而服人者也。”虞以緒臨事沮議,遂斬之以徇。戒軍士曰:“無傷餘人,殺一伯珪而已。”時,州從事公孫紀者,瓚以同姓厚待遇之。紀知虞謀而夜告瓚。瓚時部曲放散在外,倉卒自懼不免,乃掘東城欲走。虞兵不習戰,又愛人廬舍,敕不聽焚燒,急攻圍不下。瓚乃簡募銳士數百人,因風縱火,直衝突之。虞遂大敗,與官屬北奔居庸縣。瓚追攻之,三日城陷,遂執虞並妻、子還薊,猶使領州文書。會天子遣使者段訓增虞封邑,督六州事;拜瓚前將軍,封易侯,假節督幽、並、青、冀。瓚乃誣虞前與袁紹等欲稱尊號,脅訓斬虞於薊市。先坐而咒曰:“若虞應為天子者,天當風雨以相救。”時,旱勢炎盛,遂斬焉。傳首京師,故吏尾敦於路劫虞首歸葬之。瓚乃上訓為幽州刺史。虞以恩厚得眾,懷被北州,百姓流舊,莫不痛惜焉。
初,虞以儉素為操,冠敝不改,乃就補其穿。及遇害,瓚兵搜其內,而妻妾服羅紈,盛綺飾,時人以此疑之。和後從袁紹報瓚雲。
公孫瓚字伯珪,遼西令支人也。家世二千石。瓚以母賤,遂為郡小吏。為人美姿貌,大音聲,言事辯慧。太守奇其才,以女妻之。後從涿郡盧植學於緱氏山中,略見書傳。舉上計吏。太守劉君坐事檻車征,官法不聽吏下親近,瓚乃改容服,詐稱侍卒,身執徒養,御車到洛陽。太守當徙日南,瓚具豚酒於北芒上,祭辭先人,酹觴祝曰:“昔為人子,今為人臣,當詣日南。日南多瘴氣,恐或不還,便當長辭墳塋。”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觀者莫不嘆息。既行,於道得赦。
瓚還郡,舉孝廉,除遼東屬國長史。嘗從數十騎出行塞下,卒逢鮮卑數百騎。瓚乃退人空亭,約其從者曰:“今不奔之,則死盡矣。”乃自持兩刃矛,馳出沖賊,殺傷數十人,瓚左右亦亡其半,遂得免。
中平中,以瓚督烏桓突騎,車騎將軍張溫討涼州賊。會烏桓反畔,與賊張純等攻擊薊中,瓚率所領追討純等有功,遷騎都尉。張純復與叛胡丘力居等寇漁陽、河間、勃海,入平原,多所殺略。瓚追擊戰於屬國石門,虜遂大敗,棄妻子逾塞走,悉得其所略男女。瓚深入無繼,反為丘力居等所圍於遼西管子城,二百餘日,糧盡食馬,馬盡煮弩楯,力戰不敵,乃與士卒辭訣,各分散還。時多雨雪,隊坑死者十五六,虜亦飢困,遠走柳城。詔拜瓚降虜校尉,封都亭侯,復兼領屬國長史。職統戎馬,連線邊寇。每聞有警,瓚輒厲色憤怒,如赴仇敵,望塵奔逐,或繼之以夜戰。虜識瓚聲,憚其勇,莫敢抗犯。
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烏桓更相告語,避白馬長史。乃畫作瓚形,馳騎射之,中者鹹稱萬歲。虜自此之後,遂遠竄塞外。
瓚志埽滅烏桓,而劉虞欲以恩信招降,由是與虞相忤。初平二年,青、徐黃巾三十萬眾入勃海界,欲與黑山合。瓚率步騎二萬人,逆擊於東光南,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賊棄其車重數萬兩,奔走度河。瓚因其半濟薄之,賊復大破,死者數萬,流血丹水,收得生口七萬餘人,車甲財物不可勝算,威名大震。拜奮武將軍,封薊侯。
瓚既諫劉虞遣兵就袁術,而懼術知怨之,乃使從弟越將千餘騎詣術自結。術遣越隨其將孫堅,擊袁紹將周昕,越為流矢所中死。瓚因此怒紹,遂出軍屯槃河,將以報紹。乃上疏曰:
臣聞皇羲已來,君臣道著,張禮以導人,設刑以禁暴。今車騎將軍袁紹,托承先軌,爵任崇厚,而性本淫亂,情行浮薄。昔為司隸,值國多難,太后承攝,何氏輔朝。紹不能舉直措枉,而專為邪媚,招來不軌,疑誤社稷,至令丁原焚燒孟津,董卓造為亂始。紹罪一也。卓既無禮,帝主見質。紹不能開設權謀,以濟君父,而棄置節傳,迸竄逃亡。忝辱爵命,背違人主,紹罪二也。紹為勃海,當攻董卓,而默選戎馬,不告父兄,至使太傅一門,累然同斃。不仁不孝,紹罪三也。紹既興兵,涉歷二載,不恤國難,廣自封植,乃多引資糧,專為不急,割刻無方,考責百姓,其為痛怨,莫不咨嗟。紹罪四也。逼迫韓馥,竊奪其州,矯刻金玉,以為印璽,每有所下,輒皁囊施檢,文稱詔書。昔亡新僭侈,漸以即真。觀紹所擬,將必階亂。紹罪五也。紹令星工伺望祥妖,賂遺財貨,與共飲食,克會期日,攻抄郡縣。此豈大臣所當施為?紹罪六也。紹與故虎牙都尉劉勛,首共造兵,勛降服張楊,累有功效,而以小忿枉加酷害。信用讒慝,濟其無道,紹罪七也。故上谷太守高焉、故甘陵相姚貢,紹以貪惏,橫責其錢,錢不備畢,二人並命。紹罪八也。《春秋》之義,子以母貴。紹母親為傅婢,地實微賤,據職高重,享福豐隆。有苟進之志,無虛退之心,紹罪九也。又長沙太守孫堅,前領豫州刺史,遂能驅走董卓,埽除陵廟,忠勤王室,其功莫大。紹遣小將盜居其位,斷絕堅糧,不得深入,使董卓久不服誅。紹罪十也。昔姬周政弱,王道陵遲,天子遷徙,諸侯背叛,故齊桓立柯亭之盟,晉文為踐土之會,伐荊楚以致菁茅,誅曹、衛以章無禮。臣雖E962茸,名非先賢,蒙被朝恩,負荷重任,職在鈇鉞,奉辭伐罪,輒與諸將州郡共討紹等。若大事克捷,罪人斯得,庶續桓文忠誠之效。
遂舉兵攻紹,於是冀州諸城悉畔從瓚。
紹懼,乃以所佩勃海太守印綬授瓚從弟范,遣之郡,欲以相結。而范遂背紹,領勃海兵以助瓚。瓚乃自署其將帥為青、冀、兗三州刺史,又悉置郡縣守令,與紹大戰於界橋。瓚軍敗還薊。紹遣將崔巨業將兵數萬攻圍故安,不下,退軍南還。瓚將步騎三萬人追擊於巨馬水,大破其眾,死者七八千人。乘勝而南,攻下郡縣,遂至平原,乃遣其青州刺史田揩據有齊地。紹復遣兵數萬與揩連戰二年,糧食並盡,士卒疲睏,互掠百姓,野無青草。紹乃遣子譚為青州刺史,揩與戰,敗退還。
是歲,瓚破禽劉虞,盡有幽州之地,猛志益盛。前此有童謠言:“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唯有此中可避世。”瓚自以為易地當之,遂徙鎮焉。乃盛修營壘,樓觀數十,臨易河,通遼海。
劉虞從事漁陽鮮于輔等,合率州兵,欲共報瓚。輔以燕國閻柔素有恩信,推為烏桓司馬。柔招誘胡漢數萬人,與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北,斬丹等四千餘級。烏桓峭王感虞恩德,率種人及鮮卑七千餘騎,共輔南迎虞子和,與袁紹將F4F0義合兵十萬,共攻瓚。興平二年,破瓚於鮑丘,斬首二萬餘級。瓚遂保易京,開置屯田,稍得自支。相持歲余,F4F0義軍糧盡,士卒飢困,餘眾數千人退走。瓚徼破之,盡得其車重。
是時,旱、蝗,谷貴,民相食。瓚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睚眥必報,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常言“衣冠皆自以職分富貴,不謝人惠。”故所寵愛,類多商販庸兒。所在侵暴,自姓怨之。於是代郡、廣陽、上谷、右北平各殺瓚所置長吏,復與輔、和兵合。瓚慮有非常,乃居於高京,以鐵為門。斥去左右,男人七歲以上不得入易門。專侍姬妾,其文簿書記皆汲而上之。令婦人習為大言聲,使聞數百步,以傳宣教令。疏遠賓客,無所親信,故謀臣猛將,稍有乖散。自此之後,希復攻戰。或問其故。瓚曰:“我昔驅畔胡於塞表,埽黃巾於孟津,當此之時,謂天下指麾可定。至於今日,兵革方始,觀此非我所決,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凶年。兵法百樓不攻。今吾諸營樓樐千里,積穀三百萬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變。”
建安三年,袁紹復大攻瓚。瓚遣子續請救於黑山諸帥,而欲自將突騎直出,傍西山以斷紹後。長史關靖諫曰:“今將軍將士,莫不懷瓦解之心,所以猶能相守者,顧戀其老小,而恃將軍為主故耳。堅守曠日,或可使紹自退。若舍之而出,後無鎮重,易京之危,可立而待也。”瓚乃止。紹漸相攻逼,瓚眾日蹙,乃卻,築三重營以自固。
四年春,黑山賊帥張燕與續率兵十萬,三道來救瓚。未及至,瓚乃密使行人齎書告續曰:“昔周末喪亂,殭屍蔽地,以意而推,猶為否也。不圖今日親當其鋒。袁氏之攻,狀若鬼神,梯衝舞吾樓上,鼓角鳴於地中,日窮月急,不遑啟處,鳥厄歸人,滀水陵高,汝當碎首於張燕,馳驟以告急。父子天性,不言而動。且厲五千鐵騎於北隰之中,起火為應,吾當自內出,奮揚威武,決命於斯。不然,吾亡之後,天下雖廣,不容汝足矣。”紹候得其書,如期舉火,瓚以為救至,遂便出戰。紹設伏,瓚遂大敗,復還保中小城。自計必無全,乃悉縊其姊妹妻子,然後引火自焚。紹兵趣登台斬之。
關靖見瓚敗,嘆恨曰:“前若不止將軍自行,未必不濟。吾聞君子陷人於危,必同其難,豈可以獨生乎!”乃策馬赴紹軍而死。續為屠各所殺。田揩與袁紹戰死。
鮮于輔將其眾歸曹操,操以輔為度遼將軍,封都亭侯。閻柔將部曲從曹操擊烏桓,拜護烏桓校尉,封關內侯。
張燕既為紹所敗,人眾稍散。曹操將定冀州,乃率眾詣鄴降,拜平北將軍,封安國亭侯。
論曰:自帝室王公之胃,皆生長脂腴,不知稼穡,其能厲行飭身,卓然不群者,或未聞焉。劉虞守道慕名,以忠厚自牧。美哉乎,季漢之名宗子也!若虞、瓚無間,同情共力,糾人完聚,稸保燕、薊之饒,繕兵昭武,以臨群雄之隙,舍諸天運,征乎人文,則古之休烈,何遠之有!
陶謙字恭祖,丹陽人也。少為諸生,仕州郡,四遷為車騎將軍張溫司馬,西討邊章。會徐州黃巾起,以謙為徐州刺史,擊黃巾,大破走之,境內晏然。
時,董卓雖誅,而李E765、郭汜作亂關中。是時,四方斷絕,謙每遣使間行,奉貢西京。詔遷為徐州牧,加安東將軍,封溧陽侯。是時,徐方百姓殷盛,谷實甚豐,流民多歸之。而謙信用非所,刑政不理,別駕從事趙昱,知名士也,而以忠直見疏,出為廣陵太守。曹宏等讒慝小人,謙甚親任之,良善多被其害。由斯漸亂。下邳闕宣自稱“天子”,謙始與合從,後遂殺之而並其眾。
初,曹操父嵩避難琅邪,時謙別將守陰平,士卒利嵩財寶,遂襲殺之。初平四年,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初三輔遭李C765亂,百姓流移依謙者皆殲。
興平元年,曹操復擊謙,略定琅邪、東海諸縣,謙懼不免,欲走歸丹陽。會張邈迎呂布據兗州,操還擊布。是歲,謙病死。
初,同郡人笮融,聚眾數百,往依于謙,謙使督廣陵、下邳、彭城運糧。遂斷三郡委輸,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盤,下為重樓,又堂閣周回,可容三千許人,作黃金塗像,衣以錦彩。每浴佛,輒多設飲飯,布席於路,其有就食及觀者且萬餘人。及曹操擊謙,徐方不安。融乃將男女萬口、馬三千匹走廣陵。廣陵太守趙昱待以賓禮。融利廣陵資貨,遂乘酒酣殺昱,放兵大掠,因以過江,南奔豫章,殺郡守朱皓,入據其城。後為楊州刺史劉繇所破,走入山中,為人所殺。
昱字元達,琅邪人。清己疾惡,潛志好學,雖親友希得見之。為人耳不邪聽,目不妄視。太僕種拂舉為方正。
贊曰:襄賁勵德,維城燕北。仁能洽下,忠以衛國。伯珪疏獷,武才EC39猛。虞好無終,紹勢難並。徐方殲耗,實謙為梗。
譯文
(劉虞、公孫瓚、陶謙)
◆劉虞傳,劉虞字伯安,東海郯人。祖父劉嘉,為光祿勛。劉虞最初被舉薦為孝廉,升任幽州刺史,百姓與蠻夷被他的仁德所感動,鮮卑、烏桓、夫余、穢貊等部族都按時朝貢,不敢騷擾邊境,受到百姓歌頌。因公事被免官。中平初年,黃巾作亂,攻破冀州諸郡,朝廷任劉虞為甘陵相,安撫災荒後的百姓,以儉樸為下屬榜樣。後升任宗正。
後來車騎將軍張溫討伐賊寇邊章等人,徵調幽州烏桓三千騎兵,因軍糧供應不上,都逃回本國。前中山相張純私下對前太山太守張舉說:“如今烏桓已經背叛,都想作亂。涼州賊人起事,朝廷不能禁止。又有洛陽人的妻子生下的孩子有兩個頭,這是漢朝氣數已盡,天下有兩主的徵兆啊。你若和我一起率烏桓的部眾來起兵,說不定可以成就大事業。”張舉於是聽信了他。中平四年,張純等就和烏桓首領共同結盟,攻打薊地,焚燒城郭,擄掠百姓,殺護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部眾達到十餘萬,駐紮在肥如。張舉稱“天子”,張純稱“彌天將軍安定王”,向各州郡傳送文書,說張舉要取代漢朝,讓天子退位,命公卿來迎接。張純又派烏桓峭王等人步騎兵五萬,進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殺害官吏百姓。朝廷因為劉虞素來有威信,對北方有恩德,第二年,又任命他為幽州牧。劉虞到薊,裁減駐軍,廣布恩德。派人向峭王等人轉達朝廷的寬宏恩德,為他們開闢光明正道。又懸賞捉拿退舉、退銼。退堊、亟鍾逃出塞外,其餘的人都投降或四散。亟錘被他的門客型d殺死,把頭送給型虞。璽童派使者去就地任型虞為太尉,封查丘堡。
等到董卓執政,遣使授劉虞為大司馬,進封襄賁侯。翅王元年,又召他接替塞驢為太傅。因道路不通,詔命竟沒有送到。過去因為幽州地處偏遠,耗費錢糧很多,每年常要割取青、冀二州的賦稅兩億多,來給它供應補足。當時道路不通,運送不到,而劉虞實行寬大政策,鼓勵農業生產,開放和上谷胡人貿易,與漁陽富饒的鹽鐵進行流通,民眾歡喜,糧食豐收,穀子一石才三十錢。青州、徐州士紳百姓躲避黃巾之難跑到塑臚這裹來的有百餘萬IZl,他都收留慰問,為他們安排生計,流民都忘了自己是流民。劉虞雖然位居上公,但天性節儉,破衣草鞋,飯食沒有兩個肉菜,那些過於奢侈的有錢有勢者,無不受其感化。
當初,朝廷命公孫瓚討伐烏桓,受劉虞指揮。公孫瓚衹是一心擴充勢力,而放縱部下,很是侵擾百姓,而劉虞為政仁愛,總想有利於民眾,因此和公孫瓚逐漸不和。初平二年,冀州刺史韓馥、勃海太守袁紹與山東諸將商議,因為皇帝幼小,受董卓逼迫,遠隔關山,不知是否還活著,認為劉虞是漢宗室又是忠厚長者,想立他為君主。於是派原樂浪太守張岐等人帶著他們商議的結果,給劉虞加皇帝的尊號。劉虞見了張岐等人,嚴厲地訓斥他們說:“如今天下動亂,士上遭難。我受朝廷大恩,不能洗雪國恥。諸位各自統領一方州郡,應當共同努力,為王室盡心,卻反而想出叛逆的主意,來玷污坑害我嗎!”堅決拒絕了他們。韓馥等人又請劉虞兼尚書事務,以皇帝名義封官拜爵,他又不答應。隨即把來人殺了。於是選派掾右北平田疇、從事鮮于銀冒險秘密前往長安。獻帝早想東歸,見了田疇等人非常高興。當時劉虞的兒子劉和任侍中,因此派劉翅偷偷從!困出發,告知劉廛領兵接駕。從直疆路過,後將軍袁術聽說此事,就扣押了劉和,派人告訴劉虞發兵一同西行。劉虞就派幾千騎兵來接劉和一道兒去奉接天子,而袁術居然不放劉曲。
當初,公孫瓚知道袁術奸詐,一再勸劉虞不要發兵,劉虞不聽,公孫瓚於是偷偷勸袁術扣押劉和,以奪取劉虞的軍隊,從此劉虞和公孫瓚的仇恨更深了。劉和不久得以從袁術處逃脫回北方,又被袁紹扣留。公孫瓚已經屢次被袁紹所敗,卻仍舊不斷向袁紹進攻,劉虞既擔心他濫用武力,又怕他發展起來管制不住,堅決不許他出兵,而稍稍削減他的供應。公孫瓚發怒,屢次不聽他的管束,又去侵犯百姓。劉虞賞賜胡人的財物,公孫瓚幾次搶去。長期不能禁止,劉虞就派傳遞公文的使節向朝廷奏報他強暴掠奪之罪,公孫瓚也上告劉虞剋扣他的錢糧,二人的奏書不斷馳送朝廷,互相詆毀,朝廷衹能和稀泥而已。公孫瓚於是在薊城築起高台以防備劉虞。劉虞幾次邀請公孫瓚,公孫瓚總是推說有病不去。劉虞於是密謀討伐他,把這打算告訴東曹掾右北乎魏攸。魏攸說:“如今天下人都伸著脖子把您當作希望,謀臣武士不能沒有啊。公孫瓚的文武才幹都足堪使用,雖有小過,本應容忍。”劉虞才作罷。
不久魏攸去世,而劉虞積下的仇恨卻沒有消除。初平四年冬天,自己率領各處駐軍十萬人去攻打公孫瓚。將要出發時,從事代郡程緒摘掉頭盔上前勸說:“公孫瓚雖有罪過,但罪名不明確。明公不先告誡使他改正,而自相動兵,不利國家。再說勝敗難料,不如把軍隊駐紮下來,向他顯示武力,公孫瓚必定會悔過而來謝罪,這是所謂不戰而使人屈服的辦法啊。”劉虞認為程緒臨戰阻礙計畫,便殺了他來示眾。告誡軍士說:“不要傷害別人,衹殺一個伯珪就是了。”當時有個州裹的從事公孫紀,公孫瓚曾因為是同姓對他很好。公孫紀知道了劉虞的計畫而連夜報告了公孫瓚。公孫瓚當時部隊分散在外頭,慌亂之間怕自己不能倖免,於是挖開束城打算逃走。劉虞的兵士不慣於打仗,又愛惜民房,不讓焚燒,一時攻不下來。公孫瓚於是挑勇士數百人,趁風縱火,徑直衝殺過去。劉虞隨之大敗,與他的下屬向北逃到居庸縣。公孫瓚追擊攻城,三天城陷,隨即抓住劉虞和他老婆孩子回薊,還讓他管理州裹的公文。這時天子派使者段訓給劉虞增加封邑,督率六州事務;拜公孫瓚為前將軍,封易侯,假節,督率幽、並、青、冀四州。公孫瓚於是誣陷劉虞以前和袁紹等人打算稱皇帝,脅迫段司0在薊的街市上斬了劉虞。先坐下而祝告說:“如果劉虞當為天子,當降風雨相救。”當時乾燥炎熱,於是就斬了劉虞。公孫瓚讓把他的頭送到京城,他以前的下屬尾敦在路上劫下劉虞的頭埋了。公孫瓚上表請任命段訓為幽州刺史。劉虞得人心,恩義遍布北部州郡,無論是本地人還是遷移來的百姓,無不為之悲傷。
當初,劉虞一向保持儉樸的操守,帽子破了也不換,衹是補補而已。等到遇害時,公孫瓚的兵搜他家裹,他的妻妾卻穿著錦緞,妝飾華麗,當世人因此懷疑他的作為。劉和後來跟從袁紹向公孫瓚報仇云云。
◆公孫瓚傳,公孫瓚字伯珪,是遼西令支人。家中世代做二千石的官。公孫瓚因為生母低賤,於是就做了郡裹的小吏。他長得很漂亮,聲音洪亮,報告公事聰明有口才。太守覺得他才幹不一般,就把女兒嫁給他。後來跟著涿郡盧植在緱氏山中讀書,多少瀏覽了一些書籍。被舉薦為上計吏。太守劉君犯了事被用囚車解送京城,依朝廷法令不許下屬接近,公孫瓚便化妝換了衣服,謊稱是服侍他的兵卒,親自帶著路上的衣食用品,趕車到洛陽。太守要流放到曰南,公孫瓚在北芒上備下酒肉,祭祀祖先,灑酒祝告曰: “昔為人子,今為人臣,要到曰南去了。曰南多瘴氣,恐怕回不來了,就此永別祖先墳墓。”感情激動悲傷哭泣,拜了又拜這才離去,觀看的人無不嘆息。上路以後,在半道被赦。
公孫瓚回到郡裹,被舉薦為孝廉,任遼東屬國長史。曾帶數十名騎兵出塞,猝然遭遇鮮卑數百騎兵。公孫瓚就退到一個空堡壘中,對跟從他的人說:“今天不殺過去,就會死光的。”於是自己手持兩刃矛,直奔賊寇,殺敵數十人,他的人也死了一半,逭才得以倖免。
中平年間,任命公孫瓚統領烏桓突騎,跟車騎將軍張溫討伐涼州賊。碰上烏桓反叛,與賊人張純等攻擊薊中,公孫瓚率領他的部下追擊討伐張純等人有功,升任騎都尉。張純又和背叛的胡人丘力居等侵犯漁陽、河閒、勃海,入平原,大肆殺人搶掠。公孫瓚追擊戰於屬國石門,敵寇大敗,丟棄妻子兒女越過邊塞逃走,所搶走的男女全部被奪回。公孫瓚深入敵後無援,反而被丘力居等人包圍在遼西管子城,過了二百多天,糧食完了吃馬,馬吃完了煮弓和盾上的皮革,力戰不支,於是和士卒們訣別,分散突圍,當時雨雪很多,十之五六都死在溝壑裹,敵寇也飢餓睏乏,退到柳城。朝廷任命公孫瓚為降虜校尉,封都亭侯,又兼任領屬國長史。他統率兵馬,地連邊寇。每次有敵情,公孫瓚總是一臉怒氣,如同去尋找仇人,望到敵人的蹤跡就衝殺過去,有時還繼之以夜戰。敵寇知道他的名聲,害怕他的勇猛,無人敢和他對抗。
公孫瓚經常帶領幾十名善射箭者,都騎白馬,作為左右翼,自稱“白馬義從”。烏桓互相轉告,避開白馬長史。於是畫了公孫瓚的像,騎在馬上射它,射中了就高呼萬歲。敵寇從此遠逃塞外。
公孫瓚立志打敗烏桓,而劉虞想以恩德招降,因此和劉虞產生矛盾。初平二年,青州、徐州黃巾三十萬進入勃海地界,想和黑山會合。公孫瓚帶步騎兵二萬人,迎擊於東光之南,大破黃巾,斬首三萬餘級。賊寇丟棄其輜重車敷萬輛,逃渡黃河,公孫瓚趁他們渡河時壓過去,賊寇又大敗,死了幾萬人,流血染紅了河水,生擒七萬餘人,車輛盔甲財物敷不清,公孫瓚威名大震。封為奮武將軍和薊侯。
公遜璽既然勸阻墊瞳派兵就塞街,怕塞姬知道了恨他,就讓他的堂弟公孫越帶著千餘騎兵結交塞姬。塞姬派公遜越跟隨他的部將遜堅,攻打塞壟的部將厘亞,公莖越被流矢射死。公逐璽因此痛恨袁紹,隨即出兵駐紮在槃河,要向袁紹報仇。因此向朝廷上書說: “臣聽說自伏羲以來,君臣之道顯明,張揚禮儀來引導人們,設定刑罰以禁止強暴。如今車騎將軍袁紹,憑藉先帝厚恩,得享高官厚祿。而他性本淫亂,行為浮薄。以前任司隸校尉時,正值國家多難,太后攝政,何氏掌權。袁紹不能選拔賢才,而專做奸邪諂媚之事,招引不軌之徒,貽誤國家,致使丁原燒孟津,董卓作亂。這是袁紹第一條罪狀。董卓不守臣禮,以君主為人質。袁紹不能出謀獻策,來幫助君主,卻丟棄符節,奔竄逃亡。辱沒了他的職務,背叛了他的君主。這是袁紹第二條罪狀。袁紹在勃海任職,應當攻打董卓,但悄悄準備兵馬,不告訴自己的父兄,致使他叔父太傅袁隗一門,被殺,不仁不孝,這是袁紹第三條罪狀。袁紹起兵以後,歷時二年,不體恤國難,四處搜刮財物。大力儲存糧食,專做不急之事,不擇手段,勒索百姓,他所造成的痛苦,無不為之悲嘆。這是袁紹第四條罪狀。逼迫韓馥,非法奪取他的州郡,私刻金石,作為印璽,每次下發文書,總用黑綢袋子密封,題名為‘詔書’。王莽篡奪行為,也是逐漸發展而達到目的。觀察袁紹的打算,一定將引出大亂。這是袁紹第五條罪狀。袁紹命觀星象的人察看吉凶,贈送他錢財,和他一起吃喝,選定日期,攻掠郡縣。這難道是一個大臣應當做的嗎?這是袁紹第六條罪狀。袁紹與死去的虎牙都尉劉勛共同起兵,劉勛使張楊降服,屢次立功,而袁紹因為一點兒小仇冤枉地加以迫害。任用奸佞小人,幫助他為非作歹,這是袁紹第七條罪狀。死去的上谷太守高焉,死去的甘陵相姚貢,袁紹貪婪地向他們要錢,錢沒有備齊,二人一齊斃命。這是袁紹第八條罪狀。依照《春秋》之義,子隨母貴。袁紹之母身為婢女,地位實在低賤,他卻身居高位,安享厚福。有僥倖進升之志,無謙虛退讓之心,這是袁紹第九條罪狀。另者長沙太守孫堅,從前領豫州刺史,能夠驅逐董卓,打掃皇陵宗廟,忠心輔助王室,功勞很大。袁紹派遣小將非法占據他的位置,斷絕他的糧食供應,使他不能深入,使董卓長期不能伏法。這是袁紹第十條罪狀。以前周朝衰落,王道淪喪,天子遷徙,諸侯背叛,所以齊桓公設立柯亭之盟,晉文公召集踐土之會,討伐荊楚使其向天子納貢,攻擊曹、衛以昭示他們無禮。臣雖微賤,名聲不比先賢,但蒙受皇恩,肩負重任,身負軍職,奉命討伐罪人,斗膽與諸將和各州郡共討袁紹等人。如果大功告成,罪人都被擒獲,或許能夠續接齊桓、晉文忠誠的業績。”隨即發兵進攻袁紹,於是冀州各城都背叛袁紹而投向公孫瓚。
袁紹懼怕,就把自己所佩帶的勃海太守印綬授給公孫瓚的堂弟公孫范,派他到勃海去上任,想以此來與公孫瓚和解。而公孫范立刻背叛了袁紹,領勃海兵來幫助公孫瓚。公孫瓚就自己分派他的將帥任青、冀、兗三州刺史,又全部安排了郡守縣令,與袁紹大戰於界橋。公孫瓚兵敗回薊。袁紹派部將崔巨業領兵數萬圍攻故安不下,退兵南歸。公孫瓚帶步騎兵三萬人追擊到巨馬水,大敗袁軍,殺死七八千人。乘勝南下,攻破一些郡縣,接著到了平原,就派他的青州刺史田揩占有齊地。袁紹又派兵數萬和田揩連戰二年,雙方糧食都吃完了,士卒疲憊,交替搶掠百姓,田野裹連青草都光了。袁紹就派他兒子袁譚為青州刺史,田揩與他作戰,戰敗返回。
當年,公孫瓚擒獲劉虞,完全占有幽州之地,雄心更大。此前有童謠說: “燕南陲,趟北際,中間剛好大如礪,惟有此中可避世。”公孫瓚自認為說的就是易這個地方,隨即遷到這裹。修營壘,築樓觀敷十座,臨易河,通遼海。
劉虞的從事漁陽鮮于輔等人,聯合率領州裹軍隊,要一起來找公孫瓚報仇。鮮于輔以為燕國閻柔一向有信義,推舉他為烏桓司馬。閻柔招募引誘胡漢數萬人,和公孫瓚所任命的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北,斬鄒丹軍首級四千多。烏桓峭王感戴劉虞的恩德,率領同族人及鮮卑人的七千多騎兵,和鮮于輔一起南下迎接劉虞的兒子劉和,和袁紹部將曲義合兵十萬,一起攻打公孫瓚。興平二年,在鮑丘擊敗公孫瓚,斬首二萬餘級。公孫瓚於是保守易京,屯田種糧,逐漸得以自給。相持一年多,曲義軍糧吃完,士卒飢餓睏乏,有一股數千人退走。公孫瓚截擊了他們,全部繳獲他們的車輛輜重。
當時因早災蝗災谷價昂貴,以致人吃人。公孫瓚仗恃自己的才幹和勢力,不愛惜百姓,專記別人的過失而不記別人的好處,一點小怨仇必定報復,州裹有德之士名聲超過他的,他必定加上罪名而殺害。常說: “做官的都是命中注定享受富貴,不用感謝別人的好處。”因此他所寵愛的,大多是商販之類的常人。所到之處欺凌強暴,百姓怨恨。於是代郡、廣陽、上谷、右北平各自殺死公孫瓚所任命的官吏,又與鮮于輔、劉和軍隊聯合,公孫瓚怕生出意外,於是居住在高台上,用鐵門。斥退左右的人,男人七歲以上不許進入易京大門。衹讓姬妾們服侍,所有公文書信都用繩子吊上去。命令周圍的女人們練習大嗓門,使聲音可以傳敷百步,以傳達他的命令。疏遠賓客,誰也不信任,因此他的謀臣猛將,逐漸生出二心或離他而去。從此以後,很少再去作戰。有人間他原因,公孫瓚說: “我以前在塞外驅逐叛胡,在孟津掃蕩黃巾,當那個時候,認為天下稍作指揮就可以平定。到了今天,戰事還是方興未艾,看來不是我所能解決的,不如罷兵耕田,救濟荒年。兵法上說百樓不攻,如今我各營樓台千里,積蓄穀物三百萬斛,有這些吃的就足以等待天下的變化。
建安三年,袁紹又大舉進攻公孫瓚。公孫瓚派兒子公孫續向黑山各首領求救,而打算自率精銳騎兵突圍,沿西山以斷袁紹後路。長史關靖勸阻說:“如今將軍的將士人心渙散,之所以還能在這裹守衛,是捨不得自家的老小,而倚賴將軍是他們的主人罷了。堅守日子長了,或許可以讓袁紹自己退兵;如丟下逭裹衝出去,身後沒有威重人物的鎮守,易京的危亡,立等可到啊。”公孫瓚才作罷。袁紹逐步進逼,公孫瓚的軍隊E1趨困難,於是後退,修築三層營壘來加固防禦。
建安四年春天,黑山賊首領張燕與公孫續率兵十萬,分三路來救公孫瓚。未到以前,公孫瓚秘密派使者帶書信告訴公孫續說:“從前周朝末年大亂,屍體遍地,據推測,總不相信有遣樣的事。不料今天自己真趕上了。袁氏攻擊,行動如同鬼神,架梯衝上來在我樓頂上跳躍,戰鼓號角在地下q島響,形勢一天天危急,沒有喘息的功夫。飛烏無處可棲只好投入人的懷抱,湍急的水流會漫上高坡,你要拚命求告張燕,飛奔前去告急。父子天然之情,無須言語也會有所感應。請火速帶五千鐵騎到北邊的低濕地帶,點火為號,我會從城內殺出,振奮神威,在那裹決一死戰,不然,我死之後,天下雖大,沒有你的立足之地了。”袁紹的偵察兵截獲逭封信,按約定時間點火,公孫瓚以為救兵到了,於是便出城交戰。袁紹設下埋伏,公孫瓚於是大敗,又退回守衛其中的小城。自忖定難活命,於是把他的姐妹妻子兒女全部勒死,然後點火自焚。袁紹的兵士衝到台上斬了他。
關靖見公孫瓚敗亡,嘆息痛恨說:“先前如果將軍自己衝出去,未必不能成功。我聽說君子誤把人引入危難,一定和人共同承受,怎能自己活著呢!”於是打馬奔向袁紹陣中而死。公孫續被屠各殺死。田揩與袁紹交戰而死。
鮮于輔帶領他的部眾投靠了曹操,曹操任命他為度遼將軍,封都亭侯。閻柔帶著部下跟隨曹操攻打烏桓,被任為護烏桓校尉,封關內侯。
退憨被直鈕打敗後,部眾逐漸散去。萱提將要乎定冀州時,他率領部眾到鄴投降,拜平北將軍,封安國亭侯。
論曰:從來皇家王公的後代都是嬌生慣養,不懂得生產勞動,那些能夠修煉操行約束自己,優異出眾者,還沒有聽說過。劉虞守正道重名聲,以忠厚自律。多么美好啊,漠末有名望的皇室後代!如果劉虞公孫瓚二人沒有矛盾,同心協力,收集民眾修城聚糧,蓄積力量保守燕、薊富饒之地,修繕甲兵顯示威武,來抓住群雄的破綻,不依靠天運,致力於人事,那么要建立古人一樣的功業,還能差多遠嗎!
◆陶謙傳,陶謙字恭祖,丹陽人。年輕時是讀書人,在州郡內做官,經過四次升遷任車騎將軍張溫的司馬,到西方討伐邊章。適時徐州黃巾起事,任命他為途業刺史,攻打莖生,把他們打敗並趕走,境內太平安定。
當時董阜雖已被殺,而奎值、塑擔在腿生作亂。此時四方斷絕交通,陶謙屢次派人秘密出行,到酉塞奉獻貢品。朝廷下詔升任他為徐州牧,加安束將軍銜,封溧陽侯。當時徐州地方人El眾多,糧食充足,流民很多跑到那裹去。但陶謎用人不當,不理政事。別駕從事趟昱,是知名人士,而因為忠直坦率被疏遠,出京任廣陵太守。萱塞等奸佞小人,E眯對他們卻很信任重用,好人多被他們殘害。徐州從此漸亂。下邳魚暄自稱“天子”,B眯起初和他聯合,後來把他殺死而兼併了他的部眾。
當初,曹操的父親曹嵩到琅邪避難,此時陶謎的部將守墮堊,士兵貪圖萱崖的財寶,於是襲擊殺了他。初乾四年,曹操攻打陶謙,打下彭城垡匱。墮逮退守遜城,萱壘打不下來,於是退兵。路過時攻下取慮、雎陵、夏丘,都進行了屠殺。殺死男女共數十萬人,鶸犬不留,泅水因此而堵塞不流通,從此五縣地界之內,再沒有人的蹤影。當初三輔遭受李催之亂,百姓流亡到陶謙逭裹的全被殺光。
興平元年,曹操又攻打陶謙,攻克琅邪、東塗等縣,迪謎害怕不能倖免,打算逃回且屋。趕上張邈招引呂布占據兗州,曹操回軍迎戰呂布。當年,陶謙病死。
當初,同郡人笮融,聚眾數百人,去投奔陶謙,陶廉讓他督管廣陵、下邳、彭城運糧。於是他就扣下了三郡輸送的資財,大舉營造佛寺。上面有層疊的黃金承露盤,下面是層層樓閣,又有堂閣環繞,可容納三千來人,做鍍金佛像,給它們穿上錦緞。每到浴佛節,總要設定大量飲食,在路上擺下桌案,來吃飯和觀看的差不多有一萬多人。等到曹操攻打陶謙時,徐州地方不安全。笮融就帶領男女數萬人、馬三千匹跑到廣陵。廣陵太守趟昱用貴賓之禮接待他。笮融貪圖廣陵富饒,於是乘喝酒時殺了趟昱,縱兵大肆搶劫,帶著東西渡過長江,南奔豫章,殺死郡太守朱皓,進入占據了他的城池。後來笮融被楊州刺史劉繇打敗,逃到山裹,被人殺死。
趙昱字元達,是琅邪人。以清廉律己痛恨惡行,專心致志好學不厭,即使是親友也很少見到他。為人耳不斜聽,眼不亂看。太僕種拂薦舉他為方正。
贊曰:襄賁侯厲行仁德,於是在夔北築城。行仁義能和睦下屬,盡忠心以保衛朝廷。值絲粗豪強悍,矯捷勇猛。型盧仁愛不得善終,重題與他不能並行。途業慘遭殺戮,實為壟盛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