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第六章

作者:曾參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於理有未窮,故其知又不盡也,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於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說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萬事萬物,是指要想獲得知識,就必須接觸事物而徹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靈都具有認識能力,而天下萬事萬物都總有一定的原理,只不過因為這些原理還沒有被徹底認識,所以使知識顯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學》一開始就教學習者接觸天下萬事萬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進一步探究,以徹底認識萬事萬物的原理。經過長期用功,總有一天會豁然貫通,到那時,萬事萬物的里外巨細都被認識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內心的一切認識能力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再也沒有蔽塞。這就叫萬事萬物被認識、研究了,這就叫知識達到頂點了。

注釋
①這一章的原文只有“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兩句。朱熹認為,”此 謂知本”一句是上一章的衍文,”此謂知之至也”一句前面又缺了一段文字。 所以,朱熹根據上下文關係補充了一段文字,這裡所選的,就是朱熹補充的 文字。
②即,接近,接觸。窮:窮究,徹底研究。
③未窮,未窮盡,未徹底。
④益,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