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卷一百三十二

禮九十二 開元禮纂類二十七 軍禮一

皇帝親征類於上帝(宜社附)

纂嚴纂嚴前一日,本司承制宣攝內外諸司,各隨職備辦。尚舍奉御施御幄於太極殿北壁下,南向如常。守宮設群官文武次於東西朝堂如常儀。典儀設群官位於殿庭,文東武西,每等異位,重行北面,相對為首。乘黃令陳革輅及玉輅以下及車旗之屬如常。未明一刻,開諸宮門,諸衛勒所部列黃麾仗屯門及陳於殿庭如常儀。

其日平明,留從之官悉集朝堂次。侍臣服平巾幘,蔥褶;其將帥等及從行之官亦平巾,蔥褶。留守之官公服。上水五刻,侍中版奏:"請中嚴。"鈒戟近仗以次列於殿庭。上水三刻,通事舍人引群官以次入就位,諸侍臣俱詣閤奉迎。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武弁服,御輿以出,曲直華蓋侍衛警蹕如常,即御座,南向坐。典儀唱再拜,群官在位者皆再拜訖,中書令承旨敕百僚訖,通事舍人以次引群官出。侍中跪奏:"禮畢。"俯伏,興。皇帝降御座,乘輿入自東房,侍中從至閤如常。

齋戒

將告,有司卜日如別儀。前一日,皇帝清齋於太極殿,諸應告之官及群官客使等各於所司及公館,諸軍將各於正寢,俱清齋一宿。(若在營者,齋於軍幕。)餘如郊祀儀。

陳設

前告三日,陳設如巡狩告圓丘儀。(社施大次於社宮西門之外道北,南向,設告官等次以下如祭社之儀。)又設軍將次於外壝南門外道東,西向北上。前二日,設樂懸、燎壇、群官版位等並如告圓丘之儀。又設軍將位於懸南,每等異位,重行,北面西上。軍將門外位於南壝外道東,西向北上。(社,設軍將次於社宮北門之外,道西,東向北上。設樂懸等如祭社儀。又為瘞埳二於樂懸之北如常。又前一日,奉禮設御位於北門內,當社壇南向。設太祝等奉血幣位於埳北如常。郊社令帥府史一人及齋郎以樽坫罍洗篚冪入設皆如常。)告日未明十五刻,烹牲如常。(蒼牲二,一正座,一配座。社,烹牲於廚,用黑牛二。齋郎以豆取毛血如常。)未明四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升設神座如常儀。

鑾駕出宮

皇帝武弁乘革輅,備大駕及嚴鼓時刻、奏請進發、內外器服皆如常儀。前後備六軍。(諸軍嚴鼓一準大駕。)

薦玉帛(禮與巡狩告社同)

其日未明二刻,下至太常卿引皇帝至內壝門,並如巡狩圓丘親告儀。(天帝太樽二,實以汎齊,明水實於上樽。山罍二,一實玄酒,為上,一實清酒。玉幣以蒼。唯無禮部尚書、太常卿陪從。)皇帝至版位,西向立。(每立定,太常卿與博士退立於左。)太常卿前奏:"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以下至奠玉帛訖,降壇還版位,樂止,並如巡狩親告儀。

進熟

皇帝既升奠玉幣,太官令出帥進饌者,以下至皇帝降壇還版位,謁者引司徒降復位,並如巡狩圓丘親告儀。(宜社,自引司徒降復位以上,同巡狩告社儀。)皇帝既降壇,謁者引諸軍將詣壇東階升,進立於天帝神座前,北面西上。(宜社,立於太社神座前,南面西上。)初軍將升,太祝帥齋郎以爵酌福酒,進立於軍將之西,東面北上。(宜社,於軍將東,西面南上。)軍將俱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興。太祝各帥齋郎進俎,減神前胙肉,以次授,軍將受以授齋郎。軍將俱跪取爵,遂飲卒爵,太祝帥齋郎受爵復於坫。軍將俱興,再拜,謁者引軍將降復位。太祝各進跪徹豆,還樽所。奉禮曰:"賜胙。"贊者唱:"眾官再拜。"眾官在位者皆再拜。(已飲福者不拜。)元和之樂作。太常卿前奏:"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及燎燔以下至燔祝版,並如巡狩親告儀。(宜社,自皇帝再拜以下至燔祝版。並如巡狩告社儀。)

鑾駕還宮(如郊社儀。宜社附。)

◎皇帝親征告於太廟

齋戒

將告有司卜日、皇帝清齋及應告官清齋等,並如巡狩告儀。又諸軍將各於正寢清齋一宿。(若在營,齋於軍幕。)諸衛令其屬守廟門,與太樂工人俱清齋如常儀。

陳設

前告三日,陳設如巡狩告廟儀。又設軍將次於南門外道東,西向北上。前二日,設樂懸。前一日,設御座及從駕官位如巡狩告廟儀。又設軍將位門外道東,每等異位,重行,西向北上。設樽罍洗篚。告日未明十五刻,烹牲等並如巡狩告廟儀。

鑾駕出宮

皇帝服武弁服,乘革輅,前後備六軍,嚴鼓,並準大駕,餘同圓丘儀。

晨祼(巡狩告廟同)

饋食

皇帝既升祼,下至酌獻九室訖降復位,並如巡狩告廟儀。又皇帝既降,謁者引諸軍將升自東階,進立於睿宗大聖至孝皇帝室戶前,北面西上。初軍將升,諸太祝各帥齋郎以爵酌罍福酒,進立軍將之東,西面北上,以下至啐奠降復位,如類上帝儀。登歌作,諸祝各入室徹豆還樽所,以下至燔版於齋坊,如類上帝儀。

鑾駕還宮

皇帝既還大次,侍中版奏:"請解嚴。"(將士不得輒離部伍。)皇帝仍武弁,乘革輅還宮如常儀。

凱鏇告日,陳俘馘於南門外,北面西上,軍實陳於後。其告奠之禮皆與告禮同。

解嚴

未解嚴前一日,本司各隨職供辦。尚舍奉御設御座於太極殿中楹閒南向如常。守宮設文武百官次於東西朝堂,奉禮於東西朝堂設文武官版位如初。典儀設位於殿庭,文東武西,皆重行北向,相對為首。設典儀位於東階東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乘黃令陳革輅旌旗之屬於殿庭。

其日平明,諸衛各勒所部屯門列仗,百官服蔥褶,督將戎服,皆集朝堂次。晝漏上水五刻,侍中版奏:"請中嚴。"鈒戟以次列於殿庭。上水七刻,典謁引群官以次入就位。上水十刻,應奉迎之官詣閤奉迎。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御輿以出,曲直華蓋警蹕如常。皇帝出自西房,即御座,侍臣夾侍如常。典儀稱再拜,贊者承傳,群官皆再拜。通事舍人以次引群官出。侍中跪奏稱:"禮畢。"俯伏,興,還侍位。皇帝降座,御輿入自東房,侍臣從至閤如常。

皇帝親征禡於所征之地

將祭,有司卜日如別儀。

前祭一日,皇帝清齋於行宮。凡應祭之官清齋於祭所。近侍之官與從祭群官及諸軍將皆於軍幕清齋一宿。諸衛令其屬各以其方器服守衛壝門,亦清齋一宿。尚舍直長施大次及群官軍將等次,如類上帝儀。右校修除祭所,又為瘞埳於神座西北內壝之外,方深取足容物。

前一日,奉禮設御位於神座東南,西向。設望瘞位於神座西南,當瘞埳,北上。設諸祭官位於御位東南,執事者位於其後,俱重行,西向北上。設御史位,一位於神座西南,東向;一位於神座東南,西向。設奉禮位於祭官西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北上。又設奉禮讚者位於瘞埳西,南上。設從祭群官位於祭官之南,俱重行,西向北上。設軍將位於南廂,重行,北向西上。設門外位:祭官以下皆於東壝之外道南,從祭群官位於祭官之南,俱重行,北向西上。軍將位於南壝外道東,重行,西向北上。兵部侍郎建二旗於南門外。(去門三十步。)郊社令帥府史及齋郎以樽坫罍洗篚冪入設於位,犧樽二、象樽二、山罍二皆於神座東南,俱北向,西上。(樽皆加勺冪,有坫以置爵。)設御洗又於酒樽東南,諸將罍洗又於東南,北向,及設篚冪如常,(篚實以巾爵。)執樽罍篚冪者如常。設幣篚於酒樽之所。

祭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先備特牲之饌。(牲以犢。)未明四刻,郊社令奉熊席,入設黃帝軒轅氏神座於壝內近北,南向。兵部侍郎置甲冑弓矢於座側,建槊於座後。未明二刻,郊社令、良醞令各帥其屬入實樽罍及幣,(犧樽實以醴齊,象樽實以盎齊,山罍實以清酒。齊皆加明水,酒加玄酒,各實於上樽。)太官令帥進饌者實諸籩豆簋簠。

未明一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太祝與執樽罍篚者入當御座前,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御史以下皆再拜。執樽罍者各就位。贊引引御史、太祝行掃訖,引就位。

皇帝服武弁之服詣祭所,諸將與從祭之官皆戎服陪從如常。駕將至,謁者引行事之官皆就東門外位。駕至大次門外,下馬,之大次。郊社令以祝版進御署如常。謁者、贊引各引從駕群官及諸將俱就門外位。謁者、贊引各引祭官及從祭群官、諸軍將等次入就位。皇帝停大次半刻頃,太常博士引太常卿立於大次門外,當門北向。

侍中版奏:"外辦。"皇帝出次,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入門,仗衛停於門外,近侍者從入如常。皇帝至版位西向立。(每立定,太常卿與博士退立於左。)太常卿前奏:"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眾官再拜。"眾官在位者皆再拜。太常卿前奏:"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太祝跪取幣於篚,興,立於樽所。(凡取物者,皆跪俯伏而取以興,奠物則跪奠訖,俯伏而後興。)太常卿引皇帝進神座前,北向立。太祝以幣授侍中,侍中奉幣東向進,皇帝受幣。太常卿引皇帝進,北向跪奠於神座,俯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再拜訖,太常卿引皇帝還版位,西向立。於眾官拜訖,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於東門之外;謁者引司徒出詣饌所,司徒奉俎。皇帝既復位,太官令引饌入,太祝迎引設於神座前,訖,謁者引司徒以下還本位,太祝還樽所。

太常卿引皇帝詣罍洗,侍中、黃門侍郎贊洗、授巾爵並如常儀。謁者引司徒進立於樽所,齋郎奉俎立於司徒之後。皇帝洗爵訖,太常卿引皇帝詣樽所,執樽罍者舉冪,侍中贊酌醴齊訖,太常卿引皇帝進軒轅氏神座前,北向跪奠爵,俯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立。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面跪讀祝文。(文臨時撰。)訖,興,皇帝再拜,太祝進奠版於神座,還樽所。太祝以爵酌上樽福酒以授侍中,侍中受爵西向進皇帝,皇帝再拜受爵,跪祭、啐、奠爵、受胙,至還本位,如常儀。謁者引亞獻上將詣罍洗,盥手洗爵酌盎齊,奠、啐、受福如上訖,還本位。謁者又引次將終獻,如亞獻儀。太祝進徹豆如式,奉禮曰"賜胙",以下至望瘞位、禮畢還大次,並如常。其窴土,埳東西各四人。若備六軍及嚴鼓,作止如類告之禮。

皇帝親征及巡狩郊祭有司軷於國門

車駕出日,右校先於國門外委土為軷;(軷,為山象也。)又為瘞埳於神座西北,方深取足容物。太祝布神座於軷前,南向。太官令帥宰人刳羊。郊社令之屬設樽罍篚冪於神座之左,俱右向。置幣於樽所。

駕將至,太祝立於樽洗東南,西向;祝史與執樽罍篚者俱就樽罍所立。太祝再拜,詣樽所取幣,進,跪奠於神座,興,還本位。進饌者薦脯醢於神座前,加羊於軷,西首。太祝詣罍洗盥手洗爵,詣樽所酌酒,進,跪奠於神座前,興,少退,北向立讀祝文訖,(祝文臨時撰。)太祝再拜,還本位。少頃,太祝帥齋郎奉幣爵酒饌物,宰人舉羊肆解之,太祝並載埋於埳,窴之。執樽者徹罍篚席。駕至,權停。太祝以爵酌酒授太僕卿,太僕卿左執轡,右受酒,祭兩軹及軓前,(軹,轂末。軓,軾前。)乃飲,授爵而退,遂驅駕轢軷上而行。

皇帝親征及巡狩告所過山川

前一日,諸告官俱清齋於告所,執事者先修除告所。又為瘞埳,當神座之南如常。太官令備牢饌。(岳鎮海瀆用太牢,中山川用少牢,小山川用特牲。若行速即用酒脯。)

告日,郊社丞布神座席於告所,近北南向。設酒樽於神座之左,而右向。設洗於酒樽東南,北向,其執樽者位如常。奉禮設告官位於罍洗東南,西向;執事者位於其後,北上。設奉禮位於告官西南,東向;贊者二人在南,少退。所司實樽罍俎豆,太祝實幣篚,齋郎取豆血。(幣長一丈八尺,各隨方色。)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執樽罍篚冪者次入就位,謁者引告官以下次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告官以下皆再拜。

謁者進告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奉禮曰:"再拜。"告官以下皆再拜。太祝以幣授告官,告官受幣,謁者引告官詣神座前,北面跪奠幣,俯伏,興,少退,再拜,告官復位。太官丞引饌入,太祝迎引設於神座前,太官丞以下還本位。謁者引告官詣罍洗,盥手洗爵訖,引告官詣酒樽所,執樽者舉冪,告官酌酒,進,跪奠於神座,俯伏,興,少退,北向立。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面跪讀祝文(祝文臨時撰。)訖,興,告官再拜,太祝進,跪奠版於神座,俯伏,興,還樽所。太祝以爵酌福酒,進告官之右,西向立。告官再拜,受爵,跪祭、啐、奠爵及受胙,以下望瘞等至燔版位,並如常儀。其窴土則埳東西各二人。

平蕩寇賊宣露布

其日,守宮量設群官次。露布至,兵部侍郎奉以奏聞,仍承制集文武群官、客使於東朝堂。群官客使至,俱就次各服其服。奉禮設群官版位於東朝堂之前,近南,文東武西,重行北向,相對為首。又設客使位如常儀。設中書令位於群官之北,南面。

量時刻,吏部、兵部贊群官客使出次,謁者、贊引各引就位。立定,中書令受露布置於案,令史二人絳公服對舉之。典謁者引中書令,舉案者從之,出就南面位,持案者立於中書令西南,東面。立定,持案者進,中書令取露布,持案者退復位。中書令稱:"有制。"群官客使皆再拜。中書令宣露布訖,群官、客使又再拜,皆舞蹈訖又再拜。謁者引兵部尚書進中書令前,受露布,退復位,兵部侍郎前受之。典謁引中書令入,謁者引群官客使各還次。

遣使勞軍將

前一日,執事者先設使者次於營南門之外道右,南向。

使者至,謁者引之次。使者將到,兵部先集大將以下於南門之外,列左右廂,俱重行北向,相對為首。使者出次,謁者引立於門西,東面;持節者立於使者之北,吏二人持制書案,立於使者西南,俱東面。立定,大將北面再拜。

謁者引使者,持節者前導,入門而左,持案者從之。使者立於幕前,南面;持節者立於使者之東,少南,西面;持案者立於使者西南,東面。又謁者引大將以下入立於使者之南,依左右廂俱重行北面,相對為首。立定,持節者脫節衣,持案者進使者前,使者取制書,持案者退復位。使者稱:"有制。"大將以下俱再拜。宣詔訖,大將以下又再拜。謁者引大將進使者前,北面受制書,退復位。持節者加節衣,謁者引使者,持節者前導以出,持案者從之,俱復門外位。大將以制書授左右,拜送使者於門外。使者還,大將入。

初使者出,諸將以下以次出。若賜衣物,使者出次立於門外。立定,執事者以衣物立於案南,俱東面北上。使者入,衣物隨入。初大將受制書復位,執事者以衣物遍授之。大將以下受訖,又再拜。

皇帝講武

仲冬之月,講武於都外。

前期十有一日,所司奏請講武,兵部承詔遂命將帥簡軍士。有司先芟萊除地為場,方一千二百步,四出為和門。又於其內墠地為步騎六軍營域處所:左右廂各為三軍,皆上軍在北,中軍次之,下軍在南,東西相向。中閒相去三百步,五十步立表一行,凡立五行,表閒前後各相去五十步,為三軍進止之節。又別墠地於北廂,南向,為車駕停觀之處。

前三日,尚舍奉御設大次及御座於其中如常儀。

前一日,講武將帥及士卒集於墠所,禁止諠譁。依方色建旗為和門,於都墠之中及四角皆建以五采牙旗,旗鼓甲仗威儀悉備於墠所。大將以下各有統帥如常式。步軍大將被甲冑乘馬,教騎大將亦乘馬,教習士眾為戰隊之法。凡教為陣,少者在前,長者在後;其還則長者在前,少者在後。長者持弓矢,短者持戈矛,力者持旌旗,勇者持鉦鼓。刀楯為前行,持槊者次之,弓箭為後行。將帥先教士眾習見旌旗指麾之蹤,旗臥即跪,旗舉即起;金鼓動止之節,聲鼓即進,鳴金即止;知刑罰之苦,賞賜之利,持五兵之便,戰鬥之備,習串跪起及行列險隘之路。

講武日,未明十刻,軍士皆嚴備。五刻,將士皆貫甲,步軍各為直陣以相俟,將軍依儀各依格備物,大將軍各依格處分軍中,立於旗鼓之下。(凡六軍各鼓一十二、鉦一、角四,並於其軍後表之下。)鑾駕出宮如常式。

講武日未明七刻,搥一鼓為一嚴,(三嚴時節,前一日侍中奏裁。出宮以剛日。)侍中奏開宮殿門及城門。未明五刻,搥二鼓為再嚴,侍中版奏"請中嚴"。文武官應從者俱先置,文武官皆公服。所司為小駕,依圖陳設。未明二刻,搥三鼓為三嚴,諸衛各督其隊與鈒戟以次入陳於殿庭。諸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諸侍臣俱詣西階下奉迎。(侍中負璽如式。)乘黃令進革輅於太極殿前,皇帝服武弁之服,餘並如圓丘儀。

駕至墠所,兵部尚書介冑乘馬奉引,至講武所,入自都墠北和門,至兩步軍之北,當空南向。黃門侍郎奏稱:"請降輅。"還侍位。皇帝降輅,入大次而觀。兵部尚書停於東廂,西向。三仗小退以通觀路。領軍減小駕騎士,立於都墠之四周。侍臣依左右廂立於大次之前,東西面北上。文武九品以上皆公服,文東武西,在侍臣之外十步所,重行北上。諸州使人及蕃客先集於都墠北和門外,東方南方立於道東,西方北方立於道西,皆向輅而立,以北為上。駕至和門,奉禮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皇帝入次,謁者引諸州使人,鴻臚卿引蕃客,東方南方立於大次東北,南向,以西為上;西方北方立於大次西北,南向,以東為上。若有觀者,立於都墠騎士仗外,四周任意。然後講武。

諸州使人及蕃客立定,吹大角三通,中軍將各以鞞令鼓,二軍俱擊鼓。三鼓,有司偃旗,步士皆跪。二軍諸帥果毅以上各集於中軍大將旗鼓之下。左廂中軍大將立於旗鼓之東,西面;諸軍將立旗鼓之南,北面東上。右廂中軍大將立於旗鼓之西,東面;諸軍將立於旗鼓之南,北面西上。以聽誓。大將誓曰:"今行講武,以教人戰,進退左右一如軍法。用命有常賞,不用命有常刑,可不勉之!"誓訖,左右三軍各長史二人,振鐸分循以警眾,諸果毅各以誓詞遍告其所部。遂聲鼓,有司舉旗,士眾皆起,騎徒皆行,及表,擊鉦,騎徒乃止,又擊三鼓,有司偃旗,士眾皆跪。又擊鼓,有司舉旗,士眾皆起,騎驟徒趨,及表乃止,整列立定。東軍一鼓,舉青旗為直陣,西軍亦鼓而舉白旗為方陣以應之;次南軍一鼓而舉赤旗為銳陣,北軍亦鼓而舉黑旗為曲陣以應之。次東軍鼓而舉黃旗為圓陣,西軍亦鼓而舉青旗為直陣以應之。次西軍鼓而舉白旗為方陣,東軍亦鼓而舉赤旗為銳陣以應之。次東軍鼓而舉黑旗為曲陣,西軍亦鼓而舉黃旗為圓陣以應之。凡陣迭為客主,先舉者為客,後舉者為主,從五行相勝之法,為陣以應之。每變陣,二軍各選刀楯之士五十人,挑戰於兩軍之前。第一、第二挑戰迭為勇怯之狀,第三挑戰為敵均之勢,第四、第五挑戰為勝敗之形。每將變陣,先鼓而為直陣,然後變從餘陣之法。五陣畢,兩軍俱為直陣。又擊三鼓,有司偃旗,士眾皆跪。又聲鼓舉旗,士眾皆起,騎馳徒走,左右軍俱至中表,相擬擊而還。每退至一行表,跪起如前,遂複本列。

侍中跪奏:"請觀騎軍。"又侍中稱:"制曰可。"侍中俯伏,興。二軍吹角、擊鼓、誓眾、俱進及表乃止,皆如步軍,唯無跪起耳。騎軍東西迭為主客,為五變之陣皆如步軍之法。每陣各八騎挑戰於兩陣之間,如步軍法。五陣畢,俱大擊鼓而前,盤馬相擬擊而罷,遂振旅而還。

凡步騎二軍之士,備則滿數,省則半之,損益隨時,唯不得減將帥。凡相擬擊,皆不得以刃相及。凡步士逐退,過中表二十步而止,不得過也;騎士不在此例。(若因田狩,則令講武軍士之外先期為圍,觀訖,乘馬鼓行親禽如別禮。狩訖,乘輅振旅而還如常儀。)

講武罷,侍中跪奏稱:"侍中臣某言,講武禮畢,請還。"俯伏,興。皇帝降御輿,侍衛如常儀。皇帝升輅,太僕卿立授綏,升訖,敕車右升,千牛將軍升輅陪乘。黃門侍郎奏請鑾駕發引,以下如圓丘還宮儀,唯不作鼓吹,不撞蕤賓。解嚴訖,將士各還。明日群官奉參起居如別儀。

皇帝田狩

仲冬狩田之禮。前期十日,兵部徵眾庶,循田法;虞部量地廣狹,表所田之野。前狩三日,本司建旗於所田之後,隨地之宜。

前一日未明,諸將各帥士徒集旗下,不得諠譁。質明弊旗,後至者罰之。兵部分申田令,遂圍田。其兩翼之將皆建旗,及夜布圍訖,(若圍廣,或先期二日、三日。)圍闕其南面。(且據南面。及狩,隨地所向。)

駕出以剛日。其發引、次舍如常。將至田所,皇帝鼓行入圍。鼓吹令以鼓六十陳於皇帝東南,西向;六十陳於皇帝西南,東向,皆乘馬。(各備簫角。)諸將皆鼓行赴圍。乃設驅逆之騎百有二十。既設驅逆,皇帝乘馬南向,有司斂大綏以從,諸公王以下皆乘馬帶弓矢陳駕前後,所司之屬又斂小綏以從。乃驅獸出皇帝之前。初一驅過,有司整飭弓矢以前;再驅過,本司奉進弓矢;三驅過,皇帝乃從禽左而射之。每驅必三獸以上。皇帝發,亢大綏。皇帝既發,然後公王發。王著,亢小綏。諸公既發,以次射之訖,驅逆之騎止,然後百姓獵。

凡射獸,自左而射之,達於右腢,為上射;達右耳本,為次射;左髀達於右〈骨{麼月}〉,為下射。群獸相從,不盡殺。已被射者,不射。又不射其面,不翦其毛。其出表者不逐。

將止,虞部建旗於田內,乃雷擊駕鼓及諸將之鼓,士徒譟呼。諸得禽者,獻於旗下,致其左耳。大獸公之,小獸私之。其上者以供宗廟,次者以供賓客,下者以充庖廚。乃命有司饁獸於四郊,以獸告至於廟社。(其因講武以狩,則先設圍亦如之也。)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