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卷十·下

作者:常璩

先賢士女總贊下

◎漢中士女

▲鄭真岳峙,確乎其清。 

鄭子真,褒中人也。玄靜守道,履至德之行。乃其人也,教曰:“忠孝愛敬,天下之至行也;神中五徵,帝王之要道也。”成帝元舅大將軍王鳳備禮聘之,不應。家谷口,世號“谷口子真”。亡,漢中為立祠。

▲衛梁泥盤,玄湛淵亭。

衛衡,字伯梁,南鄭人也。少師事隱士同郡樊志張,以高行聞。郡九察孝廉,公府、州十辟,公車三徵,不應。董扶、任安從洛還,過見之,曰:“京師,天下之市朝也,足下猶之人耳。幸其在遠,以虛名屢動徵書;若至中國,則價盡矣。”衡笑曰:“時有險易,道有污隆。若樊季齊、楊仲桓雖應徵聘,何益於時乎?苟無所,則尼、軻棲棲。是以君平、子真不屈其志,豈子之徒也哉!吾何虛假之有?”安、扶服之,敬其言也。

▲鄧公亢對,忠枉原情。 

鄧公,成固人也。景帝時,御史大夫晁錯患諸侯強大,建議減削。會吳、楚七國謀反,假言誅錯,故吳相袁盎譖帝殺之。拜盎太常,使赦七國,七國遂叛。鄧公為謁者,入言軍事,帝問曰:“七國聞晁錯死,罷兵不?”對曰:“吳王即山鑄錢,煮海為鹽,謀反積數十年。錯患之,故欲削弱,為萬世策,諸侯憂之。計畫始行,身死東市,諸侯莫憚。內杜忠臣之口,外為諸侯報怨,臣竊為陛下不取也。”帝嘆息曰:“吾亦恨之。”武帝初,為九卿。

▲博望致遠,西南來庭。 

張騫,成固人也。為人強力有謀,能涉遠,為武帝開西域五十三國,窮河源,南至絕遠之國。拜校尉,從討匈奴有功,遷衛尉、博望侯。於是廣漢緣邊之地,通西南之塞,豐絕遠之貨,令帝無求不得,無思不服。至今方外開通,騫之功也。

▲子游師生,讒巧所傾。 

張猛,字子游,騫孫也。師事光祿勛周堪,以光祿大夫、給事中侍元帝。帝當廟祭,濟渭,欲御樓船。御史大夫薛廣德當車免冠,乞頸血污車輪,“陛下不得廟祭矣”。帝色不悅。猛進曰:“主聖則臣直。今乘船危,就橋安;聖主不乘危,故大夫言之。”帝曰:“曉人不當如是也?”後與周堪俱以忠正為幸臣弘恭、石顯所譖毀,乍出乍徵。堪平和,猛卒自殺。

▲王孫養性,矯葬厲生。 

楊王孫,成固人也。治黃老。家累千金,厚自奉養。臨終,告其子曰:“我死,裸葬,以復吾真。但為布囊盛屍,入地七尺,既下,從足脫之,以身親土。”其子不忍,見王孫友人祁侯,祁侯諫之。王孫曰:“厚葬無益死者也。夫僤財送死,今日入,明日發,此真無異暴骸中原。裹以幣帛,隔以棺槨,含以珠玉,後腐朽乃得歸土,不可,故吾欲早就真宅。”祁侯無以易,卒裸葬如其言。

▲司徒監使,術暢思精。屢登上司,七政是經。 

李郃,字孟節,南鄭人也。少明經術,為郡候吏。和帝遣使者二人微行至蜀,宿郃候舍。郃為出酒夜飲,露坐。郃問曰:“君來時,寧知二使何日發來耶?”二人怪,問之,郃指星言曰:“有二使星入益部。”後一人為漢中太守,命為功曹,察孝,遂馳名。為尚書郎,徙左丞,稍遷至尚書僕射、尚書令,拜司空,又進司徒。清公直亮,當世稱名。順帝世薨。

▲炎精下頹,朱明不揚。太尉謇諤,任國救荒。濯日暘谷,將升扶桑。惡直醜正,漢道遂喪。 

李固,字子堅,郃子也。陽嘉三年,以對策忠亢,拜議郎。大將軍梁商,後父也,表為從事中郎,授荊州刺史。直州部有亂,至州,先友其賢者南陽鄭叔躬、宋孝節、零陵支宜雅,表薦長沙、桂陽太守趙歷、欒巴,奏免江夏、南陽、南郡太守孔疇、高賜、為昆等,州土自然安靜。徙太山太守,克寧盜賊。入為將作大匠。多致海內名士南陽樊英、江夏黃瓊、廣漢楊厚、會稽賀純、光祿周舉、侍中杜喬、陳留楊倫、河南尹存、東平王惲、陳國何臨、清河房植等,皆蒙徵聘。轉大司農。順帝崩,太后臨朝,拜太尉,與後兄大將軍梁冀、太傅趙峻並錄尚書事。沖帝崩,時徐、揚有盜賊,太后欲不發喪,須召諸王至。固爭不可,言國家多難,宜立長君。太后欲專權,乃立樂安王子,為質帝。質帝崩,太后復與梁冀謀所立。固與司徒南郡胡廣、司空蜀郡趙戒書與冀,引周勃、霍光立文、宣以安漢之榮,閻、鄧廢立之禍;言國統三絕,期運厄會,興崩之漸,在斯一舉,宜求賢王親近,不可寢嘿也。冀得書,召公卿列侯議所立。三公及鴻臚杜喬僉舉清河王蒜,冀然之,奏御太后。中常侍曹騰私恨蒜,說冀明日更議。廣、戒從冀,固與喬必爭蒜宜立:“中興才也,且年長識義,必有厚將軍。”冀不聽,策免固、喬。歲餘,收下獄。以無事,出之,京師市邑皆稱千萬歲。冀惡其為人所善,更奏系之。固書與二公曰:“吾欲扶持漢室,使之比隆文、宣,何圖梁將軍迷謬,諸子曲從,以吉物為凶,成事為敗。漢家衰微,從是始矣;將軍亦有不利。吾雖死,上不慚於天,下不愧於人,求義得義,死復何恨?”遂自殺。二公得書,惟自流涕,士民鹹哀哭之。桓帝無道,冀尋受誅,漢家遂微,政在閹宦,無不思固也。

▲元修敦重,威惠實亮。 

張則,字元修,南鄭人也。為牂柯太守,威著南土。永昌、越巂夷謀欲反,畏則換臨其郡,相諫而止,號曰“臥虎”。以伐狄勛,遷護羌校尉,徵拜扶風,又換臨桂陽,皆平盜賊。巴郡板楯反,拜降集校尉,鎮漢中。徙涼州刺史,又為魏郡太守,所在稱治。靈帝崩後,大將軍袁紹表為長史,不就,丞相曹公拜度遼將軍。

▲子雅溫恭,見察文方。 

趙宣字子雅,南鄭人也。出自寒微,以溫良博雅,太守犍為楊文方深器異之,遂察孝廉。官至犍為太守。

▲二珪琬琰,三辰懸望。 

趙瑤字元珪,琰字稚珪,凡七兄弟,宣子也,皆以令德著聞。瑤少有公望,始為緱氏,袁、趙二公相與書曰:“趙瑤在緱氏,猛虎歸跡。百里均爾,昇平何難?”遷扶風太守,徙蜀郡。司空張溫謂之曰:“昔第五伯魚從蜀郡為司空,掃吾第以侍足下矣。”瑤曰:“諾。”尋換廣漢,卒。琰始為青州刺史,於廳前置大器盛水,貴要有托書,悉投於水,部下清肅。徙梁相,徵拜尚書,不就,卒。

▲仲卿報友,行義以理。 

陳綱,字仲卿,成固人也。少與同郡張宗受學南陽,以母喪歸。宗為安眾劉元所殺。綱免喪,往復之。值元醉臥,還,須醒乃殺之,自拘有司。會赦,免。三府並辟,舉茂才,拜弘農太守。初至,有兄弟自相責引退,是後無訟者。在官九年卒。天子痛惜,賜家錢四十萬。

▲伯度玄鏡,榮辱屑己。 

李法,字伯度,南鄭人也。桓帝時為侍中、光祿大夫。數亢表宦官太盛,椒房太重;史官記事,無實錄之才,虛相褒述,必為後笑。帝怒,免為庶人,恬然以咎失為己責。久之,徵拜汝南太守,遷司隸校尉,湛然無自得之容。

▲德公在林,懸象垂晷。既沖雲清,荀、張儀準。 

李燮,字德公,太尉固子也。父死時,二兄亦死。燮為姊所遣,隨父門生王成亡命徐州,傭酒家。酒家知非常人,以女妻之。延熹二年,梁冀誅後,月經陽道,暈五車。史官上書:“昔有大星升漢而西,捲舌揚芒迫月,熒惑犯帝座,則有大臣枉誅。星在西方,太尉固應之。今暈如之,宜有赦命,錄其遺嗣,以除此異。”於是下赦,燮得返舊。四府並辟,公車徵議郎。與趙元珪、潁川賈偉節、荀慈明、南陽張伯慎為友。伯慎為潁川太守,與慈明交相論言,偉節與焉,京師以為臧否。伯慎問趙元珪曰:“德公所言何?”元珪曰:“無言也。”伯慎追嘆曰:“當如德公,兒輩徒靡沸耳!”慈明亦寤而心變。拜安平相。王為黃巾所沒,得出,天子復封之。燮以為不可,果敗。遷京兆尹。時人為之語曰:“李德公,父不欲立帝,子不欲立王。”

▲伯台處諫,帥言亢盡。末命防萌,妙睹玄揆。 

陳雅,字伯台,成固人也。靈帝時為諫大夫。閹宦用事,上疏曰:“昔孝和帝與中常侍鄭眾謀誅大將軍竇憲,由是宦官秉權。安帝幼沖,和熹太后兄大將軍鄧騭輔政。太后適崩,中常侍江京等殺騭。安帝登遐,黃門孫程又殺車騎將軍閻顯。孝桓帝又與中常侍單超等共誅大將軍梁冀。陛下即祚,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尚書令尹勛等欲誅宦官,絕其奸擅,盡忠王室,建萬世策。機事不密,為中常侍朱瑀等所殺。此即陛下所見。今宦官強盛,威傾人主,天下鉗口,莫敢言者,海內怨望,妖孽並作,四方兵起,萬姓辛苦。陛下尚可以安,柰後嗣何?”帝不省納,出為巴郡太守,年七十五卒。臨終,戒其子曰:“期運推之,天下將大亂,雄夫力爭。無以貨財為意。吾亡,依山薄葬。”亡歲餘,靈帝崩,大將軍何進復為黃門所殺,海內果亂,終成三國也。

▲孟度邵允。 

閻憲,字孟度,成固人也。名知人。為綿竹令,以禮讓為化,民莫敢犯。男子杜成夜行,得遺物一囊,中有錦二十五匹,求其主還之,曰:“縣有明君,何敢負其化。”童謠歌曰:“閻尹賦政,既明且昶。去苛去辟,動以禮讓。”遷蜀郡,吏民涕泣,送之以千數。

▲季子英瑋。 

李歷,字季子,太尉固從弟也。少修文學,性行清白,與鄭康成、陳元方齊名。弱冠拜新城令。朝請都督。

▲計君經算, 

程苞,字元道,南鄭人也,光和二年上計吏,時巴郡板楯反,軍旅數起,征伐頻年。天子患之,訪問益州計曹,考以方略。苞對言:“板楯忠勇,立功先漢,為帝義民。羌入漢中,輒蒙其力,東征南戰,世有功勞。由不料恤,以致叛亂,非有僣盜,能相群殺。大兵臨之,未必卒得;不如但選明能太守,恩信懷服,自然安定矣。”天子從之,卒如其言。後在道卒。

▲元靈斐斐。 

祝龜,字元靈,南鄭人也。年十五,遠學汝、潁及太學,通博盪達,能屬文。太守張府君奇之,曰:“吾見海內士多矣,無如祝龜者也。”州牧劉焉辟之,不得已,行,授葭萌長。撰《漢中耆舊傳》,以著述終,

▲禮高殉名, 

段崇,字禮高,南鄭人也。太守河間鄭廑命為主簿。永初四年,涼州羌反,溢入漢中,從廑屯褒中。虜東攻,廑欲戰,崇諫不可,願固壘待之。廑不聽,出戰,敗績。崇與門下史王宗、原展及子勃、兄子伯生推鋒死戰,眾寡不敵,崇等皆死。羌遂得廑,殺之。

▲伯義節死。 

程信,字伯義,南鄭人也。時為功曹,居守,馳來赴難,殯殮廑喪。送還鄉里訖,乃結故吏冠蓋子弟二十五人,誓共報羌,各募敢死士以待時。太守鄧成命信為五官。元初二年,虜復來。信等將其同志,率先奮討,大破之,信被八創死。天子咨嗟,元初五年,下詔書賜信、崇家谷各千斛。

▲四行齊致,在茲六子。 

贊閻憲已下也。又有王宗、原展及嚴孳、李容、姜濟、陳巳、曹廉、勾矩、劉旌九人,皆以令義為鄭廑所命。王宗、原展與廑同死,孳、容等七人與信共並命。詔書既賜崇、信家,又賜九子家谷各五百斛,給死事復。

▲元侯、趙、陳,蓋亦烈士。 

燕邠,字元侯,趙嵩,字伯高,南鄭人也。陳調,字元化,仲卿孫也。邠為刺史郤儉從事,使在葭萌,與從事董馥、張胤同行。儉為黃巾賊王饒、趙播等所殺,邠聞故哀慟,說馥、胤赴難,二人不可。邠嘆曰:“使君已死,用生何為!”獨死之。牧劉焉嘉之,為圖象學官,誅馥等。嵩事太守蘇固,固為米賊張修所疾殺。嵩痛之,杖劍直入修營,殺十餘人,幾獲修,死。陳調少尚遊俠,聞固死,聚賓客百餘人攻脩,大破之;進攻脩營,乃與戰,以傷死。

▲渙渙龍宗,振振麟趾。文炳彬蔚,漢之表軌。 

總贊二十五人也。

述漢中人士。

其陳術,字申伯,作《耆舊傳》者也,失其行事,歷新城、魏興、上庸三郡太守。及錫光等不列也。

▲穆姜溫仁,化繼為親。 

穆姜,安眾令程祗妻,司隸校尉李法姊也。祗前妻有四子:興、敦、覲、豫。穆姜生二子:淮、基。祗亡,興等憎惡姜,姜視之愈厚。其資給六子,以長幼為差,衣服飲食,凡百如之。久,興等感寤,自知失子道,詣南鄭獄受不愛親罪。太守嘉之,復除門戶,常以二月、八月社,致肉三十斤,酒、米各二斛六斗。六子相化,皆作令士:五人州郡察舉;基字稚業,特雋逸,為南郡太守。

▲泰瑛嚴明,世范厥訓。 

泰瑛,南鄭楊矩妻,大鴻臚劉巨公女也。有四男二女。矩亡,教訓六子,動有法矩。長子元珍出行,醉,母十日不見之,曰:“我在,汝尚如此;我亡,何以帥群弟子?”元珍叩頭謝過。次子仲珍白母請客,既至,無賢者,母怒責之。仲珍乃革行,交友賢人,兄弟為名士。泰瑛之教,流於三世;四子才官,隆於先人。故時人為語曰:“三苗止,四珍復起。”

▲杜氏之教,父母是遵。 

杜泰姬,南鄭人,趙宣妻也。生七男七女,若元珪、稚珪有望,五人皆令德。其教男也,曰:“中人情性,可上下也,在其加邡;若放而不檢,則入惡也。昔西門豹佩韋以自寬,宓子賤帶弦以自急,故能改身之恆,為天下名士。”戒諸女及婦曰:“吾之妊身,在乎正順。及其生也,恩存於撫愛。其長之也,威儀以先後之,禮貌以左右之,恭敬以監臨之,勤恪以勸之,孝順以內之,忠信以發之。是以皆成,而無不善。汝曹庶幾勿忘吾法也。”後七子皆辟命察舉,牧州守郡。而漢中太守、南鄭令多與七子同歲季孝上計,無不修敬泰姬,執子侄禮。

▲禮珪肅穆,言存典韻。 

禮珪,成固陳省妻也,楊元珍之女。生二男,長娶張度遼女惠英,少娶荀氏,皆貴家豪富,從婢七、八,資財自富。禮珪敕二婦曰:“吾先姑,母師也,常言:聖賢必勞民者,使之思善。不勞則逸,逸則不才。吾家不為貧也,所以粗食急務者,使知苦難,備獨居時。”二婦再拜奉教。從孫奉上微慢,珪抑絕之,感悟革行。遭亂流行,宗表欲見之,必自嚴飾,從子孫侍婢,乃引見之,曰:“此先姑法也。”四時祭祀,自親養牲釀酒,曰:“夫祭,禮之尊也。”年八十九卒。惠英亦有淑訓母師之行者也。

▲文姬叡敏,宗祀獲歆。 

文姬,南鄭趙伯英妻,太尉李固女也。父為梁冀所免,兄憲公、季公罷官歸。文姬嘆曰:“李氏滅矣!”乃與二兄議,匿弟燮,隨父門生王成亡命徐州。涕泣送之,謂成曰:“託君以六尺之孤,若李氏得嗣,君之名義參於程、杵矣。”久之,遇赦,燮得還。行喪,服闋,敕之曰:“先公為漢忠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梁冀以族,弟幸濟,豈非天乎!慎勿有一言加梁氏,加梁氏則連主上,是又掇禍也。”奉行之。從成在徐州,各異處傭賃,而私相往來。成病亡,燮四時祭之。

陳氏二謙,或智或仁。 

陳順謙、妹惠謙,成固人也。順謙適鄧令曹寧,十九寡居,長育遺孤,八十餘卒。兄子陳規著書嘆述之。惠謙適張亮則,在扶風官。下吏白,欲重禁嚴防以肅非,元修訪於惠謙。惠謙曰:“恢弘德教,養廉免恥,五刑三千,蓋亦多矣,又何加也?”兄子伯思學仙道,惠謙戒之曰:“君子疾沒世而不稱,不患年不長也。且夫神仙愚惑,如繫風捕影,非可得也。”伯思乃止。陳伯台稱云:“女尚書之俊耳。”

▲禮修順姑,恩愛溫潤。 

禮修,趙嵩妻,張氏女也。姑酷惡無道,遇之不以禮,修終無慍色。及寧父母,父母問之,但引咎,不道姑。卒感悟,更慈愛之。鄉人相訓曰:“作婦不當如趙伯高婦乎?使惡姑知變,可謂婦師矣。”後姑病,女來省疾,姑卻之。曰:“我死,固當絕於賢婦手中。”後遭米賊,嵩死,乃碧塗面,亂首,懷刀,託言病,賊不逼也。養遺生女,依叔父立義終身者也。

▲樹南悼夫,輕死重信。 

韓樹南,南鄭人,趙子賤妻也。子賤初為郡功曹。李固之誅,詔書下郡殺固二子憲公、季公,太守知其枉,遇之甚寬。二子託服藥死,具棺器,欲因出逃。子賤畏法,敕更驗實,就殺之。及固小子燮得還,子賤慮燮報仇,賃人刺之。燮覺,告郡殺子賤。初,樹南諫子賤,子賤不從。及臨死,許共並命。兄、弟、嫂、侍婢視守之。經百餘日,乃怠。白兄嫂:“念一死萬不得生,不敢復圖死也。”上下以為信然。無幾時,於幕下自殺。

▲祈祈令姬,如玉如金。允矣淑媛,齊德姜、任。 

總贊此九人也。

述漢中列女。

右《漢中士女贊》第五

凡三十四人。

◎梓潼人士

▲鎮遠敦壯,立勛南瀕。 

文齊,字子奇,梓潼人也。孝平帝末,以城門校尉為犍為屬國,遷益州太守。造開稻田,民鹹賴之。公孫述時,據郡不服。述拘其妻子,許以公侯,招之,不應,乃遣使由交趾貢獻河北。述平,世祖嘉之,徵拜鎮遠將軍,封成義侯,南中鹹為立祠。子忳,有令德,為北海太守。

▲巨游玉碎,高風金振。 

李業,字巨游,梓潼人也。少執志清白,太守劉鹹慕其名,召為功曹,十命不詣。鹹怒,欲殺之。業逕入獄,鹹釋之。公孫述屢聘不應,述怒,遣鴻臚尹融持毒藥酒逼之。業笑曰:“名可成不可毀,身可殺不可辱也。”遂飲藥死。述恥殺善士,賜錢百萬。子翬逃匿不受。建武中,察孝廉,為遂久令。

▲文堅亟哉,南面懷民。 

景毅,字文堅,梓潼人也。太守丁羽察舉孝廉,司徒舉治劇,為沇陽侯相、高陵令。立文學,以禮讓化民。遷侍御史,上計吏守闕請之,三年不絕。以子顧師事少府李膺,膺誅,自免。久之,拜武都令,遷益州太守。上事吏民涕泣送之,至沮者七百人,白水縣者三百人。值益州亂後,米斗千錢。毅至,恩化暢洽,比去,米斗八錢。鳩鳥巢其聽事,孕育而去。三府表薦,徵拜議郎,自免歸。州牧劉焉表拜都尉。為人廉正,疾淫祠,敕子孫惟修善為禱,仁義為福。年八十一而卒。

▲盛國好學,研頤聖真。 

楊充,字盛國,梓潼人也。少好學,求師遂業,受古學於扶風馬季長、呂叔公、南陽朱明叔、潁川白仲職,精研七經。其朋友則潁川荀慈明、李元禮、京兆羅叔景、漢陽孫子夏、山陽王叔茂,皆海內名士。還以教授州里。常言圖緯空說,去事希略,疑非聖,不以為教。察孝廉,為郎,卒。

▲漢伯肄業,諸生之純。 

景鸞,字漢伯,梓潼人也。少與廣漢郝伯宗、蜀郡任叔本、潁川李仲、渤海孟元叔遊學七州,遂明經術。還,乃撰《禮略》、《河洛交集》、《風角雜書》、《月令章句》,凡五十萬言。太守貺命為功曹,察孝廉,舉有道,博士徵,不詣。然上陳時政,言經得失。又戒子孫人紀之禮,及遺令,期死葬不設衣衿,務在節儉,甚有法度。卒終布衣。

▲伯禧效志, 

張壽,字伯禧,涪人也。少給縣丞楊放為佐。放為涼州賊所得,壽求之,積六年,始知其生存。乃賣家鹽井得三十萬,市馬五匹往贖放。道為羌所劫掠盡。凡往三年,計道遠不可得數,乃單身詣虜,涕泣自說。虜哀其屢來,遣放隨還。郡召為中候,詔書除巫尉。以身佩印,盡讓所有財物與三弟。復為郡掾。章平賦役,歲出三百五十萬。遷功曹史,徙五官掾,卒。

▲李餘殘身。 

李餘,涪人。父早世,兄夷殺人亡命,母慎當死。餘年十三,問人曰:“兄弟相代能免母不?”人曰:“趣得一人耳。”餘乃詣吏乞代母死。吏以餘年小,不許,餘因自刎死。吏以白令,令哀傷,言郡,郡上尚書出慎。太守與令以家財葬余,圖畫府廷。

▲寇、王二子,行勇以仁。 

寇祺,字宰朝,梓潼人也。與邑子侯蔓俱學涼州。蔓後為渤海王象所殺。祺杖劍至象家,值象病,象謝曰:“君子不掩人無備,安有為友報讎,殺病人也?”祺乃還。久之,復往殺象。由是察孝廉,為霸陵令、濟陰相。王晏,字叔博,涪人也,與廣漢張昌、寧叔受業太學。昌為河南呂條所殺,晏、叔殺條。事在叔解。

▲李助多方,以茲立稱。 

助字翁君,涪人也。通名方,校醫術,作《經方頌說》,名齊郭玉。

▲章武之興,亦迪才倫。德賢好古,澹心藝文。 

李仁,字德賢,涪人也。益部多貴今文,而不崇章句。仁知其不博,乃遊學荊州,從司馬德操、宋仲子受古學,以修文自終也。

▲國輔皓然,形動神沈。 

杜微,字國輔,涪人也,任安弟子。先主定蜀,常稱聾,闔門不出。建興二年,丞相亮領州牧,選為主簿,輿而致之。亮引見,與書誘勸,欲使以德輔時,微固辭疾篤。亮表拜諫大夫,從其所志。

▲思潛遊學,休志素林。 

尹默,字思潛,涪人也。少與李仁俱受學司馬徽、宋忠等,博通五經。專精《左氏春秋》,自劉歆《條例》、鄭眾、賈逵父子、陳元、服虔注說,略皆誦述,希復案本。以《左傳》授後主。後主立,拜諫議大夫、丞相軍祭酒。子宗亦為博士耳。

▲欽仲朗博,訓詁典墳。 

李譔,字欽仲,仁子也。少受父業,又講問尹默,自五經、四部、百家諸子、伎藝、算計、卜數、醫術、弓弩機械之巧,皆致思焉。為太子中庶子、右中郎將。著古文《周易》、《尚書》、《毛詩》、《三禮》、《左氏》註解、《太玄指歸》,依則賈、馬,異於鄭玄。與王肅初不相見,而意歸多同。

▲孫德果銳,作劉乾臣。 

李福,字孫德,涪人也。先主初,為成都令。建興元年,遷巴西太守,後為江州都督、揚武將軍,入為尚書僕射,封平陽亭侯。延熙初,以前監軍領大將軍司馬。福同郡梓潼文恭字仲寶亦以才幹為牧亮治中從事、丞相參軍。

▲衎衎禕彥,玉潤蘭芬。劭名表器,江漢之俊。 

總贊十五人也。

述梓潼人士。

▲季姜雍穆,化播二婦。王氏世興,實由賢母。 

季姜,梓潼文氏女,將作大匠廣漢王敬伯夫人也。少讀《詩》、《禮》。敬伯前夫人有子博、女紀、流二人,季姜生康、稚、芝、女始、示,凡前後八子。撫育恩愛,親繼若一。堂祖母性嚴,子孫雖見官二千石,猶杖之,婦跪受罰。堂歷五郡,祖母隨之官。後以年老,不願遠鄉里,姜亦常侍養左右。紀、流出適,分己侍婢給之。博好寫書,姜手為作帙。於是內門相化,動行推讓。博妻犍為楊進及博子遵婦蜀郡張叔紀服姑之教,皆有賢訓,號之“三母”。堂亡,姜敕康、稚、芝婦事楊進如姑,中外則之,皆成令德。季姜年八十一卒。四男棄官行服,四女亦從官舍交赴,內外冠冕百有餘人,當時榮之。王氏遂世興。

▲杜慈專專,父不諒只。 

慈,涪杜季女,巴郡虞顯妻也。十八適顯。顯亡,無子,季欲改嫁與同縣楊上。慈曰:“受命虞氏。虞氏早亡,妾之不幸。當生事賢姑,死就養成室,存亡等;但欲在終供養,亡不有恨,願不易圖。”季知不可言而奪也,乃密謀與楊逼迫之,慈縊而死。

▲敬楊雪讎,壯逾烈士。 

敬楊,涪郭孟妻,楊文之女也。始生失母。八歲,父為□盛所殺,無宗親,依外祖鄭。行年十七,適孟。孟與盛有舊,盛數往來孟家。敬楊涕泣謂孟曰:“盛兇惡。薄命為女,無男昆,惡讎未報,未嘗一日忘也。雖婦人拘制,然父子恩深,恐卒狂惑,益君禍患,君宜疏之。”孟以告盛,盛不納。漢安元年,盛至孟家,敬楊以大杖打殺盛,將自殺;孟止之,與俱逃。涪令雙勝出追,聞其故而止,安慰二門。會赦得免。中平四年,涪令向遵為立圖表之。

▲惟茲三媛,仁暢義理。邦有斯嬪,以馳遐紀。 

總贊三人。

述梓潼列女。

右梓潼郡士女贊第六。 

凡士女十八人。

二州人士自漢及魏二百四十八人而已一百九十七人士,五十一人女。後賢二十人,合二百六十八人,以示來世之君子焉。如其遺脫,及後世可書者,願貽後雋。又,《春秋穀梁傳》首敘曰:“成帝時,議立三傳博士,巴郡胥君安獨駁《左傳》不祖聖人。”後漢時,魏郡太守王牧薦尹方為三公,天子詔尚書郎蜀郡張俊策之。然不詳其行事。

撰曰:二州人士,自漢及魏,可謂眾矣。何者?世宗多事,則相如麟遊,伯司鳳翔,洛下雲翳,叔文龍驤。在孝宣,則王褒蔚炳,《中和》作詠,屬文甘泉,葩為世鏡。在元、成,則君公謇謇,心思國病,慮經劉危,直忤王聽。其高者則嚴君味道,易俗移風;仲元端委,居為人宗。若夫秉心塞淵,與物盈沖,則楊子云也;名重泰山,華夏仰崇,則鄭子真也;不屈其身,志高青雲,則譙玄也;不恥惡君,混道推運,則楊宣也。降及建武、明、章以來,出者則能內貫朝揆,外播五教,贊和鼎味,經綸治要,上答太階,下允民照。處者則利居槃桓,皓然玄蹈,天爵玩之,人爵則笑,懸車門肆,夷、惠齊紹。若斯之倫,海內服其英名,洙、泗方其煥耀矣。故曰:漢徵八士,蜀出其四。又曰:漢具四義,蜀選其二。可謂不眾乎?然巴郡胥君安,以儒學典雅稱於孝成;蜀郡張俊策問尹方,不出五經常義;犍為呂孟有託孤之節。若茲之類,郡邑往往垂象刊銘,見有苗裔。璩晚生長亂,故老以沒,莫所咨質,不詳其事。但依《漢書》、《國志》、陳君所載,凡士女二百四十八人而已;後賢二十人,合二百六十八人,以示來世之好事者。如能詳其遺脫,及有可書,願附於左。其傳志父祖子孫及有名失事失官位者不列,寧州人士亦不列。別為目錄,至晉元康末,凡三百九十一人也。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