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四·樂部四
作者:歐陽詢等
琴 箏 箜篌 琵琶 筍虡 簫 笙 笛 笳
琴
周官,孤竹之管,雲和之琴瑟,冬日至,於地上圓丘奏之,孤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夏日至,於澤中方丘奏之,陰竹之管,龍門之琴瑟,於宗廟奏之。
《毛詩》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禮記》曰: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
又曰:絲聲哀,哀以廉,廉以立志,君子聽琴瑟之聲,則思志義之臣。
《左傳》曰: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問其族,曰:伶人也,與之琴,操南音,公曰:君子也,言稱先職,不背本也,樂操土風,不忘舊也。
又曰:初衛侯有嬖妾,使師曹誨之琴,師曹鞭之,公怒,鞭師曹三百。
《列子》曰: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
又曰:孔子游太山,見榮啟期,鹿裘帶索鼓琴瑟,孔子問曰:先生為樂何也,對曰:天生萬物,唯人為貴,吾既為人,一樂也,男貴女賤,今既為男,二樂也,今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吾行年九十有五矣,三樂也,貧者士之常,死者生之終,居常以待終,何憂哉。
《呂氏春秋》曰:宓子賤治單父,彈琴,身不下堂而治。
又曰:伯牙鼓琴,鍾子期善聽之,方鼓琴,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太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鼓琴以也。
《莊子》曰:孔子游乎緇帷之林,坐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舡而來,孔子推琴而起曰:其聖人歟,[事具居處部壇篇。]《孫卿子》曰:伯牙鼓琴,六馬仰秣。
《史記》曰:萬石君奮,年十五,為小吏,侍高祖,高祖與語,愛其恭敬,問曰:若何有,對曰:獨有母,不幸失明,有姊,能鼓琴,高祖乃召其姊為美人,以奮為中涓,徙其家長安中戚里。
又曰:騶忌以鼓琴見齊威王,威王舍之右室。
又曰:司馬相如素與臨邛令王吉相善,臨邛富人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既罷,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
桓譚《新論》曰:神農氏繼而王天下,於是始削桐為琴,繩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和焉,《廣雅》曰:神農氏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宮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宮少商。
《風俗通》曰:琴者樂之統,與八音並行,君臣以相御也,和樂作者,其曲曰暢,言其道暢美也,憂愁作者,其曲曰操,言心失其操也。
《說苑》曰:雍門周以琴見孟嘗君,孟嘗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周曰:臣獨焉能令足下悲哉,所能令悲者,先貴而後賤,先富而後貧,不若身才高妙,適遭暴亂,不若處勢隱絕,不及四鄰,詘折擯厭,舞[《太平御覽》五百七十九舞字無。]無所告愬,臣一為之徵操援琴,則涕零矣,今若足下,千乘之君,廣夏邃房,下羅帷,來清風,斗象旗,[說苑善說篇作棋。]舞鄭妾,麗色淫目,流聲娛耳,水游則連方舟,戴羽旗,野遊則馳弋獵乎平原廣囿,入則撞鍾擊鼓乎深宮之中,雖有善鼓琴者,固未能使足下悲也,然臣所為足下悲者一也,千秋萬世之後,宗廟必不血食,高台既已壞,曲池既已漸,墳墓既已下,嬰兒豎子樵採者,躑躅其足而歌其上曰:夫以孟嘗君尊貴,乃若是乎,於是孟嘗泫焉承臉,周引琴而鼓之,徐動宮徵,拂羽角,孟嘗涕泣增哀,下而就之曰:先生之鼓琴,令文若破國亡邑之人。
《韓詩外傳》曰:孔子南遊適楚,至於阿谷之隧,有處女佩瑱而浣,孔子曰:彼婦人可與言矣,抽琴去其軫,以授子貢曰:善為之辭,子貢曰:於此有琴而無軫,借子以調其音,婦人對曰:吾野鄙之人,五音不知,安能調琴。
《江表傳》曰:顧雍從蔡邕學琴,雍異之,曰:卿必成,故以名與卿。
華嶠《漢書》曰:初蔡邕在陳留,鄰人有以酒食召雍[按雍邕通。]者,比往而酒以酣,客有彈琴於屏,邕至門,潛聽之,曰:以樂召我,而有殺心,何也,遂反,將命者告主人,以蔡君至門而去,邕素為邦鄉所宗,主人遂自追問其故,邕且以告,莫不憮然,彈琴者曰:我向見螳螂方向鳴蟬,蟬將去而未飛,螳螂為之一前一卻,吾心聳然,唯恐螳螂之失蟬也,此豈為殺心而形於聲者乎,邕笑曰:此足以當之矣,[事具鳥部蟬篇。]
《列仙傳》曰:稷丘公,華山道士,漢武封禪,公乃冠章甫,擁琴來迎。
劉向別錄曰:雅琴之意事,皆出龍德諸琴雜事中,趙氏者,渤海人趙定也,宣帝時,元康神爵間,丞相奏能鼓琴者渤海趙定梁國龍德,皆召,入見溫室,使鼓琴待詔,定為人尚清靜,少言語,善鼓琴,時間燕為散操,多為之涕泣者。
《東觀漢記》曰:上嘗問宋弘通儒之士,弘薦桓譚,譚善鼓琴,憙鄭聲,上數聽悅之,聞,坐府上,遣吏召譚,責問之,譚叩頭良久乃遣,後上令譚鼓琴,譚為之失次,上問之,弘言其故,其後不復令譚給事中。
孫登別傳曰:孫登,字公和,汲郡人,清靜無為,好讀易彈琴,頹然自得,觀其風神,若游六合之外者,當魏末,居北山中,以石窟為宇,編草自覆,阮嗣宗見登,被發端坐岩下,遙見鼓琴,嗣宗自下趍進,莫得與言,嗣宗乃長嘯,與琴音諧和,登因嘯和之,妙響動林壑。
《語林》曰:嵇中散夜燈火下彈琴,有一人,面甚小,斯須轉大,遂長丈餘,黑單衣草[《太平御覽》五百七十七,八百七十作革。]帶,嵇視之既熟,乃吹火滅,曰:恥與魑魅爭光。
阮籍樂論曰:漢桓帝聞楚琴扆而悲,慷慨長息曰:善哉,為聲如此而足矣,昔季流子向風而鼓琴,聽之者淚下。
蔡琰別傳曰:琰,字文姬,蔡邕之女,年六歲,夜鼓琴,弦斷,琰曰:第二弦,邕故斷一弦,而問之,琰曰:第四弦,邕曰:偶得之矣,琰曰:吳札觀化,知興亡之國,師曠吹律,識南風之不競,由此觀之,何足不知。
馬明生別傳曰:明生隨神女入石室,金床玉幾,彈琴有一弦,五音並奏。
《搜神記》曰:吳人有燒桐以爨者,蔡邕聞其爆聲曰:此良桐也,因請之,削以為琴,而燒不盡,因名燋尾琴,有殊聲焉。
《晉中興書》曰:戴逵,字安道,少有文藝,善鼓琴,太宰武陵王晞,聞其能琴,使人召焉,逵對使者前,打破琴曰:戴安道不能為王侯伶人。
《世說》曰:會稽有防風鬼,屢見城邑,常跂雷門上,腳乘至地,晉橫陽令賀韜善鼓琴,防風聞琴聲,在賀中庭舞。
沈約《宋書》曰:蕭思話領左衛將軍,嘗從太祖登鍾山北嶺,中道有盤石清泉,上使於石上彈琴,因賜以銀鍾酒,謂曰:相賞有松石間之高意也。
【詩】梁丘遲題琴朴奉柳吳興詩曰:邊山此嘉樹,搖影出雲垂,清心有素體,直幹無曲枝,凡耳非所別,君子特見知,不辭去根本,造膝仰光儀。
陳沈蜅為我彈鳴琴詩曰:為我彈鳴琴,琴鳴傷我衿,半死無人覺,入灶始知音,空為貞女引,誰達楚妃心,雍門何假說,落淚自淫淫。
陳賀澈為我彈鳴琴詩曰:薄暮高堂上,調琴召美人,伯喈聲未盡,相如曲復新,點徽還轉弄,亂爪更留賓,聊持一弦響,雜起艷歌塵。
隋江總賦詠待琴詩曰:可憐嶧陽木,雕為綠綺琴,田文承睫淚,卓女弄弦心,戲鶴來應舞,游魚聽不沉,楚妃幸勿嘆,此異丘中音。
【賦】後漢傅毅琴賦曰:歷嵩岑而將降,睹鴻梧於幽阻,高百仞而不枉,對脩條以持處,蹈通涯而將圖,游茲梧之所宜,蓋雅琴之麗朴,乃升伐其孫枝,命離婁使布繩,施公輸之剞劂,遂彫琢而成器,揆神農之初制,盡聲變之奧妙,抒心志之郁滯。
後漢馬融琴賦曰:惟梧桐之所生,在衡山之峻陂,於是遨間公子,中道失志,孤煢特行,懷閔抱思,昔師曠三奏,而神物下降,玄鶴二八,軒舞於庭,何琴德之深哉。
後漢蔡邕琴賦曰:爾乃言求茂木,周流四垂,觀彼椅桐,層山之陂,丹華煒燁,綠葉參差,甘露潤其末,涼風扇其枝,鸞鳳翔其巔,玄鶴巢其岐,考之詩人,琴瑟是宜,爾乃清聲發兮五音舉,發宮商兮動角羽,曲引興兮繁弦撫,然後哀聲既發,秘弄乃開,左手抑揚,右手徘徊,指掌反覆,抑案藏摧,於是繁弦既抑,雅韻乃揚,仲尼思歸,鹿鳴三章,梁甫悲吟,周公越裳,青雀西飛,別鶴東翔,飲馬長城,楚曲明光,楚姬遺嘆,雞鳴高桑,走獸率舞,飛鳥下翔,感激茲歌,一低一昂。
晉嵇康琴賦曰:椅桐之所生,託峻岳之崇岡,含天地之醇和,吸日月之休光,郁紛紜以獨茂,飛英蕤於旻蒼,其山川形勢,則盤紆隱嶙,蛇崔嵬岑嵒,丹崖嶮巇,青壁萬尋,若乃春蘭被其東,沙棠植其西,涓子宅其陽,玉醴涌其前,玄雲蔭其上,翔鸞集其巔,乃斫孫枝,準量所任,至人攄思,制為雅琴,錯以犀象,藉以翠綠,弦以園客之絲,徽以鍾山之玉,爰有龍鳳之象,古人之形,伯牙揮手,鍾期聽聲,華容灼爍,發采揚明,伶倫比律,田連操張,進御君子,新聲嘹亮,及其初調,則角羽俱起,宮徵相證,參發並趣,上下累應,若乃高軒飛觀,廣廈閒房,冬夜肅清,朗月垂光,新衣翠粲,纓徽流芳,於是器洽弦調,心閒手敏,觸〈媲"女改扌"〉如志,唯意所擬,初涉淥水,中奏清徵,拊弦安歌,新聲代起,曲引向闌,眾音將歇,改韻易調,奇弄乃發,或徘徊顧慕,擁鬱抑按,盤桓毓養,從容秘玩,牢落凌厲,布濩半散,英聲發越,采采粲粲,穆溫柔以怡懌,婉順敘而委蛇,或乘險投會,邀隙趍危,嚶若離鵾鳴清池,翼若游鴻翔增崖,或樓〈媲"女改木"〉櫟捋,漂繚潎洌。遠而聽之,若鸞鳳和鳴戲雲中,迫而察之,若眾葩敷榮曜春風,若次其曲引所宜,則廣陵止息,東武太山,飛龍鹿鳴,鵾雞游弦,更唱迭奏,聲若自然,下逮謠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別鶴,論其體勢,詳其風聲,器和故響逸,張急故聲清,間遼故音埤,弦長故徽鳴,性絜靜以端理,含至德之和平,誠可以感盪心志,而發泄幽情矣。
晉成公綏琴賦曰:伯牙彈而駟馬仰秣,子野揮而玄鶴鳴,清角發而陽氣亢,白雲奏而風雨零。
【贊】晉殷仲堪琴贊曰:五聲不彰,孰表太音,至人善寄,暢之雅琴,聲由動發,趣以虛深。
晉王珣琴贊曰:穆穆和琴,至至愔愔,如彼清風,泠焉經林。
宋謝惠連琴贊曰:嶧陽孤桐,裁為鳴琴,體兼九絲,聲備五音,重華載揮,以養民心,孫登是玩,取樂山林。
【銘】後漢李尤琴銘曰:琴之在音,蕩滌邪心,雖有正性,其感亦深,存雅卻鄭,浮侈是禁,條暢和正,樂而不淫。
◇箏
《釋名》曰:箏,施弦高,箏箏然。
《史記》曰:秦逐客李斯上書曰:夫擊瓮[《太平御覽》五百七十六,瓮下有缶字。]叩瓶,彈琴[御覽作箏。]搏髀,而歌呼嗚鳴快耳者,真秦之聲。
《風俗通》曰:謹案禮樂記,箏五弦築身也,今並涼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改也。
《英雄記》曰:呂布詣袁紹,紹患布,欲殺之,遣三十六兵被鎧迎布,使著帳邊臥,布知之,使於帳中鼓箏,諸兵臥,布出帳去,兵不覺也。
傅子曰:郝素善彈箏,雖伯牙妙手,吳姬奇聲,何以加之。
又曰:箏者,上圓象天,下平象地,中空準六合,弦柱十二,擬十二月,乃仁智之器也。
《語林》曰:桓野王善解音,晉孝武祖宴西堂,樂闋酒闌,將詔桓野王箏歌,野王辭以須笛,於是詔其常吹奴碩,賜姓曰張,加四品將軍,引使上殿,張碩意氣激揚,吹破三笛,末取暏腳[按世說輕詆篇,蔡伯喈睹睞笛條,注引伏滔長笛賦序(亦見本卷笛篇)桓子野有故長笛,雲蔡邕之所作云云,疑當作睹睞笛。]笛,然後乃理調成曲。
《俗說》曰:謝仁祖為豫州主簿,在桓溫閤下,桓聞其善彈箏,便呼之,既至,取箏令彈,謝即理弦撫箏,因歌秋風,意氣殊遒,桓大以此知之。
【詩】梁王台卿詠箏曰:依歌時轉韻,按曲動花鈿,促調移輕柱,亂手度繁弦,唯有高秋月,秦聲獨可憐。
梁孝元帝和彈箏人詩曰:瓊柱動金絲,奏聲發趙曲,流徵含陽春,美手過如玉。
梁沈約詠箏詩曰:秦箏吐絕調,玉柱揚清曲,弦依高張斷,聲隨妙指續,徒聞音繞樑,寧知顏如玉。
【賦】後漢侯瑾箏賦曰:於是急弦促柱,變調改曲,卑殺纖妙,微聲繁縟,散清商而流轉兮,若將絕而復續,紛曠盪以繁奏,邈遺世而越俗,若乃察其風采,練其聲音,美武盪乎,樂而不淫,雖懷思而不怨,似豳風之遺音,於是雅曲既闋,鄭衛仍脩,新聲順變,妙弄優遊,微風漂裔,冷氣輕浮,感悲音而增嘆,愴嚬悴而懷愁,若乃上感天地,下動鬼神,享祀祖宗,酬酢嘉賓,移風易俗,混同人倫,莫有尚於箏者矣,魏阮瑀箏賦曰:惟夫箏之奇妙,極五音之幽微,苞群聲以作主,冠眾樂而為師,稟清和於律呂,籠絲木以成資,身長六尺,應律數也,故能清者感天,濁者合地,五聲並用,動靜簡易,大興小附,重發輕隨,折而復扶,循覆逆開,浮沉抑揚,升降綺靡,殊聲妙巧,不識其為,平調足均,不疾不徐,遲速合度,君子之衢也,慷慨磊落,卓礫盤紆,壯士之節也,曲高和寡,妙妓難工,伯牙能琴,於茲為朦,皦懌翕純,庶配其蹤,延年新聲,豈此能同,陳惠李文,曷能是逢。
晉陶融妻陳氏箏賦曰:伊夫箏之為體,惟高亮而殊特,應六律之修和,與七始乎訊息,括八音之精要,超眾器之表式,後夔創製,子野考成,列柱成陳,既和且平,牙氏攘袂而奮手,鍾期傾耳以靜聽,奏清角之要妙,詠騶虞以鹿鳴,獸連軒而率舞,鳳踉蹌而集庭,汎濫浮沉,逸響發揮,翕然若絕,皎如復回,爾乃秘艷曲,卓礫殊異,周鏇去留,千變萬態。
晉賈彬箏賦曰:溫顏既授,和志向悅,賓主交歡,聲鐸品列,鍾子授箏,伯牙同節,唱葛天之高韻,贊幽蘭與白雪,其始奏也,蹇澄疏雅,若將暢而未越,其漸成也,抑按鏗鏘,猶沉鬱之舒徹,何以盡美,請徵其喻,剖狀同形,兩象著也,設弦十二,太蔟數也,列柱參差,招搖布也,分位允諧,六龍御也。
晉顧愷之箏賦曰:其器也,則端方修直,天隆地平,華文素質,爛蔚波成,君子嘉其斌麗,知音偉其含清,罄虛中以揚德,正律度而儀形,良工加妙,輕縟璘彬,玄漆緘響,慶雲被身。
梁簡文帝箏賦曰:聽鳴箏之弄響,聞茲弦之一彈,足使客游戀國,壯士衝冠,若夫楚王怡盪,楊生娛志,小國寡民,督郵無事,乃有燕餘麗妾,方桃譬李,本住南城,經居東里,度玲瓏之曲閤,出翡翠之香帷,腕凝紗薄,珮重行遲,爾乃促筵命友,銜觴置酒,耳熱眼花之娛,千金萬年之壽,白日蹉跎,時淹樂久,玩飛花之度窗,看春風之入柳,命麗人於玉席,陳寶器於紈羅,撫鳴箏而動曲,譬輕薄之經過,若夫鈞竿復發,蛺蝶初揮,動玉匣之餘怨,鳴陽烏之始飛,逐東趍於鄭女,和西舞於荊妃,使長廊之瓦虛墜,樑上之塵染衣。
◇箜篌
《釋名》曰:箜篌,師延所作,靡靡之樂,後出桑間濮上之地,師涓為晉平公鼓焉,鄭衛分其地而有之,遂號鄭衛之音為淫樂。
桓譚《新論》曰:鄙人謂狐為狸,以瑟為箜篌,此非徒不知狐與瑟,乃不知狸與箜篌也。
司馬相如凡將篇曰:鍾磬竽笙築坎侯。
《續漢書》曰:靈帝好胡服,作胡箜篌。
甄異傳曰:永和中,吳郡陳緒家,平旦,忽有叩門自通,雲陳都尉寄住,緒有妾姓奚,能彈箜篌,神意歡悅,既令妾弦歌,歌聲焦細,歷三年乃別去。
班彪上事曰:漢宣帝賜呼韓耶單于竽瑟箜篌。
《琴操》曰:箜篌引者,朝鮮津卒霍子高所作也,子高晨刺舡而濯,有一狂夫,被發提壺而渡,其妻追止之,不及,墮河而死,乃號天噓唏,鼓箜篌而歌,曲終投河而死,子高援琴,作其歌聲,故曰箜篌引。
《搜神記》曰:晉永嘉中,有神見兗州,自號樊道基,有嫗號成夫人,夫人好音樂,能彈箜篌,聞人歌弦,輒起舞。
《風俗通》曰:箜篌一名坎侯,謹按,武帝祀太山太一后土,令樂人侯調,依琴作坎侯,言其坎坎應節也,侯以姓冠章也。
【詩】梁簡文帝賦得箜篌詩曰:捩遲初挑吹,弄急時催舞,釧響逐弦鳴,衫回半鄣柱,欲知心不平,君看黛眉聚。
【賦】晉鈕滔母孫氏箜篌賦曰:考茲器之所起,實侯氏之所營,遠不假於琴瑟,顧無取乎竽笙,爾乃陟九峻之增岩,晞承溫之朝日,剖嶧陽之孤桐,代楚宮之椅漆,徵班輸之造器,命伶倫而調律,浮音穆以遐暢,沉響幽而若絕,樂操則寒條反榮,哀曼則晨華朝滅,邈漸離之清角,超子野之白雪,然思超梁甫,原登華岳,路嶮悲秦,道難怨蜀,遺逸悼行邁之離,秋風哀年時之速,陵危柱以頡頏,憑哀弦以躑躅,於是數轉難測,聲變無方,或冉弱以飄沉,或頓壯以抑揚,或散角以放羽,或攄徵以騁商。
晉曹毗箜篌賦曰:嶧陽之桐,殖穎岩摽,清泉潤根,女蘿被條,爾乃楚班制器,窮妙極巧,龍身鳳形,連翩窈窕,纓以金采,絡以翠藻,其弦則烏號之絲,用應所任,體勁質朗,虛置自吟,於是召倡人,命妙姿,御新餚,酌金罍,發愁吟,引吳妃,湖上颯沓以平雅,前溪藏摧而懷歸。
宋臨川王劉義慶箜篌賦曰:侯牽化而始造,魯幸奇而後珍,名啟端於雅引,器荷重於吳君,等齊歌以無譬,似秦箏而非群。
◇琵琶
《釋名》曰:琵琶本於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卻曰琶,因以為名。
《風俗通》曰:謹按,琵琶近世樂家所作,不知誰作也,長三尺五寸,法天地人與五行也。又四弦象四時也。
《三輔決錄》曰:游楚表乞宿衛,拜駙馬都尉,楚不學問,性好游遨音樂及畜歌者,琵琶箏笛,每行來,將以自隨。
傅子曰:朱生善彈琵琶,雖伯牙之妙,舞[《太平御覽》五百八十三無舞字。]無以加之。
《語林》曰:謝鎮西著紫羅襦,據胡床,在大市佛圖門樓上,彈琵琶,作大道曲。
《竹林七賢論》曰:阮鹹善彈琵琶。
《異苑》曰:南平國岳,[《太平御覽》五百八十三作兵。]在姑孰,有鬼附之,每占吉凶,輒先索琵琶,隨彈而言事有驗,或雲是老鼠所作,名曰靈侯。
《幽明錄》曰:晉司空桓豁,在荊州,有參軍剪五月五日鴝鵒舌,教令學語,遂無所不名,與人相閿顧,參軍善彈琵琶,鴝鵒每聽移時。
《世說》曰:桓大司馬曰:謝仁祖,企腳在北牖下彈琵琶,故自有天際意。
【詩】齊王融詠琵琶詩曰:抱月[原作目,據馮校本改。]如可明,懷風殊復清,絲中傳意緒,花里寄春情,掩抑有奇態,淒鏘多好聲,芳袖幸時拂,龍門空自生。
【賦】晉孫諺[《初學記》十六作該,此訛。]琵琶賦曰:惟嘉桐之奇生,于丹澤之北垠,下脩條而迥回,上糾紛而乾雲,開鍾黃以挺幹,表素質於倉春,然後託乎公班,妙意橫施,四分六合,廣袤應規,迴風臨樂,刻飾流離,弦則岱谷檿絲,篚貢天府,伯奇執軛,杞妻抽緒,大不過宮,細不過羽,清朗緊勁,絕而不茹,伶人鼓焉,景響豐蛇良,操暢駱驛,游乎風揚,抑按捻[北堂書鈔一百一十作擫,擫下有攝字,此脫。]拰搦摧藏,爾乃叩少宮,騁明光,發下柱,展上按,儀蔡氏之繁弦,放莊公之倍簧,於是酒酣日晚,改為秦聲,壯諒抗愾,土風所生,延年度曲,六彈俱成,絀耶在正,疏密有程,離而不散,滿而不盈,沉而不重,浮而不輕,綿駒遺嘔,岱宗梁父,淮南廣陵,郢都激楚,每至曲終歌闋,亂以眾契,王[明本及《初學記》十六王字無。]上下奔鶩,鹿奮猛厲,波騰雨注,飄飛電逝。
晉成公綏琵琶賦曰:八音之用,誦於典藝,簫韶九奏,物有容制,惟此琵琶,興自末世,爾乃託巧班爾,妙意橫施,因形造美,洪殺得宜,柄如翠虬之仰首,盤似靈龜之觜{唯角},臨樂則齊州之丹木,柱則梁山之象犀,〈媲"女改扌"〉以玳瑁,格以瑤枝,若夫盤圖合靈,太極形也,三材片合,兩儀生也,分柱列位,歲數成也,回窗華表,日月星也。
◇筍虡
《釋名》曰:所以懸鍾者,橫曰筍,筍,峻也,在上高峻也,縱[原作蹤,據馮校本改。]曰虡,虡,舉也,在傍舉筍也。
《毛詩》曰:設業設虡,崇牙樹羽。
《禮記》曰:夏後氏之龍筍虡,殷之崇牙,周之壁翣。
鬻子曰:大禹為銘於筍虡,銘言曰:教寡人以道者擊鼓,教以義者擊鍾,教以事者振鐸,語以憂者擊磬,語以訟獄者揮鞀。
《說苑》曰:秦博士對始皇,階下撞千石之鍾,萬石之虡。
《淮南子》曰:闔閭伐楚,破九龍之鍾虡。
《東觀漢記》曰:東海王彊,殿[東觀漢記七殿下有設字。]鍾虡之懸。
《莊子》曰:梓慶削木為鐻,見者驚猶鬼神,魯侯問其術,對曰:臣將為鐻,未嘗敢以耗氣,齋七日,忘吾四支,然後入山林,觀天性區別,見成鐻,然後加手,[鐻似夾鍾也。]
《離騷》曰:簫鍾兮瑤虡。
【賦】漢賈誼虡賦曰:牧太平以深志,象巨獸之屈奇,妙彫文以刻鏤,舒循尾之采垂,舉其鋸牙,以左右相指,負大鍾而欲飛。
【銘】後漢李尤鍾虡銘曰:周因殷禮,損益可知,漢因於周,猶若重規,人因秦器,事有可施,鴻鍾怒虡,物得其宜,聲揚遠聞,文耀委迤。
◇簫
《釋名》曰:簫,肅也,其聲肅肅而清也。
《風俗通》曰:按舜作,其形參差,象鳳翼,十管,長三尺。
《爾雅》曰:大簫謂之言,小者謂之筊。
《三禮圖》曰:雅簫長尺四寸,二十四彄,頌簫尺二寸,十六彄。
《尚書》曰:簫韶九成,鳳皇來儀。
又曰:既備乃奏,簫管備舉,喤々厥聲,肅雍和鳴。
《禮記》曰:仲夏之月,命樂師,均管簫。
《莊子》曰:南郭子綦謂顏成子游曰: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郭象曰:籟,簫也。]
《呂氏春秋》曰:客有以吹籟見越王者,上下宮商和,而越王不喜也,或為之野音,而王反悅之,亦有如此者,要在聽之而已。
《列仙傳》曰:簫史者,秦穆公時人,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穆公女弄玉好之,公妻焉,一旦隨鳳飛去,故秦樓作鳳女祠,雍宮世有簫聲雲,[事具神仙部。]
《漢書》曰:元帝多材藝,吹洞簫,自度曲,被歌聲。
又曰:元帝為太子,體不安,善忘不樂,詔使王褒等之太子宮,讀誦奇文,太子善褒洞簫頌,令後宮讀誦之。
《史記》曰:周勃常為人吹簫,給喪事。
蔡邕《月令章句》曰:簫長則濁,短則清,以臈密實其底,而增減之,則和管而成音,定無所復調,當與琴瑟相參。
傅子曰:馬先生能使木人吹簫,比妙般輸墨翟,曰不劣古矣。
段龜龍《涼州記》曰:呂纂鹹寧三年,胡人發張駿冢,得玉簫。
《丹陽記》曰:江寧縣南四十里,慈母山,積石臨江,生簫管竹,王褒洞簫賦所稱,即此也,其竹圓緻,異於眾處,自伶倫采竹嶰谷,其後唯此簳見珍,故歷代常給樂府,而俗呼曰鼓吹山。
潯陽記曰:廬山西南有康王谷。又北嶺城,天欲雨,輒聞鼓角簫笳之聲。
【詩】梁劉孝儀詠簫詩曰:危聲合鼓吹,絕弄混笙篪,管饒知氣促,敘動覺唇移,仙史安為貴,能令秦女隨。
【賦】漢王褒洞簫賦曰:原夫簫榦之所生,出於江南之丘墟,洞條暢以罕節。摽敷紛以扶疏,徒觀其傍山仄,則嶇嶔〈山虛〉崎,戲阨綺靡,誠可悲乎其不安也,彌望儻莽,連延曠盪。又足樂乎其敞閒也,託身軀於厚土,經萬世而不遷,翔鳳蕭蕭經其末,回江流水溉其山,朝露清泠而隕其側,玉液浸潤而承其根,孤雌寡鵠,娛優乎其下,春禽群嬉,翱翔乎其巔,秋蜩不食,抱朴而長吟,玄猿悲嘯,搜尋乎其間,於是般匠施巧,夔襄準法,帶以象牙,掍其會合,其妙聲則清靜厭翳,[音翳。]順敘卑迖,[他戾。]若孝子之事父也,科條譬類,誠應義理,澎濞沆瀣,一何壯士,優柔溫潤。又似君子,或留而不行,或行而不留,愺恅爛漫,亡耦失儔,故知音者悲而樂之,不知音者怪而偉之,故其為悲聲,則莫不愴然累欷,撇涕抆淚,其奏懽娛,則莫不憚漫衎凱,阿那{疒畏}痿者已,以是蟋蟀尺蠖,跂行喘息,魚瞰雞睨,垂喙宛轉,瞪瞢忘食,況乎感陰陽之和,而見風俗之倫哉。
◇笙
《釋名》曰: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以匏為之,故曰匏竽,亦是也,其中空以受簧也。
《世本》曰:隋作笙也,《爾雅》曰: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說文》曰:舜祠之下,得笙白玉管,笙十三簧,象鳳之身。
《尚書》曰:笙鏞以間,鳥獸蹌蹌。
《毛詩》曰:笙磬同音。
《周官》曰:笙師掌教吹笙。
《禮記》曰:女媧之笙簧。
《穆天子傳》曰:西王母吟曰:吹笙鼓簧,中心翔翔。
《尸子》曰:商容觀舞,墨子吹笙,墨子非樂,而於樂有是也。
《漢武內傳》曰:西王母命侍女董雙成,吹雲和之笙。
《列仙傳》曰: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鳴,游伊雒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事具神仙部。]
《魏志》曰:文帝令杜夔,於賓客中吹笙鼓琴,夔有難色,遂黜免。
【詩】梁陸罩詠笙詩曰:管清羅袖拂,響合絳唇吹,含情應節轉,逸態逐聲移,所美周王子,弄羽一參差。
【賦】晉潘岳笙賦曰:河汾之寶,有曲沃之懸匏焉,鄒魯之珍,有汶陽之孤筱焉,若乃綿蔓紛敷之麗,浸潤靈液之滋,固眾作者之所詳,余可得而略之,徒觀其制器也,則審洪纖,面短長,戾刂生簳,裁熟簧,設宮分羽,經徵列商,基黃鍾以舉韻,望儀鳳以擢形,寫皇翼以插羽,摹鸞音以厲聲,於是乃有始泰終約,前榮後瘁,激憤於今賤,永懷乎故貴,眾滿堂而飲酒,獨向隅而掩淚,援鳴笙而將吹,先嗢噦以理氣,或案衍夷靡,或竦踴剽急,或既往而不返,或已出而復入,徘徊布護,渙衍葺襲,舞既蹈而中輟,節將撫而弗及,輟張女之哀彈,流廣陵之名散,詠園桃之夭夭,歌棗下之纂纂,歌曰:棗下纂纂,朱實離離,宛其落矣,化為枯枝,人生不能行樂,何以虛謚為,爾乃引飛龍,鳴鵾雞,雙鴻翔,白鵠飛,子喬輕舉,明君懷歸,荊王喟其長吟,楚妃嘆而增悲,新聲變曲,奇韻橫逸,縈纏歌鼓,網羅鍾律,爛熠燿以放艷,郁蓬勃以氣出,秋風詠於燕路,天光重乎朝日,大不逾宮,細不過羽,唱發章夏,導揚韶武,協和陳宋,混一齊楚,延不逼而遠無攜,聲成文而節有敘。
晉王廙笙賦曰:其制器也,則取不周之竹,曾城之匏,生懸崖之絕嶺,邈隆峰以崇高,延脩頸以亢首,厭瑤口之陸離,舞靈蛟之素鱗,銜明珠於帶垂,弱舌紙薄,鉛錘內藏,合松臈以密際,糅彤丹以發光。
晉夏侯淳[《初學記》作湛。]笙賦曰:嗟萬物之殊觀,莫比美乎音聲,總眾異以合體,匪求一以取成,雖琴瑟之既麗,猶靡尚於清笙,爾乃采桐竹,翦朱密,摘長松之流肥,鹹崑崙之所出,抑揚噓吸,或〈口劦〉或吹,厭枯[《初學記》作拈。]挹按,同覆互移,初進飛龍,重繼鵾雞,振引合和,如潰如離,若夫纏綿約殺,足使放達者循察,通豫平曠,足使廉規者棄節,沖靈冷澹,足使貪榮者退世,開明爽亮,足使慢惰者進竭,豈眾樂之能倫,邈奇特而殊絕。
◇笛
《風俗通》曰:笛,武帝時丘仲所作也,笛,滌也,所以滌邪穢,納之雅正也,長尺四寸,七孔,後有羌笛,見馬融賦。
傅子曰:列和善吹笛,吳姬之聲,無以加也。
伏滔蔡邕長笛賦序曰:余同僚桓子野,有故長笛賦,[世說輕詆篇注,北堂書鈔一百十一賦字無。]傳之耆艾,雲蔡邕之所作也,初邕避難江南,宿於柯亭,柯亭之館,以竹為椽,仰而眄之曰:良竹也,取以為笛,奇聲獨絕,歷代傳之。
《廣雅》曰:籥謂之笛,有七孔。
《魏略》曰:游楚好音樂,畜笛者,每待[前琵琶篇引三輔決錄作將。]以自隨。
《世說》曰:王子猷聞桓子野善笛而不識,遇桓於岸上過,舡中客有識之者,雲此是桓野王,使令人與相問,聞君善吹,試為我一奏,桓爾時已貴顯,素聞王名,即便回,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弄畢便去,客主竟不交言。
《俗說》曰:宋禕是石崇妓綠珠弟子,有國色,善吹笛,後在晉明帝宮,帝疾患危篤,群臣進諫,請出宋禕,時朝賢悉見,帝曰:卿諸人誰欲得者,眾人無言,阮遙集時為吏部尚書,對曰:原以賜臣,即與之。
又曰:謝仁祖妾阿妃,有國色,甚善吹笛,謝死,阿妃誓不嫁,郗曇時為北中郎,設權計,遂得阿妃為妾,阿妃終身不與曇言。
段龜龍《涼州記》曰:呂纂時,胡人發張駿冢,得玉笛。
《續搜神記》曰:合肥口有一大白舡,覆在水中,雲是曹公白舡,嘗有漁人夜宿,以舡系之,聞箏笛弦節之音,漁人夢人驅遣,雲勿近官妓,此人驚,即移去,相傳雲,曹公載妓舡覆於此,猶存焉。
《幽明錄》曰:永嘉中,太山民巢氏,先為相縣令,居在晉陵,家婢採薪,忽有一人追隨婢還家,不使人見,與婢宴飲,輒吹笛而歌,歌雲,閒夜寂已清,長笛亮且鳴,若欲知我者,姓郭字長生。
【賦】楚宋玉笛賦曰:余嘗觀於衡山之陽,見奇筱異幹,罕節簡枝之叢生也,其處旁塘千仞,絕谿陵阜,隆崛萬丈,磐石雙起,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師曠將為陽春北鄭白雪之曲,取其雄焉,宋意將送荊卿於易水之上,得其雌焉,於是天鏇少陰,白日西靡,命嚴春,使午子,延長鵄,奮玉手,摛朱唇,曜皓齒,赬顏臻,玉貌起,吟清商,起流徵。
後漢馬融長笛賦曰:融既博覽典雅,精該術數。又性好音律,能鼓琴吹笛,為督郵,無留事,獨臥郿縣平陽鄔中,有雒客舍逆旅,吹笛,融去京師逾年,暫聞甚悲樂之,作長笛賦,其辭曰:惟籦籠之奇生兮,於終南之陰崖,託九成之孤岑,臨萬仞之石溪,是以間介無蹊,人跡罕到,猿蜼晝吟,鼯鼠夜叫,於是放臣逐子,棄妾離友,攢乎下風,收精注耳,夔襄比律,子野協呂,十二畢具,黃鍾為主,詳觀夫曲胤之繁會叢雜,何其富也,紛葩爛熳,誠可喜也,波散廣衍,實可異也,律呂既和,哀聲五降,曲終闋盡,餘弦更興,繁手累發,密擳疊董,[文選十八作重。]上擬法於韶箾南籥,中取度於白雪淥水,下採制於延露巴人,於時也,綿駒吞聲,伯牙毀弦,瓠巴聑[下挾反。]柱,磬襄弛懸,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鳴水中不見已,截竹吹之聲相似,易京君明識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後出,是謂商聲五音畢。
◇笳
蔡琰別傳曰:琰,字文姬,先適河東衛仲道,夫亡無子,歸寧於家,漢末大亂,為胡騎所獲,在左賢王部伍中,春月登胡殿,感笳之音,作詩言志曰:胡笳動兮邊馬鳴,孤雁歸兮聲嚶嚶。
曹嘉之《晉書》曰:劉疇曾避亂塢壁,賈胡百數,欲害之,疇無懼色,援笳而吹之,為出塞之聲,動其遊客之思,於是群胡皆倚泣而去。
《世說》曰:劉越石為胡騎所圍數重,城中窘迫無計,劉始夕乘月,登樓清嘯,胡賊聞之,皆悽然長嘆,中夜次奏胡笳,賊皆流涕,人有懷土之切,向曉又吹,賊並起圍奔走,或雲是劉道真。
【賦】魏杜摯笳賦曰:唯葭蘆之為物,諒絜勁之自然,託妙體於阿澤,歷百代而不遷,於是秋節既至,百物具成,嚴霜告殺,草木殞零,賓鳥鼓翼,蟋蟀悲鳴,羈旅之士,感時用情,乃命狄人,操笳揚清,吹東角,動南徵,清羽發,濁商起,剛柔待用,五音迭進,倏爾卻轉,忽焉前引,或縕縕以和懌,或淒淒以燋殺,或漂淫以輕浮,或遲重以沉滯。
西晉孫楚笳賦曰:銜長葭以汎吹,噭啾啾之哀聲,奏胡馬之悲思,詠北狄之遐征,順谷風以撫節,飄響乎天庭,徐疾從宜,音引代起,叩角動商,鳴羽發徵,若夫廣陵散吟,三節白紵,太山長曲,哀及梁父,似鴻雁之將雛,乃群翔於河渚。
晉夏侯湛夜聽笳賦曰:越鳥戀乎南枝,胡馬懷夫朔風,惟人情之有思,乃否滯而發中,南閭兮拊掌,北閻兮鳴笳,鳴笳兮協節,分唱兮相和,相和兮哀諧,慘激暢兮清哀,奏烽燧之初驚,展從繇之嘆乖,伸棄兮更纏,遷調兮故韻,披涼州之妙參,扌制飛龍之奇引,垂幽蘭之游響,來楚妃之絕嘆,放鵾雞之弄音,散白雪之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