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第四回

老道士預卜前程 凶賊徒再窺蹤跡

且說李公接茶在手,問道:“老師傅留待學生有何指教?

並且一見學生便以貴人相稱,是何緣故?請指示明白。”道士說道:“閣下家世、事業、貧道卻不盡知。但觀尊容、氣度、骨相,將來必是方面大員。目下小有災難,自有天替星解救,可以無礙。但是貧道有一偈言,君須切記。”便在葫蘆中探出一張紙條,授與李公。李公接在手中一看,卻是四言詩句一首,上寫道:

自南至北,自西徂東。

四三長短,效忠則通。

李公看罷,說道:“蒙師傅指迷,奈學生凡夫俗眼,不識仙機,尚求明白指示。”道士說道:“這四句偈言,即是閣下一生仕途閱歷的境地,日後自見分曉。閣下無分科名,可以不必應考。

惟官星極旺,從二十八歲以後,便當一帆風順,步步高升。五十歲後小有風波,也無大礙。六十歲後更是順利,致君澤民,在此十年。但有一言,請閣下弗忘。”李公道:“更有何言,並求指教。”道士長嘆了一聲,說道:“盛名難副,旁門多誤。

日後得志,莫忘此言。以閣下的骨相,倘能捨去紅塵,修真學道,大羅金仙可到。惜乎俗緣未斷,不能超脫,一生勞碌,徒博空名。可嘆可嘆!”李公聽道士的說話,有點不大投機,便起身告辭,說道:“天已不早,師傅請便,學生尚要趕路。”

道士也不挽留,便送出團瓢,命小童引路出來。道士看李公出了月亮門,又遙囑道:“方才所言,千萬勿忘。”李公隨聲答應,一直走出廟門,別過小童,便一徑望西走去。細想道士的話,似乎在可信不可信之間。看天氣,已過申牌時分,便道:“我且去找個地方吃了晚飯,也正是開船的時候了。”便轉向大街,找了個小飯鋪吃飯,不必細說。

看官要知,這道士的四句偈言,卻是字字靈驗。今且將這個道理破解一回:“自南至北”這一句,說李公隨任南方,服官北剩“自西徂東”,乃由廣西開缺,後來又放山東。“四三長短”,四三兩個字,是四川與東三剩那個長字,想亦必是指著長江。這個短字,解說不來,或者是此後日子不長,也許是短見的意思。至於末句,卻分明說是效忠在通州地方。其“盛名難副,旁門多誤”二言,又隱隱概括李公一生,且並其身後事,亦預知之,句句靈驗,字字回響。倘非神仙中人,哪裡能這樣前知?可惜劫數難逃,事機湊合,終為左道旁門所誤,喪其生平,辜負了老道士的一片婆心,豈不可嘆!這是後話,表過不題。

李公吃完了晚飯,出了店門,看天氣已傍晚,日輪西下,明星東現,因是月初時光,卻無月色。街上店鋪半已點上燈火,各家下招牌,上牌門,滿街噼辟拍拍亂響。李公趁著街上燈光,便急急走過大橋,到泊船的地方,見船家、水手、夥計,多圍在一處吃晚飯,已有六七位搭客先已上船,在那裡閒談。李公便招呼道:“管船的,我那行李、雨傘呢?”那燒火阿二見是先前來的客人,連忙放下飯碗,掀起艙板,將行李提出,對李公道:“客人,您的東西在這裡。您請上船罷。”李公走上跳板,跨上船沿。阿二便將行李遞過,說:“客人你瞧,可對不對?雨傘照舊拴上,卻沒有動一點兒。查對明白,便不與我阿二相干了。”李公雙手接過,說聲“勞駕”,便彎下腰走進船艙,將行李打開,鋪得停當;將鞋脫下,同雨傘捆做一處,便當枕頭。正在收拾的工夫,又來了四五位客人。船家晚飯亦已吃完,阿二點了一盞燈籠,提進艙來,掛在橫樑上,說道:“眾位客人都用過晚飯沒有?如沒有用,趕快上岸去吃。等這支蠟點去一半,就要開船了。”眾人道:“都吃過了。”李公看艙中客人,連自己共十二位,卻都是買賣場中的人。只有一個少年,方面大耳,舉動大方,不像個生意人光景。

少頃,又來了一人,李公一看,正是白天在天河館遇見的。

那個人跳上船頭,在艙門口望里一張,便說道:“擠得很啊,我另搭船走罷。”翻身復跳上岸走了。船家高叫道:“客人齊了沒有?”阿二望艙中一看,說:“齊了。”管船的便叫開船。

水手們解纜的解纜,拔跳的拔跳,撐篙的撐篙,七手八腳,忙亂一陣。李公回頭,看岸上房屋,燈火鏇轉移動,便知船已開了。只因這一開,有分教:血濺船頭,屍橫艙板。正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