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本謀
作者:何守法
[題解]本謀者,以謀為本也。《太公傳》曰:“其事多兵權與奇計,後之言兵者,皆宗太公為本謀。”名篇之義,蓋取諸此。若夫趙充國曰:“帝王之兵,貴謀而賤戰。”岳武穆曰:“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謀。”則信乎!謀乃行師之本,非謀無以制勝於萬全。故以為第一篇。通篇作二節看:首至“聖王〔之所〕不免也”,總是先敘兵興有害;後半篇則尚謀以免害也。
1、凡兵之興,不得已也。國亂之是除,民暴之是去,非以殘民而生亂也。
[批評]首言“不得已”,垂訓之意何深!
[原注]兵因除亂去暴而興,正見不得已處,此一篇大旨。
2、自古明君賢將,謀之於未戰之先者,豈專謀敵求勝哉?亦冀保民而康國耳!
[批評]“康國保民”,果惟明君賢將為然。
[原注]冀,期望也。保則不殘,康則不亂。此推君將預謀之心。
3、故知害之害者,知利之利。知危之危者,知安之安。知亡之亡者,知存之存。得勝者,不先料敵而料己。料敵者疏,料己者密。料敵者知敵之勢,料己者知己之情。
[批評]論謀者有矣,多主於謀敵;此先料己,為謀真是務本之道。
[原注]利害安危存亡,其機相為倚伏。能知而料於彼己之間,斯為善謀,然猶須先料己也。勢,以顯於外者言;情,以隱於中者言。
4、是以民勞而興兵者疲,民貧而興兵者匱,民玩而興兵者散,內有讒臣,而興兵者殆,天災流行而興兵者亂,有內難而興兵者疑,上下離心而興兵者亡。
[批評]“七者”俱在己之事。
[原注]言民而勞苦、貧乏、玩者,必至疲匱與散走。國有讒佞、天災、內難、離心者,必致危殆、播亂、疑貳以底於亡。故當先料之於己,急圖自治也。民勞而疲,如韓信不可攻燕。民貧而匱,如漢武海內虛耗。民玩而散,如懿公士不授甲。內有讒臣,如夫差偏信伯嚭。天災流行,如魏相直諫宣帝。國有內難,如桓公五子爭立。上下離心,如夏桀民欲偕亡。此其類也,學者悟之。
5、軍需不備,取敗之道也。行伍不充,取敗之道也。備軍需、充行伍而災及吾民,以敗致敗之道也。
[批評]“三者”亦己之事。
[原注]言不惟有上“七事”,兵與食用不足,雖足而災及於民,皆必取敗,亦當知警。以敗致敗者,謂以自己先有敗道,致人之敗我也。
6、故國不富不可以興兵,民不和不可以合戰。興兵而不計成敗之,危急際也。合戰而不審存亡之機,大難時也。
[批評]以“富、和”二字總括上“七事”、“三事”,極妙!
[原注]此承上言,必國富而民和,斯可興兵以合戰。非危急大難,斷不可輕躁寡謀,而昧於成敗存亡之機也。
7、兵之所以妨民者五,司國計者,不可不知焉。三時弛務,妨民之農;隸籍充伍,妨民之業;軍需輜重,妨民之財;擐甲冠胄,妨民之力;鼓行搏鬥,妨民之生。此五者,聖王之所不免也。
[批評]舉“五害”為聖王不免,何等懇切!
[原注]妨,害也。此舉兵興之害有五。三時,春耕夏耘秋收也。弛,廢而不張也。軍需,軍中待用之物。輜重,載器糧衣裝之車也。擐,披之於身也。冠,戴之於首也。胄,盔也。鼓行,聞鼓則進也。搏,擊也。夫妨農則食不足,妨業則家益虛,妨財則用日竭,妨力則令難行,妨生則死傷者眾。故聖王雖有愛人之心,興〔兵〕則必致此五害。此所以不得已而後興,深切凶危之戒也。
8、故將之為國謀者,曰:士出何籍,馬出何牧,糧出何稅,財出何賦,器用出於何供,推挽出於何力。是以不難於戰勝,而難於不為斯民病;不難於殺敵,而難於不貽患於國。兵以銷兵,然後興兵;戰以止戰,然後合戰。斯於遏敵之鋒,而非期於敵之盡也。
[原注]此承上兵興之害有五,雖聖王不免。故將奉君命專征,不得不以所費用者,詳細為國謀之。戰勝殺敵,謂之不難者,非果不難,凡有智力者,皆可能也。然多至於病民而貽患。故必雖勝而國與民無損者,方為難。“兵以銷兵”四句,是動必成功,不輕舉也。“期於遏敵”二句,是敵服則止,不窮默也。自此至末,俱是用謀為本。
9、夫將有必勝之術,而無必不戰之術。有不敗之道,而無必敗敵之道。攻圍戰守御五者,因敵以制變,斯勝矣。故拔敵之城而非攻也,致敵之降而非圍也,寢於廟堂之上而非戰也,散於原野之間而非守御也。如不得已而必至於用兵,則不多旅,不久師,不暴卒,不角力,惟謀以為之本。則吾民之病,其少瘳乎。
[批評]“五者”,兵事之常。謀能因敵制變而勝,亦神矣哉!
[原注]必勝,勝敵也。術,法之巧也。不敗,己不敗也。道,即理也。此在己者,故曰有。時遇暴亂,安得不戰?敵備已周,安能敗之?此在人者,故曰無。是以兵雖有攻圍戰守御之五事,惟能因敵以制變,勝自不資於此,乃聖王之本心也。若至於不得已而用兵,猶不專恃夫兵,以謀為之本。此所以救民於水火,而不流於前之五害也。“不多旅”四句,如文王伐崇,退修文教,因壘而降;武王伐紂,虎賁三千,一戰而定之類。病,猶害也。瘳,愈也。
10、夫兵,莫大於握其樞。兵之樞,名義而已。我執其名而加敵以惡名,我仗其義而加敵以不義,則三軍之出,烈烈炎炎,上洞於天,下徹於泉,中橫乎四表,旌之所麾,士氣奮而敵威摧矣。
[批評]謀先名與義,何患無成?真是高識。
[原注]此又承上結言。將之謀國,非止料己與不尚威武,尤在出之有名,仗義而舉。如漢高祖為義帝發喪,李密檄煬帝過惡之類。天下人心安有不回響,三軍之士安有不奮勵者乎!此更謀之大者。樞,乃戶樞轉移之柄也。烈烈炎炎,火盛不可止遏之貌。洞,清空無礙。徹,通透也。橫,無遠不屆也。四表,四方也。此指兵勢之赫於六合言。摧,毀折也。言敵受惡名不義,自莫當吾之兵而喪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