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卷上·誠

作者:陳淳

誠字與忠信字極相近,須有分別。誠是就自然之理上形容出一字,忠信是就人用工夫上說。

誠字後世都說差了,到伊川方雲“無妄之謂誠”,字義始明。至晦翁又增兩字,曰“真實無妄之謂誠”,道理尤見分曉。後世說至誠兩字,動不動加諸人,只成個謙恭謹愿底意思。不知誠者真實無妄之謂,至誠乃是真實極至而無一毫之不盡,惟聖人乃可當之,如何可容易以加諸人?

誠字本就天道論,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只是一個誠。天道流行,自古及今,無一毫之妄。暑往則寒來,日往則月來,春生了便夏長,秋殺了便冬藏,元亨利貞終始循環,萬古常如此,皆是真實道理為之主宰。如天行一日一夜,一周而又過一度,與日月星辰之運行躔度,萬古不差,皆是真實道理如此。又就果木觀之,甜者萬古甜,苦者萬古苦,青者萬古常青,白者萬古常白,紅者萬古常紅,紫者萬古常紫,圓者萬古常圓,缺者萬古常缺,一花一葉,文縷相等對,萬古常然無一毫差錯,便待人力十分安排撰造來,終不相似,都是真實道理,自然而然。此中庸所以謂“其為物不二,其生物不測”,而五峰亦曰“誠者,命之道乎”,皆形容得親切。

就人論,則只是這實理流行付予於人,自然發見出來底,未說到做工夫處。且誠之一字,不成受生之初便具這理,到賦形之後未死之前,這道理便無了?在吾身日用常常流行發見,但人不之察耳。如孩提之童,無不知愛親敬兄,都是這實理髮見出來,乃良知良能,不待安排。又如乍見孺子將入井,便有怵惕之心。至行道乞人飢餓瀕死,而蹴爾嗟來等食乃不屑就,此皆是降衷秉彝真實道理,自然發見出來。雖極惡之人,物慾昏蔽之甚,及其稍息,則良心之實自然發見,終有不可殄滅者。此皆天理自然流行真實處。雖曰見於在人,而亦天之道也。及就人做工夫處論,則只是愨實不欺偽之謂。是乃人事之當然,便是人之道也。故存心全體愨實,固誠也;若一言之實,亦誠也;一行之實,亦誠也。

如“君子誠之為貴”“誠之者,人之道”,此等就做工夫上論,蓋未能真實無妄,便須做工夫,要得真實無妄。孟子又謂“思誠者人之道”,正是得子思此理傳授處。古人立意,有就天命言者,有就人做工夫言者。至於“至誠”二字,乃聖人德性地位,萬理皆極其真實,絕無一毫虛偽,乃可以當之。

誠在人言,則聖人之誠,天之道也;賢人之誠,人之道也。

誠有以理言者,若“誠者物之終始”是也。有以心言者,若“不誠無物”是也。

如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等類,若不是實理如此,則便有時廢了。惟是實理如此,所以萬古常然。雖更亂離變故,終有不可得而殄滅者。

誠與信相對論,則誠是自然,信是用力;誠是理,信是心;誠是天道,信是人道;誠是以命言,信是以性言;誠是以道言,信是以德言。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