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獸部·卷八

作者:李昉

○馬四

《戰國策》曰:汙明見春申君曰:"夫驥之齒至矣,焚課車而上太行,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坂遷延,負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而幕之。驥於是俯而噴,仰而鳴,聲造於天。欣見伯樂擲戟己也。"

《漢書音義》曰:騕褭者,神馬也,赤喙黑身。

《穆天子傳》曰:天子命駕八駿之乘,右服華騮而左綠耳,右驂赤驥而左白義。天子主車,造父為御。次車之乘,右服渠黃而左逾輪,右驂盜驪而左山子。伯夭主車,參百為御,奔戎為右。天子乃遂東南翔行,馳驅千里,至於巨蒐。巨蒐之人用其牛馬之湩以洗天子之足。(湩,乳。音東。)

又曰:祝沉牛馬豕羊河,宗命乎皇天子。(加皇者,尊之。)天子受命,南面再拜。柏犮既致河典,乃乘黃之乘為天子先,(所乘馬盡黃色,為先驅也。)以極西土。

又曰:天子北征,舍於珠澤,(此澤出珠,因名之也。)以釣於氵不十,因獻食馬三百,(可以供廚膳者。)牛羊二千。

又曰:辛丑,天子渴於沙衍,(沙中無泉水。)求飲未至,七萃之士曰高奔戎,刺其左驂之頸,取其清血以飲天子。

又曰:天子東遊於黃澤,宿於曲洛,(洛水文回曲。)使宮樂謠曰:"黃之池,其馬歕(歕,音普問切)沙,皇人威儀;黃之澤,其馬噴玉,皇人壽谷。"

郭璞症《穆天子傳》曰:《竹書》曰:"北唐之君來見,以一驪馬,是生綠耳。"魏時西卑獻千里馬,白色而兩耳黃,名之為黃耳。

《山海經》曰:滑死晷多水馬,如馬而文臂(臂,前腳。)牛尾,其音如呼。

又曰:天帝之山有草焉,狀如萊,臭如蘼蕪,名曰杜蘅,可以走馬。(帶香草,令便馬。或曰:馬得之健步也。)

又曰:犬戎之國有文馬,縞身朱鬛,(縞猶素也。《大傳》云:駁身朱鬛。)目若黃金,名曰吉壃(或作良。)乘之壽千歲。

《莊子》曰:夸父山北有林,名桃林,廣圓三百里,其中多馬。(桃林,今弘農湖縣南北名,饒野馬。)

又曰:大樂之野,夏後啟於此舞九代馬。(九代,馬名也。)

《莊子》曰: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雖有儀台路寢,無所用之。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燒之,剔之,刻之,雒之,連之以羈絆,編之以皂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飢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後有鞭策之威,而馬之死者已過半矣。

又《徐無鬼》曰:吾相馬,直者中繩,曲者中鉤,方者中矩,圓者中規,是國馬也,而未若天下馬也。天下馬有成材,若恤若泆,若喪若一,若是者超軼絕塵,不知其所。

《老子》曰: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列子》曰: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良馬可以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臣之子皆下才也。臣有所與九方皋,其於馬,非臣植等也。"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在沙丘。"穆公曰:"何馬?"對曰:"馬牝而黃。"使人往取之,牡而驪。公不悅,召伯樂曰:"敗矣!子之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伯樂曰:"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馬至,果天下之馬也。(《淮南子》曰九方禋,余同。)

《晏子春秋》曰:景公游於紀,得金壺,發而視之,有丹書,曰:"勿食反魚,無乘駑馬。"晏子曰:"食魚無反,無盡民力也;不乘駑馬,無致不肖於側也。"公曰:"紀有此書,何以亡?"晏子曰:"紀有此書,藏之於壺,不亡曷待?"

又曰:景公使人養所愛馬,馬病死。公怒,令人殺養馬者。晏子請數之,曰:"爾有三罪:使汝養馬,殺之,一當死也;又殺公所最善馬,二當死也;使公以一馬之故而殺人,百姓必怨叛,諸侯輕伐吾國,三當死也。"公喟然曰:"赦之。"

《家語》曰:孔子相魯,齊人患其霸也,欲敗其正名。乃選女子八十人,衣以文衣而舞《容璣》(《容璣》,舞曲。),及文馬四十駟,以遺魯君。陳女樂、列文馬於魯城南高門外。季桓子微服往,觀之再三,將受焉。魯君為周道游觀,觀擲暾日,殆於政事。子路言於孔子,孔子遂行。

又曰:魯定公問於顏回曰:"子亦聞東野畢之善御乎?"對曰:"善則善矣,雖然,其馬將必佚。"定公色不悅,顧謂左右曰:"君子故有誣人耶?"顏回退。後三日,校來報之曰:"東野畢之馬佚,兩驂曳,兩服入於廄。"公聞之,越席而起,促駕召顏回。顏回至,公曰:"前日寡人問吾子以東野畢之善御,而子曰美矣,其馬將佚。不識吾子奚以知之?"對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於使民,而造父又巧於使馬,舜不窮其民,而造父椿窮其馬,故舜無佚民而造父無佚馬。今東野畢之御也,升馬執轡,銜體正矣;(馬宜為車。)步驟馳聘,朝禮畢矣;(馬步驟馳騁,盡朝禮之舞。)歷險致遠,馬力盡矣。然而其心猶乃求馬不已,臣以此知之也。"公曰:"善哉,誠若子之言也。"

《春秋後語》曰:蘇代欲見齊王,齊王怨蘇秦,欲困蘇代,不肯見代。代乃說淳于髡曰:"人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於市,人莫知之。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於市,人莫與言。願子還而視之,如鏇去顧破之,臣請獻一朝之價。'伯樂乃如其言,一旦而馬價什刀。今臣欲以駿馬見於王,莫為臣先後,(先後,導引也。)足下有意為臣伯樂乎?請獻白璧一詩,黃金十鎰,以為馬食。"(不斥言人慾,云為馬之芻草。)淳于髡曰:"謹聞命矣。"入言之於王而見之,王果善蘇代矣。

又曰:初,孫臏與龐涓俱學兵法。涓既事魏惠王,將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人召孫臏。孫臏至,以法刑之,斷其兩足。後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歸。田忌喜而客待之。田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馳馬,爭先;射重稱為勝也。)孫臏見其馬足不甚相遠,有上中下輩,於是臏謂田忌曰:"君第重射,我能令君勝。"(弟,但也。亦且也。司馬長卿"弟如臨邛"是也。)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臨質,孫臏曰:"取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之上駟與彼中駟,取君擲晷獒與彼下駟。"既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千金。於是田忌進孫臏於威王,王問兵法而師之。

《韓子》曰:昔紂為甲百萬,左飲馬於湛,右飲馬於洹,洹水竭,湛水不流。武王甲卒三千,破而王之。

又曰:鉛陵卓子乘蒼龍挑文之乘,鉤飾在前,錯綴在後。馬欲進則鉤飾禁之,退則綴錯貫之。造父見而泣曰:"猶人處急世而不知所由也。"或雲乘翟文之乘。

又曰:桓公伐孤竹,春往冬還,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擲昵可用。"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又曰:如耳說衛嗣君,嗣君悅之。左右曰:"公何為不相也?"公曰:"夫馬似鹿者而千金,有千金之馬無一金之鹿者何也?馬為人用而鹿不為人用。今如子搜扮者,亦不為寡人用,吾是以不相也。"

又曰:伯樂教其憎者相千里馬,教其愛者相駑馬。以千里馬世一有,其利少;駑馬多,其利多也。

《孫卿子》曰:伯樂不可欺以馬,君子不可欺以人。

又曰:驊騮、騏驥、纖離、綠耳,古之良馬也。

又曰:君子善其言而類焉者應矣,故馬鳴而馬應之,非知也,其勢然也。

又曰:驥一日而千里,駑馬十駕,則亦及之矣。

《伯樂相馬經》曰:馬生下墮地,無毛,行千里;尿舉一腳,行五百里。闌筋豎者,千里馬;膝如團曲,千里,三軍莫逐,但知所發,不知所瞬蘙。

又曰:江淮津督徐成,字子長,兄弟蒙寵於府君,治馬方以報,千金不傳,號淮津方。尋陽丞陽朱君方最良,豫州從事沛國蕭跣方最良也。

又曰:馬相歲,上下齒,二十四歲,齒黃;三十三歲,齒白。口中欲紅色如日月光者,行千里;汙溝欲深,脊欲如伏龜。兩邊有回毛曰騰蛇,殺主;口邊有回毛曰御禍,妨主;口中有黑者烏銜,馬短壽。

又曰:素下去煩戀四寸,行千里。驟而不起,骨勞;砌獰蘘不振,皮勞;振而不噴,氣勞。耳欲小而促也。食有三芻,飲有三時也。白額入口,名曰榆寫,一名的盧,奴乘客死,主乘棄市。回毛在目下,名曰承淚,不利人也。

又曰:馬,頭為王,欲得方;目為丞相,欲得明;脊為將軍,欲得強;腹為城郭,欲得張;(一曰脅為城郭。)四下為令,欲得長。(一曰膝下為令。一曰四下。)眼欲得高巨;(一曰欲其端正。)睛眼欲如懸鈴,紫艷光明;下臥蠶懸鑿欲得成。鼻孔欲得大,鼻頭有王火字。(一曰鼻欲得橫筋,鼻上文如王火,欲得明。)口中欲得赤。膝骨圓而張。耳欲相近而堅、小而厚。雍一寸三百里,三寸千里。伏龍骨欲得成。頸欲得長。雙扶欲得大而突。蹄欲得厚。腹下欲得平,有八字。馬頭欲得高而成,尾骨高而垂也。凡相馬之法,先觀三羸五駑,乃相其餘。大頭小頸,一羸也;弱脊大腹,二羸也;小脛大蹄,三羸也。謂五駑者,大頭緩耳,一駑也;長頸不折,二駑也;短上長下,三駑也;大骼短脅,四駑也;淺寬薄脾,五駑也。

馬援《銅馬相法》曰:水火欲分明,(水火,在鼻兩孔間。)上唇欲急而方,口中欲紅而有光,此馬千里。頷下欲深,下唇酉,牙欲去齒一寸,則四百里。牙劍鋒則千里。目欲滿而澤,腸欲充,膁欲小,肋欲長。懸薄欲厚而緩,(懸薄,服股也。)腹下欲平滿,汗溝欲深長。而膝本欲起,肘腋欲開,膝欲方。蹄欲厚三寸,堅如石。鬃欲戴,中骨高三寸。(鬃,中骨也。)頰欲開,而膺下喻邈一尺以上,能久走。鞅欲方,(頸長,)胸欲直而出。(脾骨前向。)鳧間欲開,望視之如雙鳧。

《楚辭》曰:卻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而取路。當世豈無騏驥兮,誠莫之能善御。見執轡者非其人兮,故駒跳而遠去。

《符瑞圖》曰:王者貴人而賤馬,則白馬朱鬛集。又云:車馬有節則見騰黃。騰黃者,神馬也,其色黃。一名乘黃,亦曰飛黃,或曰吉黃,或曰翠黃,一名紫黃。其狀如狐,背上有兩角。出白氏之國。乘之壽三千歲。(黃帝乘之。)

孫氏《瑞應圖》曰:玉馬者,王者清明尊賢則至。

又曰:乘黃,王者輿服有度則出。騕褭者,神馬也,與飛兔同,以明君有德也。

又曰:飛兔者,日行三萬里。禹治水土,勤勞歷年,救民之害,天應其德則至。駃蹄者,后土之什蘙,自能言語,王者仁孝於民則出。禹治水土有功而來。

又曰:龍馬者,仁馬,河死戤精也。高八尺五寸,長頸,骼上有翼,旁垂毛,鳴聲九音,有明王則見。

《呂氏春秋》曰:秦繆公車敗失左驂,自往求焉,見野人殺將食之。繆公笑曰:"食駿馬肉而不飲酒,余恐其傷性也。"遍飲之而去。

又曰:伯樂學相馬,所見無非馬者。

又曰:古相馬者,有寒風能相口齒,麻朝能相頰,女厲能相口,管青能相唇吻,陳悲能相股腳,秦牙能相前,賁君能相後,並知其見之一也。

又曰:今有千里之馬於此,非得良工,猶若弗取。(良工,相馬之工。)良工之與馬也,相得然後成,譬之若枹之與鼓。夫士亦有千里,高節死義,此士之千里也。能使士行千里者,其惟賢者乎?

又曰:凡為善難,任善易。奚以知之?今與驥俱走,則人不勝驥矣;居於車上而任驥,則驥不勝人矣。

又曰:良劍期乎斷,不期乎莫耶;(莫耶,良劍也。取其能斷,無取於名也。故曰不期莫耶。)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驥,千里馬名也。王者乘之游驁,因曰驥驁也。)

又曰:宋人有取道者,其馬不進,剄而投之溪水。(剄,殺,投,棄。)又復取道,其馬不進,又剄而投之溪水。如此者三,雖造父之所以威馬,不過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尾嫳於御。人主之不肖有似於此。不得其道而徒多其威,威逾不用。

又曰:飢馬盈廄嗼然,未見芻也;飢狗盈宮嗼然,未檻邇也。檻邇與芻,動不可禁。(動猶爭也。)亂世之民嗼然,未見賢者也,見賢人則往不可止。

又曰:得十良馬,不若得一伯樂;得地千里,不若得一聖人。

又曰:小方,大方之類也。小馬,大馬之類也;小知,非大知之類也。

又曰:青龍之匹、遺風之乘也,(高誘曰:皆馬名。疾若遺風也。)非先為天子,不可得而具。(具,備具也。)

《燕丹子》曰:太子有千里馬。荊軻謂太子曰:"千里馬肝美。"太子即進肝。

又曰:丹質於秦,秦王遇之無禮,欲求歸。秦王曰:"烏頭白、馬生角,乃許恩彘。"丹仰天而嘆,烏即頭白,馬即生角。秦王乃放歸。

《淮南子》曰:聖人擲晡,猶造父之御也。和輯乎銜轡之際,而緩急於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擲晷,而執節於掌握之間。內得於中心,而外合於馬志,故能取道致遠,而氣力有餘,誠得其術也。是故執勢者,人主之車輿也;大臣者,人主之四馬也。體離車輿之安而手失四馬之心,而能無危者,古今未之見也。

又曰:天下有道,飛黃服皂。(又曰:黃帝時,飛黃服皂也。皂與皂同。)

又曰: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車攝轡投足,調究韌佚,若一世皆以為工,然而未甚貴也。若夫鉗旦、大丙之御也,(鉗旦大丙,太一之御。)徐轡銜,去韅鞅,車莫動而自舉也,馬莫使而自走也。日行月動,星耀而玄運,電奔而鬼駭。過歸雁於碣石,軼昆雞於姑餘。(姑余,在吳地。)悲思慮之察、手爪之巧也,嗜欲形於胸中,精神喻於六馬,以此弗御之御者也。

又曰:驊騮、綠耳,一日千里,搏兔不如狼、契也。

又曰:戎翟之馬,皆可以馳驅,或近或遠,惟造父能盡其力。三苗之民,皆可使忠信,或賢或不肖,惟唐虞能齊其美。

又曰:馬齒非牛蹄,檀根非椅枝,故見其一本,而萬物知。(知猶別也。)

又曰:季秋之月,乃教於田獵,以習五戎,命仆及七騶鹹駕載旗。

又曰:易道良馬,使人慾馳;飲酒而樂,使人慾歌。是而行之,固謂之斷;非而行之,必謂之亂。(斷猶治也。)

又曰:夫馬之為草駒之時,跳躍揚蹄,翹尾而走,人不能制,齕咋足以噆肌碎骨,蹶蹄足以破盧陷匈。及至圉人擾之,良御教之,掩以衡軛,連以轡銜,則雖歷險超塹,弗敢辭也。故其馬之不可化,其可駕御,教之所為也。馬聾蟲(聾蟲,無知也。)而可以通氣志,猶待教而成,又況人乎?

又曰:夫待騕褭、飛兔而駕之,則世莫乘車矣;(騕褭、飛菟,皆行萬里。其行若飛,因曰飛兔也。)待西施、落纂而為妃,則終身不家矣。

又曰:日之行也,不見其移也。騏驥背日而馳,草木為靡,懸峰未簿而日在其前矣。(懸峰,馬蹄下雞舌也。)

又曰:馬免人於難者,其死也葬之以帷;牛有德於人者,其死也葬之以大車之薦。牛馬有功猶不可忘,又況人乎?

《淮南萬畢術》曰:馬毛犬尾,親友自絕。(取馬毛、犬尾置朋友若夫婦衣中,自相憎也。)

《說苑》曰:晉平公出田,見乳虎,乳虎伏而不動。平公還,謂師曠曰:"聞之:霸王之君出獵,猛獸伏而不敢起。今者寡人出,乳虎伏而不動,此猛獸乎?"師曠對曰:"鵲食蝟,蝟食鵕鸃,鵕鸃食豹,豹食駁,駁食虎。夫駁之狀,有似駁馬,今者吾君必驂駁馬以出乎?"平公曰:"然。"

又曰:北塞上之人,其馬亡入胡中。人皆吊之,其父曰:"桿何詎知不為福?"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桿何詎知不為禍?"家富馬良,其子好騎,墮而折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桿何詎知不為福?"居一年,胡夷大出,丁壯者皆控弦而戰,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十人戰,九人死。此子獨以跛故,父子相保。

《地境圖》曰:銅器之精見為馬。

《孔叢子》曰:衛公子友饋四乘馬於子思,曰:"不以此求交於先生;久降鄙土,為賓至之餼耳。"

又曰:公孫龍以白馬為非馬,或曰:此辯而毀大道。子高適趙,謂龍曰:"願受業,久不敢,先者以白馬為非馬耳。誠能去之,則為弟子。"龍曰:"若使去之,尾馛教矣。"

《涼州記》曰:呂光麟嘉五年,疏勒王獻火浣布、善舞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