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珍寶部·卷十一

作者:李昉

○銀

《周禮·夏官下》曰:正南曰荊州,其利丹銀。

《爾雅》曰: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郭璞曰:遼音也。)

《孝經援神契》曰:神靈滋液,有銀瓮,不汲自滿。

《史記·封禪書》曰:殷得金德,銀山溢。(蘇林注曰:溢,出。)

又曰:蓬萊、方丈、氵嬴州,此三神山,黃金、白銀為宮闕。

又《大宛傳》曰:安息國以銀為錢,錢如其王面。王死,輒更錢,放王面焉。

又曰:舜為父母淘井,將銀錢安罐中,與父母。

《漢書》曰:王莽時,珠堤銀重八兩,一流直千五百八十。(張晏曰:珠堤,縣名,屬犍為,出銀。)池銀,一流直千。是為銀貨。

又《西域傳》曰:無雷國出銀。

司馬彪《續漢書》曰:大秦國以金銀為錢,十銀錢當一金錢。

《魏志》曰:郭修手刃蜀大將軍費禕,追加褒寵,謚曰威侯。子龍加爵,拜奉車都尉,賜銀千餅。

魏武《上雜物疏》曰:御物:中宮貴人、公主、皇子,純銀漆帶鏡一枚。西貴人,純銀參帶五。皇子,銀匣壹;皇子雜用物十六種,純金參帶方嚴四具。

又曰:御物及貴人、公主、皇子,有純銀香爐也。

《魏志》曰:穢國,男女系銀,廣數寸,以為飾。

《蜀志》曰:先主平蜀,賜諸葛亮等銀千斤。

《吳志》曰:孫皓時,言掘地得銀,長一寸,廣一分,刻上有年月。於是改年為天策。

又曰:婁生為劉表所圍,圭飲食健兒數百人,人賜銀一斤,使擊表。

《晉故事》曰:成帝鹹康元年,有司奏上元給賜眾官銀,檢金部見銀一萬五千兩充給。

《宋起居注》曰:廣州刺史韋朗,鏤銀銘二枚。

《齊書》曰:明帝每存儉約,欲鑄壞太官元日上壽銀酒槍。尚書令王晏等鹹稱盛德。蕭穎胄曰:"朝廷盛禮莫過三元。此一器,既是舊物,不足侈!"帝不悅。後預曲宴,銀器滿席。穎胄曰:"陛下前欲壞酒槍,恐宜移在此器也。"帝甚慚。

《南史》曰:梁陶季直,丹陽和陵人也。祖愍祖,宋廣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愍祖甚愛異之。嘗以四函銀列置於前,令諸孫各取其一。季直時年四歲,獨不取,曰:"若有賜,當先父伯,不應度及諸孫,故不取。"愍祖益奇之。

《陳書》曰:周文育從南海出,至大庾嶺,遇卜者,卜之曰:"君北下不過作令長,南臨則為公侯,又當暴得銀二千兩。若不見信,以此為驗。"其夕,宿於逆旅,有賈人求與文育博。文育勝之,得銀二千兩。旦遂卻入嶺南。

崔鴻《十六國春秋·前趙錄》曰:聰引帝入燕語。帝曰:"卿為豫章王時,贈朕柘弓、銀研,卿頗憶不?"曰:"臣安敢忘之,但恨爾日不得早識龍顏。"

又《後趙錄》曰:大武殿室皆銀楹金柱。

《後魏書》曰:銀出始興陽山縣,又出桂陽陽安縣。驪山有銀礦,二石得銀七兩。白登山亦有銀礦,八石得銀七兩。(宣武帝詔,並置銀宮,每令探鑄。)

又曰:孝明皇帝開恆州銀山之禁,與人共之。

又曰:太武皇帝和平二年,詔中尚坊作黃金合盤,鏤以白銀,鈿以玫珚。

《唐書》曰:武德中,方術人師市奴合金銀並成。上異之,以示侍臣。封德彝進曰:"漢代方士及劉安等皆學術,惟苦黃白不成,金銀為食器可得不死。"

又曰:貞觀中,治書侍御史權萬紀上言:"宣、饒二州諸山大有銀坑,采之,極是利益,每歲可得錢百萬貫。"上謂曰:"朕貴為天子,是事無所少乏。惟須嘉言善事,有益於百姓者。且國家剩得數百萬貫錢,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見卿推賢進善之事,又不能按舉不法,震肅權豪;惟只言稅鬻銀坑,以利多為美。昔堯抵璧於山,投珠於谷,由是崇名美號見稱千載;後漢桓、靈二帝,好利賤士,為近代庸暗之主。卿遂欲將我比桓、靈耶?"是日放令還第。

又曰:太宗引杜淹為天策府兵曹參軍、文學館學士,常侍宴賦詩。時有八人同作,淹為稱首,賜以銀鍾。

又曰:貞觀中,鴻臚奏:高麗莫支離貢白金。黃門侍郎褚遂良進曰:"莫支離虐殺其主,九夷所不容。陛下以之興兵,將事吊伐,為遼山之人報主辱之恥;若受其貢,何所致伐?"太宗納焉。

又曰:元和十四年,涇原節度使王潛進銀三千兩、熟線綾三千匹。涇州密邇戎境,其土無百姓,其軍皆仰給度支舊矣。至若無名上獻,雖吳、蜀沃富,猶謂取諸人以乾媚,不免於譏責。今則盜削軍實,以充貢獻,而求恩澤,蓋以時急於財,勢使然也。

又曰:太和中,尚書左丞王起,進亡兄播銀胡瓶二百枚、玉及通犀帶刀劍器杖等。

《管子》曰:上有鉛者,下有銀。

《列子》曰:周穆王執化人之祛,騰而上天。暨化人之宮,構以金銀,絡以珠玉。

《淮南子》曰:夫淇衛菌簬,飾以銀錫,有薄縞之憺,不能獨穿也。

《抱朴子》曰:銀但不及金玉,服可地仙。

《穆天子傳》曰:天子乃賜曹奴之人戲、黃金之鹿、銀麕。(今有地中得玉豚、金狗之屬,皆古者賂夷狄之奇貨。)

又曰:披圖視觀天子之寶器,有燭銀。(銀青精光如燭。)

《山海經》曰:杻陽之山,其陽多白銀。(郭璞曰:即銀也。)少陽之山,其下多赤銀。(銀之精者。)

東方朔《神異經》曰:南方有銀山,長五十餘里,高百餘丈。皆悉白銀,不雜土石,不生草木。

東方朔《十洲記》曰:東方外有東明山,有宮焉。左右闕而立,其高百尺。建以五色門,有銀榜,以青碧鏤題,曰:"天地長男之宮"。南方有誾明山,有宮焉。有銀榜,題曰:"天地中女之宮。"

桓譚《新語》曰:期門郎程偉好黃白事。娶婦,得怪女。偉無衣,為婦致兩匹繒。後見夫方扇炭,欲燒筒中水銀。鋼慫出其中藥以投之,立成銀。偉就求道,不受,發狂而死。

《白虎通》曰: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太山何?報告之義。或曰:封金銀繩,或曰石塗金銀繩,封之以印璽。

《瑞應圖》曰:王者宴不及醉,刑罰中人不為非,則銀瓮出。

阮諶《三禮科》曰:牛鼎受一斛。天子飾以黃金,錯以白銀。

《幽明錄》曰:徐琦每見一女子,姿色甚美,便解臂上銀鉿贈之。

《列異記》曰:故司隸校尉上黨鮑子都少時,上計掾於道中遇一書生,獨行無伴,卒心痛。子都下車為按摩。奄忽亡,不知姓名。有書一卷,銀十餅。即賣一餅以殯斂,其銀以枕之,素書著腹上。哭之,謂曰:"若子魂靈有知,當令子家知子在此!今奉使命,不獲久留。"遂辭而去。

《吳越春秋》曰:禹登委山,得五金簡,青玉為字,編以白銀。

《異物志》曰:金鄰國去扶南二千餘里,土地出銀。

《異苑》曰:弘農楊子,聞土中作聲,掘得玉。後三年,有蛇去樑上,落糞皆成碎銀。作器賣於市,得者尋以破滅。

《地鏡圖》曰:銀氣夜正白,流散在地,撥之隨手合。

又曰:銀精變白雄雞。

酈元注《水經》曰:潺水出潺山,水源有金銀礦,洗取,火合之,以成金銀。

《南越志》曰:遂成縣任山,銀沙自出。

《外國事》曰:私呵調國王供養道人,食日銀三兩。

任預《益州記》曰:陶保至益州,人飢,米二合直銀一兩。

王韶之《始興記》曰:冷君西北有小首山。宋元嘉元年,夏霖雨,山崩。自顛及麓,崩處有光耀,有若辰焉。居人往觀,皆是銀鑠,鑄得銀也。

又曰:秋水源山盤石上,羅列十瓮,皆蓋以青盆,其中悉是銀餅。人有遇之者,但得開觀之,不可取,取輒迷悶。晉太元初,林驅家僕竊三餅,有大蛇傷而死。其夜,林驅夢神語曰:"君奴不良,盜銀三餅,已受顯戮。願以銀相備。"驅覺,奴死,銀在其旁。有徐道者,自謂能致。乃集祭酒,盛奏章書,擊鼓吹,入山。須臾,雷震雨石,倒樹折木,道遂懼走。

《湘州記》曰:曲江縣有銀山,山多素霧。

《廣州記》曰:廣州市司用銀易米。遂成縣,任山又有銀空,有銀砂。

《桂陽記》曰:臨賀山有黑銀。

○黃銀

《禮斗威儀》曰:君乘金而王,則黃銀見。

《隋書》曰:辛公義為牟州刺史,時山東霖雨,自陳汝至於滄海,皆苦水災,境內犬牙獨無所損。山出黃銀,獲之以獻,詔水部郎婁崱就公義禱,乃聞空中有金石絲竹之響。

《唐書》曰:太宗嘗賜房玄齡黃銀帶,顧謂曰:"昔如晦與公同心輔朕,今日所賜,惟獨見公!"因泫然流涕。

又曰:朕聞黃銀多為鬼神所畏。命取黃金帶,遣玄齡親送於靈所也。

○水銀

《史記》曰:秦始皇葬,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轉相輪,終而復始。

《皇覽》曰:關東賊發始皇墓,中有水銀。

《廣雅》曰:水銀謂之澒。

《吳越春秋》曰:闔閭葬,墓中澒地,廣六丈。

《神仙傳》曰:封君達,隴西人。服煉水銀,年百餘歲。常騎青牛,世號青牛道士。

○鉛

《尚書·禹貢》曰:海、岱惟青州。岱畎絲、枲、鉛、松、怪石。

《史記》曰:高漸離,秦始皇矐其目,使擊築。漸離乃以鉛置築中,舉築撲秦始皇帝。

《漢書》曰:江都王建宮人八子有過者,輒令以鉛杵舂,不中程輒掠。廣川王去數召姬榮愛與飲。後昭信譖之,銷鉛灌其口中。

《漢書》曰:或盜靡錢質而取鉛。(如淳曰:民盜靡漫面而其鋁以更鑄作錢。)

《東觀漢記》曰:曹褒寢則枕鉛。

《范子計然》曰:黑鉛之錯,化成黃丹。丹再化之成水粉。

《淮南子》曰:鉛不可為刀。

又曰:鉛之與丹,異類殊色。而可以為丹者,誠得數也。

《抱朴子》曰:愚民不信黃丹及胡粉是化鉛所作。

桓子《新論》曰:淮南王之子娉迎道人,作為金銀。

又云:字金與公釒公,則金之公。而銀者,金之昆弟也。

《茅君內傳》曰:取鉛十斤,安鐵器中,猛火燒之,三沸,投九轉之華一銖於鉛中,攪之,立成黃金。

《神仙傳》曰:尹軌,字公度。有一人遭父喪,當葬,而貧窮汲汲。公度過省之,孝子說甚辛苦。公度愴然,曰:"卿假求數十斤鉛得否?"孝子言:"猶可得耳。"乃具一百斤。公度將入前山中,架小屋下,於爐火中銷鉛。以其所帶管中藥如棗大,投沸鉛中攪之,皆成好銀以與之,告曰:"念卿貧困,故以相與。慎勿多言!"

《述異記》曰:河間有雨鉛城。漢世,天雨鉛。

《地境圖》曰:草青莖赤秀,下有鉛。

《玄中記》曰:鉛錫之精為老婢。

○錫

《周禮·夏官中·職方》曰:揚州,其利金、錫。

《爾雅》曰:錫謂之鈏。

《周官·考工記》曰:凡鑄金之狀,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黃白之氣竭,青氣次之,然後可鑄。

《史記》曰:江南出楠、梓、姜、桂、錫、連。(徐廣曰:連,音蓮,鋁之末練者也。)

《淮南子》曰:明鏡之始照,未見其容也;及杚之以玄錫,磨之以氈,則鬚眉見。

《山海經》曰:龍山之下多赤錫,濯山多白錫。

《博物志》曰:積草三年,燒之,津液下流成錫。

《越絕書》曰:赤董山破而出錫。

《吳越春秋》曰:越王允常聘歐冶子,不能鑄鉛錫為干將。

《神仙傳》曰:尹軌,字公度。嘗見一人,本官族子弟,仕郡,遇公事簿書不了,當備官錢百萬,賣田宅車牛不售而收系。公度語所富人曰:"子可以百萬錢借我,我欲以救人,後三十日倍當相還。"富人喜,敬之,即以百萬錢與公度。公度以與遇事者,曰:"卿能得一百二十斤錫不?"遇事者即具之。公度於釒歷中銷錫,復以其腰間管中藥一方寸匕投沸錫中,攪之,皆成金,即稱賣與人,得錢百萬。以還富人。近光熙元年,聞公度到南陽太和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