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部·卷三
作者:李昉
○射下
《呂氏春秋》曰:射杓者,欲其中小也;射獸者,欲其中大也。物固不必可推。
又曰:荊廷嘗有白猿,荊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荊王請養由基射之,養由基矯弓操矢而往,發之,則猿應矢而下。
《白虎通》曰:天子所以親射何?助陽氣,達萬物也。春,陽氣微弱,恐物有窒塞不能自達者。天子射熊何?示服猛,遠巧物也。熊為獸猛巧者也。非但當服猛巧者,示當服天下巧佞之臣也。諸侯射麋何?示遠迷惑人者也,麋之言迷也。大夫射虎豹何?示服猛也。士射鹿豕何?示除害也。各取德而能服也。大夫、士射兩物何?大夫、士俱人臣,陰數偶也。侯者以布為之何?布者,用人事之始也,本正則末正矣。名之為侯者何?明諸侯有不朝者,則當射之。君子重同類,不忍射之,故畫獸射之。射主何為乎?曰射義非一也。夫射者,執弓堅固,心平體正,然後中也。二人爭勝,樂以養德也。勝負俱降,以崇禮讓,故可以選士。夫勝者發近而制遠,選士所以助微抑強,調和陰陽,戒不虞也。天子射百二十步,諸侯九十步,大夫七十步,士五十步。明尊者所服遠,卑者所服近也。
《列女傳》曰:晉平公使工為弓,三年乃成,射不穿一札。公怒,將殺工,其妻見公曰:"妾之夫造此弓,亦以勞矣,而不穿一札,是君不能射也。妾聞射之道,左手如矩,右手如附枝,右手放發,左手不知。"公以其言為儀,(儀,法。)而穿七札。弓工立得出,賜金三鎰。
《英雄記》曰:袁術遣將紀靈率步騎三萬攻劉備。呂布遣人招備,並請靈等饗飲,謂靈曰:"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乃令植戟於營門,彎弓曰:"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中者當解兵,不中留決鬥。"布一發中戟支,遂罷兵。
《西京雜記》曰:茂陵人周楊,本琅琊人,善馴野雞以為媒,用以射雉。每三春之月,茅障自翳,用鮭(古迷切。)矢以射之,日連百數。茂陵輕薄者化之,皆以雜寶錯廁翳障,輕騎妖服,追隨於道路,以為歡娛。楊死,其子亦善其事。董司馬好(賢也。)之,以為上客。
《典論》曰:文帝自敘曰:少好弓馬,逐禽輒十里,射常出百步。後獩貊貢良弓,燕代獻名馬,於鄴西獵,終日黃賨鹿九、雉兔二十。後尚書令荀彧問余曰:"聞君善左右射,此實難能!"余曰:"執事未睹,凡埒有常徑,的有定所,雖矢發輒中,非妙也。若夫馳平原,赴豐草,逐狡獸,截輕禽,使弓不虛彎,矢不虛發,此乃妙耳!"
《山海經》曰:軒轅國在窮山之際,不敢西射,畏軒轅之丘故也。(言敬畏黃帝威靈,故不敢向之射也。)
《論衡》曰:養由基見寢石以為虎,射之,飲羽。案精誠所感,不過入一寸耳。今勇夫卒見寢石,以手推之,能令石有跡乎?
《射經》曰:夫射者,所以觀德也。不能則辭之以疾,懸弧之義在焉。故曰和容為上,主皮為次。並之者又何加矣?乃君子之所爭也。雖欲勿用,禮其舍諸乎?
王昶《戲論》曰:《禮記》有投壺之宴,《論語》稱博弈之賢。茲三戲者,君子末事,不足為也。樗蒲彈棋,既不益人,又國有禁,皆不得為也。吾見坐圍棋而死,近事非遠。昔晉侯以投壺喪,宋公好博弈亡,豈不哀哉!諸戲中,惟有射者,男子之事,在於六藝。若欲戲,惟得射而已,其餘不得為也。
曹植《樂府歌》曰:控弦破左的,發矢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又曰: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驅馳未能半,雙兔過我前。攬弓挾鳴鏑,長驅上南山。左挽因右發,一縱兩禽連。餘巧未盡展,仰手接飛鳶。觀者鹹稱善,眾工歸我妍。
○御
《書》曰:若朽索之御六馬。
《禮》曰:君車將駕,則仆執策,立於馬前。(監駕,且為馬行。)已駕,仆展軨。(展軨具視。)效駕,(白已駕矣。)奮衣由右上,取貳綏,(奮,振去塵也。貳,副也。)跪乘,(未敢立,敬也。)執策分轡,驅之五步而立。(調成之也。)君出就車,則仆並轡授綏(車上仆所主也。)左右攘辟。(謂群臣陪位侍駕者也。攘,卻也。或音攘古讓字也。)車驅而騶,至於大門,君撫仆之手,而顧命車右就車。門閭溝渠必步。(車右,勇力之士,備制非常者,君行則陪乘,君式則下步行也。)凡僕人之禮,必授人綏。若仆者降等,則撫仆之手;不然,則自下拘之。(撫,小止之謙也。自下拘之,由仆手下取之也。仆與已同爵,則不受。)
又曰:魯莊公及宋人戰於乘丘,懸奔父御,卜國為右。馬驚敗績,公墜,左車授綏。公曰:"未之卜也。"懸奔父曰:"他日不敗績,而今敗績,是無勇也!"遂死之。圉人浴馬,有流矢在白肉,公曰:"非其罪也。"遂誄之。
《周禮》曰:教國子以五馭。(一曰鳴和鑾,二曰逐水曲,三曰過君表,四曰舞交衢,五曰逐禽忄巠)。
《論語》曰:子謂門弟子曰:"吾何執?執御乎?執射乎?吾執御矣!"
《大戴禮》曰:善御馬者,正銜勒,齊轡策,均馬力,和馬心。
《家語》曰:閔子騫為費宰,問政於孔子。孔子曰:"以德以法。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猶御馬之有銜勒也。君者,人也;吏者,轡也;刑者,策也。人君之政,執其轡策而已矣。"
又曰:子貢問治人於孔子,孔子曰:"懍焉如與腐索御汗馬。"(懍,懼也。汗突之馬也。)
《國語》曰:鐵之戰,簡子曰:"鄭人擊我,吾伏弢(弢,他刀切,弓衣。)流血,鼓音不衰。今日之事,莫我若也!"衛莊公為右,(衛莊公奔晉,趙簡子將納之,為右也。)曰:"吾九登九下,擊人盡殪。今日之事,莫我加也!"郵無正御,曰:"吾兩鞅將絕,吾能止之。今日之事,我上之次也!"(郵無正,大夫王良也。鞅,引也。)駕而乘材,(材,橫也。)兩鞅皆絕。
《史記》曰:周穆王乘驊騮、騄耳,使造父為御,日行千里,往見西王母。
《莊子》曰:東野稷以御見莊公,進退中繩,周鏇中規。莊公為:"造父弗過也!"顏闔遇之,入見曰:"稷之馬將敗。"公密而不應。少焉,果敗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馬力竭矣,而猶求焉,故曰敗。"
《列子》曰:造父師曰秦豆氏。造父之始從習御也,執禮甚卑,秦豆氏三年不告。造父執禮愈謹,乃告之,曰:"古語曰:良弓之子必先為箕,良冶之子必先為裘。汝先觀吾趨,趨如吾,然後六轡可持,六馬可御。"造父曰:"惟命所從。"秦豆氏乃立木為途,僅可容足,計步而置之,履之而行,趨走往還無缺失也。造父學之,三日盡其巧,秦豆嘆曰:"子何敏也?得之捷乎!御者亦如此也。曩汝行之於足,應之於心。推於御也,齊楫乎轡銜之際,急緩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執節乎掌握之間。內得於中心,外合於馬志,是故能進退履繩,而鏇曲中規,取道致遠,而氣力有餘,誠得其術矣!得之於銜,應之於轡;得之於轡,應之於手;得之於手,應之於心。則不以目視,不以策驅,心閒體正,六轡不亂,二十四蹄所投無差,迴旋進退莫不中節。然後車輪之外可使無餘轍,馬蹄之外可使無餘地,未嘗覺山谷之險,原隰之夷,視之一也。吾術窮矣,汝其識之。"
《管子》曰:造父,善御者也。善視其馬,節其飲食,量其馬力,故能取遠道而馬不罷。(音疲)明王猶造父也,善治其民,度量其力也。
《孟子》曰:昔者趙簡子使王良與嬖奚乘,終日而不獲一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賤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請復之。"強而後可,一朝而獲十。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
《韓子》曰:鉛陵卓子乘蒼龍桃文之乘,鉤錦在前,錯錣(丁括切。)在後。馬欲進則鉤錦禁之,欲退則錯錣貫之,馬因旁出。造父過之,而為之泣。
《孫卿子》曰:定公問於顏闔曰:"車野畢之御善乎?"對曰:"善則善矣,然甚將為佚。"定公不說,入謂左右曰:"君子固誣人乎?"三日而牧來謂之曰:"東野畢之馬佚,南驂引,兩服入廄。"定公越席而起,召顏闔曰:"子言東野畢其馬將佚,不識何以知之?"對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巧於使民,而造父巧於使馬。舜不窮其民,造父不窮其馬。是以舜無佚民,造父無佚馬。今野畢之御,上車執轡,御體正矣;步驟馳騁,朝禮畢矣;歷險致遠,其力盡矣。然而求馬不已,是以知之。"公曰:"善哉!"
《尸子》曰:夫馬者,良工御之,則和馴端正,致遠道矣;僕人御之,則遲奔毀車矣。民者,譬之馬也。堯、舜御之,則天下端正;桀、紂御之,則天下奔於歷山。
《淮南子》曰:急轡數策者,非千里之御也。
又曰:御者非轡不行,學御者不為轡也。
又曰:舟覆乃見善游,馬奔乃見良御。(善游,故覆舟不溺;良御,故馬奔車不敗,故見之。)
又曰:夫載重而馬羸,雖造父不能以追急;車輕而馬良,雖中工可以致遠。
又曰:良馬不待策錣(丁刮切。策端有鐵也。)而行,駑馬雖兩錣之不能進。為此不用策錣而御則愚矣!
又曰:。若夫鉗且大丙之御也,(鉗且大丙,太一之御。)除轡銜,棄棰策,車莫動而自舉,馬莫使而自走。星耀而玄運,電奔而鬼駭,進退詘伸,不見塍(余菱反。)毀。
又曰:尹需學御,三年而無得焉。常寢想之,(寢臥思之。)中夜夢受秋駕於師。(秋駕,善御之術。)明日往朝,師望而謂之曰:"吾非愛道於子也,恐子不可予也。今日將教子以秋駕。"尹需反走,北面再拜,曰:"臣有天幸,今夕固夢受之。"
又曰:夫馬之為草駒之時,跳躍揚蹄,翹尾而走,人不能制之。(馬五尺以下為駒,放在草中,故曰為草駒之時。翹,舉也。制,禁也。)及至圉人擾之,(圉人,養馬官。擾,順也。)良御教之,掩以沖扼,連以轡銜,則雖歷險趨塹,弗敢違戾。故其形之為馬,其可駕御,教之所為也。
又曰:夫御者,馬體調乎車,御心和乎馬,則雖歷險至遠,進退周鏇,無不如意。雖有騏驥、騄耳之良,而使烏獲御之,則馬反自恣,(恣,卻行也。)而人不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