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部·卷一
作者:李昉
○敘藝
《書》曰: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
《禮》曰:是月也,命將講武,習射御,角力,執弓挾矢以獵。
又曰:德成而上,藝成而下。
又曰:尚伎而賤車,則人興藝。
《周禮》曰: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馬融曰:道,六藝。)乃教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論語》曰: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歟?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
又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漢書》曰:元帝多伎藝。
華嶠《後漢書》曰:鄧禹十三男,各令習一藝。
《梁書》曰:柳惲,字文暢,早有令名。少工篇什彈琴,為士流第一。帝謂周舍曰:"吾聞君子不可求備,至於柳惲,可謂具美。分其才藝,足了十人。"
又曰:朱異,字彥和,通覽五經,涉獵子史,博奕書算尤善。沈約面試,皆妙,乃戲之曰:"君何不廉!天下有藝,君一時持去,可謂不廉也。"
《後漢書》曰:祖珽,字孝征。裴讓之,字士禮。俱崇文學邢劭。省中為之語曰:"多伎多能祖孝征,能賦能詩裴讓之。"皆一時之美也。
《後趙錄》曰:張材伎,烏譚部人也。善棋博、蹴踘、鬥雞諸伎。身長八尺。飲酒石餘不亂。
○射上
《中論·藝記》曰:射以平志,御以和心,書以綴事,數以理煩。
李顒《遊藝箴》曰:邈矣姬旦,惟藝之淵!
《易》曰: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暌。(睽,乖也。物乖則爭興。弧矢之用,所以威乖爭也。)
又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後動者也。"(括,結也。君子待時而動,則無結閔之患也。)
《詩》曰:既張我弓,又挾我矢。
又曰:終日射侯,不出正兮。
《禮》曰:工尹商陽與陳棄疾追吳師,及之,陳棄疾謂工尹商陽曰:"王事也,子手弓,子射諸?"射之,斃一人。韔弓,(醜亮切。韔,弓衣。)止其御曰:"朝不坐,燕不與,殺三人,亦足以反命矣。"(朝燕於寢,大夫坐於上,士立於下。然則商陽與御者皆士也。)孔子曰:"殺人之中,又有禮焉,善之。"
又曰:孔子云:"士使之射,不能,則辭以疾,懸弧之義也。"(男子生而設弧於門左,示有射道而未能也。)
又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反求於其身,不以怨人也。畫曰正,皮曰鵠也。)
又曰: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矍相,地名也。樹菜蔬曰圃。)射至於司馬,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曰:"賁(房吻切。)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後者不入,其餘皆入。"蓋去者半,入者半。(先行飲酒禮,將射弓,以司馬子路執弓矢延射,則為司射也。賁,讀為僨。僨猶覆敗也。)又使公罔之裘,序點揚觶而語曰:"幼壯孝弟,耆耋好禮,不從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蓋去者半,處者半。序點揚觶而語曰:"好學不倦,好禮不變,耄期(音基)稱道不亂者,不在此位也。"蓋僅有存焉。(之,發聲也。射畢,又使此二人舉觶者。古者於旅也語。語謂說義理也。三十曰壯。耆耋皆老也。流俗,失俗也。處猶留也。不可以在此賓位。序點或為徐點,壯或為將,耄期或為旄勤。)
又曰:射之為言繹也,或曰舍也。繹者,各繹已之志也。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則射中矣。故曰:"為人父者以為父鵠,為人子者以為子鵠,為人君者以為君鵠,為人臣者以為臣鵠。故射者,各射已之鵠。故天子大射,謂之射侯。射侯者,射為諸侯也。射中則得為諸侯,射不中不得為諸侯。(大射,將祭擇士之射也。以為某鵠者,將射,還視侯,中之則成人,不中之則不成人也。得為諸侯,為有慶也;不得為諸侯,謂有讓也。)天子將祭,必先習射於澤。澤者,所以擇士也。已射於澤,而後射於射宮。射中者,得與於祭;不中者,不得與於祭。不得與於祭者,有讓,削以地;得與祭者,有慶,益以地。進爵絀地是也。(澤,宮名也。士,謂諸侯朝者諸臣及所貢士也。皆先令乃射於澤,已乃射宮課中否也。諸侯有慶者先進爵,有讓者先削地也。)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於其所有事,然後敢用穀也。
《左傳》曰:晉楚將戰。潘尫之子黨與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蹲,聚。)以示王,曰:"君有二臣如此,何憂於戰?"王怒曰:"大辱國!詰朝爾射,死藝。"(言汝以射自多,必當以藝死也。)呂錡夢射月,中之,退入於泥。(呂錡,魏錡也。)占之,曰:"姬姓,日也;異姓,月也,必楚王也。射而中之,退入於泥,亦必死矣。"及戰,射恭王,中目。王召養由基,與之二矢,使射呂錡,中項,伏弢。(他刀切。弓衣也。)以一矢復命。(言一發而中。)
又曰:衛獻公出奔。初,尹公他學射於庾公差,庾公差學射於公孫丁。二子追公,(二子,他與差也,為孫氏逐也。)公孫丁御公。子魚曰:"射為背師,不射為戮,射而禮乎?"(子魚,庾公差也。禮,射不求中也。)射兩軥而還。(軥,車軛卷者,今俗謂之軥心木。)尹公他曰:"子為師,我則遠矣。"乃反之。(他不從丁學,故曰遠。始與差具退,悔而獨還射。)公孫丁授公轡而射之,貫臂。(貫公他手臂。)
又曰:吳子諸樊伐楚,以報舟師之役。門於巢,(攻巢門也。)巢牛臣曰:"吳王勇而輕,若啟之,親門,(啟,開門也。)我獲射之,必殪。(殪,死也。)是君也死,疆其少安。"從之。吳子門焉,牛臣隱於短牆以射之,卒。
又曰:昔賈大夫惡,(貌醜也。)娶妻而美,三年不言。御以如皋,射雉,獲之,其妻始笑而言。
《周禮》曰:大司樂:掌成均之法。(鄭司農云:均,調也。樂師主調其音。大司樂主受此成事已調之樂。)大射,王出入,令奏《王夏》;及射,令奏《騶虞》。(《騶虞》,樂章名,在《召南》之卒章。王射,以《騶虞》為節也。)詔諸侯以弓矢舞。(舞,謂執弓挾矢揖讓進退之儀。)
又曰: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少舞。(謂以年幼少時教之舞。)凡射,王以《騶虞》為節,諸侯以《狸首》為節,大夫以《采蘋》為節,士以《采繁》為節。(《騶虞》《采蘋》《采繁》,皆樂章名,在國風《召南》。為《狸首》,在《樂記》。)
又曰:王以六耦射三侯,三獲三容,樂以《騶虞》,九節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二獲二容,樂以《狸首》,七節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一獲一容,樂以《采蘩》,五節二正;士以三耦射犴侯,一獲一容,樂以《采蘩》,五節二正。(鄭司農云:三侯,虎、熊、豹也。容者乏也,待獲者所蔽也。九節,析羽九重,設於長槓,正所射也。)若王大射,則以狸步張三侯。(鄭司農云:狸步,謂一舉足為一步,於今為半步也。玄謂:狸,善博者也,行則止而擬度焉,其發必獲,是以量侯道法之也。)王射,則令去侯,立於後。以矢行告,卒,令取矢。(鄭司農云:射人,主令人去侯所而立於後也。以矢行告,射人,以矢行高下左右告於王者也。)
又曰:射鳥氏:掌射鳥。(鳥謂中膳羞者,鳧雁鴇鴞之屬也。)祭祀,以弓矢驅烏鳶。凡賓客、會同、軍旅,亦如之。(鳥鳶,善鈔盜,便汙人。)射則取矢。矢在侯高,則以並夾取之。(鄭司農云:王射,則射鳥氏主取其矢。在侯高者,矢著侯高,人手不能及,則以並夾取之。並夾,針箭具。夾,讀為甲,故司弓矢職曰:大射、燕射,共弓矢並甲。)
又曰:庭氏:掌射國中之夭鳥。若不見鳥獸,則以救日之弓與救月之矢夜射之。(不見鳥獸,謂夜來鳴呼為怪者。獸,狐狼之屬。鄭司農云:救日之弓、救月之矢,謂日月食所作弓矢。玄謂:日月之食,陰陽相勝之變也,於日食則射太陰,月食則射太陽。)若神也,則以太陰之弓與枉矢射之。(神謂非鳥獸之聲,若或叫於宋大廟譆譆出出者。)
又曰:王大射,則共虎侯、熊侯、豹侯,設其鵠。諸侯則共熊侯、豹侯;卿、大夫則共麋侯,皆設其鵠。(大射者,為祭祀射。王將有郊廟之事,以射擇諸侯及群臣與邦國所貢之士可以與祭者。射者可以觀德行,其容體比於禮,其節比于樂,而中多者得與於祭。凡大射,各於其射宮。侯者,其所射也,以虎豹熊麋之皮飭其側,所謂皮侯。王之大射,虎侯,王所自射也;熊侯,諸侯所射;豹侯,卿、大夫以下所射。諸侯之大射,熊侯,諸侯所自射;豹侯,群臣所射。卿、大夫之大射,麋侯,群臣共射焉。)
又曰:保氏:掌養國子以道,教之五射。(五射:一曰白矢,二曰參連,三曰剡注,四曰襄尺,五曰井儀也。)
《論語》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言於射而後有爭也。)揖讓而升,下而飲,(射於堂,升及下皆揖讓而相飲也。)其爭也君子。(多算飲少算,君子之所爭也。)
又曰:射不主皮,(射有五善焉:一曰和志,體和也;二曰和容,有容儀;三曰主皮,能中質;四曰和順,合《雅》、《頌》;五曰與舞同。射者不但以中皮為善,亦兼取其和容也。)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為力,力役之事,亦在上中下,設三科焉,故曰不同科也。)
《韓詩外傳》曰:楚熊渠子夜行,見寢石,以為伏虎,彎弓而射之。沒金,飲羽。下視,知其石也。因復射之,矢摧,無跡也。
《三禮射侯圖》曰:天子大射之時,天子虎侯,九十步;諸侯熊侯,七十步;卿、大夫豹侯,五十步。畿內諸侯大射,君熊侯,九十步;卿、大夫參侯,七十步;士犴(五旦切。)侯,五十步。天子、卿、大夫射,君臣共射一麋侯,五十步。諸侯、卿、大夫亦如之。天子及諸侯之士,皆無大射。參侯者,以豹皮為鵠,以麋皮為飾。參之為言雜也。犴侯者,以胡大皮為知鵠,亦以為飾。
又曰:天子賓射亦三侯。天子射,五正侯;諸侯射,三正侯;卿、大夫射,二正侯。諸侯賓射二侯,君三正。卿、大夫賓射,君臣共射一侯,二正。士與士賓射,犴侯,二正。士不得畫雲氣,故以犴皮飾其側也。畿內諸侯與外國同,其侯道亦如之。
又曰:天子燕射,天子熊侯,諸侯、卿、大夫、士,虎、豹侯。諸侯燕射,君亦熊侯,卿、大夫亦宜參侯,士鹿、豕。卿大夫與其臣燕射,君臣共射,虎豹侯。士燕射,亦宜豹侯,畫鹿豕焉。畿內諸侯與外國用其侯道,亦如賓射。
《戰國策》曰: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楊葉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有一大夫過之,曰:"善射可教矣。"由基子曰:"試代我射之。"客曰:"我非能教子出左屈右也。夫射者,百發百中,而不以善息,少焉,氣衰力倦,弓撥矢拘,一矢發而不中,前功盡棄矣!"
又曰:更羸與魏王處廡下,有雁從東方來,更羸虛發而雁下。魏王曰:"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其飛徐,其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失群也。故痛未息,驚心未去,故聞弦音而下。"
《史記》曰:漢有善騎射者樓煩,楚挑戰三合,樓煩輒射殺之。
又曰: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復入。廣所居郡聞有虎,常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之。廣為人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雖其子孫他人學者,莫能及。廣擊匈奴,中貴人從。匈奴三人射之,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射鵰者。"(雕,鳥,善射者射之也。)逐之,果然。廣為將,其射,見敵非十步之內,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用此為將,兵數困辱。
《漢書》曰:匈奴畏郅都之威,刻木像都之狀,交弓射之,莫能一中。
又曰:堂邑父,胡人也,善射。與張騫俱使西域,每處困之時,射鳥獸供食。
《後漢書》曰:王寵善射,十發十中,皆同處焉。
又曰:董卓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
《魏志》曰:挹婁國,古肅慎氏之國也。善射,入人目。
又曰:文帝共上常獵,為虎所逐,顧射,應聲而倒。太祖壯其摯勇,使將武騎。
《魏略》曰:成公英從太祖出獵,有三鹿走過,太祖命英射之,三發,三鹿皆應弦而倒。
《吳志》曰:太史慈,字子義。初,北海相孔融以黃巾寇暴,出屯都昌,為賊管亥所圍。慈乃帶鞬攝弓上馬,將兩騎自隨,各作一的持之。開門直出外軍圍下,左右人並驚駭,兵馬互出。慈引馬至城下塹內,植所持的各一,出射之。射畢,逕入門。晨復如此,圍下人或起或臥,故慈復植的射之,畢,復入門。明晨復出如此,無復起者,於是鞭馬直突圍中馳去。比賊覺知,慈行已過。又射,數人皆應弦而倒,故無敢追者。慈猿臂善射,弦不虛發。嘗從孫策討麻保賊,賊於屯裡緣樓上行罵,以手持樓棼。慈引弓射之,矢貫手,著棼。圍外萬餘人,莫不稱善。其妙如此。
《晉書》曰:劉曜,字永明。身長九尺六寸,垂手過膝。雄武有膂力,射鐵,入一寸焉,時號神射也。
又曰:庾翼時有眾四萬,詔加都督征討諸軍事。師次襄陽,大會僚佐,陳旌甲,親授弧矢曰:"我之行也,若此射矣。"遂三起三疊,徒眾屬目,其氣十倍。
又曰:庾翼鎮武昌,謝尚數詣翼諮謀軍事。嘗與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當以鼓吹相賞。"尚應聲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給之。
又曰:楊濟遷太子太傅。濟有才藝,常從帝校獵北邙山下,與侍中王濟俱著布褲褶,騎馬,執角弓,在輦前。猛獸突出,帝令濟射之,應弦而倒。須臾復一出,濟受詔,又射殺之。六軍大叫稱快。
又曰:魏舒累遷後將軍鍾毓長史,每與參佐射,舒常為畫籌而已。後遇朋人不足,以舒滿數。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貌閒雅,發無不中,舉坐愕然,莫有敵者。毓嘆而謝曰:"吾之不足以盡卿才,有如此射矣。"
又曰:江州刺史庾悅,隆安中為司徒長史。曾至京口,劉毅時甚窶,先就府借東堂與親故出射,而悅與僚佐徑來詣。毅告之曰:"毅輩迍否之人,合一射甚難。雖於諸堂並可,望以今日見讓。"悅不許。射者皆散,惟毅留射如故。
又曰:王愷以帝舅奢豪。有牛名八百里駁,常瑩其蹄角。王濟請以錢千萬,與牛對射而賭之,愷亦自恃其能,令濟先射,一發破的。因據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來!"須臾而至,一割便已。
《齊春秋》曰:宜都王鑑,字宣徹,太祖第十六子。善射,常取甘蔗插地,百步射之,十發十中。古之楊葉,殆不能加。
《陳書》曰:褚玠,剛毅有膽決,長騎射。常從司空侯安都於徐州出獵,遇猛獸,玠射之,再發,中口入腹,俄而獸斃。
《燕書》曰:賈堅,字世固,彎弓三石餘。烈祖以堅善射,故親試之,乃取一牛置百步上,召堅使射,曰:"能中之乎?"堅曰:"少壯之時,能令不中;今已老年,正可中之。"恪大笑。射,發一矢拂脊,再一矢,磨腹,皆附膚落毛,上下如一。恪曰:"復能中乎?"堅曰:"所貴者以不中為奇,中之何難?"一發中之。堅時年六十餘矣,觀者鹹服其妙。
又曰:慕容根善射。嘗從行獵,有一野羊立於懸崖。太祖命左右射之,莫有中者。根自募求射之,一發而中。
崔鴻《十六國春秋·燕錄》曰:建威翰奔還本國,有勁騎百餘追之。翰遙謂之曰:"吾既思戀而歸,必無返面!吾之弧矢,汝曹知否?無為相逼,自取死也!吾處汝國久矣,誓不殺汝。可百步豎刀,吾射中者,汝便宜返;不中者,可前也。"諸騎解刀豎之,翰發而中環,追騎乃散。
又《後燕錄》曰:慕容盛行遇賊,盛曰:"汝欲當鋒乎?試豎汝手中箭,百步,我善中之,宜慎汝命;如不中,當束身相授。"盜乃豎箭,盛一發中之。盜曰:"相試耳。"資而遣之。
又《前秦錄》曰:苻琳,字永瑤,堅之第五子也,有文武才藝,引弓五百斤,射洞犁耳。至於山水文詠,皆綺秀清麗。
又《前涼錄》曰:索孚,字國明,敦煌人。善射,十中八九。或謂之曰:"射有法乎?"孚曰:"射之為法,猶人主之治天下也;射者弓有強弱,矢有銖兩,弓不合度,矢不端直,主雖逢蒙,不能以中:才不稱官,萬務荒殆,雖有堯、舜之君,亦無以治也。"
又《趙錄》曰:劉曜親圍陳安於隴城,安突圍而出。近則刀矛俱發,輒害六七;遠則雙帶兩鞬,左右馳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