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部·卷十六
作者:李昉
○思疾
《漢書》曰:枚皋年十七,上書自陳枚乘之子,上得大喜。武帝春秋二十九,乃得皇太子。皋與東方朔作《皇太子生賦》。皋為文疾,受詔輒成;司馬相如善為文而遲,故所作少。(亦具賦門中。)
又曰:淮南王安作《內篇》,新出,上愛,秘之。使作《離騷傳》,旦受詔,日食時上。
《魏志》曰:陳思王植年十餘歲,讀誦詩論及辭賦數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耳。"植跪曰:"出言為論,下筆成章,願當面試,奈何倩人?"時銅雀台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台,使各為詩。植援筆立成。太祖異之。文帝嘗欲害植,以其無罪,令植七步為詩,若不成,加軍法。植即應聲曰:"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文帝善之。
又曰:王粲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人常以為宿構。
《齊書》曰:蕭文琰,蘭陵人;丘令揩,吳興人;江珙,(音拱)濟陽人。竟陵王子良嘗夜集學士,刻燭為詩,四韻者刻一寸,以此為率。文琰曰:"頓燒一寸燭,成四韻詩,何難之有?"乃與丘令揩、江珙等共打銅缽立韻,響滅則詩成,皆可觀覽。
《梁書》曰:高祖目裴子野曰:"其形甚弱,其文甚壯。"俄又敕為書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謂可待旦方奏,未之為也。及五鼓,敕促令送上,子野徐起操筆,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自是凡諸符檄皆令具草。
《南史》曰:朱異(音怡,又音異。)遷散騎常侍。異容貌魁梧,能舉止。雖出自諸生,甚閒軍國故實。自周捨卒後,異代掌機密。其軍旅謀謨,方鎮改換,朝儀國典,詔誥敕書,並典掌之。四方表疏,當局簿領,諮詳請斷,填委於前。異屬辭落紙,覽事下議,縱橫敏贍,不暫停筆,頃刻之間,諸事便了。
又曰:蔡景歷,陳武帝鎮朱方,素聞其名,以書要之。景歷對使人答書,筆不停綴,文無所改。帝得書甚加欽賞,即日板授北府中記室參軍。
崔鴻《十六國春秋·南涼錄》曰:禿髮傉(內沃切。)檀子禮,年十三,命為《高昌殿賦》,援筆即成,影不移漏。傉檀覽而異之,擬於曹子建。
《北齊書》曰:魏收,鉅鹿人,以文章見知。曾奉詔為封禪文,收對曰:"封禪者,帝之盛事。昔司馬長卿尚絕筆於此,以臣下材,何敢擬議。臣雖愚淺,敢不竭作?"乃於御前下筆便就,不立藁草,文將千言。黃門侍郎賈思同侍立,深奇之,白帝曰:"雖七步之才,無以過此。"自武定二年以後,國家大事,詔命軍國文詞,皆收所作。每有警急不停,有同宿構。速敏之工,邢、溫之所不逮。
《梁書》:范雲少機警有識,且善屬文,便尺牘,下筆輒成,未嘗定藁,時人疑其宿構。
《蕭介傳》曰:初,武帝延後進二十餘人置酒賦詩,臧盾以詩不成罰酒一斗,盾飲盡,顏色不變,言笑自若。介染翰便成,文無加點。帝兩美之,曰:"臧盾之飲,蕭介之文,即席之美也。"
《三國略》曰:高澄嗣渤海王,聞謝挺、徐陵來聘,遣中書侍郎陸昂於滑台迎勞。於席賦詩,昂必先成,雖未能盡工,亦以敏速見美。
梁庾肩吾少勤學,能鼓琴,善屬文。宋子仙破會稽,購得肩吾,謂之曰:"吾昔聞汝能作詩,今可作。若能,當貰汝命。"肩吾便操筆立成,詩曰:"發與年俱暮,愁將罪共深;聊持轉風燭,暫映廣陵琴。"子仙乃釋之。
又曰:陰釒監字子堅,梁右衛將軍子春之子也。徐陵言之於陳主,陳主召使賦新成安樂宮。釒監援筆便就,陳主甚嘆賞之。
《北史》曰:隋韋正玄舉秀才,楊素志在試退,乃手題,使擬司馬相如《上林賦》、王褒《聖方得賢臣頌》、班固《燕然山銘》、張載《劍閣銘》、《白鸚鵡賦》謂曰:"我不能為君住宿,可至未時令就。"玄正及時並了,素讀數遍,大驚。
《隋書》曰:楊素,周武帝以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漸見禮遇。帝命素為詔書,下筆立成,詞義兼美。帝嘉之,顧謂素曰:"善自勉之,勿憂不富貴。"素應聲答曰:"臣但恐富貴來逼臣,臣無心圖富貴。"
《唐書》曰:太宗征遼,岑文本卒於行驛,召許敬宗,令草《駐蹕山破賊詔書》。敬宗立於馬前,俄頃而就,詞甚典麗,深見嗟賞。
唐賀知章晚年尤加縱誕,無復規檢,自號"四明狂客",遨遊里巷,醉後屬詞,動成捲軸,文不加點,鹹有可觀。
又曰:王劇,(其御切。)長壽中累除太子典膳丞,知鳳閣舍人事。時壽春王成器、衡陽王成義五王初出閣,同日受冊。有司撰儀注,不載冊文。及百僚在列,方知闕禮。宰臣相顧失色。劇立召小吏五人,各執筆,口授分授寫,一時俱畢,詞理俱贍,時人嘆服之。尋除鳳閣舍人兼弘文館學士。
又曰:韋承慶遷鳳閣舍人兼掌天官選事。承慶屬文敏捷,雖軍國大事,下筆輒成,未嘗起草。
又曰:孫逖幼而英俊,文思敏速。始年十五,謁雍州長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為《土火爐賦》。握翰即成,辭理典贍。日用覽之駭然,遂為忘年之交。以是價譽益重。
又曰:玄宗度曲,欲造樂府新詞,亟召李白。白嗜酒,已臥於肆矣。召入,以水灑面,即令秉筆。頃之,成十餘章。帝頗嘉之。
又曰:韋溫,綬之子也。以書判拔萃,調補秘書省校書郎。時綬致仕田園,聞溫登第,愕然曰:"判入高等,在群士之上,得非交結權幸而致耶?"令設席於庭,自出判目,試兩節。溫命筆即成,綬喜曰:"此無愧也。"
李端登進士第,工詩。大曆中,與韓翃、錢起、盧綸等文詠唱和,馳名都下,號大曆中十才子。時郭尚父少子曖尚代宗昇平公主,賢明有才思,尤喜詩人,而端等十人多在曖之門下。每晏集賦詩,公主坐視簾中,詩之美者賞。曖因拜官,會十子曰:"詩先成者賞。"時端先獻警句,雲"薰香荀令偏憐小,傅粉何郎不解愁。"主即以百縑賞之。錢起曰:"李校書誠有才,此篇宿構也。願賦一韻正之。請以起姓為韻。"端即襞箋而獻曰:"方塘似鏡草芊芊,初月如鉤未上弦;新開金埒教調馬,舊賜銅山許鑄錢。"曖曰:"此愈工也。"
令狐楚為太原從事,自掌書記,至節度判官,歷仗下侍御史。楚才思俊麗,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為,頗稱之。鄭儋(都含切。)在鎮暴卒,不及處分從事,軍中喧譁,將有急變。中夜,忽十數騎持刃迫楚至軍門,諸將環之,令草遺表。楚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讀示三軍,無不感泣,軍情乃安。自是聲名益重。
唐中書舍人陸扆,文思敏速,初無思慮,揮翰如飛,文理俱愜,同舍服其能。天子顧待特異,嘗金鑾作賦,命學士和。扆先成,帝覽而嗟挹之,曰:"朕聞貞元時有陸贄、吳通玄兄弟,能作內廷文書,後來絕不相繼。今吾得卿,斯文不墜矣。"
又曰:李巨川乾符中應進士,屬天大下亂,流離奔播,切於祿位。乃以刀筆從諸侯府。王重榮鎮河中,闢為掌書記。時車駕在蜀,賊據京師。重榮匡合諸藩,葉力誅寇。軍書奏請,堆案盈幾。巨川文思敏速,翰動如飛,傳之鄰藩,無不聳動。重榮收復之功,巨川之助也。及重榮為部下所害,朝議罪參佐,貶為漢中掾。時楊守亮帥興元素知之,聞巨川至,喜謂客曰:"天以李書記遺我也。"即命管記室,累遷幕職。
《金樓子》曰:劉備叛走,曹操使阮瑀為書與備,馬上立成。有以此為能者,吾以為兒戲耳。
《文士傳》曰:劉楨坐,廚人進瓜,楨為賦立成。
又曰:潘尼曾與同僚飲,主人有流璃盆,使客賦之。尼於坐立成。
《國朝傳記》曰:李德林為內史令,與楊素共執朝政。素功臣豪侈,後房婦女,錦衣玉食千人。德林子百藥夜入其室,則某寵妾所召也。素拘執於庭,將斬之。百藥年未二十,儀神俊秀,素意惜之,曰:"聞汝善為文,所作詩自敘,稱吾意者當免汝死。"解縛授以紙筆,立就。素覽之,欣然以妾與之,並資從數十萬。
楊德祖《答臨淄侯箋》曰:又嘗親見執事握牘持筆,有所造作,若成誦在心,借書於手,曾不斯須少留思慮。仲尼日月,無得而逾焉。修之仰望,殆如此矣。且以對〈曷音〉而作《暑賦》,彌日而不獻,見西施之容,歸憎其白者也。(曹植曾作《鶡鳥賦》,命修作,修辭不為也。又命作《暑賦》,修雖造,終日不敢獻。)
○思遲
《西京雜記》曰:枚皋文章敏疾,長卿製作淹遲,而盡延譽。然長卿首尾溫麗,枚皋時有累句,故知疾行無善跡矣。
揚子云曰:軍旅之際,戎馬之間,飛書走檄而用枚皋;廊廟之上,朝廷之中,文高典冊而用相如。
《後漢書》曰:張衡字平子。少游太學,善屬文。永元時,天下自公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遂作《二京賦》,因以諷諫,思十年始成。
《魏志》曰:甘露二年,帝幸辟雍,會命群臣賦詩。侍中和逌、(音由)尚書陳騫等製作稽留,有司奏免官。詔曰:"吾以闇昧,愛好文雅,廣延詩賦,以知得失。乃爾紛紜,良用惻然。"乃共原逌等。
《晉書》曰:左思字太沖,齊郡臨淄人。思少而好學,年四十未仕,潛思為《三都賦》,十年而成。貴勢之家,競傳相寫。又案:郭伯通、衛瓘為思傳曰:"思為《三都》,改易,死乃止。"
《宋書》曰:顏延之與陳郡謝靈運俱以詞彩齊名,而遲速懸絕。文帝嘗各敕擬樂府《北上》篇,延之受詔輒成,靈運久之乃就。
《梁書》曰:武帝宴壽光殿,令劉孺、張率賦詩。時率與孺並未及成,帝取孺手板,戲題之曰:"張率東南美,劉孺洛陽才,覽筆便應就,何事久遲回。"
《隋書》曰:薛道衡授內史侍郎加上儀同三司。道衡每至構文,必隱空齋,蹋壁而臥,聞戶外有人,便怒。其沉思由此。
李翰,天寶中寓居陽翟,為文精密,用思苦澀。常從陽翟令皇甫曾求音樂,每思涸,則奏樂;神逸,則著文。
唐李建字杓直。德宗聞其名,擢充翰林學士。未幾,罷為它官。高郢為御史大夫,表授殿中侍御,四遷兵部郎中,知制誥。自以草詔思遲,不願當其任。
《談藪》曰:盧思道與庾知禮作詩,知禮詩成,而思道未就。知禮曰:"盧詩何太春日?"思道曰:"自許編苫疾,如他織錦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