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天部·卷九

作者:李昉

○風

《易》曰:撓萬物者,莫疾乎風。

又曰:風以動之。

又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又曰:《巽》為風。

又曰:雲從龍,風從虎。

又曰:風行地上曰《觀》。

《尚書·金縢》曰:周公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於後,公乃為詩以遺王,名之曰《鴟鴞》。王亦未敢誚公。秋,大熟,未獲。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與大夫盡弁以啟金縢之書,乃得周公請代武王之說。王執書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勞王家,惟予沖人弗及知。今天動威以彰周公之德,朕小子其新迎,我國家禮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風,禾則盡起。

又:《舜典》曰:納於大麓,烈風雷雨弗迷。

又:《洪範》曰:休徵:曰聖,時風若。咎徵:曰蒙,常風若。(孔安國曰:君能通理,則時風順之。君行蒙暗,則常風順之。)

《詩》曰:大風有隧,貪人敗類。

又曰:終風且曀。(終日而風為終風。)

又曰: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又曰:凱風自南,吹彼棘心。(南風謂之凱風。)

又曰:冬日烈烈,飄風發發。

《禮記·月令》曰:秋行春令,則暖風來至。

又曰:立春之日,東風解凍。

又曰:春行秋令,則人有大疫,飄風暴雨總至。

又曰:夏行春令,則蟲蝗為災,暴風來至。

又曰:前有塵埃,則載鳴鳶。註:鳶鳴則風生。

又《禮運註疏》曰:享帝於郊而風雨節,寒暑時。(五帝主五行,五行之氣和而庶徵得其序也。)

《左傳》曰:楚侵鄭,甚雨,楚師多凍,役徒幾盡。晉人聞有楚師,師曠曰:"不害。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注曰:歌者吹律以詠八風。南風音微,故曰不競。師曠惟歌南北風者,聽晉楚之強弱也。)

又曰:僖公十六年春,六鶂退飛過宋都,風也。

又昭公四年:申豐曰:"夫冰以風壯,而以風出。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遍,則冬無愆陽,夏無伏陰,春無淒風,秋無苦雨。今藏川池之水,棄而不用,則風不越而殺。"

《爾雅》曰:祭風曰磔。(今俗當大道中磔狗以止風,此其象也。)

又曰:南風謂之凱風,(《詩》曰:凱風自南。)東風謂之谷風,(《詩》曰:習習谷風。)北風謂之涼風,(《詩》曰:北風其涼。)西風謂之大泰風。(《詩》曰:泰風有隧。)焚輪謂之頹,(暴風從上下也。)扶搖謂之飆(暴風從下上也。)風與火為庉(燉燉熾盛之貌),迴風為飄(鏇風),日出而風為暴,(《詩》曰:終風且暴。)風而雨土為霾,(《詩》曰:終風且霾。)陰而風為曀。(《詩》曰:終風且曀。)

又曰:四氣和為通正,(道平暢也。)謂之景風。(所以致景風也。)

《論語》云:曾點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又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又曰:迅雷風烈必變。

《易稽覽圖》曰:太平時,陰陽和,風雨鹹同,海內不偏。地有險易,故風有遲疾。雖太平之政,猶有不能均同也。惟平均乃不鳴條。

《易通卦驗》曰:冬至,廣莫風至,誅有罪,斷大刑。立春,條風至,赦小罪,出稽留。春分,明庶風至,正封疆,修田疇。立夏,清明風至,出幣帛,禮諸侯。夏至景風至,辯大將,封有功。立秋,涼風至,報土功,祀四鄉。秋分,閶闔風至,解懸垂,琴瑟不張。立冬,不周風至,修宮室,完邊城。八風以時,則陰陽變化道成,萬物得以育生。王當順八風,行八政,當八卦也。

京房《易候》曰:何以知聖人隱也?風清明,其來長久不動搖物。此有龍德在下也。

《易緯》曰:八節之風,謂之八風。立春條風至,(東北風。)春分明庶風至,(東方風。)立夏清明風至,(東南方風。)夏至景風至,(南方風。)立秋涼風至,(西南方風。)秋分閶闔風至,(西方風。)立冬不周風至,(西北方風。)冬至廣莫風至,(北方風。又《呂氏春秋》說八風:東北曰焱風。高誘注曰:亦曰融風。東方曰滔風,東南方曰薰風,南方曰巨風,西方曰颼風,西北方曰厲風,北方曰寒風。)

《尚書大傳》曰:舜將禪禹,八風循通。

又曰:王者德及皇天,則祥風起。

又曰:成王時,越裳重譯而來朝,曰:"久矣,天之無烈風澍雨,意中國有聖人乎?"

《大戴禮》曰:正月時有浚風,浚者大也;大風,南風也。何大於南風也?曰合冰必於北風,解冰必於南風,故大之也。

《禮稽命征》曰:出號令,合民心,則祥風至。

《禮說》曰:風,萌也,養物成功,所以八風象八卦也。(《禮緯》同。)

《禮斗威儀》曰:人君政頌平則祥風至。宋均注曰:"即景風也。"

《春秋考異郵》曰:八風殺生以節翱翔。距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條者,達生也,(距猶起也。自冬至後四十五日而立春,此風應其方而來,生萬物。)四十五日明庶風至,明庶迎惠。(春分之侯,言庶眾也,陽以施惠之恩德迎眾庶而生之。)四十五日清明風至,精芒挫收。(立夏之後也。挫猶止也。時薺麥之屬秀出已備,故挫止其鋒芒,收之使成實。)四十五日景風至,景風強也,強以成之。(夏至之候也。強言萬物強盛也。)四十五日涼風至,涼風者,寒以閉也。(立秋之候也。閉,收也。言陰寒收成萬物也。)四十五日閶闔風至,閶闔者,當寒天收也。(秋收之候也。閶闔,盛也。時盛收物蓋藏之,閶或為當。)四十五日不周風至,不周者,不交也,陰陽未合化也。(立冬候也。未合化,言訊息純,坤無陽也。《月令》曰:天地不通而閉塞成冬也。)四十五日廣莫風至,廣莫者,精大滿也。(冬至之候也。言冬物無見者,風精大滿美無偏。)風之為言萌也。其立字,蟲動於幾中者為風。(蟲動於幾,言陽氣無不周也。明昆蟲之屬得陽乃生,遇陰則死,故風為陰中之陽者也。)

《春秋元命苞》曰:陰陽怒為風。

《春秋繁露》曰:恩及金石則涼風出;王者與臣無禮,身不肅敬則木不曲直,而夏多暴風。風者,木之氣,其音角,故應。

《孝經援神契》曰:德至八方則祥風至。

《史記》曰:項王圍漢王三匝,於是風從西北起,折木、髮屋、揚沙石,楚軍大亂,而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

又曰:蚩尤氏能徵風召雨,與黃帝爭強,滅之中冀。

又曰:庶女者,齊之寡婦,養姑。姑女利母財而殺母,以告寡婦,婦不能自解。以冤告天,而大風襲於齊殿。

又曰:荊軻入秦,燕太子丹送別易水上,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漢書》曰:燕王都薊,大風拔宮中樹七圍已上十六枚,壞城樓。後王誅。

又曰:高祖過沛,擊築自歌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魏志·管輅傳》曰:輅過清河倪太守。時大旱,輅言:"樹上已有少女征風,樹間又有陰鳥和鳴,其雨應至矣。"果如其言。

《晉書》曰:永和元年,大風拔柳樹百餘枚,若風從八方來者。時王敦害刁協、周顗等,故風從橫拔樹,非一處也。

又曰:賈謐家數有妖異,飄風吹其朝服上數百尺,大蛇出被中,後果及禍。

《晉陽秋》曰:袁宏為東郡守,謝安執宏手授扇,宏曰:"謹當奉揚仁風,慰彼黎庶。"

《宋書》曰:明帝猜慮,肥體,憎風,夏月常著小皮衣,拜左右二人為司風令史,風起方面,輒先啟聞。

又曰:宗愨,字元幹,徵士炳兄子也。少時問愨所志,答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前秦錄》曰:術士蓋欽,符堅召至長安,因宴會,以其惑眾,將誅之。酒酣,將執欽,欽化為鏇風飛去。

《前涼錄》曰:永嘉五年,抱罕令嚴羌妾產一龍一鷲。鷲尋飛去,龍十五日雷雨迎之。大風吹拔張掖郡大樹,經宿還立。

《趙錄》曰:石勒時忽有鏇風下屬地,隱隱雷聲,良久,視之,見大石。

《神仙傳》曰:老子將去周而出關,以升崑崙。關令尹喜占風逆知當有神人來過,乃掃道見老子。老子知喜命應得道,乃停關下,以長生之事授之。

又曰:葛玄行過神廟,乘車不下,須臾有大迴風逐玄,埃塵漲天。玄大怒,曰:"小邪敢爾!"即舉手指風,風便止。

《益都耆舊傳》曰:蜀楊由善風雲占候,文學令豐持雞酒以奉由。時有客不言,客去,豐起欲取雞酒。由止之曰:"向風吹削柿,當有持雞酒來者,度是二人。"豐曰:"實在外,須客去乃取爾。"

王子年《拾遺記》曰:伏羲坐於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乃畫八卦。

又曰:崑山有四面風,又有祛塵之風,若衣服塵污,風至吹衣則淨。

又曰:瀛洲時有香風,泠然而來,張袖受之,則曆紀不歇,著肌膚必軟滑。

《十洲記》曰:南海中有炎洲,洲上有風生獸,形似狗,青色,狀如狸。以鐵椎鍛其頭數十下乃死。張口向風,須臾即起。

《風土記》曰:南中六月則有東南長風,風六月止,俗號黃雀長風。時海魚變為黃雀,因為名也。

庾仲雍《湘州記》曰:零陵山有石燕,遇風雨則飛,雨止還,化為石。

《交州記》曰:風山在九真郡,風門在山頂,上常有風。

又曰:風母出九德縣,風母似猿,見人若慚而屈頸;若打殺之,得風還活。

《南越志》曰:熙安間多颶風,颶者,具四方之風也。一曰懼風,言怖懼也。常以六七月興,未至時,三日雞犬為之不鳴,大者或至七日,小者一二日。外國以為黑風。

盛弘之《荊州記》曰:宜都佷山縣山有風穴,張口大數尺,名曰風井。夏則風出,冬則風入。風出之時,吹拂左右,常淨如掃。暑月經之,凜然有衣裘想。(《宜都山記》曰:袁山太公以六月至此穴,便思衣裘。)

又曰:沮陽縣黃竹山,常肅肅有風,名曰風門。

《西京雜記》曰:董仲舒曰:"太平之世,風不搖條,開甲破萌而已。"

《老子》曰:飄風不終朝。

《莊子》曰: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經旬五日而返。(司馬彪注曰:列子,鄭人列禦寇也。泠然,涼貌。)

又曰:北溟有魚,其名曰鯤。化而為鳥,其名曰鵬。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司馬彪云:扶搖,上行風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

又曰:大塊噫(依界反。)氣,其名曰風。是惟無作,作則萬竅怒號,而獨不聞之翏翏乎長風之聲。

又曰:湯之問棘也是已!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扶搖,羊角,風也。今鏇風上如羖羊角也。)

《列子》曰: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子;進二子之道,乘風而歸。(《莊子》曰: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至旬又五日而後發。)

《管子》曰: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夏雨雨人,吾道窮矣。

又曰:夫兩堯不能相王,兩桀不能相亡。木雖蠹,無疾風不折;牆雖隙,無大雨不壞。

《淮南子》曰:物類之相應,玄妙深微,論辯不能解。故東風至,而酒沉溢。(東風,大風也。酒沉,清酌酒也。米物下沉,木味酸,酸風入酒故酢而沉者沸,蓋物類相感也。)

又曰:烏鵲識歲之多風,去喬木而巢扶枝。(扶,傍。)

又曰:禹沐淫雨,櫛扶風。(扶風,奔風。)

又曰:騰蛇雄鳴上風,雌鳴下風,而化成形。

又曰:虎嘯而谷風至。高誘注曰:"虎,陽獸也,與風同類。"

又曰:人王之精通於天,故誅暴則多飄風。

《抱朴子》曰:用兵之要,惟風為急。扶搖獨鹿之風大起軍中,軍中必有反者。風高者道遠;風下者道近。風不鳴葉者十里,鳴條搖枝百里,大枝五百里,仆大木千里,折大木五千里。三日三夕,天下盡風;二日二夕,天下半風;一日一夕,萬里風。

周生《列子》曰:夫獵葉之風,不應八節。

《呂氏春秋》曰:何謂八風?東北風曰焱風,(一曰融風。)東方曰滔風,(一曰庶風。)東南曰薰風,(一曰清明。《淮南子》作景風。)南方曰巨風,(一曰凱風。)西南曰淒風,(《淮南子》作涼風。)西方曰颼風,(一曰閶闔。)西北方曰厲風。(一曰不周風。)

《風俗通》曰:風或清明來,久長不搖樹木枝葉,離地三二丈者,此有龍德在其下。風或清明不及二三尺者,此君子之風也。

又曰:猛風曰颲,(音列。)涼風曰瀏,(音劉。)微風曰飉,(音遼。)小風曰颼,(音搜。)小風從孔來曰〈風夬〉。(呼穴反。)

《周書時訓》曰:小暑之日溫風至,立秋之日涼風至。

又曰:小暑之日溫風不至,國無寬教。

《淮南萬畢術》曰:欲致疾風,焚雞羽。

《帝王世紀》曰:堯時廚中自生肉脯,薄如翣,搖則生風,使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翣脯。

又曰:舜彈五弦琴,歌南風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人之慍兮。"

《括地圖》曰:鍾山之神,名曰"燭龍",視為晝,暝為夜,吹為冬,吁為夏,息為風。

又曰:奇肱民,能為飛車,從風遠行。湯時西風吹奇肱車至於豫州。湯破其車。不以示民。十年,西風至,乃復作車,遣賜之,去玉門四萬里。

《黃帝風經》曰:調悵、祥和,天之喜風也;折揚、奔厲,天之怒風也。

《山海經》曰:法岳之山有獸,其名曰山犭軍,(音輝。)其行如風,(言疾。)見則天下大風。

又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於天。有人名曰折丹。處東極以出入風。

又曰:扶陽之山多怪風。

又曰:大極山東有溫水湯,風不可過也。

《河圖帝通紀》曰:風者,天地之使。

《六韜》曰:人主好田獵罼弋,則歲多大風,禾穀不實。紂時如此。

陸機《要覽》曰:列子御風,常以立春歸於八荒,立秋遊乎風穴。是風至,草木皆生,去則搖落,謂之離合風。

《潛夫論》曰:排翣障風,揲沙擁河,無御也。

又曰:黃帝夢大風吹天下塵土,得風后以為相。

漢武帝《秋風辭》曰: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搖落兮雁南歸。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龍魚河圖》曰:風者,天地之使也。

《荊山圖》曰:佷山縣山下有石床,傍生野薤。人往乞者,神許則風吹,制其分齊,隨偃而剪,不得過越。

《廣雅》曰:風伯謂之飛廉。

《法訓》曰:利物誘人,猶飄風之加庶草也。惟有直慎者,然後不回。

《潛潭巴》曰:疾風撥木,讒臣恣,忠臣辱。

崔豹《古今注》曰:武王伐紂,大風折蓋。太公因折蓋之形而制曲蓋。

《養性經》曰:治身之道,春避青風,夏避赤風,秋避白風,冬避黑風。

《鹽鐵論》曰:太平之時,風不鳴條,雨不破塊。

又曰:林中多疾風,富貴多諛言。

《樂動聲儀》曰:風氣者,禮樂之使,萬物之首也,物靡不以風成熟也。風順則歲美,風暴則歲惡。

《國語》曰:海鳥曰"爰居",止於魯國東門之外,臧文仲使國人祭之。展禽曰:"今茲海島有災乎?夫廣川鳥獸,恆知避其災也。"是歲也,海多大風。

又曰:飄風之末,不能舉鴻毛。

又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清風至而修城郭。

《物理論》曰:風者,陰陽亂氣激發而起者也。猶人之內氣,因喜怒哀樂激越而發也。故春氣溫,其風溫以和,喜風也。夏氣盛,其風熛以怒,怒風也。秋氣勁,其風清以貞,清風也。冬氣石,其風慘以烈,固風也。此四正之風也。又有四維之風:東北明庶,庶物出幽入明也;東南融風,其道以長也;西南清和,百物備成也;西北不周,方潛藏也。此八風者,方土異氣,徐疾不同,和平則慎,違逆則凶,非有使之者也。氣積自然怒,則飛沙揚礫,髮屋拔樹;喜則不搖枝動草,順物布氣。天地之性,自然之體也。

楚宋玉《風賦》曰:楚襄王游於蘭台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於太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故其清涼雄風,則飄忽升降,乘凌高城,入於深宮,徘徊於桂椒之間,翱翔於激水之上。獵蕙草,離秦衡,新夷,被荑楊。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羅帷,經於洞房。故其風也,清清泠泠,愈病析酲,發明耳目,寧體便人。此謂大王之雄風也。夫庶人之風,塕然起於窮巷之間,堀堁揚塵,勃鬱煩冤,動沙塸,吹死灰,此謂庶人之雌風也。"

《楚辭》曰:光風轉蕙,泛崇蘭些。

又曰: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相風

崔豹《古今注》曰:司風鳥,夏禹所作。

王子年《拾遺記》曰:帝與娥皇泛於海上,以桂枝為表,結芳茅為旌,刻玉為鳩,置於表端,言知四時之候。今之相風,此遺像也。

《晉書》曰:廢帝初即位,有野雉集於相風,後為桓溫所廢。

沈約《宋書·輿服志》曰:案《周禮》辨載法物,莫不詳究,然無相風、罼旄頭之屬。此非古制明矣。愚謂戰國並爭,師旅數出,縣烏之設,務察風祲,疑是秦制矣。

《梁書》曰:長沙王懿孫孝儼,字希莊。射策甲科,除秘書郎、太子舍人。從幸華林園,於坐獻《相風烏》、《華光殿》、《景陽山》等頌,其文甚美,帝深賞之。

《晉令》曰:車駕出入,相風已前侍御史、令史。

《淮南子》曰:故終身隸於人,譬若綄之見風也。(綄音緩,候風者也。世所謂五雨。)

《述征記》曰:長安宮南靈台,上有相風銅烏,或雲此烏遇千里風乃動。

鄭玄《相風賦》曰:昔之造相風者,其知自然之極乎,其達變通之理乎?上稽天道陽精之運,表以靈鳥物象。其類下憑地,體安貞之德,鎮以金虎,玄成其氣,風雲之應,龍虎是從。觀妙之徵,神明所通。夫能立成器,以占志吉凶之先見者,莫精乎此。乃構相風,因象設形,蜿盤虎以為趾,建修竿之亭亭,體正直而無橈,度徑挺而不傾,棲神鳥於竿首,候祥風之來征。

張華《相風賦》曰:太史候部有相風,在西城上,而作者弗為,豈以其託處幽閒,違眾特立,無羽毛之飾,而丹漆不為之容乎?

傅鹹《相風賦》曰:相風之賦,蓋亦多矣,然辭義大同。惟中書張令,以太史相風,獨無文飾,故特賦之。太僕寺丞武君賓樹一竹於前庭,其上頗有樞機,插以雞毛,於以占事知來,與彼無異,斯乃簡易之至,有殊太史相風,張氏之賦,非其至者也。翟翟竹竿,在武之庭。厥用自然,既修且貞。插羽其首,丹漆弗營。經之營之,不日而成。

庾闡《楊都賦》曰:雲虎之門,雙竿內啟,祥烏司飈,丹墀竟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