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紛華

作者:胡宏

鬍子曰:行紛華波動之中,慢易之心不生。居幽獨得肆之處,非僻之情不起,上也。起而以禮制焉,次也。制之而不止者,昏而無勇也。理不素窮,勇不自任,必為小人之歸,可恥之甚也。

堯、舜以天下與人,而無人德我之望,湯、武有人之天下,而無我取人之嫌。是故天下無大事,我不能大,則以事為大,而處之也難。

人慾盛,則於天理昏。理素明,則無欲矣。處富貴乎?與天地向其通。處貧賤乎?與天地同其否。安死順生,與滅地同其變,又何宮室、妻妾、衣服、飲食、存亡、得喪而以介意乎?

一身之利,無謀也,而利天下者則謀之。時之利,無謀也,而利萬世者則謀之。存斯志,行斯道,躬耕於野,上以奉祀事長,下以慈幼延交遊,於身足矣。易曰:不家食,吉。是命焉,烏能舍我靈龜而逐人之昏昏也?

仁者,人所以肖天地之機要也。

人之於天地,有感必應,猶心之於身,疾痛必知焉。

物不獨立必有對,對不分治必交焉,而文生矣。物盈於天地之間,仁者無不愛也,故以斯文為己任,理萬物而與天地參矣。

或問王通曰:子有憂疑乎?曰:樂天知命,吾何憂?窮理盡性,吾何疑?雖然,天下皆憂,吾獨得不憂?天下皆疑,吾獨得不疑?又曰:心跡之判久矣,吾獨得不二言乎!或問曰:通有二言,何也?曰:仁則知通之言一,不仁則以通言為二。若心與跡判,則是天地萬物不相管也,而將何以一天下之動乎?

天下莫大於心,患在不能推之爾。莫久於性,患在不能順之爾。莫成於命,患在不能信之爾。不能推,故人物內外不能一也。不能順,故死生晝夜不能通也。不能信,故富貴貧賤不能安也。

事物屬於性,君子不謂之性也,必有心焉,而後能治。裁製屬諸心,君子不謂之心也,必有性焉,然後能存。

不仁見天下之事大,而執天下之物固,故物激而怒,怒而不能消矣。感物而欲,欲而不能止矣。窮理盡性以成吾仁,則知天下無大事,而見天下無固物。雖有怒,怒而不遷矣。雖有欲,欲而不淫矣。

莊周曰: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非知伯夷者也。若伯夷,可謂全其性命之情者矣。謂之“死名”可乎?周不為一世用,以保其身可矣,而未知天下之大本也。

智不相近,雖聽言而不入。信不相及,雖納忠而不愛。是故君子必謹其所以言,則不招謗誹,取怨辱矣。

士學於文而知道,則關鍵節目之言未嘗不三復也,君學於政而知道,則幾會本原之事未嘗不三令五申也。知之,則因非而知是,不知,則指是以為非。

人君盡下,則聰明開,而萬里之遠親於衽席。偏信,則昏亂,而父子夫婦之間有遠於萬里者矣。人君欲救偏信之禍,莫先於窮理,莫要於寡慾。窮理寡慾,交相發者矣。去聖既遠,天下無人師,學者必因書記語言以知理義之精微。知之、則適理義之周道也。不然,則為溺心志之大阱矣。

人盡其心,則可與言仁矣,心窮其理,則可與言性矣,性存其誠,則可與言命矣。

敬則人親之,仁則民愛之,誠則鬼神享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者,大賢之分也。達則兼善天下,窮則兼善萬世者,聖人之分也。

或問人可勝天乎?曰人而天,則天勝。人而不天,則天不勝。

學貴大成,不貴小用。大成者,參於天地之謂也。小用者,謀利計功之謂也。

人者,天地之精也,故行乎其中而莫御。五行,萬物之秀氣也,故物為之用而莫違。

三王,正名與利者也,故其利大而流長。五霸,假名爭利者也,故其利小而流近。

形形之謂物,不形形之謂道。物拘於數而有終,道通於化而無盡。

古之學者求天知,今之學者求人知。古之仕者行己,今之仕者求利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