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告子章句下·第六節

作者:佚名

淳于髡曰:“先名實者,為人也;後名實者,自為也。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實未加於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賢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湯,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惡污君,不辭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趨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曰:“魯繆公之時,公儀子為政,子柳、子思為臣,魯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賢者之無益於國也!”

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賢則亡,削何可得與?”

曰:“昔者王豹處於淇,而河西善謳;綿駒處於高唐,而齊右善歌;華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有諸內必形諸外。為其事而無其功者,髡未嘗睹之也。是故無賢者也,有則髡必識之。”

曰:“孔子為魯司寇,不用,從而祭,燔肉不至,不稅冕而行。不知者以為為肉也。其知者以為為無禮也。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不欲為苟去。君子之所為,眾人固不識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淳于髡說:“首先注重名位實質的,是為了治理人民;爾後注重名位實質的,是為了自己。先生你在三卿位上,名位實質還沒有貢獻於上下就離去,仁者都是這樣的嗎?”
孟子說:“居在較低的職位,不以賢能侍奉不成器的人,是伯夷這類人。五次服務於商湯,五次服務於夏桀,是伊尹這類人。不厭惡昏庸的君主,不推辭小官之位,是柳下惠這類人。這三個人人生道路不同,但目標是一樣的。這一樣的目標是什麼呢?就是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的關係。君子做到與人相互親愛而已,何必要走同樣的道路?”
淳于髡說:“魯繆公的時候,公儀子執政,子柳、子思做大臣。可是魯國日漸削弱很嚴重。象這樣的情況賢能者對於國家沒有什麼益處。”
孟子說:“虞國當年不用百里奚後來就滅亡了,秦穆公重用百里奚後就成了霸主。不用賢能就滅亡,就是想日漸削弱也能得到嗎?”
淳于髡說:“從前王豹住在淇水附近,而河西的人都善於唱歌。綿駒住在高唐,而齊國的西部都善於唱歌。華周、杞梁的妻子因為善於哀哭她們的丈夫,從而使國家的風俗改變。內在有什麼內容,外在就會表現出來。行為於某件事情而沒有功效,我從來沒有見過。所以說齊國沒有賢能的人,如果有,我必然認識。”
孟子說:“孔子做了魯國的司寇,不被重用,跟隨國君去祭祀,祭祀的肉也沒有得到,於是不脫帽子就離開了。不知者以為孔子是為了一塊祭祀的肉,知道內情的人則認為這祭祀不符合社會行為規範。而孔子本人想以承擔輕微的罪而離開,不願意隨便離去。君子的所作所為,本來一般人就很難認識到。”

注釋
1.淳于髡(kun昆):人名,戰國時期齊國學者,以博學著稱。
2.三卿:指上卿、亞卿、下卿。卿是古代高級官員或爵位的稱謂。
3.公儀子:人名,魯國博士。
4.子柳:人名,即泄柳。
5.王豹:人名,衛國人,著名歌唱家。
6.綿駒:人名,齊國人,著名歌唱家。
7.華周:人名,齊國大夫。
8.杞梁:人名,齊國大夫。此二人在齊國和莒國的戰爭中死亡。
9.稅:通“脫”。《左傳·成公九年》:“鄭人所獻楚囚也,使稅之。”《墨子·三辯》:“此譬之猶馬駕而不稅,弓張而不弛。”《呂氏春秋·慎大》:“乃稅馬於華山,說收於桃林。”《史記·李斯列傳》:“吾未知所稅駕也。”這裡用為“脫”,也有解脫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