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腑方·脹滿第七
作者:孫思邈
(論一首 方八首 灸法十一首)
論曰∶病者腹滿,按而不痛者為虛,按之痛者為實也。夫腹中滿不減,減不足言,此當下之。舌黃,未下者下之,黃自去。腹滿時減復如故,此為寒,當得溫藥。腹滿口中苦幹燥,腹?趺陽脈微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下部閉塞,大便難,兩 下疼痛,此虛寒氣從下上也。當以溫藥服之,取瘥。腹滿轉痛來趨小腹,為欲自下利也(一雲∶腹中痛,若轉氣下趨小腹,為欲自利)。
溫胃湯
治胃氣不平,時脹咳,不能食方。
附子 當歸 濃朴 人參 橘皮 芍藥 甘草(各一兩) 乾薑(五分) 川椒(三合)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大半夏湯
治胃中虛冷,腹滿塞下氣方。
半夏(一升) 大棗(二十枚) 甘草 附子 當歸 人參 濃朴 茯苓 枳實(各二兩)桂心 ?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二服。
附子粳米湯
治腹中寒氣脹滿,腸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方。
附子(一枚) 半夏 粳米(各半升) 甘草(一兩) 大棗(十枚)
上五味 咀,以水八升煮米,熟去滓,每服一升,日三服(《集驗方》加乾薑二兩)。
濃朴三物湯
治腹滿發熱數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方。
濃朴(半斤) 大黃(四兩) 陳枳實(大者五枚)
上三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納大黃,煎取三升,去滓,服一升。腹中轉動者勿服,不動者更服。一方加芒硝二兩。
濃朴七物湯
治腹滿氣脹方。
濃朴(半斤) 甘草 大黃(各三兩) 大棗(十枚) 枳實(五枚) 桂心(二兩) 生薑(五兩)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納大黃,煮取四升,服八合,日三。嘔逆者加半夏五合。利者去大黃。寒多者加生薑至半斤。
吳茱萸湯
治久寒胸脅逆滿,不得食方。
吳茱萸 半夏 小麥(各一升) 甘草 人參 桂心(各二兩) 生薑(八兩) 大棗(二十枚)
上八味 咀,以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大桂湯
治虛羸胸膈滿方。
桂心 生薑(各一斤) 半夏(一升) 黃 (四兩)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半,煮取五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治男子卒勞內傷,汗出中風,腹脹大,飢食不下,心痛,小便赤黃時白,大便不利方∶
大黃 葶藶 寒水石 苦參 黃連 栝蔞根(等分)
上六味為末蜜丸,以豉汁和飲服,如梧子大二丸,日三,加至十丸。
灸法
臚脹脅腹滿,灸膈俞百壯,三報。
胸滿心腹積聚痞痛,灸肝俞百壯,三報。
脹滿水腫,灸脾俞隨年壯,三報。
腹中氣脹引脊痛,多飲食,身羸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後取季脅。
臟腑積聚脹滿,羸瘦不能飲食,灸三焦俞,隨年壯。
脹滿雷鳴,灸大腸俞百壯,三報。
脹滿氣聚寒冷,灸胃脘百壯,三報。穴在鳩尾下三寸。
腹滿脹繞臍結痛,堅不能食,灸中守百壯。穴在臍上一寸。一名水分。
脹滿瘕聚滯下痛冷,灸氣海百壯。穴在臍下一寸。忌不可針。
脹滿氣如水腫狀,小腹堅如石,灸膀胱募百壯。穴在中極臍下四寸。
脹滿腎冷瘕積泄利,灸天樞百壯。穴在臍旁相對,橫去臍兩旁各二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