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十一·感應一
作者:李昉、扈蒙、徐鉉等
張寬 漢武帝 醴泉 淮南子 揚雄 劉向 袁安 樊英 五石精 律呂 陳業 陳實 三州人 魏任城王 呂虔 管寧 河間男子 宜陽女子 張應 南郡掾 蒲坂精舍 吳興經堂 南徐士人 徐祖 劉京 何敬叔 蕭子懋 蕭睿明 解叔謙 宗元卿 匡昕 曾康祖
張寬
張寬字叔文,漢時為侍中,從祀於甘泉。至渭橋,有女子浴於渭水,乳長七尺。上怪其異,遣問之,女曰:“帝後第七車,知我所來。”時寬在第七車,對曰:“天星主祭祀者,齋戒不嚴,即女人星見。”(出《漢武故事》)
漢武帝
漢武帝嘗微行造主人家,家有婢國色,帝悅之,仍留宿。夜與主婢臥。有一書生,亦寄宿。善天文,忽見客星將掩帝座,甚逼,書生大驚懼,連呼咄咄,不覺聲高。仍又見一男子,操刀將入戶。聞書生聲急,謂為己故,遂縮走,客星應時而退。如此者數過。帝聞其聲,異而問之。書生具說所見。帝乃悟曰,必此人婿也,將欲肆兇惡於朕。仍召集期門羽林,語主人曰:“朕天子也。”於是擒奴,問而款服,乃誅之。帝嘆曰:“斯蓋天啟書生之心,以扶祐朕躬。”乃厚賜書生焉。(原闕出處,陳校本作出《幽明錄》)
醴泉
太行之東有醴泉,其形如井,本體是石也。欲取飲者,皆洗心跪而挹之,則泉水如流,多少足用。若或污慢,則泉縮焉。蓋神明之常志者也。(出《法苑珠林》)
淮南子
淮南子曰:“東風至而酒泛溢。”許慎云:“東風震方也。酒泛清酒也。木味酸,相感故也。”高誘云:“酒泛為米麵曲之泛者,風至而沸動。”李淳風又按:今酒初熟,瓮上澄清時,恆隨日轉。在旦則清者在東畔,午時在南,日落在西,夜半在子。恆清者隨日所在。又春夏間,於地蔭下停春酒者,瓮上蟻泛,皆逐風而移。雖居深密,非風所至,而感召動也。(出《感應經》)
揚雄
揚雄讀書,有人語云:“無為自苦,玄故難傳。”忽然不見。雄著玄,夢吐白鳳皇集上,頃之而滅。(出《西京雜記》)揚雄讀書,聽到有個人在旁邊說:“沒有意義的自找苦吃,深奧的道理難以領會。”然後就沒有聲息了。揚雄撰寫著作,趴在桌子上睡著了,夢見自己的嘴裡吐出一隻白鳳凰到書上,頃刻之間就不見了。劉向漢劉向,於成哀之際,校書於天祿閣,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藜杖扣閣而進。見向暗中獨坐誦書,老人乃吹杖端,爛然火明,因以照向。說開闢已前事,乃授洪範五行之文。向裂衣及紳,以記其言。至曙而去,請問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聞金卯之姓,有博學者,下而觀之焉。”乃出懷中竹榜,有關天文地圖之事。子歆,從向授此術。(出王子年《拾遺記》)
劉 向
漢劉向,於成哀之際,校書於天祿閣,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藜杖扣閣而進。見向暗中獨坐誦書,老人乃吹杖端,爛然火明,因以照向。說開闢已前事,乃授洪範五行之文。向裂衣及紳,以記其言。至曙而去,請問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聞金卯之姓,有博學者,下而觀之焉。”乃出懷中竹榜,有關天文地圖之事。子歆,從向授此術。(出王子年《拾遺記》)
袁安
袁安為陰平長,有惠化。縣先有雹淵,冬夏未嘗消釋。歲中輒出,飛布十數里,大為民害。安乃推誠潔齋,引愆貶己。至誠感神,雹遂為之沉淪,伏而不起,乃無苦雨淒風焉。(出《小說》)
樊英
漢樊英善圖緯,洞達幽微。永泰(“泰”字疑誤,據《漢書》一一二上〈樊英傳〉。英值漢安帝順帝時,然兩代均無用泰字者,疑以、寧”字為近)中,見天子,因西向南唾。詔問其故,對曰:“成都今日火。”後蜀郡上言火災,如英所道。雲,時有雨從東北來,故火不為大害。英嘗忽被發拔刀,斫擊舍中。妻怪問其故,英曰:“郗生遇賊。”郗生者名巡,是英弟子,時遠行。後還說,於道中逢賊,賴一被發老人來相救,故得免。永建時,殿上鍾自鳴,帝憂之,公卿莫能解。乃問英。英曰:“蜀岷山崩,母崩子故鳴,非聖朝災也。”尋上蜀山崩事。(出《英列傳》)
五石精
《論衡》曰:陽燧取火,方諸取水,二物皆當以形勢得。陽燧若偃月,方諸若圬杯。若二器如板狀,安能得水火也。鑄陽燧,用五月丙午日午時,煉五色石為之,形如圓鏡,向日即得火。方諸,以十一月壬子夜半時,煉五色石為之,狀如圬杯,向月即得津水。今取大蚌蛤向月,亦有津潤。《淮南子》云:陽燧見日,燒而為火。方諸見月,津而為水。注云,皆五石之精。陽燧圓以仰日,得火;方諸圬而向月,得水。又雲,陽燧之取火於日,方諸之取露於月,天地之間,玄微忽恍,巧曆所不能推其數。然以掌握之中,引類於太極之上,而水火可立致者,陰陽相感動然之也。(出《感應經》)
律呂
《物理論》云:十二律呂候氣,先於平地為室三重,重有三重壁,揚子所謂九閉之巾也。外室南戶,以布為幔;次室北戶;內室南戶,並以布為幔。皆上圓下方,閉密無風。人居其中,三日觀之,十二律各以木為按,每律各內庳外高,以律加其上,依位安置之。以河內葭莩灰實其端,若氣至,吹灰去管首,小動為和,大動為臣強。李淳風云:自古言樂聲律呂者,皆本於十二管,以氣應灰飛為驗。後魏末,孫僧化造六甲一周曆,其序雲,以管律候某月某時律氣應推校。前後五六事,皆不與算曆家術數相符。此外諸書,無言候氣得應驗者。以理推尋,恐無實錄。後魏信都芳,自雲,造風扇候二十四氣,每一氣至,其扇輒舉。斯又驗矣。(出《感應經》)
陳業
陳業字文理。業兄渡海傾命。時同依止者五六十人,骨肉消爛,而不可辨別。業仰皇天誓后土曰:“聞親戚者,必有異焉。”因割臂流血,以灑骨上,應時歃血,余皆流去。(出“會稽先賢傳”)
陳 實
穎川陳實有子元方,次曰仲方,並以名德稱。兄弟孝養,閨門雍睦,海內慕其風。四府並命,無所屈就。兄弟嘗過同郡荀爽,夜會飲宴,太史奏:德星聚。(出《汝南先賢傳》)
州人
晉三州人,紀為父子。父令二人作舍於大澤中,欲成,父曰:“不如河邊。”乃徙焉。又幾成,父曰:“不如河中。”二人乃負土填河,三旬不立。有書生過,為縛兩土豚投河中。父乃止二人曰:“何嘗見江河填耶?吾觀汝行耳。”明回至河邊,河中土為高丈余,袤廣十餘里,因居其上。(出《孝子傳》)
魏任城王
魏任城王章薨,如漢東平王禮葬。及喪出,聞空中數百人泣聲。送者言,昔亂軍殺傷者皆無棺槨,王之仁惠,收其朽骨。死者歡於地下,精靈以之懷感焉。(出王子年《拾遺記》)
呂虔
魏長沙郡久雨。太守呂虔令戶曹掾齋戒,在社三日三夜,祈晴。夢見白頭翁曰:“汝來遲,明日當霽。”果然。(出《長沙傳》)
管寧
管寧死遼東三十七年,歸柩而阻海風。同行數十船俱沒,惟寧船望見火光,投之得島嶼。及上岸,無火亦無人。玄晏先生以為積善之感。(出《獨異志》)
河間男子
晉武帝世,河間郡有男女相悅,許相配適。既而男從軍積年,父母以女別適人。無幾而憂死。男還悲痛,乃至冢所,始欲哭之,不勝其情。遂發冢開棺,即時蘇活,因負還家,將養數日平復。其夫乃往求之。其人不還,曰:“卿婦已死。天下豈聞死人可復活耶?此天賜我,非卿婦也。”於是相訟,郡縣不能決;讞於廷尉,廷尉奏以精誠之至,感於天地,故死而更生,在常理之外,非理之所處,刑之所裁。斷以還開冢者。(出《法苑珠林》)
宜陽女子
晉永嘉之亂,郡縣無定主,強弱相暴。宜陽縣有女子,姓彭名娥。父母昆弟十餘口,為長沙賊所殺。時娥負器出汲於溪間,賊至走還,正見牆壁已破,不勝其哀,與賊相格。賊縛娥,驅出溪邊,將殺之。溪際有大山,石壁高數十丈。仰呼曰:“皇天寧有神否?我為何罪,而當如此。”因奔走向山,山立開廣數丈,平路如砥,群賊亦逐娥入山,山遂崩合,泯然如初。賊皆壓死,娥遂隱不復出。娥所舍汲器,化為石,形似雞。土人因號曰石雞山女娥潭。(出《幽冥錄》)
張應
晉歷陽郡張應,先奉魔,娶佛家女為婦。鹹和八年,移居蕪湖。妻病,因為魔事,家財略盡,而病不瘥。妻曰:“我本佛家女,為我作佛事。”應即往精舍中,見竺曇鏡。鏡曰:“普濟眾生,但君當一心受持耳。”曇鏡期明,當向其家。應夕夢一人,長五六尺,趨步入門曰:“此家寂寂,乃爾不淨。”見鏡隨此人後,白曰:“此家始欲發意,未可責之。”應眠覺,便把火作高座及鬼子母座。鏡食時往,高座之屬,具足已成,應具向說夢,遂夫妻受五戒,病亦得瘥。(出《辯正論》)
南郡掾
晉南郡議曹掾姓歐,得病經年,骨消肉盡,巫醫備至,無複方計。其子夜如得睡眠,夢見數沙門來視其父。明旦,便往詣佛圖。見諸沙門。問佛為何神?沙門為說事狀。便將諸道人(“人”原作“何”,據明鈔本改)歸,請讀經。再宿,病人自覺病如輕。晝得小眠,如舉頭,見門中有數十小兒,皆五彩衣,手中有持幡杖者,持刀矛者,於門走入。有兩小兒在前,徑至簾前。忽便還走,語後眾小人云:“住居中總是道人。”遂不復來前。自此後病漸漸得差。(出《靈鬼志》)
蒲坂精舍
宋元嘉八年,河東蒲坂城大失火,不可救。惟精舍大小儼然,及白衣家經像,皆不損墜。百姓驚異,倍共發心。(出《辯正論》)
吳興經堂
宋元嘉中,吳興郡內嘗失火,燒數百家盪盡。惟有經堂草舍,儼然不燒。時以為神。(出《宣驗記》)
南徐士人
宋少帝時,南徐有一士子,從華山往雲陽。見客舍中有一女子,年可十八九。悅之無因,遂成心疾。母問其故,具以啟母。母往至華山雲陽,尋見女子,具說之。女聞感之,因脫蔽膝,令母密藏於席下,臥之當愈。數日果瘥。忽舉席,見蔽膝,持而泣之,氣欲絕,謂母曰:“葬時從華山過。”母從其意。比至女門,牛打不行,且待須臾。女妝點沐浴竟而出,歌曰:“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活為誰施。君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言訖,棺木開,女遂透棺中。因合葬,呼曰神士冢。(出《系蒙》)
徐祖
嘉興徐祖,幼孤,叔隗養之如所生。隗病,祖營侍甚勤。是夜,夢一神人告云:“汝叔應合死也。”祖扣頭祈請哀愍,二神人云:“念汝如此,為汝活。”祖覺,叔乃瘥。(出《搜神記》)
劉京
臨江郡民劉京,孝行鄉里推敬。時江水暴溢,居者皆漂溺。京負其母號泣。忽有大龜至其前,舉家七口,俱上龜背。然行十許里,及一高岸,龜遂失之。(出《九江記》)
何敬叔
何敬叔少奉佛法。作一檀像,未有木。先夢一沙門,衲衣杖錫來云:“縣後何家桐甚惜,苦求遮可得。如夢求之,果獲。(《夢雋》)
蕭子懋
齊晉安王蕭子懋,字雲昌,武帝之子也。始年七歲,阮淑媛嘗病危篤,請僧行道。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浸之,如此三日而花不萎。子懋流涕禮佛。誓曰:“若使阿姨因此勝緣,遂獲冥祐,願華竟齋如故。”七日齋華,色更鮮紅。看視罌中,稍有根須。淑媛病尋瘥,當世稱其孝感。(出《法苑珠林》)
蕭睿明
齊松滋令蘭陵蕭睿明,母患積年,睿明晝夜祈禱。時寒凍,睿明下淚,凝結如箸。額上扣血,成水不溜。忽有一人,以石函授之曰:“此能治太夫人病。”睿明跪而受之,忽然不見。以函奉母,中惟三寸絹,丹書為日月字。母病即愈。(出《談藪》)
解叔謙
齊雁門解叔謙,征為朝請,不赴。母疾,叔謙夜於庭中,稽顙祈福。聞空中云:“得丁公藤為酒便差。”訪醫及本草,無識者。乃崎嶇求訪,至宜都境,遙見山中老翁伐木,問其所用,答曰:“此丁公藤,治風尤驗。”叔謙再拜流涕,具款行求之意。此翁愴然,以藤與之,並示其漬酒之法。叔謙受領,此人不復知處。依法為酒,母疾便愈。(出《談藪》)
宗元卿
齊南陽宗元卿有至行,早孤,為母所養。母病,元卿在遠,輒心痛:“大病則大痛,小病則小痛。以此為常則。鄉里宗敬,率號宗曾子。(出《談藪》)
匡昕
齊廬陵匡昕隱金華山,服食不與常人交。母亡已經數日,昕奔還號叫,母便蘇。孝感致也。(出《談藪》)
曾康祖
齊扶風曾康祖,母患乳癰,諸醫不能療。康祖乃跪,以兩手捧乳,大悲泣。母癰即瘥。(出《談藪》)
譯文
張寬 漢武帝 醴泉 淮南子 揚雄 劉向 袁安 樊英 五石精 律呂 陳業 陳實 三州人 魏任城王 呂虔 管寧 河間男子 宜陽女子 張應 南郡掾 蒲坂精舍 吳興經堂 南徐士人 徐祖 劉京 何敬叔 蕭子懋 蕭睿明 解叔謙 宗元卿 匡昕 曾康祖
張寬
張寬的字是叔文,漢武帝時他是侍中。一次跟隨皇帝去甘泉舉行祭祀活動。車隊行駛到渭河橋上,看見有一個女子在渭河裡洗澡,兩隻乳房竟有七尺長。皇帝覺得她太奇怪了,派人去詢問那個女子。女子說:“皇帝後面的第七輛車,知道我從那裡來。”第七輛車上坐的正是張寬,他說:天上主持祭祀的星宿,遵守吃齋的戒律不嚴格,所以女人星出現。
漢武帝
漢武帝曾經穿著普通人的衣服來到一戶人家,這家有一個女僕長得異常美麗,漢武帝很喜歡她,便住下來,晚上和這個女僕一起睡覺。有一個書生也寄宿在這戶人家,他會看星相,忽然發現客星將要遮蓋帝星,並且越逼越聽。書生心中非常害怕,大聲驚呼,不由得聲音太大了。這時有一個男子,手中拿著一把刀子正要進屋行兇,聽到書生叫喊,以為發現了自己便退了回去。天上的客星也相應地離開帝星,就這樣反覆了好幾次。漢武帝也聽到了書生的喊叫,奇怪地詢問發生了什麼事,書生將看到的星相說了,漢武帝明白這必然是女僕的丈夫,想要對他行兇,便將侍衛們叫來,對這家的主人說:“我是天子。”下命令將那個男子抓來,審訊中全都招認了,於是將這個男子殺了。漢武帝感嘆著說:“這都是上天啟發了書生,以扶助和保佑我啊!”於是重重地賞賜了書生。
醴泉
太行山的東部有眼泉水,水質甘甜這眼泉水的形狀像一口井,井體是石頭的。想要喝水的人,都必須去掉邪惡之心,跪著舀水,則泉水像溪流一樣湧出,喝多少就有多少。但是如果心存邪念,態度傲慢,則泉水便縮回去,不再湧出。這都是因為體現了神靈的意志!
淮南子
《淮南子》記載說:“春風吹來酒就會沸動外溢。”許慎說:“春風從東方吹來,酒就會沸動變清,味道就會變酸,這是相互感應的結果。”高誘說:“酒的沸動和米麵曲子的發酵,都是因為春風吹來而發生的變化。”李淳風還說:“酒剛剛釀造出來,放入酒瓮里澄清時,酒的清濁隨著太陽而變化。早晨時,靠近東方的酒比較清澈;中午時,南側的酒比較清澈;日落的時候,西側的酒比較清澈;半夜時,中間的酒比較清澈。清澈的部位總是靠著太陽的方向。還有在春夏之交,在樹蔭下面放置新釀造出來的酒時,酒瓮里酒液表現漂浮的雜質總是隨著風向而移動,雖然酒在瓮內很深的地方。不是風吹動了酒滓,而是感應才發生的變化。
揚雄
揚雄讀書,聽到有個人在旁邊說:“沒有意義的自找苦吃,深奧的道理難以領會。”然後就沒有聲息了。揚雄撰寫著作,趴在桌子上睡著了,夢見自己的嘴裡吐出一隻白鳳凰到書上,頃刻之間就不見了。
劉向
漢朝的劉向,在成帝哀帝的時期,在天祿閣校對書稿,非常認真地進行研究和思考。夜晚有個老頭,身穿黃色的長袍,手拿用藜草的老莖製成的手杖敲門走進天祿閣內。看見劉向正獨自在黑暗中朗讀書稿。老人向手杖的頂端吹了一口氣,手杖的頂端立刻放射出光芒,照向劉向。老人同劉向談論天地初開時的情景,並教授他《尚書》洪範篇中可闡述的天地感應以及五行相互影響的思想。劉向撕下袍子上的布,並取下腰帶,記錄老人講授的文章內容,天邊露出曙光的時候,老人要走,劉向問老人的姓名。老人回答說:“我是天上的太乙之精,所說人間姓劉的裡面,出了一個博學多才的人,所以到下界來看你。說著又從懷裡拿出用竹簡連線而成的有關天文地理方面內容的圖書。劉向又把這些知識傳授給他的兒子劉歆。袁安袁安為陰平長,有惠化。縣先有雹淵,冬夏未嘗消釋。歲中輒出,飛布十數里,大為民害。安乃推誠潔齋,引愆貶己。至誠感神,雹遂為之沉淪,伏而不起,乃無苦雨淒風焉。(出《小說》)
袁安
袁安當陰平縣令,有很多為人稱道的政績和教化。陰平縣原來有一個表面結凍的深潭,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都不融化,每年的六七月份潭裡的冰塊外溢,覆蓋附近十多里地遠的地方,成為當地人民的一大災害。袁安虔誠地沐浴吃齋,祭祀神靈,將出現災害說成是自己的過錯。他的至誠感動了神靈,深潭裡的冰塊竟沉到水底,不再浮起,並且再也沒有發生暴雨狂風等災害。
樊英
漢朝的樊英懂得利用河圖和六經上的經義來推斷事物的學問,並且達到了精通微末細節的造詣。安帝永寧中年,樊英朝見皇帝時,站在西邊朝南吐了一口唾沫。皇帝問他為什麼吐唾沫,他回答說:“成都今天有火災。”事後果然接到了蜀郡報告火災的公文,情況如同樊安說:“當時有雨從東北方向來,所以火災沒有造成大的損失。”樊英有一次突然披髮拔刀向屋裡砍了一刀,妻子奇怪地詢問他是什麼原因。樊英說:“郗生遇到賊了。”郗生的名字叫郗巡,是樊英的學生,當時正出門在外。郗生回來以後說,他在路上碰到了強盜,被個披散頭髮的老人解救了。永建時期,皇宮大殿上的銅鐘沒有人去敲,自己就響了起來。皇帝的心中很憂慮,大臣們都無法解釋,便去問樊英。樊英說:“蜀郡的岷山發生山崩,母親崩塌,兒子便鳴叫起來,並不是漢朝要發生災禍的先兆。”過不久四川上奏岷山山崩的事。
五石精
《論衡》上說:“利用陽燧這種器物取火和用方諸取水,都是因為兩種器物有特殊的形狀,並在特殊的條件下才能夠取得成功。陽燧像個半月形凸出來,方諸像個瓦刀形杯子,如果這兩種器物的形狀像塊木板,又怎么能夠取到水和火呢?製造陽燧,要在五月丙午日中午十一點到一點之間,冶煉五色石來鑄造,製成的陽燧形狀像一面圓圓的鏡子。把它朝向太陽,就可以取得火。製造方諸,要在十一月壬子日半夜時分,冶煉五色石來鑄造,製造出來的方諸形狀像個瓦刀形的杯子。把它朝向月亮,就可以承接到露水。如果用大蚌殼朝向月亮,也可以取到露水。”《淮南子》說:“陽燧朝向太陽,燃燒形成火;方諸朝向月亮,潤澤形成水。”注釋說:“這都是五色石精的精靈所發揮的作用。陽燧圓形的凸面朝向太陽,可以取得火種;方諸以瓦刀的形狀朝向月亮,所以承接到露水。”又說:“陽燧能夠從太陽採集火種,方諸能夠從月亮取得露水,天地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高深的曆法也無法推算出來。掌握了這種方法,就可以來認識天地萬物之間的變化規律。然而能夠取到水和火的真正原因,還是陰陽之間的相互感應的結果。
律呂
《物理論》說:十二個音調和節氣相對應。先在平地建造有三層牆壁的房子,而每一層牆壁又分為三層,正如揚子所說的“封閉覆蓋一共九層”。外面一層房屋的門朝南開,並用布做的門帘擋上,次外牆壁或者叫房屋的門朝北開,內室的門朝南開,並且都用布做的門帘擋上。三層房屋都是上圓下方的形狀,封擋得密不透風。人在裡面,三天以後觀察。用木頭十二支具有十二種聲調的一種叫做“管”的樂器,每個音調的管都是內部低沉,外部高亢。如果將這十二隻管按照十二個聲調的順序排列起來,用蘆葦裡面的薄膜燒成的灰放置在管的一端,如果節氣到了,則相對應聲調的管的頂端的灰就會被“吹”掉,動的輕微叫做和諧,動的大叫做臣強。李淳風說:“自古以來的各種樂器,都起源於十二種音調的管,以節氣‘吹’掉管上的灰作為音調準確與否的檢驗依據。”後來魏朝末期,孫僧將音律和曆法相附會,他在著作的序言裡說:“以管的音調和某月某時的節氣相對應,可以推算和校驗事物。”但是實際上總是和曆法以及數學運算的結果不一致。其它書籍沒有提到音調和氣候相對應的,按照道理推斷,恐怕不大可能有成功的記錄。後魏信都芳說:“造一種比較靈敏的代表二十四節氣的風扇,每一個節氣到了,相對應的風扇就會自動地抬起來,則又驗證了它們之間的相互感應。
陳業
陳業的字是文理。他的哥哥渡海時死了,同時死亡的有五六十人,屍體腐爛,無法辨認。陳業對著皇天后土發誓說:“我聽說親戚之間,必然有與別人不同的某種聯繫。”然後割破胳膊,將血灑在屍體的骨頭上。他哥哥的骨頭染上並留存他的血,其他人骨頭上的血很快就流了下去。陳實穎川陳實有子元方,次曰仲方,並以名德稱。兄弟孝養,閨門雍睦,海內慕其風。四府並命,無所屈就。兄弟嘗過同郡荀爽,夜會飲宴,太史奏:德星聚。(出《汝南先賢傳》)
陳實
穎川陳實的大兒子名字叫元方,二兒子叫仲方,哥倆都以品德高尚而為人稱道。兄弟倆人共同孝敬奉養老人,家庭非常和睦幸福。天下的人都敬佩他們的風格和品德,大將軍府、大尉府、司徒府、司空府四個官府都要選拔任用他們,都沒有去。有一次兄弟倆人去拜訪同郡的學者荀爽,夜晚三人在一起喝酒,主管天文和曆法的太史向皇帝報告:“天上的德星聚到一塊了。”
州人
晉朝三州人,大概是父子。父親叫兩個兒子在沼澤里修建房屋,快要完工的時候,父親說:“不如在河邊建好。”於是兩個兒子又移到河邊修建房屋,又要完工了,父親說:“不如在河裡建好。”兩個人又運土填河,三十多天也沒有填完。有個書生路過這裡。為他們裝了兩袋沙土扔進河裡。父親制止兩個兒子說:“什麼時候看見過將江河填平的,我只是為了觀察你們的品德和行動罷了!”第二天他們來到河邊,發現河裡的土已經高出河面一丈多,方圓十多里地,於是他們將房子蓋在上面。
魏任城王
魏任城王章死了,比照漢朝東平王的規格辦理喪事。出殯這一天,聽到天空中有數百人哭泣的聲音。送葬的人說:“當年被亂軍殺死的人都沒有棺木,任成王仁義善良,收集死者的死骨進行安葬,使死者的靈魂在地下高興。這哭聲,就是那些死者的靈魂出於感激和懷念的心情在為他送葬。”
呂虔
魏國的長沙郡連日下雨,太守呂虔命令掌握民戶、祀祠、農桑的官署戶曹掾吃齋沐浴,遵守戒律,祭祀神靈三天,祈求晴天。當天晚上呂虔夢見一個白頭髮的老頭對他說:“你來晚了,明天可以停止下雨,變為晴天。”果然第二天雨住天晴。
管寧
管寧死在遼東已經三十七年了,裝運他的棺材的船在海上遇到風暴,同行的幾十條船全都沉沒了。只有裝著管寧屍骨的船看見前面有火光,朝著火光駛去停靠到一個小島上,等到船上的人上了岸,發現島上既沒有火也沒有人。玄晏先生認為,這是管寧生前行善所得到的報應。
河間男子
晉武帝的時候,河間有一對青年男女相愛,並且訂下了婚約。訂婚以後男青年當兵走了好幾年,女青年的父母又把她嫁給了別人,她悲憤過度死了。男青年當兵回來非常悲傷,來到女青年的墳前想要大哭一場,但是由於悲憤難忍,便將墳挖開,將棺材打開了,女青年竟甦醒過來。男青年將她背回家裡,調養幾天以後恢復了體力。女青年的丈夫知道以後趕去,要把媳婦要回去。男青年不給,並且對他說:“你的媳婦已經死了,天下有誰聽過死人還能復活的!這個媳婦是天賜給我的,不是你原來的媳婦。”倆人爭執不下去打官司,縣官和郡守都無法判決,便上報給廷尉審理。廷尉認為,這都是男青年的精誠所至。感動了天地,所以才使女青年死而復生。這件事在常理之外。所以也不能用常理來進行推斷和量刑,於是將這個死而復活的女青年判給了挖開墳墓的男青年。
宜陽女子
晉朝懷帝永嘉年間,天下大亂,郡縣沒有固定的官員進行管理,盜賊四起,恃強凌弱。宜陽縣有個少女叫彭娥,家裡的父母兄弟姐妹十多口人,全都被長沙的強盜給殺了。當時彭娥正背著取水的器物到溪邊取水,回到家裡看見房屋被強盜毀壞了,非常生氣,便與強盜搏鬥起來,被強盜抓住了。強盜將她帶到溪邊,準備殺害她。溪邊就是大山,山崖的石壁有十多丈高。彭娥抬頭喊到:“天上難道沒有神仙嗎!我有什麼罪?卻要被殺害!”喊完就向石壁跑去。山崖立刻裂開幾丈寬的一條平坦的道路,強盜們也追趕彭娥跑進山中。山崖突然合攏,變得跟當初一樣,強盜們都被擠壓死了,彭娥也隱沒在山崖里再也沒有出來。彭娥丟下的取水的器物變成了石頭,形狀像是一隻雞。當地人便將這座山叫做石雞山,將這條溪流的水潭叫做女娥潭。
張應
晉朝歷陽郡的張應,一開始信奉魔教,娶的媳婦卻是信奉佛教人家的姑娘。鹹和八年,他搬到蕪湖居住,妻子生病了,因為請求魔神消災治病,將家裡的錢財花光了,可是病仍然沒有治好。妻子說:“我本是信奉佛教人家的女兒,為我求神治病,應該到寺廟裡去。”張應來到廟裡,見到了竺曇鏡和尚,和尚對他說:“佛教拯救一切生靈,但是你必須一心一意地拜佛修行。曇鏡明天可以到你家去。”陳應回到家裡,當天晚上夢見一個人,身高有五六尺,快步走進門來對他說:“這戶人家冷落寂寞,就是因為你的心靈不乾淨。”看見曇鏡跟在這個人的身後,於是又說:“這戶人家就要走上正路並恢復興旺,不應該再受到責備了。”張應睡醒了以後,便點燃火把連夜趕製高座及鬼子母座。曇鏡在吃早飯時來到。佛龕已經做成。張應將所做的夢說了出來,於是夫妻倆人開始遵守佛教的五種戒律,誠心拜佛,妻子的病很快就好了。
南郡掾
晉朝南郡的議曹掾姓歐,得病一年了,被折磨得只剩下皮包著骨頭,求醫求神多方治療無效,再也想不出辦法了。他的兒子夜如睡覺,夢見許多和尚來看望他的父親,第二天,他到廟裡問和尚說:“佛是什麼神?”和尚便把佛教的簡單知識講給他聽,他便將和尚們請回家中,為父親誦經消災。晚上病人就感覺病症減輕了。第二天白天睡了一會兒。夜如一抬頭,看見門外有幾十個小孩,全都穿著五彩衣服,有的手中拿著幡,有的拿著杖,有的拿著刀,有的拿著矛,從大門走進來。有兩個小孩走在前面,走到門帘前面,忽然又往回走,並對後面的小孩說:“住的都是和尚,以後不要來了。”從這以後他的病便逐漸好了。
蒲坂精舍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黃河東岸的蒲坂城發生特大火災,無法撲滅。只有大小寺廟沒有倒塌,佛像也沒有燒毀,老百姓都非常驚奇,更加從心裡信奉佛教。
吳興經堂
宋元嘉年間,吳興郡發生火災,將幾百戶的房屋燒成平地,只有寺廟的草房,完好無損,當時的人們都認為是有神靈保佑。
南徐士人
南朝宋少帝時期,南徐有一個青年男子,從華山去雲陽,在旅店中看到一個女子,年齡十八九歲,男子對這女子非常愛慕但沒有辦法相互交往,相思成病。他母親問他,他將生病的原因告訴了母親。他母親前往華山雲陽找到了那個女子,將男子的相思和病情告訴了女子。女子聽了很受感動,將自己圍裙解下來交給男子的母親,叫她偷偷地放在男子睡覺的蓆子底下,可以醫治男子的病。男子的母親回家後按照女子所說的做了,過了一些日子,男子的病果然好了。一次男子偶然掀開蓆子,看到了女子的圍裙,捧在手裡,哭得就要昏死過去。他對母親說:“埋葬我的時候,要從華山經過。”他死後,他的母親按照他的意願辦理喪事,走到女子的門前,拉車的牛怎么打也不往前走了。等了一會兒,女子沐浴梳妝完畢走了出來,哀婉地唱道:“華山連綿千里,你既然為我而死,我還活著是為了誰呢?如果你真的憐愛我,請為我打開棺材。”唱完,棺材果然開了,女子跳進棺材。於是便將兩個人合葬在一起,人們都叫做“神士冢”。
徐祖
嘉興的徐祖,從小失去父母,叔叔隗撫養他像自己的親兒子一樣。一天他叔叔病了,他非常勤快周到地侍候他叔叔。當天晚上他夢見一個神仙對他說:“你叔叔應該死了。”徐祖叩頭祈求不讓叔叔死,兩個神仙說:“看在你如此孝順的份上,讓他繼續為你活著吧。”徐祖睡醒了,叔叔的病果然好了。
劉京
臨江郡的居民劉京,孝順老人被鄉里的鄉親們所稱讚。一次江水暴漲,不少居民都淹死在水裡,劉京背著母親大哭起來。忽然來了一隻巨大的烏龜,他們全家七口人都爬到烏龜的背上,遊了十多里地,將他們送到一個高地上,烏龜就沒了。
何敬叔
何敬叔信奉佛教,想要刻一尊佛像,但是沒有木頭。他睡覺夢見一個和尚,披著袈裟,拄著錫杖對他說:“縣衙後面的老何家有桐木但非常珍惜,你如果苦苦去哀求能夠要到手。何敬叔按照夢中和尚的指點去找,果然要到了桐木。
蕭子懋
齊國的晉安王蕭子懋,字叫雲昌,是武帝的兒子,剛剛七歲,阮淑媛得病非常沉重危險,請來和尚誦經。有人獻來蓮花供佛,和尚用一種小口大肚子的銅瓶裝上水,然後將蓮花插在瓶里,三天以後花仍不枯萎。蕭子懋哭著在佛像前敬禮發誓說:“如果能夠使生病的阿姨痊癒,我祝願蓮花開放得與當初一樣。”七天誦經結束,蓮花的顏色更加鮮艷了,觀察瓶子裡,已經生出了一點根須。淑媛的病也好了。大家都稱讚是蕭子懋的孝順感動了佛祖。
蕭睿明
北齊的松滋縣令蕭睿明是蘭陵人,他的母親患病多年,蕭睿明日夜向神靈祈禱,以保佑母親早日康復。當時天寒地凍,蕭睿明流下的眼淚在臉頰上凍成的冰像筷子一樣長,磕頭把前額碰出了血,流出的血水凍成一個小冰柱。一天忽然來了一個人,給了他一個石匣,對他說:“這個石匣可以治你母親的病。”蕭睿明跪著接了過來,來人不見了。他將石匣拿給母親,見裡面只有一塊三寸長的絲絹,上面寫著兩個紅色的字“日月”,從此他母親的病就好了。
解叔謙
齊朝雁門的解叔謙,朝廷要聘任他為朝請,他因為母親有病沒有去。夜晚他在院子裡磕頭,祈求神靈醫治他母親的病。忽然聽到天空有人說:“用丁公藤泡酒便可以治好。”他查閱《本草》,向醫生請教,都不知道什麼是丁公藤。沒有辦法,他只好出門到各地去打聽尋找。一天他來到宜都境內,遠遠看見一個老頭在山上砍樹。他去問老頭砍樹有什麼用,老頭說:“這是丁公藤,治療風症非常有效。”解叔謙哭著請求老人將丁公藤給他為母親治病。老頭很同情他,將丁公藤送給他,並傳授他泡酒的具體方法,解叔謙記在心裡。說完老頭就不知道哪裡去了。解叔謙回家以後按照老頭講述的方法用丁公藤泡製藥酒,為母親治病,母親的病很快就好了。
宗元卿
齊朝南陽的宗元卿有很高尚的品德和行為。他從小喪父,由母親撫養成人。母親生病了,他出門在很遠的地方突然感到心痛,母親病得嚴重,他疼得便厲害,母親病得輕,他疼得也輕,從此形成了必然的規律。鄉親們非常尊敬他孝敬母親的行為,認為他就像孔夫子的弟子曾子一樣品德高尚,稱他為“宗曾子”。
匡昕
齊朝廬陵的匡昕隱居在金華山中,生活飲食都不同常人交往。他母親死了已經有好幾天了,他奔跑哭叫著回到母親身邊,他母親突然甦醒過來。這是他孝敬母親,母子間心靈互相感應的結果。
曾康祖
齊朝時扶風的曾康祖的母親患乳癰,請了很多醫生都治不了。曾康祖跪在地上,兩手捧著他母親的乳房大哭,他母親患的乳癰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