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善為
崔善為,貝州武城(今山東武城)人。精通曆算,出仕隋朝,調任文林郎。仁壽年間,升任樓煩司戶書佐,唐高祖李淵當時任太守,尤其受到禮遇。起兵後任用為大將軍府司戶參軍,封清河縣公。武德二年(619年),多次提拔後為尚書左丞,以清廉明察著稱。貞觀初年,任陝州刺史。後歷任大理寺、司農寺二卿,因與少卿不和獲罪,外任秦州刺史,後去世。► 4篇詩文
軼事典故
隋文帝營造仁壽宮時,崔善為帶領工匠五百人。右僕射楊素是工程總監,巡視到崔善為的住地,要來花名冊點名。崔善為手拿名冊背誦人名,五百人竟沒有一個差錯,楊素大為吃驚。從此各地有疑難案件,常派崔善為去審理,都能巧妙地解決。隋文帝仁壽年間,崔善為任樓煩郡司戶書佐。唐高祖李淵當時任太守,對他十分禮遇。崔善為看到隋朝腐敗,私下勸李淵取而代之,很受讚許。李淵起事後,崔善為任大將軍府司戶參軍,封清河縣公爵位。唐高祖武德年間(公元618-626年),歷任內史舍人、尚書左丞,名聲很好。下級官吏厭惡他嚴厲廉明,因為他背駝身矮,就編了順口溜嘲罵他:“崔先生彎得象只鉤,熬年頭得到封侯,肩膀上沒有脖頸,胸前多長一個頭”。高祖李淵聽到後安慰說:“淺薄的小人,仇恨正直。從前北齊末年奸吏編歌罵斛律明月,而高緯昏庸,殺了他一家。我雖然不算高明,但也絕不會幹這樣的事。”於是懸賞追查懲處編造流言的人。當時傅仁均發表了《戊寅元歷》,一時間議論紛紛,有褒有貶。李淳風也指出其中十八條錯誤缺點。奉高祖命令,崔善為考校了傅、李二家的優缺點,有許多議論。唐太宗貞觀初年,崔善為任陝州刺史。當時朝廷議論,讓人口稠密地區的人民遷移到人口稀少地區。崔善為上表說:“ 京城附近人口稠密,青壯年男子都編入軍府。若讓他們隨意遷移流出關外,則京城附近空虛,實在不是好辦法。”於是移民的事情沒有進行。崔善為後來歷任大理寺卿、司農卿,工作稱職。但由於與少卿關係不好,離京任秦州刺史,死在任上。
創作背景
早年經歷
崔善為,貝州武城(今山東武城)人。精通曆算,出仕隋朝,調任文林郎。督領工徒五百人營造仁壽宮,總監楊素索要文簿查閱審核,崔善為手拿手板憑記憶唱名,沒有一處差錯,楊素大為驚異。自此各方有疑難獄案,全部命令他審訊,都能追查出其中實情。仁壽年間,升任樓煩司戶書佐,唐高祖李淵當時任太守,尤其受到禮遇。
為官清廉
崔善為見隋朝政治日益紊亂,暗中勸高祖圖謀奪取天下。等到起兵,任用為大將軍府司戶參軍,封清河縣公。
武德二年(619年),多次提拔後為尚書左丞,以清廉明察著稱。眾曹吏厭惡他,因他長得矮小又駝背,嘲諷道:“崔子曲知鉤,隨例得封侯。髆上全無項,胸前別有頭。”想阻撓免去他所任之職。皇帝聽後勉勵他說:“過去齊末奸吏作歌謠詆毀斛律明月,高緯昏聵不能明察,以至殺掉他的全家。朕雖然沒有德行,有幸能避免這種事。”於是下令懸賞捉拿誹謗者,誹謗終停止。
傅仁均撰成《戊寅歷》,李淳風指責其中的疏漏,皇帝命崔善為考察二家的得失,糾正了很多。
勸阻遷民
貞觀初年,任陝州刺史,當時商議讓貧困而土地少的人家遷移到人少地多的鄉,崔善為上奏:“京畿內戶口太多,而丁壯男子全部登記為府兵,如果聽任遷移,府兵都到了關東,使近處空虛遠處充實,不是長久治理之策。”下詔同意。歷任大理寺、司農寺二卿,因與少卿不和獲罪,外任秦州刺史。去世後,追贈刑部尚書,諡號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