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沈荃

沈荃

沈荃(1624—1684年),字貞蕤,號繹堂,別號充齋,江蘇華亭人。清順治九年(1652年)探花,授編修,累官詹事府詹事、翰林院侍讀學士、禮部侍郎。卒諡文恪。著有《充齋集》行世。為人經述深湛,喜獎拔後進,頗為時重。工書法,宗法米、董二家,深得康熙帝賞識,嘗召至內廷論書,“凡御製碑版及殿廷屏障御座箴銘,輒命公書之。”(方苞《望溪集外文》)為康熙帝書法代筆人之一。► 6篇詩文

個人成就

沈荃與董其昌是同鄉, 自幼即傾慕董書,並以之為其書學的基礎,極得董書的筆法特點與風神。愛好董其昌書法的康熙皇帝曾向他學習書法,或者說是他專習董書而影響到康熙皇帝對董書的偏愛。據記載,在康熙皇帝向他學習書法時,他每每能夠“下筆即指其弊,兼析其由”。好學的皇帝,則十分感慨,並賞賜良多。康熙曾對李光地說:“ 朕初學書,宗敬(沈宗敬)之父荃實侍、屢指陳得失、時下每作書、未嘗不思荃之勤也。”而且,“凡御製碑版、及殿廷屏障、御座箴銘、輒命公書之。或自作大書、命題其後”。因此朝野間盛行董書,成為了一時風尚。與沈荃同時,還出人稱“康熙四家”的姜宸英和汪士鉉、何焯與陳邦彥,他們皆以董書為主,又兼取晉唐或者宋米芾書法。

沈荃存世書法墨跡較多,楷和行、草書都有,以楷、行書最多。沈荃存的楷書,比如《錄陸平原燕居課軸》,雖為楷書,結字卻是以欹側中求平正為主要特點,而且行距頗疏,筆法溫潤,是從董書中繼承和演化而來。沈荃存的行書,大體如楷書行化,或參以米書縱逸丰姿特點。草書作品比如《臨自敘帖軸》,雖說是臨懷素草法,其實仍是董其昌小行草書典型面貌,很難看出有《自敘帖》草法。自董其昌之後,一些臨帖作品不過是錄書其文字,以作為一時創作契機,並非認真對待其臨習得似與不似。這點,沈荃也是在仿效董其昌。雖然如此,沈荃書法也只是貌似董書,因為他書法過於溫厚圓鈍,雖可稱之為秀雅,但卻缺少董書空靈生氣。沈荃存的書法能成為宮廷御用書法,成為適應科舉制度乾祿書體,必然是只注重形體表現,而且缺乏神采的。即便是善書康熙皇帝,也未能脫此弊端。

聖祖嘗召入內殿賜坐,論古今書法。凡制碑版及殿廷屏障、御座箴銘,輒命荃書之。或自作大書,命題其後。每侍聖祖書,下筆即揩其弊,兼析其由,聖祖深嘉其忠益。所賜御書、鳳管、襃蹄、貂襲、文綺、茗饌之屬,至不可勝紀。其以是名動天下,與趙孟頫、董其昌相埒。書雖學董而無其氣韻。後其子宗敬,以編修入直,命作大小行、楷,猶憶及前事。使內侍傳諭安溪李公曰:“膚初學書,宗敬之父荃實侍,屢指陳得失,至今每作書,未嘗不思荃之勤也。”卒年六十一。代表作有《行書如天馬賦軸》,著南帆詠、充齋集。《施愚山詩集注、望溪集外文、大瓢偶筆、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

沈荃的詩文

清源懷舊

清代沈荃

晨雞啟重闉,城柝亦未綴。解纜乘細流,輕橈向曉發。

淒淒下微霜,皎皎鑒寒月。惆悵問前途,鬱紆感逝節。

回首溯舊知,音徽已滅沒。眷德思偏長,懷分情嘆歇。

虛期萬里風,徒愧中流楫。十年過西州,悽愴心如結。

送張簣山學士歸廬陵

清代沈荃

襆被蕭蕭出鳳城,觚稜回首重含情。片言豈詡回天力,三宿仍辭去國名。

聖德優容逾格外,臣心忠藎本生平。曲江風度應相憶,莫戀空山猿鶴盟。

寄懷張冷石先生

清代沈荃

溪上老人五柳門,廿年高臥住江村。義熙日月閒中紀,商洛衣冠亂後尊。

秋老漁蓑吹鐵笛,春回江岸擷芳蓀。何時再訪東軒下,濁酒黃花好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