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
這位奇蹟的創造者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一直受到嚴厲得近乎苛刻的指責和謾罵,在中國文學史上享受這種待遇的作家並不多見。曾幾何時,紅學家們將難見《紅樓夢》全璧的不滿和怨氣全撒到高鶚身上,對其所做的續補工作全盤否定,橫加指責,將其視為篡改《紅樓夢》的罪人,還有的紅學家將他描繪成用心險惡,受人指使的文化
文學特點
高鶚的創作可分為前後期。以乾隆五十三年中舉為分界線,前期喜寫詞,後期喜寫詩。他的詞風近於晚唐五代的花間詞,穠艷多姿,稍似溫庭筠,但還不像溫的過於輕浮。詞作內容大體分四種:一,塾師生活,如《竹素來謁又贈》;二,感事詠懷,如《憶王孫》《好女兒》《錦帳春》,塑造堅貞的少女形象,鮮明逼真,富有時代
軼事典故
麟慶是高鶚同僚,其《鴻雪因緣圖記》記載高鶚軼事三則:
文淵閣國史館典籍廳前有芍藥一株,年久枯萎。嘉慶壬申(1812年)四月忽發新枝,麟慶友人、浙江舉人沈淦繪圖寫之,麟慶、高鶚受邀賦詩,京城傳為韻事。
麟慶在內閣為官時,高鶚贈給他一把扇子,上面繪有王文
紅學爭鳴
綜述
紅學界對高鶚的爭議圍繞兩個焦點:一是他對後四十回做了什麼,二是如何評價後四十回的文學成就。
在19世紀評點派那裡,後四十回與前八十回是不分家的;20世紀20年代,胡適、俞平伯考證後四十回為高鶚續作,但並未否定其文學價值和貢獻;建國後,以周汝昌為代表的大陸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高鶚在他自己的履歷上寫的出生日期是“戊寅年十月十七日寅時生”(見顧廷龍主編《清代朱卷集成》第4冊《高鶚》),也就是公曆1758年11月17日。
高鶚父親是讀書人,有田產,住在京郊。高鶚少年喜冶遊,常同“少時酒伴”“趁蝶隨風,浪贏兩袖香留”,看來是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