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高攀龍

高攀龍

高攀龍(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雲從,江蘇無錫人,世稱“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東林黨領袖,“東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遺書》12卷等。萬曆十七年(1589年)中進士。後遇父喪歸家守孝。天啟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龍不堪屈辱,投水自盡,時年六十四歲。崇禎初年(1628年),朝廷為高攀龍平反,贈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謚“忠憲”。► 147篇詩文 ► 2條名句佳句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生平

早年經歷

高攀龍,字存之,號景逸,江蘇無錫人。祖父高靜成曾任浙江黃巖縣令,父親高繼成生有五個子女,高攀龍排行第二,後因高靜成的弟弟高靜逸無子而被過繼為嗣。

高攀龍自幼好讀書懂禮儀。萬曆十四年(1586年),無錫知縣李元沖聘請江右學派羅懋忠和顧憲成前來講學

家庭成員

祖父

高靜成

繼父(叔祖)

高靜逸

父親

高繼成

兄弟

高士鶴

兒子

高世儒:高攀龍自盡後,崔呈秀還不罷休,矯詔將高世儒下獄。高世

後世紀念

高攀龍墓

高攀龍墓幾經遷葬。最初由於黨禍而人心畏懼,高攀龍遺體被草草安葬在無錫縣城西郊橫山之麓。明崇禎元年(1628年),東林黨冤獄得以平反。皇帝欽派禮部官員來到無錫勘定塋城,準諭塋祭葬。清順治三年(1646年),高氏後裔將高攀龍墓遷葬於璨山之麓(河埒口高攀龍墓)。墓地形制

主要成就

東林領袖

高攀龍是東林學派的精神領袖之一,與顧憲成兄弟創建了東林書院。

他在學術思想上的最大貢獻,在於提倡“治國平天下”的“有用之學”,反對王學(王守仁學派)末流的“空虛玄妙”之學。他認為“無用便是落空學問”,“立本正要致用”,把“治國平天下”看做是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