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虞世南初唐著名書法家、文學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越州餘姚(今屬浙江省)人。官至秘書監,封永興縣子,故世稱“虞永興”,享年八十一歲,賜禮部尚書。其書法剛柔並重,
虞世南,隋大業初授秘書郎。入唐,太宗引為秦府參軍,弘文館學士。貞觀七年(633年)轉秘書監,賜爵永興縣子,
生平
虞世南身體文弱,博聞強識。少年時與兄虞世基一起拜博學廣識的顧野王為師。十餘年勤學不倦,學到緊要處,累旬不盥櫛。尤喜書法,與王羲之七世孫智永和尚友善。智永精王羲之書法,虞世南在智永的精心傳授下,妙得其體,圓融遒麗,外柔內剛,繼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傳統。他與當時的歐陽詢、褚遂良、薛稷
作品集述
孔子廟堂碑為虞世南撰文並書寫。原碑立於唐貞觀初年。楷書35行,每行64字。碑額篆書陰文“孔子廟堂之碑”六字。碑文記載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後裔孔德倫為褒聖侯,及修繕孔廟之事。為虞世南六十九歲時所書。此碑書法用筆俊朗圓潤,字形稍呈狹長而尤顯秀麗。橫平豎直,筆勢舒展,一片平和潤雅之象。宋黃
精通書法
虞世南是跟從王羲之的七世孫、隋朝書法家智永禪師學習書法的。他的字用筆圓潤,外柔內剛,結構疏朗,氣韻秀健。傳說唐太宗學書就是以虞世南為師。唐太宗常感到“戈”字難寫。有一天,他寫字時寫到“戩(jian剪)”字,只寫了“晉”的半邊,讓虞世南寫另外半邊的“戈”。寫成以後,唐太宗讓魏徵來鑑賞,魏徵看了說:文學造詣
其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時。虞寄無子,世南過繼於他,故字伯施。
仕隋為秘書監,賜爵永興縣子,世稱“虞永興”或“虞秘監”。授青光祿大夫,諡文懿。沉靜寡慾,精思讀書,至累旬不盥櫛。文章婉縟,見稱於僕射徐陵,由是有名。在隋,官秘書郎,十年不徙。入唐,為秦府記室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