軼事典故
斷齏畫粥
范仲淹幼年喪父,四歲時隨繼父遷至長山,勵志苦讀於醴泉寺。因家境貧寒,便用兩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後,用刀切為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再切一些醃菜佐食。成年後,范仲淹又到應天書院刻苦攻讀,冬天讀書疲倦發困時,就用冷水洗臉,沒有東西吃時,就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
識人之能
范仲淹特別善於識人,當狄青還是個下級軍官時,范仲淹就對他很器重,授之以《左氏春秋》說:“將不知古今,匹夫勇爾。”狄青從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後以武官任樞密使,成為一代名將。張載少年時,喜歡談兵,至欲結客取洮西之地,二十一歲時謁見范仲淹,范仲淹一見知其遠器,作為將領實在屈才,對他說:“儒者自有名教生平
早年生活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二十九日(公曆10月1日),范仲淹生於河北真定府(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在百日後隨家人去吳縣(今蘇州市)。 父親范墉,從吳越王錢俶歸宋,歷任成德、武信、武寧節度使掌書記,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卒於任所。母親謝氏貧困無依,抱著兩歲的范仲
評價
王安石在《祭范潁州文》中稱范仲淹為“一世之師”。可是早在熙寧九年(1076年)五月,王安石在宋神宗面前批評范仲淹“好廣名譽,結游士,以為黨助,甚壞風俗”。
朱熹評說:“範文正杰出之才。”“本朝道學之盛……亦有其漸,自範文正以來已有好議論,如山東有孫明復,徂徠有石守道,湖
主要成就
政治貢獻
●地方治績
范仲淹出任泰州時,徵調民眾4萬多人,重修捍海堰。自天禧五年(1021年)至天聖四年(1026年)完成,新堤橫跨通、泰、楚三州,全長約200華里,不僅當時人民的生活、耕種和產鹽均有了保障,還在後世“捍患御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地人民將所修之堤
紀念建築
紀念館
范仲淹紀念館坐落在景色秀麗的蘇州天平山風景區內。天平山為江南名山,景色雄麗,歷史上屬范氏祖塋,以“奇石、紅楓、清泉”三絕而聞名於世,為蘇州著名景區。1981年蘇州市政府撥款修葺了幾經廢毀的建築,並於1985年重塑范文正公彩色坐像,1989年又修建了刻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