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鹹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作為史學家,《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前四史”之一;作為辭賦家,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範例,列入《文選》第一篇;同時,班固還是經學理論家,他編輯撰成的《白虎通義》,集當時經學之大成,使讖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 22篇詩文 ► 653條名句佳句
一生之敵
作為東漢最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班固引贏得了後世學者的廣泛讚譽。在史學界,他與司馬遷一起被稱為“班馬”或“馬班”;在文學界,他又與揚雄、張衡一起被稱為“班揚”、“班張”,也有人將他與馬融並稱“班馬”。可這些人雖與班固齊名,卻不與之同時。難道班固的學問在當時真是獨步天下,沒有對手嗎?
主要事跡
洛陽求學
班固自幼接受儒學世家的良好教育和薰陶,加之班固聰明好學,9歲就能寫文章、誦詩賦了。當時,父親班彪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學者,好多人都前來拜他為師或與他探討學問,受父親朋友輩學者的影響,班固開闊了眼界,學業大有長進。後來,父親有意續寫《史記後傳》,開始閱讀大量漢朝典籍。在父親
文學貢獻
《漢書》
他的《漢書》是我國第一部斷代史,為後世封建王朝官修正史的楷模(對此將有專章介紹)。作為賦家,他的創作活動主要表現在身體力行地提倡散體大賦上。班固有濃厚的忠於皇室的正統思想。
《兩都賦》
根據明帝批評司馬遷《史記》 微文刺譏,貶損當世,非誼士
墓地
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將軍竇憲領兵征匈奴,他以中護軍職隨軍參贊,獲大勝,於燕然山刻石記功。後竇憲被劾自殺,他受株連被免官。時洛陽令種兢以私怨乘機報復,將他下獄,摧殘致死,時年六十一歲。
班固墓在陝西省寶雞市扶風境內沿西寶北線公路傍邊的太白鄉浪店村,被評定為省級文
代表作品
《明堂詩》、《辟雍詩》、《靈台詩》、《寶鼎詩》、 《白雉詩》、 《論功歌詩》、《詠史》、《幽通賦》
作品風格班固是東漢前期最著名的辭賦家,著有《兩都賦》、《答賓戲》、《幽通賦》等。東漢建都洛陽,“西土耆老,鹹懷怨思”(《兩都賦序》),仍希望復都長安,而班固持異議,因此作
目錄學家
父班彪撰《史記後傳》未成而卒,他繼父遺業續寫而被人告發,以 私改國史罪下獄,班超上書辯解獲釋。後召為蘭台令史,主管國家藏書和檔案之事,後轉遷為郎,專門點校、管理蘭台所藏秘書圖籍。自永平中奉詔修史,歷時20餘年,修成《漢書》。《漢書·藝文志》在中國學術史上有極高的價值,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圖書目錄生平
班固的祖先於秦漢之際在北方從事畜牧業致富。後來世代從政,並受儒學薰陶。曾祖父況,舉孝廉為郎,成帝時為越騎校尉;況女被成帝選入宮中為婕妤;大伯祖父伯,受儒學,以“沈湎於酒”諫成帝,官至水衡都尉;二伯祖父斿,博學,官至右曹中郎將,曾與劉向校理秘書;祖父稚,官至廣平相,被王莽排擠而為延陵園郎;父
成就
開創正史地理志
在正史中專列《地理志》是從班固的《漢書·地理志》開始的。班固生活的時代是漢朝已建立了200多年之際,王朝空前統一和強盛,經濟發達,版圖遼闊,陸海交通發達。地理知識的積累遠非《山經》和《禹貢》時代可比,社會生活和管理對地理知識的需要也空前迫切。地理撰述不再近則憑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