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王士禎

王士禎

王士禎(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諡文簡。新城(今山東桓台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傑出詩人、學者、文學家。博學好古,能鑑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詩為一代宗匠,與朱彝尊並稱。書法高秀似晉人。康熙時繼錢謙益而主盟詩壇。論詩創神韻說。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以後轉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但未能擺脫明七子摹古餘習,時人誚之為“清秀李於麟”,然傳其衣缽者不少。好為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於亭雜錄》、《香祖筆記》等,然辨駁議論多錯愕、失當。► 309篇詩文 ► 66條名句佳句

古詩文網 APP客戶端 立即打開

生平

王士禎出生在一個世代官宦家庭,祖父王象晉,為明朝布政使。士禎出生於官舍,祖父呼其小名為豫孫。五歲入家塾讀書,六七歲時讀《詩經》。順治七年(1650年),應童子試,連得縣、府、道第一,與大哥王士祿、二哥王士禧、三哥王士祜皆有詩名。順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進士,文名漸著,23歲遊歷濟南,

理論觀點

清初詩人王士禎是繼司空圖、嚴羽之後倡導神韻理論的又一大家 是“神韻說”的“集大成”者。他也因標舉“神韻”而名聲大噪。遺憾的是,王漁洋平生只“拈出神韻”二字,並未對此作正面系統闡述。後世注家各執己見,紛紛詮釋,出現了一些不同觀點:

有認為“神韻”即 “格調”亦即 “肌理”

藏書事跡

清著名藏書家、文學家。字子真,一字貽上、豫孫,號漁洋山人,一號阮亭。曾為避諱更名為士正,新城(今山東淄博桓台人)。順治十二年(1655),授揚州府推官,改韓林院侍講,國子監祭酒,累官至左都御史,遷刑部尚書。康熙四十三年(1704)以案失察免官歸。以詩文為一代宗師,其詩多抒寫個人情懷,早年作品清麗

代表作品

提起清人王士禎,人們最容易想到的是“三柳”——“《秋柳》詩”、“秋柳詩社”、“秋柳園”。

王士禎是清初傑出的詩人。他自幼聰慧過人,尤喜賦詩。他少年時在濟南居住,向以濟南人自稱,一生寫有許多詠濟南山水風光的詩作。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一個秋日的下午,濟南大明湖上,王士

紀念建築

忠勤祠又名王家祠堂,坐落在桓台縣新城鎮新立村岡二姓街北,是為明代王重光而建。

該祠初建於1588年(明萬曆十六年)建成,當時規模宏大,但現存面積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祠院南北長88米,東西寬43米,占地3784平方米。院內有正堂5楹,中間3間出廈。長22米,高14米,進深

揚州逸事

紅橋修禊,為清康熙年間王漁洋開了先河。王漁洋原名王士禛,別號漁洋山人,原籍山東諸誠,自幼聰明好學,精金石篆刻,22歲考中進士。順治十七年(1660年),26歲的王漁洋被任命為揚州府推官,可謂少年得志、春風得意。王漁洋來揚州之前,其實對揚州並不陌生。他的祖父王象晉曾於明崇禎元年(16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