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擠蘇軾
在以立德、立言、立功為“三不朽”的傳統中國,產生科學家很難。不過宋代卻出現了一位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他是地理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化學家、醫學家、天文學家,還是水利專家、兵器專家、軍事家,寫下了科學經典《夢溪筆談》。他就是沈括。
然而,在諸多偉大稱譽之外,沈括還是一個
唯物主義者
沈括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和發展變化的觀點。他認為“天地之變,寒暑風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並指出,“陽順陰逆之理,皆有所從來,得之自然,非意之所配也。”就是說,自然界事物的變化都是有規律的,而且這些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依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他還認為事物的變化規律有正常變化和異常變化,
主要成就
興修水利
沈括十分重視發展農業生產和興修水利。早在他青年時期任沭陽縣主簿的時候,就主持了治理沭水的工程,組織幾萬民工,修築渠堰不僅解除了當地人民的水災威脅,而且還開墾出良田七千頃,改變了沭陽的面貌,那時他只有24歲。在任寧國縣令的時候,他倡導並且主持在今安徽蕪湖地區修築萬春圩,開
軼事典故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裡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乍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
評價
在北宋那個崇文讀經、吟詩填詞的主流時代,理科被視為末學,甚至被譏為旁門左道。在這樣的背景下,沈括(1031—1095)卻是個文化、科技通人,一生從事的研究領域極為宏闊。《宋史》評價他說:“博學善文,於天文、方誌、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
沈括在官場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宋仁宗天聖九年(1031年),沈括出生於浙江錢塘(今杭州市)沈氏家族,祖父沈曾慶曾任大理寺丞,父親沈周、伯父沈同均為進士。沈括自幼勤奮好學,十四歲就讀完了家裡的藏書,並隨父親宦遊州縣,到過泉州、潤州、簡州和汴京等地,接觸社會,增長見識,表現出對大自然的強烈興趣和敏銳觀察
紀念物
故居
鎮江市區夢溪園,是北宋時期科學家沈括晚年居住的地方。夢溪園原有面積約十畝左右,園裡有岸老堂、蕭蕭堂、殼軒、深齋、遠亭、蒼峽亭等建築,還有一條溪水流經園內。夢溪園是原夢溪園的一部分,於1985年恢復,占地2畝,計2幢建築。前幢為清代修建的硬山頂平瓦房,坐東朝西,當中設正門入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