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江湜

江湜

江湜 (shí )(1818~1866)清代詩人。字持正,又字弢叔,別署龍湫院行者,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諸生。三與鄉試,皆不第,出為幕友,歷山東、福建等省。在京師得親戚資助,捐得浙江候補縣丞。鹹豐十年,奔走避兵,憂憤而死。詩宗宋人,多危苦之言。有《伏敔堂詩錄》。《吳中先賢譜》 蘇文 編繪。► 25篇詩文 ► 4條名句佳句

古詩文網 APP客戶端 立即打開

詩作特色

江湜遭逢離亂,半生輾轉閩浙蘇三地,生命歷程與行旅密切聯繫,畢生心力凝結為《伏敔堂詩錄》。詩集中行旅詩歌占百分之四十之多,這些詩歌記行述聞見,以漂泊、回歸為核心,輻射出孤獨、深愁、思鄉、回歸四類情感主線,于山程水景中抒寫出一顆亂世愁郁的心魂。其詩自云:“平生參遍名家作,似為今時寫此哀;寫出渾

生平

江湜,鹹豐時縣學諸生,屢試不第,曾為幕僚,或作塾師,藉以餬口。鹹豐七年(1857)

由其表叔彭蘊章為他援例捐了個從九品“分浙試用”的差使,在杭州都轉鹽運使營務處掌文書。太平軍兵臨杭州時,他從亂軍中逃出,投奔到在溫州任永嘉縣令的好友陳子余處。未幾老家傳來噩耗:其父在蘇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