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李攀龍

李攀龍

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後,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為“後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餘年,其影響及於清初。► 1428篇詩文 ► 17條名句佳句

古詩文網 APP客戶端 立即打開

文學成就

李攀龍的各體詩中,以七律和七絕較優。其七律聲調清亮、詞采俊爽。他以“金牛忽見湖中影,鐵騎初回海上潮”(《與子與游保俶塔同賦》)來勾勒保俶塔下的西湖,以“浮漚並結金龕麗,飛竇雙銜石瓮圓”(《酬張轉運龍洞山之作》)來形容龍洞山的金龕和石瓮情況,雖嫌體物呆滯,但也還能傳神。他以“明時抱病風塵下,

生平

李攀龍先世無所稱名,其父李寶死後因李攀龍贈中憲大夫、順德知府。攀龍9歲而孤,家無餘貲,賴母張氏紡織度日。18歲入縣學為諸生,廩於郡庠。與尚在髫年的殷士儋(後為大學士,有文名)、許邦才(後為王府長史,濟南詩人)約為知交。攀龍自幼性情疏放,不耐當時書塾中講授的經訓內容和八股文,人目為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