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晁補之

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並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927篇詩文 ► 68條名句佳句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晁補之生性聰敏,有很強的記憶力,他剛懂事就會寫文章,王安國一見到他就感到很驚奇。十七歲那年,父親到杭州做官,他隨同前往,於是薈萃了錢塘山川風景人物的秀麗,寫成《七述》一書,帶去見杭州的通判蘇軾。蘇軾原先也想有所感賦,讀了他的書讚嘆說:“我可以擱筆了!”蘇軾又稱讚他的文章

文學成就

概述
晁補之少時即受到蘇軾知賞,宋神宗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晁補之19歲時(《宋史》本傳雲時年17,誤),從父遊宦杭州,觀覽錢塘風物之盛麗,山川之秀異,於是寫了《七述》一文。此時,大文學家蘇軾正做杭州通判,喜歡杭州美景,欲作杭州賦。晁補之以《七述》謁見蘇軾,蘇軾“讀之嘆曰:

文學觀念

晁補之生活在北宋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幾帝期間,正值北宋王朝由盛漸衰之際,社會的各種矛盾、朝內新舊黨爭,日益尖銳、激烈。王安石的變法受到保守派的強烈反對,加上自身的弱點,最後失敗。北宋王朝在日趨激化的社會矛盾,以及朝政的危機中,越陷越深。昏庸的宋帝及統治集團已無力、也不可能

家世

簡介
晁氏家族在宋代是仕宦世家,呂夷簡、曾鞏、陸游、葉夢得等是晁氏姻親,晏殊、蘇軾、黃庭堅、張耒、秦觀、陳師道、呂東萊、梁師成等與晁家均相友善。

高祖晁迪
高祖晁迪,贈刑部侍郎。曾祖晁宗簡為尚書刑部郎中,知越州,贈特進吏部尚書。又高叔祖晁迥,宋真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