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
張衡(78-139),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製圖學家、文學家、學者,在漢朝官至尚書,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曾將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28篇詩文 ► 951條名句佳句
學術成就
張衡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科學家。他的成就涉及到天文學、地震學、機械技術、數學乃至文學藝術等許多領域。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有兩項最重要的工作——著《靈憲》,作渾天儀。此外,在曆法方面也有所研究。
《靈憲》是張衡有關天文學的一篇代表作,全面體現了張衡在天
人物生平
博通經籍
張衡的家族世代為當地的大姓。他的祖父張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稱為聖童,曾把家傳余財數百萬讓給他的侄子。光武帝劉秀登基後張堪被任命為蜀郡太守,隨大司馬吳漢討伐割據益州的公孫述,立有大功。其後又領兵抗擊匈奴有功,被拜為漁陽太守。曾以數千騎兵擊破匈奴來犯的一萬騎兵。此後在他的
詳細介紹
張衡,東漢人,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出生於南陽郡西鄂縣石橋鎮(今河南省南陽市城北五十里石橋鎮)一個破落的官僚家庭。
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
發明創造
多級刻漏
刻漏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計時儀器。目前傳世的三件西漢時代的刻漏,都是所謂“泄水型沉箭式單漏”。這種刻漏只有一隻圓柱形盛水容器。器底部伸出一根小管,向外滴水。容器內水面不斷降低。浮在水面的箭舟(即浮子)所託著的刻箭也逐漸下降。刻箭穿過容器蓋上的孔,向外伸出,從孔沿即可讀得時
相關論點
上海古籍出版社於2009年8月1日出版有今人張震澤注有《張衡詩文集校注》。
(1)宇宙的起源
《靈憲》認為,宇宙最初是一派無形無色的陰的精氣,幽清寂寞。這是一個很長的階段,稱為“溟滓”。這一階段乃是道之根。從道根產生道乾,氣也有了顏色。但是,“渾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