軼事典故
小時了了
孔融十歲那年隨父親到達京城洛陽。當時,名士李膺在洛陽任職,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親戚,門人一般不通報。孔融想看看李膺是個什麼樣的人,就登門拜訪。他對門人說:“我是李君的親戚。” 守門人通報後,李膺接見了他。李膺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 孔融回答道:“從前我
死亡之謎
孔融是怎么死的?是被曹操授意誣陷他“欲規不軌”,又與禰衡“跌盪放言”。罪狀是孔融發表的關於父母子女關係的言論。這還不算冤殺?如果說他與曹操作對都是錯的,曹操幹嗎不以那些罪名處決了他。
孔融與曹操到底作什麼對了?他嘲諷曹操戒酒,諷刺曹丕娶甄妃,揭過曹操的老底“疑但惜谷耳
人物生平
孔子之後
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孫。他的七世祖孔霸是漢元帝的老師,官至侍中。父親孔宙,曾任太山都尉。他少年時便有突出的才能,受到名士李膺的讚許。
一門爭義
孔融十三歲時,孔宙去世,孔融悲痛過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來,州里因而稱讚他的孝行。他天性好學,博覽
文章特點
孔融不僅是個名士,也是個文學家,被曹丕列為“建安七子”之一(見《典論·論文》)。他死後,曹丕曾為他募集遺文共二十五篇。但這為數有限的遺文,後世又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斷流傳,其中詩歌僅存八首。就其傳世的作品來看,他的散文勝於詩歌。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
地位與影響
孔融不但是孔子世孫、天下名士,家世出身、政治背景與立場都與宦官之後的曹操有明顯差異,而且他非常堅定的效忠於日趨式微的漢朝天子,成為當權的曹操推行自己政策的最大障礙之一,最終招來殺身之禍。而且由於曹操殺孔融的罪名極重,甚至直到西晉時陳壽著寫《三國志》時,都不敢為孔融立傳,成為該史書中缺少的最
文學成就
孔融是東漢末年一代名儒,繼蔡邕為文章宗師,亦擅詩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賞孔融文辭,在他死後曾懸賞徵募他的文章,把孔融與王粲、陳琳、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六位文學家相提並論,列為“建安七子”。說道“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於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揚雄)、班(班固)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