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楊孚

楊孚(生卒年待考),字孝元,東漢時南海郡番禺縣漱珠崗下渡頭村(今廣州市海珠區赤崗街道下渡村)人。漢議郎學者。 他早年致力攻讀經史,鑽研頗深。 公元77年,以參加朝廷主辦的“賢良對策”入選而獲授為議郎,成為參與議政的皇帝近臣。 楊以直言敢諫而著稱,屢屢向皇帝提出自己對政事的意見。楊的品學頗為時人所推崇。楊孚開創嶺南文化的影響為歷代後人所仰崇。► 12篇詩文

劉衡

劉衡(?-41年),東漢光武帝劉秀與光烈皇后陰麗華之子。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封臨淮公,幼年去世,諡號懷,無子,國除。► 1篇詩文

張純

(?—56)東漢京兆杜陵人,字伯仁。張安世之後。少襲侯爵,西漢末為侍中。王莽時官至列卿。光武帝更封武始侯。純明習舊典,東漢初制禮,輒咨訪之,多所正定。累遷大司空,慕曹參,務於無為。建武二十四年穿陽渠,引洛水為漕,百姓得其利。卒謚節。► 1篇詩文

張林

東漢人。章帝時任尚書。嘗上書言縣官經用不足,應恢復武帝時按等級給予均田之制。► 3篇詩文

張儼

東漢吳郡餘杭人。好學,有德行。漢末世亂,嘗種瓠以售,得錢造橋,不樂營利。以是鄉人重之。► 4篇詩文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賈宗

賈宗(?―88年),字武孺,南陽冠軍(今河南鄧縣西北)人,東漢初年名將賈復之子,東漢將領,封即墨侯,官至長水校尉。賈宗年輕時有操行,多智謀。賈宗最初擔任郎中,後逐漸升任,建初年間擔任朔方太守。從前由內地遷到邊疆的人,大多貧窮,被當地人奴役,不得做官。賈宗選用其中能勝任職務的,和邊地官吏參用,互相監督,來揭發官吏奸私,也有因功勞補任長吏的,所以各人都願意效命。匈奴人怕他,不敢入塞。召為長水校尉。賈宗兼通儒學,每次宴會受召見,常派他和少府丁鴻等人在漢章帝劉炟跟前討論。章和二年(88年),賈宗去世,朝廷很惋惜他。► 2篇詩文

杜摯

三國魏河東人,字德魯。初上《笳賦》,署司徒軍謀吏。後舉孝廉,除郎中,轉補校書。卒於秘書。與毌丘儉鄉里相親,有詩贈答。► 2篇詩文

傅毅

東漢扶風茂陵人,字武仲。少博學,善屬文。以明帝求賢不篤,士多隱處,作《七激》以為諷。章帝以為蘭台令史,拜郎中,與班固、賈逵共典校書。後為大將軍竇憲司馬。早卒。► 3篇詩文

高彪

(?—184)東漢吳郡無錫人,字義方。少游太學,有雅才而訥於言。靈帝時舉孝廉,除郎中,校書東觀,數奏賦、頌諷諫。遷外黃令,有德政,卒於官。► 1篇詩文

郭蒼

郭蒼,字伯起。曲紅(今韶關曲江)人。富有文學,舉茂才,為荊州從事。漢靈帝熹平三年(一七四),太守周憬開導昌樂六瀧,流通商旅,蒼為撰碑銘,以紀其德。明黃佐修嘉靖四十年刊《廣東通志》卷五四、明歐大任《百越先賢志》卷四有傳。► 1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