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順之
唐順之(公元1507~1560)字應德,一字義修,號荊川。漢族,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明代儒學大師、軍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進)城內青果巷易書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會試第一,官翰林編修,後調兵部主事。當時倭寇屢犯沿海,唐順之以兵部郎中督師浙江,曾親率兵船於崇明破倭寇於海上。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鳳陽,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禎時追謚襄文。學者稱"荊川先生"。► 62篇詩文
邊貢
邊貢(1476 ~1532)字庭實,因家居華泉附近,自號華泉子,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明代著名詩人、文學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進士,官至太常丞。邊貢以詩著稱於弘治、正德年間,與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並稱“弘治四傑”。後來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稱為明代文學“前七子”。► 40篇詩文
丘浚
丘浚(1418~1495)明代著名政治家、理學家、史學家、經濟學家和文學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字仲深,號深庵、玉峰、別號海山老人,瓊州瓊台(今屬海南)人。景泰五年進士,歷官經筵講官、侍講、侍講學士、翰林學士、國子臨祭酒、禮部侍郎、尚書、纂修《憲宗實錄》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等職。丘浚學問淵博,熟悉當代掌故,晚年右眼失明仍披覽不輟,研究領域涉政治、經濟、文學、醫學等,著述甚豐,同海瑞合稱為“海南雙壁”。► 2篇詩文
楊士奇
楊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學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號東里,諡文貞,漢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縣澄江鎮)人。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歷五朝,在內閣為輔臣四十餘年,首輔二十一年。與楊榮、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因其居地所處,時人稱之為“西楊”。“三楊”中,楊士奇以“學行”見長,先後擔任《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總裁。► 32篇詩文
王瓊
王瓊(公元1459—1532),明朝軍事人物,歷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個皇帝,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戶部、兵部和吏部尚書一品大員。王瓊一生做了三件被人稱讚的大事。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亂;三是,總制西北邊防。因此,歷史上稱他和于謙、張居正為明代三重臣。► 2篇詩文
毛鉉
毛鉉,字鼎臣,山陰(今浙江省紹興縣)人。明洪武時在陝西一帶從軍戍邊,後任國子學錄。他的詩些富於生活氣息。► 2篇詩文
曾棨
曾棨(1372-1432) 字子棨,號西墅,江西永豐人。明永樂二年狀元,人稱“江西才子”。其為人如泉涌,廷對兩萬言不打草稿。曾出任《永樂大典》編纂。曾棨工書法,草書雄放,有晉人風度。► 31篇詩文
張煌言
張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號蒼水,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漢族,南明儒將、詩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禎時舉人,官至南明兵部尚書。後被俘,遭殺害,就義前,賦《絕命詩》一首。諡號忠烈。其詩文多是在戰鬥生涯里寫成,質樸悲壯,表現出作家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有《張蒼水集》行世。張煌言與岳飛、于謙並稱“西湖三傑”。清國史館為其立傳,《明史》有傳。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謚忠烈,入祀忠義祠,收入《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 7篇詩文
江盈科
江盈科,字進之,號綠蘿山人。湖南桃源人,明萬曆二十年進士,先後歷任長洲縣令、大理寺正、戶部員外郎、卒於四川提學副使任上。是明朝晚期文壇“公安派”的重要成員之一,詩文理論主張為文應抒發當時代個人的真性情,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說法,極力贊成靈性說。► 3篇詩文
康海
康海(1475--1540)中國明代文學家。字德涵,號對山、沜東漁父,陝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狀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時宦官劉瑾敗,因名列瑾黨而免官。以詩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詩文集《對山集》、雜劇《中山狼》、散曲集《沜東樂府》等。► 11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