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壽朋
初名湘,字敘仁,號霍齋,山陰人。乾隆諸生。作有《越中名勝賦》三十篇,描繪越地山水人文。有人說是“應試賦”,似乎是為舉子應試而備。其實不是。霍齋先生自己就沒有中舉,舉子不會相信。完全是眼前山川雄秀,心裡人物激盪,胸中羅列繁富,手上技癢難捱而就。當時有同學諸子,就篇點評,象劉豹君(文蔚)也是高手,就說“著想既高,措詞尤雅,陸離光怪,處處有卿雲糺縵之觀”。他匯集請教文壇耆老沈德潛,歸愚老人認為臥遊足矣,不必再親到越地,影響旅遊。當然佩服。他賦在平水的還有日鑄茶,歐冶子鑄劍,樵風涇,占了七分之一。我們覩此已可窺豹。► 1篇詩文
楊璇
楊璇,字玉璇,名玉璿,康熙時漳浦縣人,客居福州,擅刻人物、印鈕等。特別能集玉璽、銅印之精華,獨樹一幟,被尊為壽山石雕“鼻祖”。壽山石雕的鑑賞家周亮工、朱彝尊、高兆、毛奇齡等人都給他極高的評價。楊璇的印鈕多利用壽山石的天然色彩,開創“取巧色”的先例,為收藏家爭先珍藏,此外還多被地方官作為貢品。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他的《伏獅羅漢》、《鼠瓜鈕》、《田黃石觀音像》等作品,為稀世之寶。► 3篇詩文
慕容韋
生平事跡無考。《全唐詩》收《度揭鴻嶺》詩1首,出漳州石刻。清馮登府《閩中金石志》卷五著錄此詩。► 1篇詩文
方暹
字明甫,住在連之雲山麓,作品有仙人橋石刻等。舊志載宋淳祐間有無名氏刻詩石上世傳為仙筆橋尚鞏固高可數十丈無石工甃鑿痕上鐫仙人橋三字型亦古峭今考方氏譜載此詩為連雲先生方暹作。► 1篇詩文
易順鼎
易順鼎(1858~1920)清末官員、詩人,寒廬七子之一。字實甫、實父、中碩,號懺綺齋、眉伽,晚號哭庵、一廣居士等,龍陽(今湖南漢壽)人,易佩紳之子。光緒元年舉人。曾被張之洞聘主兩湖書院經史講席。馬關條約簽訂後,上書請罷和義。曾兩去台灣,幫助劉永福抗戰。庚子事變時,督江楚轉運,此後在廣西。雲南、廣東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後去北京,與袁世凱之子袁克文交遊,袁世凱稱帝後,任印鑄局長。帝制失敗後,縱情於歌樓妓館。工詩,講究屬對工巧,用意新穎,與樊增祥並稱“樊易”,著有《琴志樓編年詩集》等。► 2篇詩文
翁方鋼
翁方鋼(1733-1818年),字正三,號覃溪,晚號蘇齋,順天大興(今屬北京)人,官至內閣學士。精金石考證,善鑑定碑帖。書法初學顏真卿,後學歐陽詢,隸書取法《史晨》、《韓仁》諸碑,為清代“翁劉梁王”四大書法家之一。► 1篇詩文
許虬
生卒年均不詳,約清聖祖康熙初前後在世。順治八年(1651)舉人,順治十五年(1658)二甲第三十四名進士出身,授貴州思州府推官,康熙五年(1666)升思南府知府。為政治理寬仁平穩,精通科舉應試所用的文字;時常在辦公有閒暇時,召進生員講授讀書作文的方法,思南地區文風為之振興。八年(1669)丁艱,離任。十九年(1680)授湖南永州府知府。二十二年(1683)離任,之後未再任官,卒年不詳。► 1篇詩文
陶彝
陶彝,順天大興人,清朝官吏。康熙三十九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再遷郎中。考選廣西道御史,巡視兩浙鹽政。雍正四年,世宗以諸御史不諳國體,心本無他,詔釋歸,以原職休致還籍。► 1篇詩文
黃治
黃治,清安徽太平(今當塗)人,一說浙江台州人,字台人,號琴曹,別署今樵居士。工詩畫,善戲曲,兼通醫學。嘉慶,道光間著有傳奇《雁書記》、《玉簪決》、《蝶歸樓》等。另有詩文集《亦游詩草》、《荊舫隨筆》等。► 1篇詩文
繆彤
繆彤(1627—1697),第十二位狀元,,明朝天啟七年(1627)生於,康熙三十六年卒。在鄉里以循規蹈矩聞名,被鄉人薦為遵循封建道德規範的楷模。他熱衷科舉考試,渴望中試奪魁先後5次公車北上應試。► 1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