謾成
宋代:鄭俠
琴雖古意元無取,詩近虛名亦懶吟。
不是將心就無事,都緣無事可關心。
漫成
宋代:鄭俠
風送微涼來小戶,月回清景向疏窗。
不如人世何珍麗,可與詩書氣味雙。
上曹大夫
宋代:鄭俠
客從南英到揭陽,十有五年困長道。
囊資空竭奴僕愁,氣象塵埃顏貌老。
天矜窮悴幸有緣,太守曹公看客好。
孤舟薄艤即趨門,一笑相迎見懷抱。
道途險易人佚勞,俄頃諮詢無不到。
旌軒雍容屈臨顧,袖出緘封相燕勞。
舍舟東溪宅西湖,西湖風光畫不如。
是日佳筵在連理,賓從
客從南英到揭陽,十有五年困長道。
囊資空竭奴僕愁,氣象塵埃顏貌老。
天矜窮悴幸有緣,太守曹公看客好。
孤舟薄艤即趨門,一笑相迎見懷抱。
道途險易人佚勞,俄頃諮詢無不到。
旌軒雍容屈臨顧,袖出緘封相燕勞。
舍舟東溪宅西湖,西湖風光畫不如。
是日佳筵在連理,賓從翕集何舒徐。
大斗所酌真醍醐,珍餚畢果瓊瑤鋪。
巨觴瀲灩巡數勸,惟恐不醉非賓娛。
別有芙蕖對芳席,五乾十花圖在壁。
萬龍齊乾玉森森,回看華軒籠翠碧。
熙熙台上柳青青,眾樂亭前松植植。
爾乃盤桓四十日,尊罍時殿情無斁。
不知海內為主人,幾人似公真好客。
觀公政治誠有倫,合居廟廟居海濱。
子厚在柳南蠻欣,文翁在蜀西鄙馴。
天心帝意誠念遠,故為遠俗迂良臣。
願公不日居陶鈞,大開東閣羅冠紳,
烹庖鼉龍脯麒麟。布被底下臥平津,
天涯地角盡陽春。
▲上蘇端明
宋代:鄭俠
聞說天南受賜深,傳方施藥每揮金。
看天風格樽前熊,妙國胸懷枕上心。
草木亦蒙銓品力,山川難載頌歌音。
如今收拾知何用,衣被華夷有傳霖。
昔向東坡覽古文,長嗟簡策鎖風雲。
那知日月歸元首,立見夔龍遇放勛。
夷夏生靈真久困,聖賢膏澤有前聞。
帡幪天地期功業,妙畫
聞說天南受賜深,傳方施藥每揮金。
看天風格樽前熊,妙國胸懷枕上心。
草木亦蒙銓品力,山川難載頌歌音。
如今收拾知何用,衣被華夷有傳霖。
昔向東坡覽古文,長嗟簡策鎖風雲。
那知日月歸元首,立見夔龍遇放勛。
夷夏生靈真久困,聖賢膏澤有前聞。
帡幪天地期功業,妙畫奇書請暫焚。
▲上知郡承議
宋代:鄭俠
于樂之性長自賒,世物莫得而榛蕪。
陰陽變化在舒慘,千里豈足勞建除。
憶昔僭侈擅一隅,瓊宮貝闕妝金珠。
窮奢極麾相傾奪,所不可道矧可書。
天清地寧聖神出,蕩蕩一化渾太虛。
頹基故址盡荒草,往往狐兔來爭居。
魚書虎符若郵傳,幾人到此圖安舒。
譚公賢明大國後,寶璞
于樂之性長自賒,世物莫得而榛蕪。
陰陽變化在舒慘,千里豈足勞建除。
憶昔僭侈擅一隅,瓊宮貝闕妝金珠。
窮奢極麾相傾奪,所不可道矧可書。
天清地寧聖神出,蕩蕩一化渾太虛。
頹基故址盡荒草,往往狐兔來爭居。
魚書虎符若郵傳,幾人到此圖安舒。
譚公賢明大國後,寶璞豈肯雕璠璵。
拂除荒穢出夷曠,茨茅墩瓦從古初。
壁書齊丘儉化論,譬如論海先河渠。
千古興亡一端夢,逍遙巾氅日裕如。
有客登亭見施設,笑殺瑣瑣夸瀛壺。
▲示潮州妹子
宋代:鄭俠
八人兄弟三人在,獨立他州信汝賢。
直使無情如槁木,忍看垂淚念南遷。
從今依舊歌泉水,何物偏宜寄謫仙。
美酒年年須百瓮,好從南海使乘船。
示潮州吳宅三甥
宋代:鄭俠
大郎性純淑,至寶受磨琢。
二郎資秀美,白壁光閃爍。
三郎神照藏,宛苦雛在殼。
五彩翔鳳翰,參差見班駮。
三人吾令甥。亦嘗從吾學。
昊穹有顯通,報應無舛錯。
未有祖慶厚,而招子孫簿。
二親又善教,曾不閒飲啄。
甥雖多似舅,三子自超卓。
為文要根理,
大郎性純淑,至寶受磨琢。
二郎資秀美,白壁光閃爍。
三郎神照藏,宛苦雛在殼。
五彩翔鳳翰,參差見班駮。
三人吾令甥。亦嘗從吾學。
昊穹有顯通,報應無舛錯。
未有祖慶厚,而招子孫簿。
二親又善教,曾不閒飲啄。
甥雖多似舅,三子自超卓。
為文要根理,鑑古務詳博。
不惟子三人,萬世同矩彠。
慎勿學舅疾,直指世奸惡。
心雖在規益,世誰受忠諤。
立身既有危,青雲在拿攫。
▲示廬山寺老勝師
宋代:鄭俠
離鄉十九年,日有如年久。
歸來山水依然,人物存亡半非舊。
廬阜之前這舅宅,此寺如我東西家。
每來舅家必到此,粵自齒稚今疏牙。
庾嶺閩山四千里,青衫謫逐自我始。
築台東望幾淒涼,親故滿前爭不喜。
林下相逢真實人,非戚非疏非故新,
執手之言行處親。是以還家一百二
離鄉十九年,日有如年久。
歸來山水依然,人物存亡半非舊。
廬阜之前這舅宅,此寺如我東西家。
每來舅家必到此,粵自齒稚今疏牙。
庾嶺閩山四千里,青衫謫逐自我始。
築台東望幾淒涼,親故滿前爭不喜。
林下相逢真實人,非戚非疏非故新,
執手之言行處親。是以還家一百二十日,
五回松下問禪因。此身非我身,
有君有父,有神有民。
俯仰迴環知有待,古之人居不黔突,
行不已輪。師住無住,
我動非動。夾不須迎,
去不須送。聚散會離,
百年一夢。大千沙界等間言,
尋常只把毫端弄。
▲示廬山寺勝老
宋代:鄭俠
寶鼎當年未結丹,幽棲曾此掩柴關。
羽軿欲經乘風馭,梵錫應留解虎環。
僧臥碧雲皆壽考,鶴迷華表幾時還。
好應月白長廊下,澗下無聲人自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