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真州扃岫寺
宋代:王銍
一峰秀色何高寒,更以木杪橫飛欄。
荊吳形勝妙天下,閒鎖雲錦光斕斑。
山從千古混沌始,江自萬里岷峨還。
江山無際真賞遠,人境未如心境寬。
乃知萬象自變滅,我與天地俱清閒。
時來登覽健意飛,興落煙靄空濛間。
宛如列岫在扃鐍,何待謝守窗中看。
仙壺日月悟世換,蟻穴
一峰秀色何高寒,更以木杪橫飛欄。
荊吳形勝妙天下,閒鎖雲錦光斕斑。
山從千古混沌始,江自萬里岷峨還。
江山無際真賞遠,人境未如心境寬。
乃知萬象自變滅,我與天地俱清閒。
時來登覽健意飛,興落煙靄空濛間。
宛如列岫在扃鐍,何待謝守窗中看。
仙壺日月悟世換,蟻穴富貴羈夢殘。
易中求象山有天,須彌納芥曾何難。
乾坤橐籥一氣內,鉅細兩不離區寰。
徑呼飛仙來取醉,笙簫仿佛鏘佩環。
已鞭鸞鳳到三境,何待虎豹與九關。
只今朱甍半落日,誰系畫舸臨灣。
何當脫身戎馬際,共契妙旨相追攀。
懷哉欲往波浪闊,回首江南江北山。
▲將卜山居寄懷
宋代:王銍
山居香火伴殘經,幽絕全家在畫屏。
黃葉村藏一溪碧,白雲堆擁萬峰青。
安知遇酒分賢聖,但可與人同醉醒。
萬事休心惟白髮,更須結托老人屋。
縉雲縣仙都山黃帝祠宇
宋代:王銍
我渡溪山尋荒村,群峰勢若萬馬奔。
酣酣春色雪初霽,靄靄野氣山猶昏。
瓊樓金闕滌地盡,松柏半帶斤斧痕。
要還清淨掃塵俗,一炬劫火安得焚。
行人鞠躬下馬拜,仙都妙理吾能言。
威神可畏凜如在,有台今亦祠軒轅。
當年垂衣正南面,製作取盡坤與乾。
鑿開鴻荒肇人紀,首為
我渡溪山尋荒村,群峰勢若萬馬奔。
酣酣春色雪初霽,靄靄野氣山猶昏。
瓊樓金闕滌地盡,松柏半帶斤斧痕。
要還清淨掃塵俗,一炬劫火安得焚。
行人鞠躬下馬拜,仙都妙理吾能言。
威神可畏凜如在,有台今亦祠軒轅。
當年垂衣正南面,製作取盡坤與乾。
鑿開鴻荒肇人紀,首為區宇立本根。
風后力牧來聯翩,神機開避施無垠。
初傳聞道廣成子,後乃密契中皇君。
功高德大不可擬,幾與造物分遺恩。
遙遙唐虞建炎運,萬年聖子兼神孫。
至人御世用常道,飛升輕舉安足論。
爰作一氣生萬物,奈何已把天人分。
伏羲八卦畫已破,女媧欲補理亦繁。
飄然獨返紫清去,卻斂造化歸金渾。
廟前仙石表今古,屹立霄壤爭雄尊。
鼎湖可望不可見,意今後世難攀援。
頂中玄宮號泥丸,自然有路朝天閽。
此身內外神氣合,俯仰自超生死門。
默運四時無詭異,試觀日月誰吐吞。
祗今湖邊送風雨,草木吹動旗與幡。
飄然十丈紅菡萏,碧溪下插玻璃盆。
馬蹄車轍不須有,雖迷襄野道自存。
岩泉夜發百穀響,洞庭樂聲猶可聞。
山川古色藏妙意,誰與開滌明根源。
我談希夷返淳樸,不假辯說波濤翻。
▲九月二十七日與客游龍山
宋代:王銍
野服芒鞋步步同,天寒酒薄客情濃。
身如萍水同千里,路入煙蘿更幾重。
滄海清江共今古,黃花紅葉雜秋冬。
暝雲自與千峰合,送人歸鞍寺寺鐘。
句
宋代:王銍
杜宇啼時花正開。慘慘風林叫竹雞,
冥冥山路曉光微。盡在疏枝冷蕊中。
一枝清峭臨荒岸。
別故人張孝先
宋代:王銍
平生嘗嘆少陵詩,豈謂殘年盡見之。
共脫兵戈身偶在,各懷鄉國語尤悲。
又尋芳草春風路,猶聽孤舟夜雨時。
避地海山周萬里,此行無處寄相思。
別張有強
宋代:王銍
燕子低飛入壞檐,柳條輕拂綠毿毿。
故園更在北山北,佳節可憐三月三。
萬古愁多憑濁酒,九原事往落清談。
都門別恨終難寫,滿眼風光思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