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二首
宋代:陳舜俞
石磴梯山一里高,荒煙源處稅漁樵。
官粗事冷人應笑,免對青苗強折腰。
失題
宋代:陳舜俞
昔見淮水清,今見淮水渾。
問之何因爾,淮吏謂予言。
此淮出桐柏,彼汴來崑崙。
年年相合流,東望滄溟奔。
汴入淮而清,有若淮水尊。
風休一色靜,古鑒磨無痕。
今年淮水小,僅能庇龜黿。
黃河從春來,桃花注龍門。
滔滔朝宗勢,巨浪日夕煩。
小清納大濁,
昔見淮水清,今見淮水渾。
問之何因爾,淮吏謂予言。
此淮出桐柏,彼汴來崑崙。
年年相合流,東望滄溟奔。
汴入淮而清,有若淮水尊。
風休一色靜,古鑒磨無痕。
今年淮水小,僅能庇龜黿。
黃河從春來,桃花注龍門。
滔滔朝宗勢,巨浪日夕煩。
小清納大濁,勢不得自存。
崩騰一波走,磅礴泥沙噴。
我聞吏之言,冥默竊自論。
君子潔履操,小人為詐謾。
奸豪爍危行,烈火燎於原。
嘩言污正論,青蠅止於樊。
中人可移性,鮮克始終惇。
夙夜念淮水,清心大吾源。
▲山中詠橘長詠
宋代:陳舜俞
包橘古雲美,揚州地所宜。
名存夏後貢,頌見楚人辭。
雲夢分膏沃,璇星散陸離。
洞庭仙壤接,震澤水煙被。
柚酢徒然早,柑黃豈厭遲。
封君千戶等,老囿萬奴隨。
秀萼瑤瓊綴,青陰幄幕垂。
朱衣霜傅采,素里露含滋。
弱斡金丸重,繁條火齊累。
瓜生先作瓣,
包橘古雲美,揚州地所宜。
名存夏後貢,頌見楚人辭。
雲夢分膏沃,璇星散陸離。
洞庭仙壤接,震澤水煙被。
柚酢徒然早,柑黃豈厭遲。
封君千戶等,老囿萬奴隨。
秀萼瑤瓊綴,青陰幄幕垂。
朱衣霜傅采,素里露含滋。
弱斡金丸重,繁條火齊累。
瓜生先作瓣,蠶老不成絲。
爽味鍾寒律,殷姿照夕曦。
清香掩蘭杜,真液賤楂梨。
揀選收藏日,辛勤種接時。
壤須來處美,移怕樹同知。
朱綠爭珍旨,荊湘辯等差。
蹊深比桃靜,歲晚與松期。
壇甃龜黿石,園裁枳棘籬。
討蟲煩鑽鑿,科冗付蒸炊。
穿井防天旱,禳瘟甚歲飢。
向陽刪密葉,伐木樹低枝。
有義曾分客,無偷不禁兒。
{片毛}嫌連雨長,老要勁風吹。
滿把留長蔕,盈箱藉短茨。
入倉寧愧稻,出汗僅同醫。
雅俗傳珍惜,深林或棄遺。
稍收先落子,爭曬已殘皮。
趁市商船急,充庭使驛馳。
公筵薦魁磊,內合送瑰奇。
寄遠曾非選,熏藏品最卑。
善生唯計畝,視價鏇論貲。
薄探酬來賞,精嘗侑舉卮。
他年修果譜,應載野人詩。
▲山中寄姑蘇守悴
宋代:陳舜俞
莫厘山頭萬家橘,震澤閒人一葉舟。
林裊金丸出籬落,浪噴雪陣上汀洲。
雲生縹緲吟魂遠,日入穹窿醉望收。
不禁五湖容小隱,為傳篇什謝蘇州。
三峽橋
宋代:陳舜俞
銀河源源天上流,新秋織女望牽牛。
洪波欲渡渡不得,以鵲為橋誠拙謀。
胡不見廬山三峽水,此源亦接明河底。
擘崖裂嶂何其雄,崩雷泄雲勢披靡。
飛鳥難過虎豹愁,四時白雲吹不收。
燭龍此地無行跡,六月遊子披貂裘。
誰將巨斧鑿大石,突兀長橋跨蒼壁。
行車走馬安如山,下
銀河源源天上流,新秋織女望牽牛。
洪波欲渡渡不得,以鵲為橋誠拙謀。
胡不見廬山三峽水,此源亦接明河底。
擘崖裂嶂何其雄,崩雷泄雲勢披靡。
飛鳥難過虎豹愁,四時白雲吹不收。
燭龍此地無行跡,六月遊子披貂裘。
誰將巨斧鑿大石,突兀長橋跨蒼壁。
行車走馬安如山,下視龍門任淙激。
寄言牛女勿相疑,地下神工猶更奇。
喚取河邊作橋棟,一年不必一佳期。
▲若耶溪
宋代:陳舜俞
十里澄溪溪上山,溪光無際照山顏。
天嫌俗眼尋常見,地惜群峰左右關。
蓬島也應非海外,瓊台爭合貯人間。
維舟正欲踟躕飲,坐見蒼煙罩翠灣。
青龍江醉眠亭
宋代:陳舜俞
酒擔長輕六印腰,醉中一枕敵千朝。
興亡藐比榮枯柳,聚散看同旦暮潮。
清興本應塵外得,香魂徒向水邊招。
已聞佳士過從約,不為東風返畫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