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記
清代:袁枚
金陵自北門橋西行二里,得小倉山,山自清涼胚胎,分兩嶺而下,盡橋而止。蜿蜒狹長,中有清池水田,俗號乾河沿。河未乾時,清涼山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稱金陵之勝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鐘山,東曰冶城,東北曰孝陵,曰雞鳴寺。登小倉山,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雲煙之變,非山之所有者,皆
金陵自北門橋西行二里,得小倉山,山自清涼胚胎,分兩嶺而下,盡橋而止。蜿蜒狹長,中有清池水田,俗號乾河沿。河未乾時,清涼山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稱金陵之勝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鐘山,東曰冶城,東北曰孝陵,曰雞鳴寺。登小倉山,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雲煙之變,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時,織造隋公當山之北巔,構堂皇,繚垣牖,樹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時,號曰隨園。因其姓也。後三十年,余宰江寧,園傾且頹弛,其室為酒肆,輿台嚾呶,禽鳥厭之不肯嫗伏,百卉蕪謝,春風不能花。余惻然而悲,問其值,曰三百金,購以月俸。茨牆剪園,易檐改途。隨其高,為置江樓;隨其下,為置溪亭;隨其夾澗,為之橋;隨其湍流,為之舟;隨其地之隆中而欹側也,為綴峰岫;隨其蓊鬱而曠也,為設宧窔。或扶而起之,或擠而止之,皆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而莫之夭閼者,故仍名曰隨園,同其音,易其義。
落成嘆曰:“使吾官於此,則月一至焉;使吾居於此,則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園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書史居隨園。聞之蘇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則余之仕與不仕,與居茲園之久與不久,亦隨之而已。夫兩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勝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園,園之奇,可以見矣。
己巳三月記。 ▲
獨秀峰
清代:袁枚
來龍去脈絕無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獨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級登其巔,一城煙水來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傷焉?
箴作詩者
清代:袁枚
倚馬休夸速藻佳,相如終竟壓鄒枚。
物須見少方為貴,詩到能遲轉是才。
清角聲高非易奏,優曇花好不輕開。
須知極樂神仙境,修煉多從苦處來。
桐江作(四首選二)
清代:袁枚
桐江春水綠如油,兩岸青山送客舟。
明秀漸多奇險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久別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覺白雲低。
詩人用筆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到石樑觀瀑布
清代:袁枚
天風肅肅衣裳飄,人聲漸小灘聲驕。
知是天台古石橋。
一龍獨跨山之凹,高聳脊背橫伸腰,
其下嵌空走怒濤。
濤水來從華頂遙,分為左右瀑兩條,
到此收束群流交。
五疊六疊勢益高,一落千丈聲怒號。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電非笙匏。
天風肅肅衣裳飄,人聲漸小灘聲驕。
知是天台古石橋。
一龍獨跨山之凹,高聳脊背橫伸腰,
其下嵌空走怒濤。
濤水來從華頂遙,分為左右瀑兩條,
到此收束群流交。
五疊六疊勢益高,一落千丈聲怒號。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電非笙匏。
銀河飛落青松梢,素車白馬雲中跑。
勢急欲下石阻撓,回瀾怒立猛欲跳。
逢逢布鼓雷門敲,水犀軍向皋蘭鏖,
三千組練揮銀刀,四川崖壁齊動搖。
偉哉銅殿造前朝,五百羅漢如相招。
我本錢塘兒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
心花怒開神理超。
高枕龍背持其尻,上視下視行周遭;
其奈冷泠雨濺袍,天風吹人立不牢。
北宮雖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齊聞韶。
不圖為樂如斯妙,得坐一刻勝千朝。
安得將身化巨鰲,看他萬古長滔滔!▲
詠史(六首選—)
清代:袁枚
東漢恥機權,君子多硜硜。
悲哉陳與竇,謀疎功不成。
其時涼州反,有人頒孝經;
意欲口打賊,賊聞笑不勝。
雖無補國家,尚未遠人情。
一變至南宋,佛行而儒名。
希哲學主靜,人死不聞聲。
魏公敗符離,自誇心學精,
殺人三
東漢恥機權,君子多硜硜。
悲哉陳與竇,謀疎功不成。
其時涼州反,有人頒孝經;
意欲口打賊,賊聞笑不勝。
雖無補國家,尚未遠人情。
一變至南宋,佛行而儒名。
希哲學主靜,人死不聞聲。
魏公敗符離,自誇心學精,
殺人三十萬,於心不曾驚。
似此稱理學,何處托生靈。
嗚呼孔與孟,九泉涕沾纓。▲